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困境之下華為依然選擇拿出550億:任正非已經看到決定勝負的關鍵

困境之下華為依然選擇拿出550億:任正非已經看到決定勝負的關鍵

任正非

作為國内科技企業的代表,2021年對于華為而言無疑是十分艱難的一年:晶片業務受阻、消費電子業務下滑、營收下降28.9%,但是面對如此困境華為依然沒有選擇放棄,任正非更是決定以每股1.58元,向全部12多萬名員工派發超過550億元的分紅。在遭受晶片封鎖之際,任正非為什麼要做出這個決定?

困境之下華為依然選擇拿出550億:任正非已經看到決定勝負的關鍵

華為拿出550億向員工分紅

華為向員工發了多少錢

華為持股員工總數為121,269人,更為重要的則是華為是一家100%由員工持有的民營企業,作為創始人的任正非持股比例僅為0.88%,放棄上市的華為也就不需要向财務投資者進行分紅,反而可以讓所有員工享受到企業高速發展帶來的紅利,進而留住核心人才。

華為總股本為347.575億股,一股1.58元的分紅也就意味着華為一次拿出546億的利潤來進行分紅,而華為2021年的總利潤不過634億,這也就意味着華為拿出絕大多數的利潤來向員工分紅,平均一人僅分紅收入就高達40萬。

困境之下華為依然選擇拿出550億:任正非已經看到決定勝負的關鍵

人才對于華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才是華為立身的根本

有些企業遇到困難時就選擇裁員和降薪,而華為和任正非則反其道而行之,花費重金留下人才的背後是華為已經找到了突圍的方向——那就是聚集更多的人才進行科研攻關,用技術實力來生存下去。

其實如今華為面臨的道路隻有兩條:要麼是投降,要麼是奮起反擊。想要在困境之中找到突圍的道路,那麼留住優秀的人才就是唯一的選擇。有人才能突破科研難關,才能尋找的新的利潤增長點,進而讓華為熬過嚴冬迎來春天。

困境之下華為依然選擇拿出550億:任正非已經看到決定勝負的關鍵

全球人才争奪正愈演愈烈

人才流失的問題已經不容忽視

根據美國保爾森基金會Macro Polo項目統計資料超過中國培養的60%研究人才最終會選擇在美國工作,選擇回國工作的僅有32%,這無疑是一個十分令人難過的數字。

困境之下華為依然選擇拿出550億:任正非已經看到決定勝負的關鍵

人才流失問題值得重視

高昂的房價、過低的收入、科研氛圍等等已經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同時也導緻我們在部分高精尖領域上的研發遲緩,如今華為在晶片領域上的困境未嘗就不是由于人才不足所導緻的。

困境之下華為依然選擇拿出550億:任正非已經看到決定勝負的關鍵

華為員勞工均工資高達70萬

是以為了留住人才,華為也從不吝啬拿出足夠多的真金白銀。華為在2020年的薪酬支出為1390.95億元,按照19.5萬員工計算,平均每名員工年薪高達70萬。也正是憑借如此高的福利,華為才能吸引到足夠多的人才,進而在技術研發上實作突破。

困境之下華為依然選擇拿出550億:任正非已經看到決定勝負的關鍵

人才将是競争的關鍵

未來的競争将是人才的競争

無論是雲計算、物聯網、大資料,還是人工智能、元宇宙、新能源汽車,所有高新技術發展的背後,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而任正非選擇個人持股0.88%,通過全員持股來激勵員工,這無疑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案,同時也讓員工享受到了企業發展的紅利,最終實作共同富裕。

但想要留住人才,我們不能隻依靠華為一家企業,而是需要更多的企業站出來,通過包括薪酬激勵在内的更多手段來留住人才,隻有這樣才能建立起一條完整的科技産業鍊,最終實作中華科技的偉大複興。

華為已經走出了第一步,下一個做出改變的國産企業又将是誰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本文由企鵝号區塊技術首發,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