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的今天:程式設計語言Julia公開釋出;IBM誕生

作者:CSDN

整理 | 王啟隆

透過「曆史上的今天」,從過去看未來,從現在亦可以改變未來。

今天是 2022 年 2 月 14 日,在 1819 年的今天,打字機和第一台 QWERTY 布局鍵盤的發明者克裡斯托弗·肖爾斯(Christopher Sholes)出生。1860 年,還是一名報社編輯的肖爾斯開始試制一台能自動給書編頁碼的機器,不久後他便制作出了一架木制的打字機模型;肖爾斯制作的模型和後世流行的打字機基本一樣,擁有打完字後能自動移位的裝置,出字也很清晰。在打字機問世之後,肖爾斯便緻力于改進打字機,并研發了我們如今熟悉的 QWERTY 鍵盤。回顧計算機曆史上的 2 月 14 日,這一天還發生過哪些改變世界的關鍵事件呢?

1924 年 2 月 14 日:國際商業機器有限公司(IBM)成立

19 世紀末,一位叫赫爾曼·何樂禮(Herman Hollerith)的美國人發明了打孔卡片制表機,被廣泛認為是現代機械資料處理之父,開創了自動資料處理的時代。随後到了 1896 年,何樂禮的機器被迅速用于 1890 年美國人口普查,他也在名聲大振後開始自己經營業務,創立了制表機器公司(Tabulating Machine Company),向全世界的人口統計局推售自己的産品。

從這段時期開始,美國出現了四家實力強盛的公司:何樂禮的制表機器公司;世界上第一家時鐘制造商邦迪制造公司;1900 年建立的國際時代唱片公司;以及 1901 年建立于俄亥俄州代頓的美國計算制表公司。1911 年,一位叫查理斯·弗林特(Charles Flint)的金融家将這四家公司合并為一家新的控股公司,命名為計算制表記錄公司(Computing Tabulating Recording Company),簡稱 CTR;弗林特召集了這四家公司的創始人,提出兼并,并在合并後的 CTR 公司任職直到 1930 年退休。

在 CTR 誕生之後,這家由四個大企業合并的公司理所當然地遭遇了一大問題:多元化業務難以管理;弗林特對此手足無措,于是在危急之際,他向一位曾在國家收銀機公司當過高管的名人求助。而這位“救星”,就是後來 IBM 的真正創始人——托馬斯·沃森(Thomas. J. Watson)。

曆史上的今天:程式設計語言Julia公開釋出;IBM誕生

圖源:維基百科

托馬斯·沃森年輕時先後從事過賣鋼琴、豬肉與證券的工作,原本計劃要存錢開肉店,但卻遭到證券營業員所欺騙,而損失所有金錢。随後,沃森苦苦求職,有幸得到了國家收銀機公司(National cash register,NCR)業務員的工作。學習能力強的沃森迅速成為了東部最成功的推銷員,每周能賺 100 美元。時運不濟,到了 1912 年,這家公司因違反《謝爾曼反托拉斯法》而被判有罪;沃森的高效銷售手法也觸犯了法律,導緻他被判刑一年。後來,案件因證據不足被撤銷,沃森也離開了公司。

此時的沃森已經 40 歲,離開了 NCR 公司的他,還有着新婚不久的妻子和一個嗷嗷待哺的兒子需要照顧;但沃森沒有放棄,他選擇留在了紐約繼續闖蕩,這位天才銷售員的名聲早已在華爾街流傳已久,最終傳到了華爾街的大金融家耳中——也就是查理斯·弗林特。弗林特對沃森的才幹早有所聞,旋即聘任他為 CTR 公司的經理。

曾留過案底的沃森自然不受 CTR 的其他員工歡迎,從 1914 年到 1924 年,沃森一直忍辱負重,發揮自身的銷售才能和耐心,用自己的成績說服衆人對他的歧視。沃森借了許多錢發展公司,采用将機器出租的新銷售手法,8自己也借了很多錢買公司的股票;最終,沃森等來了一次絕妙的契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制表機需求量激增;幾乎每一家大保險公司和鐵路公司都用上了計算制表記錄公司生産的霍勒利斯制表機,政府部門也采用了。沃森适時地推出新型的列印——制表組合機,更是受到廣大客戶的歡迎,産品供不應求。1919 年,公司的銷售額高達 1300 萬美元,利潤也升至 210 萬美元。1924 年 2 月,已經升至公司總經理的沃森決定将公司更名為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簡稱 IBM。這時的沃森剛滿 50 歲,從此他抹去了同任何人有關聯的最後痕迹,開始了自己與 IBM 融為一體的後 32 年生涯。

曆史上的今天:程式設計語言Julia公開釋出;IBM誕生

圖源:CSDN 下載下傳自東方 IC

一戰徹底結束後,計算機市場初露端倪,IBM 率先攻占計算機市場,推出了第一台電子電腦。1952 年,IBM 推出了一台商業存儲程式計算機,即基于真空管的 IBM 701;同樣是在這一年,托馬斯·沃森公司掌舵近 40 年後卸任,他的兒子小托馬斯·沃森被任命為總裁。1956 年,老沃森以 82 歲高齡逝世。他的兒子小沃森成功地将 IBM 轉型為計算機公司,赢得了資訊技術業霸主的地位。

過去的九十多年裡,世界經濟不斷發展,現代科學日新月異,IBM 始終以超前的技術、出色的管理和獨樹一幟的産品上司着全球資訊工業的發展,保證了世界範圍内幾乎所有行業使用者對資訊處理的全方位需求。早在 1969 年,阿波羅宇宙飛船載着三名宇航員,肩負着人類的使命,首次登上了月球;1981 年哥倫比亞号航天飛機又成功地飛上了太空。這兩次曆史性的太空飛行都凝聚着 IBM 無與倫比的智慧。截至 2020 年,IBM 連續 28 年保持着企業每年産生的美國專利最多的記錄,在材料、化學、實體等科學領域皆有很高的成就。

而早在 1934 年民國時代,IBM 就為北京協和醫院安裝了第一台商業機械。1979 年,在中斷聯系近 30 年之後,IBM 在中國再次投資,在沈陽鼓風機廠安裝了第一台 IBM 中型計算機,開始了在華商務。80 年代中後期,IBM 先後在北京、上海設立了辦事處,擴及到 33 個城市,産品進入中國市場金融、電信、冶金、石化、交通、商品流通等領域。你曾經用過 IBM 公司生産的電腦或其他産品嗎?歡迎參與本期投票,在評論區分享你關于 IBM 的那些舊日回憶。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1943 年 2 月 14 日:軟體開發學先驅 Larry Constantine 出生

曆史上的今天:程式設計語言Julia公開釋出;IBM誕生

拉裡·康斯坦丁(Larry Constantine)出生于 1943 年 2 月 14 日,他是美國軟體工程師,是葡萄牙馬德拉大學精确科學與工程中心教授,被認為是計算領域的先驅之一。他貢獻了許多概念和技術,為軟體工程和應用程式設計與開發的現代實踐奠定了基礎。康斯坦丁在明尼蘇達州的安諾卡長大,1961 年畢業于安諾卡高中,上學時積極參加辯論、戲劇表演和其他課外活動。康斯坦丁于 1967 年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的管理學學士學位,專攻資訊系統和心理學。

畢業後,1963 年,康斯坦丁在麻省理工學院核科學實驗室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擔任技術助理兼程式員。從 1966 年開始,他開始擔任資訊與系統研究所的總裁;1967 年,他成為了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研究所學生導師,并在 1968 年加入了 IBM。随後在 2006 年,康斯坦丁上司了葡萄牙馬德拉大學的軟體工程實驗室,緻力于研究現代軟體工程的人性方面。

康斯坦丁專攻軟體開發的人性化方面,他出版的作品包括與 Ed Yourdon 合着的經典著作《Structured Design》以及與 Lucy Lockwood 合着的屢獲殊榮的《Software for Use》。他對軟體開發實踐的貢獻始于 1968 年,在“子產品化程式設計”概念方面貢獻了開創性工作。康斯坦丁提出了内聚(子產品内部内容相關的程度)和耦合(子產品依賴于其他子產品的程度)的概念,這兩個概念在軟體工程的發展中具有重大的影響力,徹底改變了結構化設計這一學科。康斯坦丁還開發了将人機互動設計與軟體工程相結合的方法,如今他仍活躍于計算機教育界,在世界各地的許多人機界面課程和大學中任教。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1946 年 2 月 14 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計算機 ENIAC 誕生

曆史上的今天:程式設計語言Julia公開釋出;IBM誕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方要求賓州大學的約翰·莫克利(John Mauchly)博士和他的學生埃克特(Eckert)設計以真空管取代繼電器的“電子化”電腦,目的是用來計算炮彈彈道。這部機器使用了 18800 個真空管,長 50 英尺,寬 30 英尺, 占地 1500 平方英尺,重達 30 噸;建造合同在 1943 年 6 月 5 日簽訂,實際的建造在 7 月以“PX 項目”為代号秘密開始,由賓夕法尼亞大學穆爾電氣工程學院進行。建造完成的機器在 1946 年 2 月 14 日公布,并于次日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正式投入使用。建造這台機器花費了将近五十萬美元,最終在 1946 年 11 月 9 日關閉,并在 1947 年轉移到了馬裡蘭州的阿伯丁試驗場。這台機器,便是大名鼎鼎的第一台通用計算機——ENIAC。

ENIAC 的設計者約翰·莫克利曾經擁有這台機器的專利,到了 1973 年,經過法院宣判,因莫克利對于 ENIAC 的設計思想部分來源于約翰·阿塔納索夫和克利福德·貝裡設計的 ABC 計算機,是以專利被認定為無效。然而,公衆仍普遍将 ENIAC 認定為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将莫克利認定為電子計算機之父。為此,20 世紀 90 年代初,時年 87 歲的 ABC 計算機發明者阿塔納索夫寫信給當時的美國總統老布什,希望公衆能承認他自己才是電子計算機之父。于是,老布什向他頒發了一個美國國家工藝技術金質獎章,以表彰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

1996 年 2 月 14 日,在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 50 周年之際,美國副總統戈爾曾再次啟動這台計算機,以紀念資訊時代的到來。同年,為紀念 ENIAC 成立 50 周年,賓夕法尼亞大學贊助了一個名為“ ENIAC-on-a-Chip ”的項目,制造了一個尺寸為 7.44 mm x 5.29 mm 的非常小的矽計算機晶片,性能和 ENIAC 相當。1987 年,ENIAC 被評為 IEEE 裡程碑。1997 年,負責 ENIAC 大部分程式設計的六位女性入選了國際科技女性名人堂,在當年,這六位女性都沒有被邀請參加正式的奉獻儀式,也沒有人被邀請參加随後舉行的慶祝晚宴。從 ENIAC 誕生至今已過去 76 年了,在這期間,計算機以驚人的速度發展着,首先是半導體取代了電子管,繼而是微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得摩爾定律所描述的誇張速度都趕不上科技的發展速度。ENIAC 的誕生為人類開辟了一個嶄新的資訊時代,使得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994 年 2 月 14 日:Linux 的檔案系統标準 FSSTND 問世

曆史上的今天:程式設計語言Julia公開釋出;IBM誕生

檔案系統層次結構标準(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FHS)定義了 Linux 作業系統中的主要目錄及目錄内容,初始版本釋出于 1994 年 2 月 14 日,由 Linux 基金會維護。FHS 又可以寫作 FSSTND,也就是 Filesystem Standard 的縮寫。在 1996 年初, 開發一個更加全面的、不僅解決 Linux,而且解決其他類 Unix 系統目錄層次結構問題的 FSSTND 的計劃在 BSD 開發社群成員的協助下正式被采納。是以,計劃重點解決在類 Unix 系統上普遍存在的問題。為了适應标準範圍的擴充,标準的名稱修改為檔案系統層次結構标準。

多數 Linux 發行版遵從 FHS 标準并且聲明其自身政策以維護 FHS 的要求。但截至 2009 年,包括自由标準小組成員參與開發的版本在内的絕大多數發行版,并不完全執行建議的标準。當 FHS 建立之時,其他的 UNIX 和類 Unix 作業系統其實早已有了自己的标準,而現在的 Linux 發行版皆包含一個 /sys 目錄作為虛拟檔案系統它存儲且允許修改連接配接到系統的裝置,然而許多傳統 UNIX 和類 Unix 作業系統使用 /sys 作為核心代碼樹的符号連結。而一些 Linux 系統,如 GoboLinux 和 Syllable Server 則使用了和 FHS 完全不同的檔案系統層次組織方法。如今,最新版本的 FHS 是 3.0,于 2015 年 6 月 3 日釋出。

2012 年 2 月 14 日:程式設計語言 Julia 公開釋出

曆史上的今天:程式設計語言Julia公開釋出;IBM誕生

我們想要一種自由開源的程式設計語言,它同時擁有 C 的速度和 Ruby 的動态性;它要具備同像性,擁有 Lisp 那樣的宏,但數學符号要像 MATLAB 一樣突出又眼熟;它的通用性直逼 Python,統計功能有如 R,字元串處理仿佛 Perl,線性代數近似 MATLAB,對程式的黏合性堪比 Shell……它既簡單易學,又讓最嚴謹的黑客無可挑剔……

——Julia 的設計者們

從 2009 年中開始,一群擁有各種語言豐富程式設計經驗的 Matlab 進階使用者,對現有的科學計算程式設計工具感到不滿,設計了 Julia 程式設計語言。Julia 是一種通用的進階動态程式設計語言,最初是為了滿足高性能數值分析和計算科學的需要而設計的,不需要解釋器,速度快;Julia 也可用于用戶端和伺服器的 Web 用途、低級系統程式設計或用作規約語言。Julia 的共同設計者為:傑夫·貝贊森(Jeff Bezanson)、斯蒂芬·卡賓斯基(Stefan Karpinski)、維拉·沙阿(Viral B. Shah)和艾倫·埃德爾曼(Alan Edelman)。2012 年 2 月 14 日,Julia 正式釋出。

Julia 設計的獨特之處包括,參數多态的類型系統,完全動态語言中的類型,以及它多分派的核心程式設計範型。它允許并發、并行和分布式計算,并直接調用 C 和 Fortran 庫而不使用粘合代碼。Julia 擁有垃圾回收機制,使用及早求值,包含了用于浮點計算、線性代數、随機數生成和正規表達式比對的高效庫。有許多庫可以使用,其中一些(如用于快速傅裡葉變換的庫)已經預先捆綁在 Julia 裡。

自 2012 年推出以來,Julia 社群不斷發展壯大,截至 2020 年,Julia 已被 10000 多家公司的使用者下載下傳,并在 1500 多所大學中投入使用。截至 2022 年 1 月,Julia 下載下傳量超過 3500 萬次,Julia 包生态系統擁有超過 1180 萬行代碼(包括文檔和測試)。JuliaCon 學術會議自 2014 年以來每年舉行一次,2020 年的會議迎來了超過 28900 名獨立觀衆,2021 年的會議則打破了之前的所有紀錄,在 YouTube 上免費提供 300 多份會議示範文稿,會議期間有 43000 名獨立觀衆。

【歡迎投稿】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計算機科學發展至今,有許多至關重要的事件、人物,歡迎所有朋友一起共建「曆史上的今天」,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曆史上的今天:程式設計語言Julia公開釋出;IBM誕生

《新程式員003》正式上市,50餘位技術專家共同創作,雲原生和數字化的開發者們的一本技術精選圖書。内容既有發展趨勢及方法論結構,華為、阿裡、位元組跳動、網易、快手、微軟、亞馬遜、英特爾、西門子、施耐德等30多家知名公司雲原生和數字化一手實戰經驗!

曆史上的今天:程式設計語言Julia公開釋出;IBM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