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賽場上
有關熱愛的故事每日都在上演。
因為熱愛是以無畏,
傷病、困境都不能将一路向前的他們擊垮;
因為熱愛是以堅持,
時光無法消磨他們一次次超越自我的勇氣。
他們的故事或許不同,
但同一種熱愛讓他們彙聚北京、河北——
>>因為熱愛,抗癌鬥士逆襲成加拿大冬奧首金獲得者
2月7日,
北京冬奧會單闆滑雪男子坡面障礙技巧決賽
在雲頂滑雪公園舉行,
加拿大選手馬克斯·帕羅特
以90.96分奪得金牌。
金牌的背後,
隐藏着一段艱難的抗癌曆程。

2月7日,冠軍加拿大選手馬克斯·帕羅特在獎牌頒發儀式上。新華社發
馬克斯·帕羅特1994年出生,
2018年平昌冬奧會單闆滑雪男子坡面障礙技巧比賽銀牌得主。
不幸的是,
就在那一年,
他被确診為霍奇金淋巴瘤。
此後,他開始了艱難的抗癌曆程。
2月7日,加拿大選手馬克斯·帕羅特在比賽中。新華社發
“這絕對是驚人的。
經曆了12輪化療,
對我來說是一場噩夢,
在那之後每天都能保持激情對我來說意義重大。
那段時間很艱難,
有時我覺得自己就像一隻關在籠子裡的獅子,
因為我不能做我最喜歡的事情,
那就是滑雪。”
馬克斯·帕羅特9歲開始玩滑闆,
可患癌後,
他人生中第一次不得不把滑雪闆放進櫃子。
經過12輪化療,長達數月的與癌抗争,
馬克斯·帕羅特重返賽場。
2021年5月,他獲得了勞倫斯世界體育獎最佳複出獎。
這段經曆也讓他對生活和單闆滑雪有了全新的認識——
享受和放松的态度,
讓他在北京冬奧會上獲得了令人鼓舞的金牌。
2月7日,獲得冠軍的加拿大選手馬克斯·帕羅特在頒發紀念品儀式上。新華社發
“12輪化療是我經曆過的最艱難的事情,
這絕對會讓你的精神更加強大。
每次把腳綁在滑雪闆上,
我都比以前更感激它。
你笑得更多了,一切都更積極了,
給自己的壓力也就更小,
但是滑得也就越好。”
馬克斯·帕羅特說,
他現在就是盡最大努力去實作想做的,
盡情享受比賽的樂趣,
“這才是最重要的”。
縱情燃燒生命,向着夢想飛奔,
這是怎樣一種執着與堅持!
這是怎樣一種拼搏與奮鬥!
在他身上,
閃耀的不隻是體育精神,
更是一種不屈的生命力量。
>>因為熱愛,50歲“滑冰奶奶”拼搏的心永遠年輕
在北京冬奧會賽場上,
有這樣一位女選手受到大家廣泛關注,
不是因為摘金,
不是因為容顔,
而是她身上散發着的奧林匹克精神。
2月5日,德國選手克勞迪娅·佩希施泰因在比賽中。新華社發
她就是德國速度滑冰傳奇
克勞迪娅·佩希施泰因,
世界上第一位參加了八屆冬奧會的女選手,
也是史上年紀最大的女子冬奧選手,
再過十幾天,她将迎來50歲生日。
運動員都有黃金年齡,
許多選手28歲就被稱為“老将”,
克勞迪娅·佩希施泰因
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滑冰奶奶”。
2月5日,
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
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比賽開賽,
克勞迪娅 · 佩希施泰因咬緊牙、
繼續向前滑行,
轉過彎,
3000米的比賽隻剩下最後一個直道,
雖然她的對手、1999年6月1日出生的
中國選手阿合娜爾·阿達克早已沖過終點,
但全場觀衆仍然給這位奮力向前的德國老将
送上掌聲。
她的最終成績
排在20名參賽選手的最後一位。
但在賽後采訪中
她依然很開心:
“我是笑着滑過終點線的。
10年前,就有人說我老了,
但現在我很驕傲,
因為我還能和年輕人同場競技。”
首次奧運之旅過去整整30年,
佩希施泰因來到北京,
開啟自己的第八次奧運會征程。
不過,今年1月拿下賽季集體出發第17名、
獲得北京冬奧會參賽資格後,
她早就表示,
“對我來說,站上領獎台與否不再重要,
隻要能來到北京冬奧會就已經足夠。”
第八次參加冬奧會的德國老将克勞迪娅·佩希施泰因在比賽後“比心”。新華社發
克勞迪娅·佩希施泰因在曆屆冬奧會上收獲5金2銀2銅,
同時赢得諸多世錦賽和世界杯冠軍。
本可功成身退,
卻選擇繼續在賽場上拼搏——
“我的雙腿老了,但心還年輕”,
奧林匹克精神的真谛,
在“滑冰奶奶”身上熠熠閃光。
>>因為熱愛,十二年後,他帶着堂兄的遺願征戰“雪遊龍”
這是一個戰勝恐懼,
從悲劇中走出的奧運勵志故事,
與獎牌無關,
但卻是奧林匹克精神的真實注腳。
2月5日,格魯吉亞選手薩巴·庫馬裡塔什威利在比賽中。新華社發
2月6日晚間,
延慶國家雪車雪橇中心,
北京冬奧會男子單人雪橇結束第三輪滑行,
格魯吉亞選手薩巴·庫馬裡塔什威利名列第31位,
雖與獎牌無緣,
但是發生在他身上
以及他們家族的冬奧故事,
震撼人心。
在溫哥華冬奧會前,諾達爾·庫馬裡塔什威利在惠斯勒賽道進行訓練(2010年2月10日攝)。
薩巴·庫馬裡塔什威利的堂哥
正是在溫哥華冬奧會前不幸喪生的諾達爾·庫馬裡塔什威利。
12年前在溫哥華冬奧會開幕前夕,
出生于1989年的諾達爾·庫馬裡塔什威利
在一次正式訓練中撞向了賽道旁邊的柱子上,
21歲的生命戛然而止。
此時距離溫哥華冬奧會開幕式還有不到6小時。
諾達爾的去世讓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
雅克·羅格淚灑新聞釋出會現場,
也讓雪橇運動在賽道設定、安全防護
甚至項目設定方面得到進一步完善,
以防止出現更多傷亡。
溫哥華冬奧組委還立刻降低了雪橇賽道難度,
而2014年索契冬奧會也降低了雪橇比賽的速度。
在加拿大惠斯勒城市中心為格魯吉亞雪橇選手諾達爾·庫馬裡塔什威利設定的紀念壇上,鮮花與蠟燭圍繞着他的照片。
諾達爾和薩巴所屬的家族
是格魯吉亞知名的雪橇運動世家,
他們的祖輩阿裡戈·庫馬裡塔什威利
被視為格魯吉亞雪橇項目的創始人。
在格魯吉亞,
“庫馬裡塔什威利”幾乎可以和雪橇這項運動畫上等号。
當所有人都認為諾達爾的嚴重意外會直接
讓庫馬裡塔什威利家族的奧運夢想畫上句号時,
庫馬裡塔什威利家族卻沒有放棄對雪橇運動的熱愛。
他們依舊參與和雪橇運動相關的一切工作。
而薩巴·庫馬裡塔什威利的出現,
更讓全世界的雪橇人
意識到庫馬裡塔什威利家族的奧運夢想,
并沒有就此終結。
2月6日,格魯吉亞選手薩巴·庫馬裡塔什威利在比賽中。新華社發
“我非常高興能夠代表祖國和家族參加奧運會,
我永遠不會忘記
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上發生的那件事,
但諾達爾帶給我的不隻是悲傷,
更多的則是力量。
是以我現在才有資格站在冬奧會的賽場。”
薩巴·庫馬裡塔什威利在一次公開采訪中如是說。
從悲傷中出發,
格魯吉亞傳奇雪橇家族的
奧運夢想在北京得以延續。
這些故事帶給你所有的感動,
都緣于一種精神——
它生于競技,卻高于競技。
故事的主人公、
他、她,或者更多的他們,
都是奧林匹克精神的踐行者。
向真正的熱愛緻敬!
向奧林匹克精神緻敬!
(綜合自河北日報、人民日報、新華社等,編輯/高二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