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品牌混動技術:沒有最好的技術路線,隻有更好的産品

混動已逐漸成為

“新能源”市場的主流

有一個數字,我想大家應該是要知曉一下的。

2021年,國内市場廣義混動的銷量,也即插電混動+普通混動,已經突破120萬輛,同比增幅超過了140%。

中國品牌混動技術:沒有最好的技術路線,隻有更好的産品

就體量、增幅而言,廣義混動雖然無法與純電市場相比。但結合市場的背景分析,你會發現混動這一大潮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來到你眼前——

第一個背景是,目前廣義混動的在售車型隻有98款,其中不少新車型還是去年底才上市的;相較之下,純電市場的在售車型有295款。計算下來,廣義混動單車平均銷量已經突破10000台,遠超純電市場。

第二個背景是,純電市場的銷量結構是妥妥的“啞鈴狀”,也即高端和低端的銷量占比多,但8-20萬這一理應有着龐大使用者群體的主流市場卻隻占少數。反觀混動市場,走量的都是10-25萬的産品。這似乎證明了:在相對主流的市場裡,消費者更願意選擇混動,而非純電動。

中國品牌混動技術:沒有最好的技術路線,隻有更好的産品

像賽那、傳祺第二代GS8這些大熱車型,都是去年第四季度才上市的,産能爬完坡已經是2022年的事情了。

2022年,各中國品牌的混動技術已經出現,更多的混動車型陸續有來,混動這一大潮還會來得更兇猛,甚至可以說:2022年,還有沒有混動的車企,可能會“死”得很慘。

混動技術,百花齊放

比亞迪的超級混動DM-i、長城的檸檬DHT、長安的藍鲸iDD、傳祺的GMC 2.0、上汽的EDU、吉利的雷神混動、奇瑞的鲲鵬DHT......短短一年,國内就湧現了如此多的混動技術,直叫人眼花缭亂。

中國品牌混動技術:沒有最好的技術路線,隻有更好的産品

雖然名目衆多,但是主流的形式離不開這四大類:功率分流式、串聯式、并聯式和串并聯式。

所謂功率分流式,即發動機的功率可以同時分流到驅動系統和發電系統,不受工況的限制。這一形式最為核心的是一套行星齒輪機構——既能起到分流,也能起到無級變速的作用,是以很多人都稱之為“ECVT”。

因為這套“ECVT”是豐田的專利,是以功率分流式基本也就和豐田的THS畫上了“等号”。最近一兩年,豐田的THS開始對外授權,也就有其他車型走上功率分流的路子,例如傳祺第二代GS8,頗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樣子。

中國品牌混動技術:沒有最好的技術路線,隻有更好的産品

串聯式的結構就簡單多了,驅動全靠電動機,發動機隻發電。也許是串聯式聽起來有點LOW,是以更多廠家願意稱之為增程式。這種結構很簡單,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在中高速且匮電的工況下,發動機容易超出其高效工作區,效率比較低。

目前采用這一結構的廠家并不多。前一兩年,通用主推過一段時間,代表車型是别克的VELITE 5和雪佛蘭的沃藍達,但後來沒堅持幾年就放棄了——主要是市場不接受,其價格也相對比較昂貴。

現在還在用的有日産、理想、岚圖、賽力斯和天際,代表技術是日産的e-POWER,代表車型是理想ONE,前者在海外有多年曆史,技術比較成熟,而後者是目前國内銷量最佳的增程式車型。

中國品牌混動技術:沒有最好的技術路線,隻有更好的産品

雖然理想ONE的銷量不錯,但我總有一種預感:随着混動市場的不斷壯大,消費者有更多選擇之後——理想ONE熱銷的原因不在于技術,在于産品定位,串聯式最終還是會走向末路。

理想ONE其實已經暴露出串聯式混動的弱點:匮電油耗高至8.8L/100km,相較之下,同等大小的第二代傳祺GS8隻要5.8L/100km。這差距相當于iPhone 13和iPhone 7 的代差。

中國品牌混動技術:沒有最好的技術路線,隻有更好的産品

所謂并聯式,即燃油驅動和電力驅動是兩套相對獨立的系統,并行存在。這個結構也不複雜,隻是在燃油車的基礎上多加一套電驅系統罷了,缺點是非常依賴外部充電,一旦不充電,那電驅系統就會變成累贅,徒增油耗,增加使用成本。

這一結構曾經是中國品牌PHEV的主流路線,因為研發成本不高,而且還能進入新能源目錄,享受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和上牌優惠,故而能受到一些限牌限購的使用者青睐。

中國品牌混動技術:沒有最好的技術路線,隻有更好的産品

隻可惜,因為充電不便利,許多車主隻是把它們當作油車來用,承受匮電狀态下的高油耗。慢慢地,在很多消費者的眼裡,并聯式淪落為政策下的一種産物——圖個綠牌罷了。

目前,走這一技術路線的車企所剩無幾了,據我所知,還在力推的,大概隻剩下長安和上汽了。

中國品牌混動技術:沒有最好的技術路線,隻有更好的産品

WEY P8是并聯式最典型的例子,前輪燃油驅動,後輪電力驅動,兩者互不相幹。它的市場表現也不佳,最終走向停産。

接下來要介紹的串并聯式則是中國品牌混動系統主流中的主流。上面提到的中國品牌混動系統中,除了上汽和長安,其他都是串并聯式。

串并聯式和功率分流式有點相似,發動機既能充電,也能直接參與驅動。不同的是,發動機介入驅動的時候,因為無法變速,是以介入的條件非常苛刻。本田技術專家仁木學在接受采訪時曾經說過:“(本田的iMMD)在城市工況中,發動機介入提供動力的比例為2-3%,在高速工況下才會有5-6%。”

中國品牌混動技術:沒有最好的技術路線,隻有更好的産品

一般人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要發動機參與驅動,直接由電機驅動不是更省油嗎?”其實,在匮電工況下,串并聯式最省油的狀态不是電驅,而是由發動機直接驅動車輪——

在匮電狀态下,電動機要作用,首先得靠發動機發電。“發動機發電機電動機車輪”,這一能量傳遞路徑,比“發動機車輪”多了兩個環節,即便這兩個環節的效率高達99%,也還是存在能量損失的。

中國品牌混動技術:沒有最好的技術路線,隻有更好的産品

是以,要想串并聯式省油,就得跳過這兩個環節,讓處于高效工作區間的發動機直接驅動車輪。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擋、2擋、3擋......“擋擋”不息

如何讓處于高效工作區間的發動機更多地直接驅動車輛?這是走串并聯路線的車企最需要思考的問題。目前來看,有兩種解決方案:一是研發出高效區間更廣的混動專用發動機;二是增加混動系統擋位,在發動機轉速和扭矩不變的情況下,改變車輛的驅動力和行駛速度。

後者,是展現各家混動系統差異化的最主要的地方。

目前,除了本田的i-MMD、比亞迪的超級混動DM-i外,其他走串并聯路線的車企都用上了多個擋位的混動專用變速箱:其中傳祺和長城采用的是雙擋DHT,而吉利和奇瑞則是三擋DHT。

中國品牌混動技術:沒有最好的技術路線,隻有更好的産品

更多的擋位能讓他們把發動機介入驅動的條件降低——主要展現在速度上。例如,長城的檸檬DHT能在40km/h的時候讓發動機介入驅動;吉利雷神混動的發動機更是能在20km/h的時候介入工作。

未來多擋DHT可能會成為行業的一種發展趨勢——據說本田下一代的i-MMD也會多增加一個擋位。但有一個問題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對于消費者,我們有沒有必要追求過多擋位的DHT?

中國品牌混動技術:沒有最好的技術路線,隻有更好的産品

我個人覺得:完全沒必要。

沒錯,更多擋位的DHT能讓處于高效區間的發動機更早地介入工作,但是有必要嗎?

正常行駛中,我們停留在20km/h以下時速的時間非常短,0-20km/h的加速隻是一眨眼的功夫,0-60km/h更是隻要四五秒的時間。長時間停留在20km/以下的,要麼有特殊情況,要麼在非常擁堵的道路。

面對這樣的路況,我反倒希望發動機不要啟動,純靠電動機來驅動:一來,發動機不啟動,沒有噪音,緩解駕駛者的堵車焦慮;二來,這種擁堵的路況會影響發動機散熱,不利于機油的壽命。

另外,更多擋位的混動專用變速箱并不顯得進階,反而會顧此失彼,弄巧成拙。

給混動專用變速箱增加擋位不是難事,不過是在“發動機車輪”這一動力傳遞路徑上增加齒輪組罷了,難就難在空間布局。因為混動專用變速箱的内部非常複雜,既有電機又有電控還有多組齒輪,空間非常局促。

中國品牌混動技術:沒有最好的技術路線,隻有更好的産品

如果是通過精細化的設計來塞入一兩組齒輪和換擋機構,也還算高明,但更多車企隻是通過壓縮電機體積的手段來達成這一目的。壓縮電機的體積,實際上,也就是在壓縮電機的功率和扭矩。

如你所見,采用雙擋結構的長城檸檬DHT,即便在摩卡DHT PHEV這一中型SUV上也隻是采用一台130kW\300Nm的驅動電機。相較之下,采用比亞迪超級混動DM-i的秦PLUS,一台A級車,入門就是132kW\316Nm的驅動電機,頂配的驅動電機更是能到145kW\325Nm。

中國品牌混動技術:沒有最好的技術路線,隻有更好的産品

當然,我這麼對比并不是說長城檸檬DHT不如比亞迪的超級混動DM-i、“大電機政策”比“多擋位政策”高明。隻是說,汽車研發本來就是一場“斷舍離”,在空間、成本都有限的情況下,有得就有失。

事實上,技術路線沒有好壞之分,就像七速濕式雙離合就不見得比愛信的6AT進階一樣,愛信的6AT也不見得比CVT無級變速箱好用。重要的,還是如何将技術和産品完美地比對在一起。

就像曾經被罵是“有電一條龍,沒電一條蟲”的并聯式,長安也能很好地解決其匮電油耗的問題:據官方資料顯示,采用P2單電機并聯結構的UNI-K,匮電油耗低至5L/100km,比同級别的唐DM-i還要低。

中國品牌混動技術:沒有最好的技術路線,隻有更好的産品

隻不過,目前中國品牌的混動才剛發展不久,許多品牌都還沒推出搭載混動技術的産品,故而很難從同一次元比較一番——從上表中你也可以看到,采用不同技術路線的各種産品,性能上都差不多,貿然下個誰好誰差的定論似乎為時過早。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上了混動技術的車型,其燃油經濟性和加速能力比起燃油版都有質的飛躍,且價格也變得更加親民。

價格親民,性能飛躍......我想這就是未來一兩年混動市場爆發的秘訣。

文 | 大雄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earAuto立場。)

———— END ————

廣東格林律師事務所李國勇律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