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些走出了奧運健兒的地方,已成冰雪的樂園

作者:新華社用戶端

新華社長春2月12日電(記者張博宇、王帆)這個2月,正在進行的北京冬奧會為全球觀衆帶來了一場冰雪運動的盛宴。在冰雪大省吉林,人們在為奧運健兒加油喝彩的同時,也紛紛走上冰雪、支援冰雪,樂在其中。

加油吧!奧運健兒

這些走出了奧運健兒的地方,已成冰雪的樂園

2月7日,中國選手蘇翊鳴在北京冬奧會單闆滑雪項目男子坡面障礙技巧決賽中。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當17歲的蘇翊鳴在“雪長城”賽道上沖天而起,為中國拿下了這個項目一枚創造曆史的銀牌時,1000多公裡外,長白山萬達泰格嶺山地公園内,許多少年也在進行着滑行、跳躍、翻轉,一次次挑戰自己的極限,追尋着蘇翊鳴的腳步。

他們中小的隻有七八歲,大的也才20歲左右。坡面、技巧、大跳台,不同的項目,不同的年齡,相同的是綻放在冰天雪地裡的青春色彩。在他們的眼裡,從這座公園沖出去的蘇翊鳴是偶像,也是目标,他們給蘇翊鳴最好的加油方式,就是向着他的高度攀登。

這些走出了奧運健兒的地方,已成冰雪的樂園

1月23日,滑雪愛好者在冰封的江面上體驗滑雪。新華社記者張濤攝

當31歲的齊廣璞第四次站在奧運賽場上時,緊緊注視着他的,除了現場觀衆,還有遠在長春,圍坐在電視機前的家人、曾經的教練和隊友們。他的每一次騰飛,都會引起觀賽現場所有人的屏息,每一個穩穩落地,都會得到滿堂的喝彩。

在北京冬奧會的賽場上,還有許許多多來自吉林的身影。武大靖、孫龍、韓雨桐、張楚桐……

“長春已連續為8屆冬奧會輸送運動人才。”長春市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聶玉江說,“我們關注着每一位從這裡走出去的運動員,給他們加油鼓勁。”

努力吧!每一位冰雪人

冬奧選手閃耀賽場的背後,是訓練場上日複一日打磨自己的時光,也是許許多多冰雪人努力的成果。

帶領張洋銘、徐銘甫兩位運動員參加北京冬奧會高山滑雪項目的教練張智偉憶及在吉林北大湖滑雪場的訓練時光,仍然感慨不已。“2014年我們在北大湖滑雪場訓練的時候,隻能住在山下的村民家裡,自己做飯,有時還得自己背着裝備爬山。”

這些走出了奧運健兒的地方,已成冰雪的樂園

2020年1月17日,亞軍吉林隊選手張洋銘(左二)與他的教練張智偉(左一)在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高山滑雪速度類項目比賽男子全能比賽頒獎儀式上。新華社發(任超攝)

随着北京冬奧會的申辦成功和吉林省對冰雪産業的不斷投入,這樣的艱苦條件一去不返。“現在北大湖滑雪場已經有了非常完備的訓練條件,而且今年通化新開設的萬峰滑雪場也開辟了兩條雪道,專供運動員訓練。”張智偉說。

如今,吉林的一些冰雪訓練設施已趕超世界一流水準。長白山萬達泰格嶺山地公園負責人毛德昌告訴記者,就是在這座公園内,蘇翊鳴在兩年裡連續突破了1620和1800兩個難度的動作。“為了保證翊鳴開動作時的安全,我們把國内的場地塑形高手都請了過來,做到盡量标準,保證安全。”毛德昌說。

享受吧!愛上冰雪的你們

這幾天,與北京冬奧會的關注度“同頻共熱”的,還有吉林省内的各大雪場。“我從沒有見過北大湖滑雪場裡有這麼多人。”已有3年滑雪經驗的吉林市民孫延說。

事實上,整個春節期間,吉林省内的各大滑雪場充分顯現出了冬奧帶來的冰雪熱度。不僅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一墩難求,在各個滑雪場,還出現了“一闆難求”“教練難求”,甚至就餐“一椅難求”的火爆場面。

“我們這還出現了滑單闆遠遠多于滑雙闆的情況,追求更高技術的人越來越多了。”毛德昌說,“在初、中級難度的滑雪公園,越來越多的滑雪發燒友去嘗試障礙、坡面帶來的刺激感。”

這些走出了奧運健兒的地方,已成冰雪的樂園

2月3日,遊客在吉林市萬科松花湖滑雪場滑雪。新華社記者顔麟蘊攝

借着北京冬奧會的東風,近年來,位于世界冰雪黃金緯度帶的吉林省已建設54家滑雪場,單日最大接待量達到了10萬人次。2021—2022年雪季,吉林雪季旅遊接待規模預計達8500萬人次,實作總收入1700億元。

還有更多的青少年開始接觸冰雪,愛上冰雪。在長春,由教育部門出資,雪場提供交通、雪具、保險和滑雪教練等服務,讓全市六年級國小生都可以自願選擇參與免費的滑雪課程。

長春市民劉羽琦的兒子積極參與其中。在觀看了冬奧會蘇翊鳴的比賽後,她的兒子萌生了學習單闆滑雪的想法。“如果将來他想走上專業滑雪的道路,我會全力支援他。”劉羽琦說。

編輯:劉陽、郁思輝、曹奕博、李昱熹(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