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小澤澤 2018/9/21 1:02:49
作業連結
隊友連結
項目以及pdf的百度雲連結
【 Need——需求】
- 随着計算機的迅速發展,頂會的論文層出不窮,小狼想要通過一篇篇的論文查找,從這麼多的論文中了解當下研究的熱門領域和方向着實不容易,論文數量如此之多,一篇一篇查找效率着實低下,而且浪費人力和物力。
-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使用者能希望能有這麼一個平台,能通過掃描論文list,完成自動分析,得出相關的資料,迅速的掌握近幾年頂會的熱門領域和研究方向。
- 需求細化
- 能通過掃描使用者給定的論文list爬取相對應的論文題目、摘要、原文連結,并且帶有篩選功能。對所爬取的資訊能進行資料分析,得出使用者感興趣的資料。
- 純論文檢索,使用者隻需輸入相關論文的詞條(比如作者,編号,題目)就能爬取到完整的論文,分析傳回相關的paper、source code、homepage等資訊
- 熱度分析與資料統計。該平台可以自動根據頂會的所有論文進行資料分析,得出當下的熱度走勢,也可對各大高校的論文引用率進行分析
【Approach——做法】
- 該平台應用于Web端,針對于以上的需求,我們做了如下的方案:
- 針對需求1,使用者隻需給定論文list,平台就能完成自動掃描,通過分析得出資料
- 針對需求2,使用者給定詞條,就能擷取到相應的完整論文和相關資訊。
- 針對需求3,平台可以完成對所有頂會論文的周遊,分析出使用者感興趣的資訊(比如熱詞走勢,各大高校的比較)
- 根據實際情況,我們還添加了一些小的功能,比如使用者可以把自己喜歡的論文加入我的list,可以參與論文的評論等等。
【 Benefit——好處】
- 使用該平台進行論文搜尋,能夠:
- 減少一篇一篇查找時浪費的人力和物力
- 可以更加快速高效的擷取當下的熱門領域和研究方向
- 能較準确系統的進行資料分析(比如熱度分析),避免采樣的單一性(比如使用者如果隻搜尋某一方向的論文,所分析的也隻是該方向的資料)
- 能對大量的論文資訊進行一個整合
- 待平台穩定後将進行完善,擴充更多的功能。
【Competitors——競争】
- 平台界面參照了各大網站的排版,界面美觀簡潔。功能齊全,使用者操作簡便。
- 了解使用者的相關痛點,減少了使用者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在這個平台上,使用者可以獲得歸屬感,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交流,獲得更多的經驗和成就。
- 衆多的論文檢索網站并沒有提供自動熱詞分析的功能,也不能分析每個國家錄用文章的分析、每個學校錄用文章的分析、哪個學校哪方面的研究方向比較強等
- 該平台的内容具有針對性,主要就是三大頂會的所有論文,減少使用者盲目的搜尋。
- 該平台提供了論文管理的功能,對論文有較好的分類,使用者可以收藏自己感興趣的論文,友善使用者再次閱讀。
【Delivery——推廣】
- 推廣初階段,針對年級的同學進行小規模的推行,收集回報的資訊,進行平台的修繕,随着平台的更新,使用的人數會越來越多的。
- 待有了一定的群衆基礎後,可争取校方相關管理部門支援,可通過校園微網誌,校園首頁進行宣傳,争取讓更多的同學了解并使用我們的産品。
- 在實作較大規模的應用之後,不斷地更新産品,擴充産品的功能,使得産品能夠适用于更多的群衆。
【我們的結對故事】
蔡文斌的話:确認過眼神,你是對的人,有時候就是這麼的驚喜!!!我們兩個人平時就是玩的比較好的,他又是被我“坑了”,才選的這門軟工實踐課,都是一條船上的,相依為命啊,555!!
黃澤的話:蔡文斌是一個成績優秀的學生,上個學期在他們方向排名第一,是以我覺得跟着他混總沒錯。通過這次結對項目,我明白了他不僅是一個優秀的制作者,更是一個優秀的合作者:他可以在深夜我要和他進行讨論分析時,放下自己手頭上的工作(他是班長兼新生班導)耐心的聽我講解并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想法;他也可以在我制作界面時陪在我的旁邊适當的說出自己的想法。雖然我們這次作業可能做的不是特别優秀,但是我相信收獲這一個隊友才是最好的結果。
這是淩晨的時候我們進行初次讨論時的照片:

這是我們進行設計時畫的草圖,非常的抽象:
【設計說明】
主要架構圖:
登入界面(掃碼真的有驚喜)
使用者注冊界面:
首頁(為了友善使用者直接将文本搜尋功能添加上去了)
長文本要這樣子檢索(按那個小電腦)
全論文檢索界面(可進行論文檢索,當使用者輸入論文編号、題目、作者等基本資訊,分析傳回相關的paper、source code、homepage等資訊)
論文分析界面(可對多年間、不同頂會的熱詞呈現熱度走勢對比,可進行資料統計,例如每個國家錄用文章的分析、每個學校錄用文章的分析、哪個學校哪方面的研究方向比較強等)
我的論文清單界面(使用者可給定論文清單,可對爬取的資訊進行結構化處理,分析top10個熱門領域或熱門研究方向)
【PSP】
PSP2.1 |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Stages | 預估耗時(分鐘) | 實際耗時(分鐘) |
Planning | 計劃 | 90 | 120 |
•Estimate | •估計這個任務需要多少時間 | 500 | 730 |
Development | 開發 | 40 | 30 |
•Analysis | •需求分析 (包括學習新技術) | 150 | 200 |
•Design Spec | •生成設計文檔 | 20 | |
•Design Review | •設計複審 | 15 | |
•Coding Standard | •代碼規範(為目前的開發制定合适的規範) | 10 | |
•Design | •具體設計 | ||
•Coding | •具體編碼 | 300 | |
•Code Review | •代碼複審 | ||
•Test | •測試(自我測試,修改代碼,送出修改) | ||
Reporting | 報告 | ||
•Test Repor | •測試報告 | ||
•Size Measurement | •計算工作量 | ||
•Postmortem & Process Improvement Plan | •事後總結, 并提出過程改進計劃 | ||
合計 | 580 |
【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
遇到的問題:
1.原型設計的時候,在設計功能時出現了不一樣的意見,兩個人的審美可能不太一樣,導緻在排版的上出現了分歧。
2.在使用Mockplus進行原型的實際設計時,對Mockplus這個軟體的不熟悉,導緻耗費了一定的時間在了解這個軟體上面。
3.大量繁瑣的重複拖拽工作經常讓我們崩潰,是以我明白了計算機工作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
解決的方法
1.拉個旁觀者,少數服從多數。(簡單暴力)
2.百度找教程,學習相關的技術,争取最短的時間内熟悉相關的操作。
3.忍着,養成比較優良的心态,我相信以後會遇到更讓人心煩的東西
【學習進度條】
第N周 | 本周學習消耗時(小時) | 累計學習消耗時(小時) | 重要成長 |
3 | 5 | 8 | 通過閱讀《建構之法》,了解了要開發一個網站的大緻流程,從最開始的需求分析到原型設計再到最後的實作 |
【功能完善可能】
- 猜你喜歡。每周生成你這本周的論文檢索周報,猜測你的個人喜好,并推薦與此相關的論文。
- 點贊評論,撰寫評論功能的完善
【心得體會】
- 這次是我們兩個人第一次動手設計一個網站原型,從最初的排版到實際的規劃設計,都遇到了很多問題,兩個人也在産生分歧和統一意見兩種狀态中切換,進而體會到有一個好隊友的重要性,(俗話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對友,幸好)這次的作業體會最大的就是合作的樂趣,以前做作業大都是單打獨鬥的,很少與人交流自己的想法,這也為後面的團隊作業打下基礎吧,學會與别人合作,達到1+1>2的效果。
- 設計一個網站的原型或者是一個APP的界面真心不容易,如何能在第一時間吸引使用者的眼球是大有學問的,還需要慢慢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