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奧會如今正熱火朝天進行中,冬奧會的盛開也點燃了全球對冰雪運動的關注。
而除了一夜爆火的冰墩墩、雪容融,以及高速追蹤攝像頭、人工智能、虛拟現實、5G、8K、裸眼3D等高科技也讓全球看到中國的新時代。

早在開幕之前,幾個運動員也提前被預熱,羽生結弦就不必多說,中國粉絲寄來的賀卡足以捆2大筐;
而瓦利耶娃、謝爾巴科娃和特魯索娃也受到國内外粉絲的追捧,3位花樣滑冰女子運動員在過去幾年深受全球體育愛好者的支援。
(圖源:yonhapnews)
但其中一位小姑娘,最近陷入了“興奮劑醜聞”漩渦之中。
據外媒體報道:剛憑借團體賽個人短節目90.18分的驚豔表現,為俄羅斯代表團拿下首金,瓦利耶娃藥物檢測卻呈陽性。
這可能意味着瓦利耶娃服用興奮劑等違禁藥,若舉證确鑿,其冠軍頭銜或被取消,整個冬奧之旅也可能會戛然而止。
2月11日,世界反興奮劑組織發聲,稱瓦利耶娃在去年12月舉行的俄羅斯花樣滑冰錦标賽的藥檢呈陽性,确定服用違規藥物---曲美他嗪,呼籲暫停瓦利耶娃北京冬奧會參賽資格。
而國際滑聯随後也提出上訴,将要求CAS恢複對俄羅斯花樣滑冰參賽選手卡米拉·瓦利耶娃的臨時禁賽決定。
目前,相關事件還在調查之中。
興奮劑,一直都在伴随着奧運會
對于運動盛世,尤其是像奧運會那樣的全球性重大體育比賽,難免會出現“運動員”、“興奮劑”這2個關鍵詞。
最為著名,莫過于1988年漢城奧運會,當時以9秒79的成績獲得男子100米冠軍、打破世界紀錄,被稱為“人類第一飛人”----本·約翰遜就被查出服用興奮劑。
(本·約翰遜)
于是金牌最終歸于美國選手卡爾·劉易斯。
但令人諷刺的是,卡爾在15年後又被爆出服用違禁藥,這場世界之戰,最終化為一地雞毛。
(卡爾·劉易斯)
很多人就有所疑惑:興奮劑是如何伴随着競技運動出現?這些興奮劑,對于運動員們又會産生什麼樣的健康隐患?
别着急,咱們可以一圖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