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象棋中,紅方有五個兵,黑方有五個卒,兵卒之間都是對等存在。那麼兵卒的價值如何展現呢?筆者也曾對此有過深度思考,經過多番思慮和反複琢磨之後,筆者總結出了一個結論,即兵卒價值可以随着時間和位置的改變而發生改變。當然,兵卒的價值有時也會因棋手主觀能動性而發生改變。以上結論應該算是從大量的對局實踐中所擷取的結果。那麼在現實對弈過程中,如何進行兵卒價值衡量?以及如何看待不同時間段和不同位置下的兵卒價值?接下來筆者就圍繞其核心問題來具體談談。

初始階段,也就是象棋開局的初始局面。如若這時要讨論兵卒價值,就得以距離對方九宮中心的距離來進行對比。如果設定邊兵的價值為1,那麼象棋開局階段,一路兵和九路兵距離對方九宮最遠,可将其價值設定為1。那麼,三路兵和七路兵距離對方九宮中心,其距離比邊兵近,于是,三七兵的價值可為1.2。此時還剩中兵,中兵距離對方九宮中心距離最近,其價值可為1.5。這就是以攻擊目标為核心的具體參考,當然,為何要以距離為參考呢?那是因為兵卒每一次走動隻能移動一步。在實戰過程中,其步數多少往往決定着棋局的勝負。故而才以距離遠近作為兵卒價值的核心參考。
此外,再來讨論一下兵卒以舍小取大的戰略理念,這就是人為主觀操控下的一種戰術。此處的舍就是主動放棄或用于犧牲的兵卒。這裡可從最為典型的仙人指路來看,其中的瞎眼狗走法就是,主動犧牲7路卒,進而實作一卒換三先的戰略轉換,後續即可連續快速出動車馬。當然,在實戰比賽中,棋友們可能更多看到中炮急進中兵這種走法,對于中炮急進中兵來說,就是以中炮為根基,通過連續沖中兵,繼而車馬互動協助,伺機從中路發起猛烈進攻。這期間中兵就形同攻城時的沖鋒兵,就是以犧牲為作戰前提的一種戰術。
最後,從棋子占據有利位置來進行讨論。這個觀點主要涉及中殘局階段。在中殘局實戰對局中,兵卒若能占據要位,亦可達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當然,如果論及弈者實戰經驗,那麼兵卒也可以達到車的作用。如同象棋俗語中所言,小卒過河可當車使。這一點,可以結合花心卒來進行了解,其作用和車大體相同,這時的馬兵或馬車都可以構成殺局。還有一種比較典型的殺法,那就是二鬼拍門。這裡的二鬼可以是雙兵(卒),也可以是車卒或雙車。由此可見,兵卒隻要占據了有利的位置,其價值就可以和車相提并論。
擅用兵者,皆有愛兵如子之思想。反之,就會輕看兵卒,出于始終覺得兵卒礙手礙腳,于是就會随便将其舍棄。但是縱觀棋壇間的高手對決,很多比賽中的一個兵(卒),往往可以決定棋局的勝負。如果棋友們對此還有其它看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