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蕃茄博士”的興農夢

作者:齊魯壹點

科技助力,點綠成金。魯東大學農學博士、教師孫亞東,潛心研究蕃茄種植16年,收獲了“蕃茄博士”的稱号,三年前這位“蕃茄博士”與中國優質蕃茄之鄉店子鎮結緣,3年來他利用所學将“緻富經”播撒到田間地頭,累計為農民增收3000多萬元。

種子 自主育種破解産業“卡脖子”難題

“蕃茄博士”孫亞東是個閑不住的人,每天都在奔波忙碌。2月11日,記者在魯東大學見到孫亞東,他剛從萊山區一個農業座談會上回來。“前幾天剛從濱州博興的大棚裡回來。”孫亞東說,“種植戶信任你,遇到難題,一個電話,就要趕緊去。去晚了恐怕真耽誤事。”

孫亞東博士畢業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蔬菜學專業,從讀研期間就開始研究蕃茄種植,至今已經16年,被譽為“蕃茄博士”。三年前“ 蕃茄博士”孫亞東與中國優質蕃茄之鄉——濱州市博興縣店子鎮結緣,挂職擔任科技副鎮長。

“蕃茄博士”的興農夢

孫亞東和他自主育種的櫻桃番茄

店子鎮是山東蕃茄的重要種植基地,有專業大棚上萬畝,随着發展逐漸遇到瓶頸——品種受限,上下遊市場捆綁銷售,種植戶在中間的利益大大壓縮。“這個市場沒有我們自主育苗的品牌,整個産業鍊前段卡脖子,産業鍊的後段老百姓的利益被卡得太多,影響了老百姓種植的積極性。”店子鎮黨委書記舒德明說。

這戳中了孫亞東的痛處。他對記者說:“這裡是中國的優質蕃茄之鄉,蕃茄年産值超10億元,而一粒小小的種子,竟然無法實作自研,是時候讓我們科研人挺身而出了。”

種子是農業之母,也是現代農業的“晶片”。實際上,此前博興縣富民專業合作社就標明了店子鎮大楊村一塊200餘畝的土地,計劃進行高品質蕃茄和蔬菜的培育種植。可苦于沒有技術支撐,上述計劃一度擱淺。

大楊村是博興縣蕃茄的主要種植基地之一,種植面積大,産量高,規模效應突出,種植曆史悠久。大楊村村民自1996年便開展了大棚蕃茄種植,一年一個台階,到2021年,該村種植面積超過10畝的大棚就達數十個。

“孫博士的到來簡直就是及時雨。”大楊村黨支部書記楊明良說。博興富民專業合作社投資300餘萬元,建立了6個種植大棚。其中兩個大棚是與孫亞東進行合作的,一個進行蕃茄品種培育,一個進行菜椒品種培育。

“蕃茄博士”的興農夢

孫亞東(右一)

一段時間下來,效果很明顯。“第一個大棚裡篩選了31個蕃茄品種,最終標明9個進行推廣。”孫亞東向記者介紹,“原來在外面買苗,1塊多錢一棵苗,咱們自己自主育苗5-7毛錢,這從源頭上就減少了農民投入和負擔;另外咱們自主培育的品種,口感好,市場銷售也不錯。市場價格最高能達到9元/斤,包裝成禮盒,10斤一箱,一個大棚一天最多銷售300多箱。”“農民就是看效果。”大楊村村民楊傳東說,“今年确實是看着好了。”

自主育種育苗,破解了店子鎮蕃茄種植産業“卡脖子”難題,自主研發的種苗目前已經陸續在3500畝大棚中陸續推廣,3年來累計為農民增收3000多萬元。

稭稈 給稭稈尋出路,回收利用變廢為寶

孫亞東來到店子鎮之後還發現一個問題:由于種植面積巨大,每到收獲季節,蕃茄稭稈在村子裡堆積成山,這些稭稈沒地兒擱就被村民運到鄉村道路兩旁,不但增加交通安全隐患,而且破壞環境。

這樣處理稭稈不僅浪費資源還污染環境,能否想辦法變廢為寶呢?孫亞東又從綠色種植、稭稈再利用的角度,尋找解題思路。目前,稭稈回收再利用的實驗成果已經走出實驗室,開始實地測驗,預計今年8月份投産落地。屆時,店子鎮萬餘畝蕃茄稭稈環境污染、資源浪費問題将得到有效解決。

“蕃茄博士”的興農夢

孫亞東(右一)

“稭稈問題的解決,要感謝我背後的科研團隊,要感謝魯東大學給予的大力支援。”孫亞東說,他向學校彙報了稭稈的問題後,學校主管服務地方工作的鄒海林副校長對他的想法很支援,專門立項批了科研經費,然後組織團隊科研攻關,讓村民們頭疼的稭稈問題有了解決的辦法,促進了綠色有機農業的發展。

從實驗室裡走出來的“蕃茄博士”還有着更加廣闊的視野,孫亞東在調研博興縣博美特電器科技有限公司時偶然發現,這家公司的一項實體保鮮技術應用于農業領域會非常有效。

“這家公司生産廚具時采用的技術具有保鮮和殺菌的效果,我就想到,既然有殺菌的效果,這種技術可否用到農業生産領域。”孫亞東介紹。

于是,在這一想法的推動下,該技術迅速從工業生産領域轉換到農業生産領域,已經用到蕃茄及其他農作物種植領域。而且,實驗室資料表現出了驚人的效果,增産增效明顯。目前,孫亞東已經組織團隊進行發明專利的申報和相關農業标準化種植的起草工作。

“蕃茄博士”的興農夢

孫亞東(左一)

孫亞東相信,自己的技術能帶來更大收益,“我們不光帶來技術,更帶來理念。”孫亞東說,今年他希望更多農民、合作社能用上國産種子。時間長了,實踐多了,他還有很多想法,一步一個腳印推動各項工作落地。

“蕃茄博士”走出實驗室走進莊稼地,不僅為傳統農業注入了新鮮血液,更激活了科研人的存量技術,有了用武之地,更為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闆提供了途徑。

夢想 “這是我喜歡做的事,會一直做下去”

2012年來煙台工作後,孫亞東除了上課外,其他時間大部分都在外面奔波,基本省内各個地市都有他的足迹,煙台各個縣市區也都有他的種植大棚實驗點。“可以說不是在大棚裡,就是去大棚的路上的。”孫亞東笑着說,“農學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我的研究更傾向于應用,是以我需要時刻了解一線生産的情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這些工作都離不開學校的支援。”

“蕃茄博士”的興農夢

孫亞東(前)

孫亞東所在的魯東大學非常重視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把服務地方工作納入關鍵發展目标任務和年度工作要點,圍繞農林作物育種、特色種養業、土壤改良與節水灌溉技術、農業物聯網、智慧農機、農林水産品精深加工、鄉村旅遊規劃等方面,組建了8支科教助農服務團隊,多措并舉開展服務“三農”系列工作。

近三年,學校先後選派61名教師(74人次)擔任省企業科技特派員、煙台市農村科技特派員、煙台市科創人才顧問、科技副鎮長。任職以來,他們深入企業、鄉村,充分利用學校創新資源,開展技術研發、技術服務、新型種養模式和新品種推廣工作,與派駐企業共建了“ 土壤健康與果蔬品質研究院”“光電資訊技術研究院”等協同創新平台,聯合承擔“用于CT核心部件矽漂移探測器陣列晶片的研發及産業化”等13項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省重點研發計劃和市科技創新發展計劃項目,承擔企業委托橫向科研項目6項,解決技術難題70餘個,推廣種植番茄、五彩椒、羊肚菌等2萬餘畝,為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服務鄉村振興作出了積極貢獻。

“蕃茄博士”的興農夢

魯大“蕃茄博士”孫亞東

“我自己就是從農村出來的,老家也種大棚,從小在大棚裡長大。我更能了解農民的難處,我能利用自己的所學,幫他們解決難題,增收緻富,我感到很自豪,這比單純上一堂課,寫一篇論文更有價值,每當看到農戶收獲後發自内心的笑,我就覺得我的奔波付出沒有白費,是值得的。我從上大學學農,到現在從事農業工作,這一直都是我喜歡做的事,我會一直做下去。”孫亞東說,“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夢想着等我們鄉村振興的目标實作了以後,你遇到每一個農民,他都是發自内心在笑,過着生活富足,内心滿足的田園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