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
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
蓦然聽見,
你誦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
隻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觐見,
隻為貼着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修來世,
隻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夜,
我聽了一宿梵唱,
不為參悟,
隻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我轉過所有經筒,
隻為觸摸你的指紋;
我磕長頭擁抱塵埃,
不為朝佛,
隻為貼着你的溫暖;
我翻遍十萬大山,
隻為路中能與你相遇;
那一瞬,
我飛升成仙,
不為長生,
隻為佑你平安喜樂;
隻是,
就在那一夜,
我忘卻了所有,
抛卻了信仰,
舍棄了輪回,
隻為,
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舊日的光澤。

這首詩彰顯出了一個世人眼中的倉央嘉措。他細膩、溫柔,是拉薩街頭翩翩浪子,是雪域青天下的英俊少年。
今天如果有機會走入布達拉宮,走到這座恢弘宮殿的頂層——紅宮”,人們會看到曆代達賴喇嘛的靈骨塔。為那句“我搖動所有的經簡,不為超度,隻為觸摸你的指尖”,有無數癡于情愛的紅塵男女去往紅宮,試圖接近詩人最後的歸宿,傾聽這位憂郁的王者靈魂寂靜的歎息。但他們一定會失望,那些華貴的金塔,獨獨少了倉央嘉措的那一座。
事實上,他傳奇人生的真正結局至今都是一個謎。有說法認為他被政敵拉藏汗殺害于押解京師的路上,還有說法認為他在青海湖自沉。對他抱有深刻同情者,更願意相信他在五台山坐化以及在内蒙古阿拉善傳法這兩種結局。權利的争鬥讓一位頗有才華的宗教領袖坐了冷闆凳,成為傀儡。
倉央嘉措(1683年)生于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宇松地區烏堅林村的一戶農奴家庭,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當時的西藏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認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同年在桑結嘉措的主持下在布達拉宮舉行了坐床典禮。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廢,1706年的押解途中圓寂。終年23歲。
倉央嘉措在藏南的山野中長大,向往自由和愛情。他不在乎什麼身份地位,常常扮作俗人模樣在拉薩夜晚遊樂,享受酒館裡醇美的青稞酒,享受與姑娘們的愛情。如果僅僅沉溺于情愛,倉央嘉措不會受到不同年代、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的喜愛。真實的倉央嘉措是一位富有才華的詩人,他的詩歌在西藏流傳很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