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代洛陽龍門有個地方,相傳是神仙廣成子居住過的。天寶年間,一位禅師在那裡修了一座蘭若寺。寺院中有很多枝幹拂地的古桐樹。有

作者:攝影師的聲音閱讀室

唐代洛陽龍門有個地方,相傳是神仙廣成子居住過的。天寶年間,一位禅師在那裡修了一座蘭若寺。寺院中有很多枝幹拂地的古桐樹。有一年,桐樹開了花,引來了一群奇異的蜜蜂,它們發出的聲音有如人的吟唱聲。禅師仔細觀察,發現這些根本不是什麼蜜蜂,而是四肢健全的人類,并且都長着一對一寸多長的翅膀。

禅師感到驚異不已,就用竹子彎成圈、蒙上紗巾做成了一張網,抓住了一隻奇異的蜜蜂,關在紗籠裡。

這些奇異的蜜蜂喜歡桐樹的花,禅師就采了許多桐花放在紗籠旁邊。

可是,被抓的異蜂整天蜷縮在紗籠的一個角落裡,發出輕微的歎息聲。

忽然間,又來了幾個同樣的異蜂,都聚集在紗籠外面,好像在安慰着紗籠裡的同伴。

過了一天,幾百個異蜂都來了,甚至有坐着車的,它們的大小都差不多,全都圍在紗籠外面,悄聲說着什麼話,也不懼怕人類。

禅師躲在柱子後面偷聽,隻聽見它們中有人說道:“孔昇翁曾經為你占蔔過,結果顯示不吉利,你還記得嗎?”

另一人說:“你的名字已經從生死簿上勾掉了,你又有什麼好害怕的呢?”

又有一人說:“我和青桐君下棋,赢了十張琅玕紙,等你出來以後,可以用它來寫禮星子詞,我會為你安排好的。”

它們說的都不是人世間的事情,說了一整天才離去。

于是,禅師打開紗籠,放走了裡面的異蜂,并且念着祝禱詞緻歉。

又過了一天,有個身穿黃色羅衣、身長三尺的人,就好像天女一樣,從半空中飛來,停留在禅師的草庵前,說道:“我是三清勝境的使者,上仙派我來向您道謝。”一眨眼就不見了,從此以後,那些長着人型的蜜蜂再也沒有出現過。

這個神話故事,我翻譯自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

我們常常會在一些唐代背景的影視劇中聽到“蘭若寺”這個詞,實際上,“蘭若”是梵文音譯“阿蘭若”的簡稱,意思是寂靜處,原本是用來指代比丘靜修的地方,後來成為山林小寺廟的代名詞。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唐代的寺廟常常扮演着現代“自媒體”的角色,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知道,唐朝人喜歡寫詩,而對于他們來說,寺廟的牆壁常常是題詩的絕好場所,著名的課文《題西林壁》就是在西林寺的牆壁上寫的一首詩。

更有意思的是,詩人們假如在牆壁上看到了觸動自己的詩歌,還會在原詩附近再一次題詩回應,一來一回,像極了今天自媒體平台的文章和評論互動。

想要了解更多有關唐朝的文史知識?歡迎閱讀最近上市的一套曆史科普繪本《出發!我們的西安》~這一套書得到了著名作家郝景芳和紫金陳的好評推薦,也得到了浙大中文系和曆史系教授的認可,值得一看哦~~

我是@文史有意思,浙大中文系大學、古代文學碩士出身的簽約小說作者,歡迎關注我呀~

唐代洛陽龍門有個地方,相傳是神仙廣成子居住過的。天寶年間,一位禅師在那裡修了一座蘭若寺。寺院中有很多枝幹拂地的古桐樹。有
唐代洛陽龍門有個地方,相傳是神仙廣成子居住過的。天寶年間,一位禅師在那裡修了一座蘭若寺。寺院中有很多枝幹拂地的古桐樹。有
唐代洛陽龍門有個地方,相傳是神仙廣成子居住過的。天寶年間,一位禅師在那裡修了一座蘭若寺。寺院中有很多枝幹拂地的古桐樹。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