天天看點

範可新回應輕吻冰面:不是告别,是感謝祖國

作者:觀察者網

13日晚,由範可新、張雨婷、曲春雨、張楚桐與韓雨桐組成的中國隊在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3000米的比賽中摘得銅牌,時隔12年再次在該項目上登上領獎台。

29歲的老将範可新功不可沒,最後一次交接的力挽狂瀾更是叫人血脈偾張。

賽後,她獨自一人回到場地中央,深情輕吻冰面。在這片熱愛的賽場,她為自己的夢想、為中國短道速滑隊一直“燃燒”着。

範可新回應輕吻冰面:不是告别,是感謝祖國

從索契冬奧會至今,範可新已經經曆了三屆冬奧會,有記者問,如此舉動是“告别”的信号嗎?

她的回答恰恰相反,“我覺得這是一個開始,我剛29,我還有能力,我還喜歡這個項目。我親吻冰場的原因是感謝祖國的強大,能舉辦冬奧會,讓我們能在國人面前展現自己。”

範可新還說,隻要國家需要,國家隊需要,短道速滑還需要,“我永遠都會站在這地面上”。

作為“三朝元老”,範可新在中國短道速滑女隊“青黃不接”時站了出來,帶領團隊砥砺前行。

雖然重回巅峰的任務依然艱巨,但範可新這些年所展現出的表率作用,無疑會對新一代運動員産生重要的影響。

她希望未來有更多年輕人可以接棒,“我已經參加三屆奧運會了,曲春雨、韓雨桐參加兩屆,張雨婷和張楚桐是首屆,對于還有沒參加的年輕運動員們,我希望這是一種傳承。我希望祖國能培養更多的運動員接上這棒接力棒,因為我們是要沖金牌的。”

範可新回應輕吻冰面:不是告别,是感謝祖國

範可新在學校參加教學活動

從6平米鐵皮房走出來的冠軍

有人說,為了沖擊冬奧金牌,範可新足足堅持了12年,最終在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混合接力比賽中如願以償。

但事實上,艱苦奮鬥的日子何止12年。

據《黑龍江日報》報道,範可新1993年出生于勃利縣,剛上國小的時候,家裡因為做生意賠了錢,不得不去七台河投奔親戚,隻有哥哥留在老家上學。

父親範士忠告訴記者,當時三口人身上隻有300元錢,花130元租了一間6平方米的鐵皮房,靠修鞋為生,吃、住、工作都在這裡。

範可新回應輕吻冰面:不是告别,是感謝祖國

範可新父母

一次偶然的機會,範可新被短道速滑教練馬慶忠招入隊中訓練。從那時起,懂事的範可新便緊緊抓住了這個命運的“轉折點”,訓練總是比别人起早一點,多練一點,日複一日絕不放棄。

範可新回應輕吻冰面:不是告别,是感謝祖國

範可新童年照片 圖自《黑龍江日報》

“不用我招呼起床,特别自覺。有的孩子到了5點就走了,甚至提前下冰,可新卻說,媽媽我再多滑幾圈,3圈5圈10圈的......就想多練會兒。”範可新的媽媽聶桂玲回憶道。

值得注意的是,範可新在2008年一度被教練看好出成績,但嚴重的青春期缺鐵性貧血,讓她不得不放緩前進的腳步。

不過,面對衆人的“勸退”,她選擇堅持,在配合藥物治療并進行食補後重回冰場,并在2010年正式進入國家隊。

截至目前,主攻短距離的範可新累計奪得五次世錦賽女子500米冠軍,在冬奧會上則是收獲1金1銀(索契1000米)1銅。

範可新回應輕吻冰面:不是告别,是感謝祖國

範可新獲得的獎牌塞滿了櫃子

事實上,從王濛手中接過女隊大旗之後,範可新也遇到過瓶頸,連續在索契、平昌冬奧會的500米主項上無緣決賽。

但一次次失利并沒有讓她打退堂鼓,反而是在調整、總結後,對比賽有了全新的認識。

她在2018年接受采訪時表示,要戰勝的對手其實就是自己,“隻要把自己戰勝了,任何人都不怕了。如果所有都(做到)完美,那就不可能出現失誤,是以還是要努力。”

北京冬奧會,範可新拼盡全力,将四年備戰中的能量全部釋放在了冰場上,與隊友收獲一金一銅。這一次,她成了中國隊最穩健、最可靠的一環。

範可新回應輕吻冰面:不是告别,是感謝祖國

範可新圓夢金牌

“我的第三屆冬奧會之旅結束了,回溯記憶,我清晰地記得滑過索契冬奧會,熬過平昌冬奧會的經曆,我一直在反複自問自答,今天我終于得到了答案。一金一銅,我很滿意自己的表現。”範可新如是總結道。

周洋也在第一時間發來祝賀,“努力總會有收獲,真開心你沒有放棄,終于戰勝了曾經就差一步的那個自己,為你驕傲!”

冬奧之旅告一段落,但就像範可新自己說的,新的周期也開始了。無論未來會在中國短道速滑中擔任什麼角色,參加什麼比賽,她對這項運動的熱愛将繼續延續。

“我會一直滑下去,直到我劃不動的那天,”範可新賽後接受采訪時說道,“因為我熱愛這個團隊,熱愛這個集體,我喜歡在短道速滑跟隊友們一起奮鬥。”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