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的父親母親】父親的春聯

■ 缪菊仙

關于年節,除了吃喝的準備,父親最重視的是春聯和曆書。父親是個極有儀式感的人,他在春聯裡開啟新一年的美好憧憬,然後握着手中那本小小的“曆書”,在曆書指點的節氣裡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仔細将日子過得有序而瓷實。

每年春節前,父親去鎮上辦年貨,必定要買一本小小的曆書。曆書隻有手掌大,薄薄的,紅色的封面上印着年份和生肖圖。跟随曆書一起回來的還有兩張大紅紙,這是寫春聯用的,春聯的内容父親就從曆書裡找。堂屋的大門常常張貼着“和順一門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廚房對出的小門出現頻次最多的是“春風迎新歲,瑞雪兆豐年”。

落實寫春聯對父親來說,是頭等大事。父親是寫不了春聯的,他隻有國小一年級文化,識字無多。小時候,每年家裡的春聯都是請在村小教書的大伯寫。那時村裡會寫春聯的文化人也就一兩人,前去大伯家求春聯的鄉裡鄉親排着隊。父親總是囑我機靈點,年三十這天早點去,給大伯當書童,侍候筆墨,裁紙、疊紙、拉紙、晾曬對聯等。那時的我嘟着嘴,一萬個不情願。不就兩三副春聯、幾個福字嗎,大伯龍飛鳳舞沒兩分鐘就搞定的事。父親說,我們家總不能請大伯寫一輩子春聯,你上學了,先在大伯這裡學着點,過兩年你不就可以自己寫春聯了。

我國小四年級那年,父親在家中備了筆墨,給我開筆、磨墨、裁紙,當起我的書童。而我隻在村小上過幾堂大字書寫課,提筆蘸墨,卻遲遲不敢落紙。父親一個勁鼓勵:大膽寫,咱自己寫的,怎麼寫都是喜洋洋的。在父親充滿期待的笑臉裡,我“畫”好了兩副春聯,父親當時揚眉抿嘴的喜悅給我歪歪扭扭的大字灑上金光。正月裡,父親逢人便驕傲地說:春聯是我女兒寫的。

除了春聯,家中要張貼“條幅”的地方很多,竈頭、谷櫃、米桶、廚櫃、木門栓……七桶八櫃要貼,家什農具也要貼。總之,春節,父親就得讓這周正的中國紅配上吉祥語占據房屋的角角落落。為此,母親會數落父親“花頭經”多。這樣的小條幅父親敢寫,寫錯了,浪費少,畢竟隻是些寫春聯裁下的邊角料。每年,我寫春聯,父親寫小條幅,我敷衍着寫,父親認真寫。我的字依舊如畫符,而父親的小條幅越來越像樣,内容越來越有年味、福味。他會在竈頭送給“東廚司命竈君”一副獨幕喜劇聯:“上天呈好事,下界得平安”,中間配一單字橫批“福”;為木門栓寫兩行寄語:“開門見喜,封門大吉”;為家中的風車、鋤頭、籮筐這些與他相濡以沫的農具寫個“豐”“勤”“旺”;為幫着我們過日子的缸、壇、罐寫個“安”“喜”,祝福它們也過個吉祥喜慶的年。

小條幅中最有特色的數“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了。每年父親都會寫一條鄭重其事貼在堂屋的闆壁上,鮮豔的紅紙,姜太公的威名,莫名讓人有敬畏感。父親崇拜姜太公,小時候,父親與我們講得最多的故事是姜太公八十一歲垂釣渭水之濱遇周文王的故事。在父親眼裡,耄耋之年的姜子牙還能遇文王而得志,在政界叱咤風雲,是神一樣的人物。此句謂之“平安符”。每當大年三十,我和妹妹不小心講了不吉利的話,或不慎摔碎碗盤,父親一句“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脫口而出,不吉的話随風而去,當真是百無禁忌。

一年又一年,歲月就這樣走遠了,父親在庚子秋走向遠方的遠方。新年已至,擡頭看着父親在世時寫的春聯條幅,鮮亮的紅已隐退在瑣碎光陰的背後,淡淡的紅暈裡是合家歡樂的美好日子。

思念如潮奔湧……

(作者機關:浙江省衢州市政府采購中心)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複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