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
“第二十屆南京好市民”名單揭曉
秦淮共有12位好人成功當選
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
用凡人善舉于潤物無聲中
善行秦淮、德潤社會
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诠釋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故事
呂雪瑾
南京新街口百貨商店股份有限公司中心店電子商務部總監。呂雪瑾從業22年來,練就了“眼看手觸一口準”和“四心五勤工作法”的過硬本領,成為商貿零售行業領域的專家型營業員和著名的品牌級銷售狀元。她在全省首創并開發了“老字号商業信譽+勞模品牌+場景化休閑購物體驗”線上銷售與實體店線下營銷互融的服務機制,這項創新,對于推動商貿零售行業的融創發展,實作“虛”“實”結合的新零售政策具有現實和長遠的意義。呂雪瑾同志總結自身經驗,編寫了20多門教育訓練課件,教育訓練各類人員達數萬人次;并在江蘇鹽業、市委黨校、金陵圖書館等做演講報告數十場次。她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和活動,多次參加市委宣傳部、市檔案館和新聞媒體組織的大型公益活動,社會反響熱烈,她的事迹被編入了《新時代基層黨員黨性修養讀本》。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呂雪瑾恪盡職守做好衛生防疫工作,除個人繳納特殊黨費2000元外,還向市慈善總會捐款5000元。并組織籌集資金購買了價值5.88萬元的衛生防疫物品,捐贈給市中醫院赴武漢前線醫療隊,為疫情防控工作奉獻自身的力量。
王小珂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第22屆研究所學生支教團成員、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黎陽學校教師。曾作為南航格桑花開支教團隊長,到西藏開展一個月的支教,為712名藏區孩子帶去不一樣的“世界”。連續兩年擔任“陽光驿站”教育訓練班老師,帶領50餘名鄉村孩子進行社會實踐。聯合研支團成員,連線西藏、新疆、貴州、四川4個支教地6所學校的200餘名學生開展線上戰“疫”思政課,僅半小時線上觀看人數超過3000人。疫情爆發伊始,她自發加入家鄉常州市雪堰鎮“雪雁”志願者團隊,累計服務45天,助力140餘戶家庭、490餘名居民健康資訊登記日報告“零差錯”;參與“1+1”黨員幫扶,近3個月持續為湖北籍同學送去學業支援和精神陪伴;已在貴州平壩黎陽學校服務150餘天,3個年級、2門學科、390多名學生,每天4節課的工作量。組織“講述紅色故事·傳承時代精神”系列活動,參與學生達1200餘人;面向留守兒童,牽頭策劃“理想點亮人生”主題生日會、“情暖黎陽”暖冬行動等,為120多名孩子帶去精神上的慰藉與呵護。
張俊傑
南京市第一醫院心内科副主任,心導管室主任。多年來,他以其精湛的醫技、高尚的醫德在南京地區甚至國際上赢得美譽。2020年疫情爆發期間,他為了保障心内科各類手術尤其是急診PCI的順利開展,帶上司管室全體醫務人員奮戰在疫情一線;國外疫情爆發後,他多方籌集物資,向馬來西亞、巴基斯坦等國家捐贈N95口罩、醫用防護服及新冠肺炎試劑盒,并多次與馬來西亞、新加坡、巴西、巴基斯坦等專家就疫情期間開展急性心梗患者的救治進行讨論。通過多年刻苦鑽研,他熟練掌握TAVI技術,為高危的主動脈瓣疾病患者帶來福音。78歲的呂大爺因病情嚴重,被多家醫院拒絕手術,張主任經反複考量,冒着巨大的風險為其開展TAVI治療,手術順利完成後得知呂大爺家境貧困,難以承擔高昂的手術費用,他毫不猶豫主動幫呂大爺支付部分醫藥費,卻隻和患者說這是慈善基金。在接診一位十年前接受過開胸手術的阿姨時,張主任判斷她并不是行TAVI治療的最理想病例,手術風險巨大,基于此張主任聯合胸外科,一旦手術中出現問題立馬進行開胸手術,為患者提供雙保險。張主任的責任擔當、細緻認真,诠釋了醫者“敬畏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
戚建偉
南京市第一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他曆任南京市第一醫院耳鼻喉科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科教科主任,院長助理、副院長,在臨床診療和衛生行政管理上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顯著成績。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他作為江蘇援湖北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醫療隊臨時黨總支副書記,南京二隊隊長、臨黨支部書記,同濟醫院光谷院區E1-5危重病區負責人,帶領南京二隊131名醫護人員在光谷院區重症病房連續奮戰了52天,共收治了新冠肺炎确診患者88例,圓滿完成了“醫療零差錯、患者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的既定目标,是同濟醫院光谷院區17支國家醫療隊中唯一的一支“患者零死亡”隊伍。
明霞
南京市第一醫院運動關節科專科護士。該同志在崗位上十餘年,工作勤懇,有強烈的進取精神、責任意識和敢于擔當的勇氣,紮實工作努力學習,現已成長為一名骨科專科護士、外科總帶教、科室骨幹力量,積極主動參加醫院各項工作任務。2021年新冠疫情襲來,她多次參加南京市各區核酸采集任務,在成為南京市第一醫院祿口核酸采集青年突擊隊的一員後,她逆行祿口高風險區采集核酸。作為青年突擊隊的一員,她身穿密不透氣的防護服,經曆台風“煙花”和高溫酷暑,穿梭在祿口封控區的各個采集點,挨家挨戶上門單采,汗水和雨水濕透了全身,她依舊堅持在核酸采集的崗位上。每當脫下防護服,雖然衣服全濕,手套裡都能倒出汗水,她還是會詢問有沒有其他小組需要自己支援。7月30日,她正在祿口社群埋頭為居民采核酸時,意外得知家中的女兒不小心摔斷了鎖骨,她壓抑心中的牽挂,電話拜托科室中的同僚為女兒檢查治療,得知女兒安頓好後自己就立刻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整整一天,她沒有和任何人提及,直到晚上隊員從科室其他同僚口中才得知此事。
史迎風
宏光空降裝備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她入選“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同時也是秦淮區人大代表。該同志1994年畢業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曆經27年科研一線工作的磨砺,成為大陸重裝空投專業領域的項目總設計師。從戈壁高原到雪域邊疆,從航空工業計算機房到行業專家論證會場,在中國空降空投專業這個男兒的疆場上,都拼搏着她的身影。她帶領研發團隊啟動比肩美俄的重裝空投項目研制,獲得主傘脫離鎖等多項國家專利。2015年夏天,她帶領團隊進行大陸最大噸位重裝空投系統的空投聯試,相繼攻克高原、高寒、高空、連投等系列技術難關,一舉獲得圓滿成功,使大陸成為繼美、俄之後第三個擁有大噸位重裝空投能力的國家,為大陸國防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她孝敬父母、尊重鄰裡,11年精心照料腦梗卧床的父親,為身患肺癌的母親遍訪名醫名藥,從不給組織添麻煩;她是一名稱職的人大代表,自2011年被公選為秦淮區人大代表以來的五年時間裡,除了認真做好職責内工作外,每月第一個周六她總是風雨無阻地趕到秦淮社群民生工作站,調研受理群眾訴求,協調解決民生問題,她的熱心、真誠和細緻打動了居民群衆,公衆滿意率極高。
張偉
宏光空降裝備有限公司工程師、部長助理。2019年7月借調至中航工業機電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機電)證券事務部。該同志在借調至北京中航機電工作的近兩年時間内,克服兩地辦公不便和家庭困難,負責管理的多型科研項目順利完成各計劃節點,確定各軍種機關、主機機關和公司研發進度;對接航天軍用、民用空投裝置及相關民企空投領域報價工作,完成多項科研報價和合同簽訂管理工作;制定并完善全國首個空降空投專業報價體系,累計保障近4億元的科研報價,為公司創造了經濟效益;成功申報省空降空投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開展公司行業地位論證研讨會,在2020年行業評定中,公司空降空投業務全國第一,世界前三;參與公司混改,完成中航機電增資,助力公司進一步發展。該同志具有良好的綜合道德素質和突出的職業道德精神,在中航機電負責上市公司證券事務、三會、市值管理和資本運作等事務,勤懇工作,默默奉獻,發揚幹一行愛一行的敬業精神,為公司發展添磚加瓦,為空降空投專業和國防事業發展奉獻綿薄之力。2020年中航機電信披等級被評為A級(最高等級),并獲得書面表揚。
鮑明文
鮑家燒餅鋪老闆。鮑家燒餅鋪是一家愛心餐飲店,在張府園地鐵站旁的一條背街小巷裡。這條巷子内的餅店不在少數,鮑師傅的燒餅鋪并不起眼,但來買燒餅的人卻絡繹不絕。走進燒餅鋪,最醒目的是店内牆上張貼的大海報:“老人、小孩優惠,殘障人士免費吃一個。”燒餅鋪本就是小本生意,起初家裡人并不贊同鮑師傅的做法,但他非常堅定,要用自己的方式關心和幫助弱勢群體。盡管鮑師傅每天的工作很辛苦,淩晨3點早早開始準備,從和面、揉面、抹油酥到撒調料、放壁爐,忙到晚上10點才閉店,但他始終堅持着這份愛心承諾,到現在已經整整十年。每天送出二十多個愛心燒餅,優惠賣出的燒餅更是不計其數,他用自己的力量回饋社會、幫助他人,帶給人們更多的溫暖和感動。
徐銀麗
南京鄭和外國語學校教師。2019年2月13日夜,天寒地凍,大雨紛紛,徐銀麗老師和夫妻開車路過南京苜蓿園大街時,發現因視線受阻騎車撞到護欄,受傷躺在路邊的劉師傅。沒有一絲猶豫,徐老師立即開展施救,她第一時間撥打了急救電話,并從車上找來了毯子和雨傘,在救護車趕到之前一直安撫鼓勵劉師傅。回家以後,徐老師始終挂念着劉師傅的傷情,次日一早就趕到醫院看望,在了解到劉師傅情況已基本穩定,正在籌措即将要進行的手術費用時,她悄然放下3000元,沒有留下位址姓名就離開了。兩年後,劉師傅費盡周折,終于找到了救命恩人,這段故事才傳播開來。徐老師沒有收下當年的3000元,她說:在南京,在我工作的鄭和外校,我感受到很多的正能量,始終心懷感恩,救人不算什麼,我隻是做了我應該做的,願愛心能在這座城市一直流傳下去。
侯沛良
原江蘇無線電廠有限公司技術工程師。入職以來,侯沛良同志在工作和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待人真誠,熱愛工作,任勞任怨、恪盡職守,很快成為部門的技術尖兵,工作加班、前線保障毫無怨言,受到同僚和上司的交口稱贊。江蘇無線電廠有限公司為研制生産軍工産品的軍工機關,公司生産的偵察裝備被編配到中印邊境部隊。2020年9月10日,江蘇無線電廠有限公司接邊境某部隊來函,因邊境保障需要,需安排技術人員到達指定地域進行現地保障。侯沛良同志始終懷着“舍小家,顧大家,為國家”的無私奉獻精神,主動要求到邊境部隊承擔保障任務。在前線條件異常艱苦的情況下,他毫不猶豫、毫不退縮,堅持奮戰在第一線,受到了部隊的高度贊揚。在最後一次執行任務時,面對高原惡劣環境的侵襲,侯沛良同志身體不适仍堅守崗位,在與死神頑強抗争75小時後,2020年11月10日7時10分,最終還是不幸離開了,一腔熱血灑在了雪域高原,年輕的生命定格在24歲。
尤淮芝
南京市志衡保安公司保安。受聘南京市四方國小保安以來,在普通的工作崗位上盡心盡責、勤勤懇懇,為人質樸、熱心助人,将自己的全部奉獻給了學校和社會。她踏實站好每一班崗,曾多次被物業管理公司評為“先進個人”,榮獲南京市紅十字系統“優秀志願工作者”稱号。她還積極參與社會建設,自願成為社群義務護綠員,弘揚“四自”精神,被授予“和諧之星”榮譽稱号,其家庭被評為區“五好文明家庭”。
她無私奉獻,彰顯大愛,曾無償捐血30餘次,光榮地成為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使血液病等疾病患者獲得重生的希望,榮獲全國無償捐血奉獻獎銅獎。在汶川地震救災工作中,她自願繳納“特殊黨費”,用于支援救災工作。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為了支援社群的防疫工作,她帶着物資來到社群對從業人員進行慰問,主動咨詢捐款事宜,為防疫工作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缪建明
秦淮區秦虹街道崗虹苑社群書記兼主任。作為一名軍嫂,缪建明全力支援和鼓勵夫妻獻身國防,是他的堅強後盾。夫妻孫愛明是一名軍事炮兵指揮專家,經常率隊遠赴非洲及中東地區執行軍事援助,每次少則一年,多則三年。剖腹産子七天夫妻就因部隊要事返隊,産後疲憊的她縱使心中千般不舍還是選擇微笑送别。兒子幼時常高熱驚厥,深夜獨自帶兒的她連鞋都顧不上穿就一路狂奔醫院。夫妻的祖母去世、父親心髒病猝發,都是缪建明一肩擔起家庭的責任,料理後事、悉心照顧。
作為一名社群書記,她日日耕耘,能舍肯幹,在群衆中擁有良好的口碑。2021年7月“新冠”疫情再次突襲南京,她第一時間投入社群疫情防控工作,每天披星戴月,沖在最前面,擔着最累的事。在巡查小區防控門崗的路上,因為多日的連軸轉,導緻腸梗阻複發,疼得臉色煞白,直冒冷汗。她忍着劇痛獨自去醫院挂了半天水後不顧醫生的叮咛又傳回工作崗位,繼續執行社群防控工作。居民們看到每日疾步奔波穿行于小區走訪巡查的她都十分動容。
使命呼喚擔當,榜樣引領時代。讓我們緻敬平凡、緻敬初心、緻敬奉獻,以典型為鏡,向榜樣看齊,凝心聚力譜華章,意氣風發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