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奧賽場|武大靖沖金:我不信狀态回不來

那個幾天前在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決賽中拍着任子威的手鼓勵他往前沖的武大靖,在2月11日晚上終于爆發。40.230秒,他以預賽最快的成績順利晉級、衛冕之路上,武大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整個北京冬奧會備戰周期,武大靖被問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大概就是“你有信心衛冕嗎”?平昌冬奧會上,是他為中國代表團奪得了唯一一枚金牌,而這個項目正是短道速滑男子500米比賽。

想要衛冕,為什麼不想?但是,其間他卻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甚至是質疑。年齡逐漸大了,國際比賽參加的少了,武大靖的低潮期幾乎貫穿了整個備戰周期。尤其是前三站世界杯分站,他都沒能在男子500米比賽中奪金,各種争議不可避免地湧現了出來。處于争議中心的武大靖這樣回應道:“十多年以來,我從一個無名小卒到奧運冠軍,從狀态不穩定到男子500米七連冠,再到現在的狀态不佳,這一路走來坎坷不平,這些經曆讓我知道怎樣面對困難。我不會放棄希望、放棄努力,我不相信我的狀态回不來。”

冬奧賽場|武大靖沖金:我不信狀态回不來

短道速滑男子500米比賽中,武大靖順利晉級。

是的,這就是武大靖,一個從小就特别能吃苦,一個從來不輕言放棄的人。

10歲時,因為在電視裡看到大楊揚等人在短道速滑賽場的飒爽英姿,武大靖喜歡上了滑冰。淩晨4點的佳木斯,室外溫度僅零下30攝氏度,他拿着冰刀,推着小自行車,就這麼自己出門了。

後來,為了更好的訓練條件和發展,武大靖從哈爾濱去了南京。13歲的少年,獨自背着行囊,20多個小時的火車,一路向南。是一段從小獨自背上行囊的吃苦之旅,有多苦?武大靖的腳就是答案。在訓練的時候,他的腳踝骨經常被磨出大筋包,筋包磨破了就看到肉,再磨破了就能看到骨頭。每當這時,他都會在上冰前敲打腳的這個部位,好讓這個部位變得麻木,感覺不到疼痛。

2010年12月,武大靖被當時的國家短道速滑隊教練李琰相中,破格收錄進國家隊。不過,當時他隻是國家隊的第11人。

剛進隊的時候,武大靖被認為天賦一般,在前兩個年頭裡,他一直是邊緣隊員,經常徘徊在二線隊伍中,或者是給主力當陪練。正是那段時間的刺激,讓武大靖更加刻苦訓練,證明自己。

“那時候我的心裡做好了吃苦、挨累的準備。想要成為主力,就必須每天比正常的訓練多付出一倍的努力。雖然自己的天賦和對滑冰的了解稍微差了一些,但後來覺得,這完全可以通過努力去彌補。”武大靖當時這樣對自己說。

終于,從陪練到男隊的領軍人物,武大靖憑借自己的努力成功了。而通過這些年的努力,武大靖也學會了如何在低谷中不斷進步,不斷成長。

終于,本賽季世界杯最後一站荷蘭站比賽,他奪得了男子500米金牌。此後,他的狀态逐漸回升,并最終和隊友一起成功奪得了短道速滑混合接力的金牌。

武大靖依然是那個倔強的武大靖,“不服,就是幹!”這是他的名言。

更多内容盡請關注冬奧會刊。

新華社 供圖

來源 用戶端 冬奧會刊 | 記者 李立 王笑笑 柳爽

編輯 康典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