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面對美軍坦克群,9兵團裝備的“巴祖卡”火箭筒,發揮怎麼樣?

作者:熊熊講武

在長津湖戰役中,美軍的坦克群令志願軍第9兵團的參戰部隊印象深刻,在多次進攻美軍核心陣地時,其坦克部隊都給我們造成了很大麻煩。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講過,美軍陸戰1師有師屬坦克營,該營下轄4個坦克連,每個連即有17輛M26坦克、3輛M4A3坦克、1輛M32坦克搶修車;此外陸戰1師還有9輛噴火坦克,每個陸戰團的反坦克連還各有5輛M26坦克。

面對美軍坦克群,9兵團裝備的“巴祖卡”火箭筒,發揮怎麼樣?

而在長津湖戰區的美國陸軍第31團屬坦克連也裝備有22輛M4A3坦克和1輛M32坦克搶修車。

除了這些正牌的坦克外,美軍當時裝備的M19雙管40毫米自行高炮等履帶式裝備,也常被志願軍稱為是坦克。這也是戰役剛開始時,美軍陣地上其實沒有多少正牌坦克,但志願軍卻認為遭遇了很多坦克的原因所在。

面對美軍的坦克群,志願軍手中當時也有一些反坦克裝備,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這些裝備其實也是“美械”,比如著名的巴祖卡火箭筒。

面對美軍坦克群,9兵團裝備的“巴祖卡”火箭筒,發揮怎麼樣?

在電影《長津湖》和《水門橋》中,對于志願軍使用美制巴祖卡火箭筒都有專門的展現,而在真實曆史上,長津湖的志願軍也确實裝備和使用了巴祖卡火箭筒。

有些朋友可能對志願軍的巴祖卡來源有疑惑,我們先來談下這個問題。

巴祖卡火箭筒是二戰時期美軍大量裝備的一款反坦克武器,當然在實戰中也被廣泛用于打擊工事内的敵人。

我們知道,當時的國軍是可以得到美械武器援助的,而在美援的武器清單中,便包括有巴祖卡火箭筒。

截止到1945年6月,國軍實際裝備的巴祖卡火箭筒數量已經達到了1098具,而且後續還在不斷接裝中。

當時的駐印軍是裝備巴祖卡火箭筒最充實的軍隊,其每個步兵營即裝備有4具巴祖卡火箭筒,當時一般稱為小火箭或火箭炮。

面對美軍坦克群,9兵團裝備的“巴祖卡”火箭筒,發揮怎麼樣?

除了駐印軍外,國内的美械部隊也裝備有巴祖卡火箭筒,而且對這種新式武器還評價頗高。

如94軍軍長便評價道:不僅三零步槍、輕重機槍十分精良,新配之火焰放射器、沖鋒槍、火箭筒、卡賓槍等新式武器,在近戰中發揮了莫大的威力。

不過這種新式武器大都是優先裝備給中央軍嫡系,至于雜牌軍就得往後靠靠了。如當時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曾私自扣押了6支火箭筒給自己的基本部隊第30軍,而這幾支火箭筒原本是要給第18軍的。結果18軍自然不買賬,硬是又要回了3支。

堂堂一個戰區司令長官連幾支火箭筒都不值,這個傳出去實在太不好聽,是以後來還是給孫連仲的第30軍撥了一些火箭筒。

面對美軍坦克群,9兵團裝備的“巴祖卡”火箭筒,發揮怎麼樣?

不過這些火箭筒還沒有捂熱,就在1945年10月的邯鄲戰役中被晉冀魯豫軍區部隊給繳獲了,這應該是我軍第一次繳獲到巴祖卡火箭筒。

在随後的解放戰争中,國軍裝備和使用的巴祖卡更多了,但我軍随之繳獲的巴祖卡也更多。

據統計,在解放戰争第一年度,全軍即繳獲到463具火箭筒;在第二年度繳獲到252具火箭筒;在第三年度繳獲到1201具火箭筒;在第四年度繳獲到422具火箭筒;合計解放戰争中繳獲到2338具火箭筒。

這些繳獲到的火箭筒并非全部能用,除了戰損難以修複者外,其餘也都裝備了我軍部隊,而且由于我們有反坦克和打工事的需求,這些美制火箭筒在我軍手中能發揮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長津湖戰役時,志願軍第9兵團所屬的第20軍、26軍和27軍,此前大都是三野的主力部隊。而與三野作戰的國軍,很多都是換裝美械的部隊,是以在9兵團所屬部隊中也裝備了不少美械武器,其中自然也包括火箭筒。

面對美軍坦克群,9兵團裝備的“巴祖卡”火箭筒,發揮怎麼樣?

據當時的志願軍實力統計,9兵團所屬的第20軍共計裝備有53具火箭筒、26軍裝備有74具火箭筒、27軍裝備有86具火箭筒。志願軍的火箭筒也是裝備到步兵營一級,基本上每個營有2到3具火箭筒可用。

是以在電影《長津湖》中,營長談子為直接操作巴祖卡火箭筒,這未必是現場繳獲使用的,其實當時營裡面本來就有這種武器,不過以巴祖卡的具體性能來說,一般不會用于打飛機,主要任務還是反坦克。

當然了,志願軍當時裝備的巴祖卡火箭筒是60毫米口徑,對付美軍的坦克是力不從心的。

面對美軍坦克群,9兵團裝備的“巴祖卡”火箭筒,發揮怎麼樣?

在北韓戰争剛開始時,面對人民軍的T34坦克,美軍曾使用60毫米口徑的巴祖卡,但是基本無用,是以後來才緊急裝備88.9毫米口徑的超級巴祖卡。

而美軍當時自己裝備的坦克是以M26潘興和M4A3謝爾曼為主的,志願軍用60毫米口徑的巴祖卡來打,同樣是不好打的。

有20軍的老兵曾回憶,用當時的火箭筒打美軍的坦克,因為口徑太小,打上去隻留個白點。而且志願軍手中的火箭筒也并不多,也不能說放開了打。

面對美軍坦克群,9兵團裝備的“巴祖卡”火箭筒,發揮怎麼樣?

以20軍來說,平均每個步兵營隻有2具火箭筒,火箭筒彈也不是想打多少就打多少的。

當時58師在整個戰役中一共消耗了238發火箭筒彈、59師消耗了275發火箭筒彈、60師消耗了119發火箭筒彈,全軍在整個戰役中一共才消耗632發火箭筒彈。

而27軍裝備的火箭筒是9兵團中最多的,但在實際作戰中也隻消耗了875發火箭筒彈,也就是說兩個精銳軍在整個戰役中加起來的火箭筒彈消耗隻有大約1500發。

另外要注意的是,這些彈藥并非是實際打出去的,有些彈藥是損失在了美軍的空襲中,有些是還未打出去火箭筒手就犧牲了,彈藥也就此損失,真正打出去的火箭筒彈是要更少的。

而且如前所述,對美軍當時裝備的坦克來說,60毫米口徑的火箭彈很難打得動。

20軍58師在對下碣隅裡之敵進攻時曾上報:對反坦克除小包炸藥、小組隊形外,火箭筒均無效,請示辦法。

面對美軍坦克群,9兵團裝備的“巴祖卡”火箭筒,發揮怎麼樣?

而20軍60師在攔阻德賴斯代爾特遣隊時,對美軍的大隊M26坦克也沒有辦法。火箭筒彈打完後,隻能是以突擊隊帶着炸藥包上,“爆破大王”壽志高等27人全部犧牲,才炸毀了美軍一輛坦克,而其餘16輛M26坦克則沖破志願軍阻擊,抵達了下碣隅裡。

大量坦克的抵達使得美軍擁有了可移動的鋼鐵堡壘,志願軍對付這些鋼鐵巨獸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而一旦到天亮後,志願軍的攻擊就将無法展開,夜晚所得的戰果也将無法擴大。

是以,對于反坦克作戰,隻能是寄于破路、破橋,希望通過制造路障來阻止坦克的活動。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講過,20軍最初要炸掉水門橋其實也是出于阻止美軍坦克更多地增援戰區的因素。

那麼巴祖卡火箭筒當時真的就一點用都沒有了嗎?也不盡然。

面對美軍坦克群,9兵團裝備的“巴祖卡”火箭筒,發揮怎麼樣?

20軍後來總結反坦克作戰戰法的時候,有過這麼一條經驗:以現有火箭筒及無後坐力炮在50至80公尺内,三十噸至四十噸坦克也可摧毀,在打時首先打頭一輛及後一輛,使中間前後不能行動,然後各自擊毀之。

這個30噸到40噸的坦克指的是謝爾曼坦克,當時陸戰1師有少量裝備,陸軍第31團屬坦克連則全部裝備謝爾曼坦克,而且在27軍部隊反坦克作戰時,确實有用火箭筒打掉坦克的戰例。

當時的情況是27軍81師242團在新興裡外圍擔負阻擊作戰任務,美軍的第31團屬坦克連由于是在包圍圈外面,是以便以坦克向242團發起進攻,試圖打開突破口。不過由于步兵都在包圍圈内,美軍坦克連沒有步兵伴随。

242團打第一輛美軍坦克就是用火箭筒打的,不過這一次的交戰距離是三四十公尺内,美軍沒有防備,而且也沒有徹底擊毀謝爾曼,屬于是擊傷後坦克兵棄車逃竄。而其他的坦克,還是使用近戰戰術,由突擊隊用炸藥包重點打履帶幹掉的。

是以當時想讓火箭筒發揮作用,必須要在幾十米的極近距離内,擊中坦克的要害部位才行。

面對美軍坦克群,9兵團裝備的“巴祖卡”火箭筒,發揮怎麼樣?

但是美軍坦克通常是叢集活動,一般也有步兵跟随,巴祖卡火箭筒的操作比較複雜,而且還要選好射擊位置,在實戰中很難有比較好的機會。往往是火箭筒手在運動過程中或是準備發射的過程中就被殺傷,而且即便成功發射,也未必就能正好命中坦克,或者是命中坦克也未必恰好命中其要害部位。

再加上我們當時裝備的火箭筒不多,彈藥也很少,加之極寒天氣對于火箭筒手操作造成的不便,是以就使得在長津湖戰役中真正用火箭筒擊毀擊傷敵軍坦克的戰例不多,主要還是靠步兵用爆破筒、炸藥包抵近去反坦克,而這樣打的代價往往是很大的。

志願軍步兵真正得到反坦克利器還是後來大量裝備51式火箭筒和52式無後坐力炮及大量蘇制反坦克手雷之後了,而長津湖戰役時我們還沒有這些武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