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沙建國【光霧和谷】你好,光霧和谷久居鬧市,你會念想小時候生活的鄉下。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是小時候我的親睹親聞

作者:赤土嶺傳媒

沙建國【光霧和谷】你好,光霧和谷

久居鬧市,你會念想小時候生活的鄉下。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是小時候我的親睹親聞。冬日的星期天,我去了一趟南江光霧和谷,令人頓生一種回歸鄉村的興奮。

光霧和谷,位于光霧山下。這是四川開發的一個項目。四川人聰睿,有眼光,且吃苦耐勞。改革開放初,“賣戶口”(給予農轉非,辦理城市戶口),貸款修公路等等,四川人的睿智即可窺見。而當下,人們更多地熱盼湧入城市,城鎮化不少地方在不斷地“攤大餅”,而四川人卻如火如荼地在建立“康養小鎮”,且已初現端倪,還入選了“第五屆中國森林氧吧”的榜單。這,不能不引人冷靜地深思。

走寶巴高速,出南江關壩不遠,即到了這片森林覆寫率極高的地域。光霧和谷一帶,空氣中彌漫着一種别樣的清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将這裡捏弄成了絕佳的風水寶地。身臨其間,你會記起《桃花源記》中的文字:土地平曠,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伫立光霧和谷,往北遠眺,是白雪皚皚的光霧山。環視群巒,你會想起“千裡橫黛色,數峰出雲間”“白雲深處有人家”等詩句。在這裡吃,在這裡住,不僅吸吮着清爽的空氣,菜蔬,瓜果,飯食,飲用水,絕對是無污染的當地的自産,那氛圍,會讓人情不自禁地吟誦“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等等的絕美佳句來。

行走在田埂上,或地坎上,摔跤你是不怕的。因為,你不會跌傷,是草叢,是泥土。甚至你會以為,那是你和土地的親吻,你用不着擔心什麼受傷的。若在鋼筋水泥澆鑄的城市裡,假若你摔跤,你試試會有多麼的疼,甚至還會骨折的!

泉水的叮咚聲,山雀的鳴叫聲,蟲蟲螞蟻的遊走聲,這裡的任何聲音,絕不刺耳。它不象在城市裡,那嘈雜聲、轟鳴聲、污染,那麼地懊惱人。這裡,有缤紛的落英,但不用去打掃,這是給予土地的回饋。這裡的每一種生物、植物,每一座奇峰、景緻,都是一幅幅優美的畫,一首首優美的詩。

人們曾充滿對城市生活的向往,但是,當好田好地被占據,而矗起一幢幢密不透風的高大建築物,到處布滿凝固的鋼筋混凝土;當這些風水寶地再無露水的滋潤,再無蛙聲的出現,開始令越來越多的人冷靜了:是的,我們應當拯救那些自然風光,拯救那些不該消逝的鄉村,拯救那些田園詩篇……

南江有識之士幹的這件事,是獨具眼光的。當人們陶醉在“攤城市大餅”的狂熱中,他們卻把目光鎖定在了這片林深竹茂而極具開發康養業的絕佳去處。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眼光!

我一直覺得,我們向四川人學習的地方很多。巴蜀之地,人傑地靈。近百年,就出了不少偉人、英雄、賢達、高士。巴蜀人的聰睿、眼光和吃苦耐勞精神,特别值得仿效。當下,漢中提出了“四個在漢中”的目标,是否可借鑒四川的經驗,在康養業基地上搞出幾個亮點、品牌,在全國打響。漢中,昔為“全國計劃生育先進”,康養業加速建設,方可應對漢中人口老齡化的急劇到來!

作者簡介:沙建國,筆名華陽,市檔案局(館)原副局(館)長,現任二級調研員,市委黨史特邀研究員,漢中市赤土嶺文協特邀研究員,漢中市漢台區作家協會顧問。

沙建國【光霧和谷】你好,光霧和谷久居鬧市,你會念想小時候生活的鄉下。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是小時候我的親睹親聞
沙建國【光霧和谷】你好,光霧和谷久居鬧市,你會念想小時候生活的鄉下。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是小時候我的親睹親聞
沙建國【光霧和谷】你好,光霧和谷久居鬧市,你會念想小時候生活的鄉下。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是小時候我的親睹親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