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白頭記者”曹景行去世:“一個人的通訊社”停更,曾是搭檔眼中的“資訊狂”

作者:紅星新聞

據澎湃新聞消息,知名媒體人曹景行2022年2月11日在上海病逝,享年75歲。

2月8日,曹景行曾每天日更幾十數百條的朋友圈停更了。那一天,他還在朋友圈關注香港最新的疫情情況,也在分享上海太原路上的一幢粉色小洋房。

“一個人的通訊社”,之後都不會再更新了。

曹景行1947年生于上海,1968年起在皖南山區插隊10年,1978年入複旦大學曆史系,1982年進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美國經濟。1989年應聘做《亞洲周刊》撰述員,1994年成為副總編,之後兼任《明報》主筆,寫社論和評論。1997年,曹景行轉行電視,出任香港傳訊電視中天新聞頻道總編輯;1998年入鳳凰衛視,曾任鳳凰衛視資訊台副台長兼言論部總監。2009年2月起,曹景行還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聞綜合頻率中國之聲早間黃金時段,每日評述國内外時事新聞。

“白頭記者”曹景行去世:“一個人的通訊社”停更,曾是搭檔眼中的“資訊狂”

曹景行生前最後的朋友圈

曹景行的老同僚、鳳凰衛視評論員何亮亮在追憶曹景行時曾說,他是“資訊狂”,是一位難得的媒體人,永遠對新生事物充滿興趣。而原鳳凰衛視主持人曾子墨在多年前撰文寫到曹景行的時候曾用“年輕老頭”形容他,因為曹景行曾跑去當年的“超女”比賽現場觀摩,他想知道為什麼一個電視節目會如此火爆。

曾被稱“影帝”,每天發朋友圈400條,“一個人的通訊社”停更

曹景行的父親是民國著名報人曹聚仁,曾報道了淞滬會戰、台兒莊大捷。1937年,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謝晉元率領中國軍隊第88師262旅524團1營420餘名官兵(外界稱“八百壯士”),以少敵多,頑強死守,抵抗住了日軍的多輪進攻。當時戰地記者曹聚仁曾在四行倉庫住了44天,目睹戰鬥的進行。曹聚仁一生留下了4000萬字的作品。

曹景行4歲就和父親分開,延續了父親對新聞工作的執著。在做進入電視行業以前,曹景行已經在香港多家媒體機構供職,随後轉入電視行業,但從事幕後工作,沒有出過鏡。1998年7月鳳凰衛視要開一檔節目《财經論壇》,想找一個頭發有點白的人來主持,曹景行覺得自己可以試試,就這麼試了一年。

陳魯豫曾撰文記述過曹景行在鳳凰衛視的工作。當時曹景行負責《時事開講》節目,15分鐘的節目被他做成了鳳凰的名牌。他每天至少要看20分報紙、5份時事雜志、做數不清的剪報。他有個習慣,看到報上有用的資訊就會影印下來,公司影印機的旁邊總能看到他。是以他也被稱為“影帝”,意思是影印之帝。

在國内新聞界,一直沒有“白頭記者”的說法。對比國外,中國記者的職業周期較短,幾乎看不到上年紀記者還在一線采訪。但是曹景行是個例外,他是國内屈指可數的“白頭記者”,年過七旬仍在新聞現場采訪。他曾連續十多年現場報道“兩會”,一頭白發格外醒目。遇到年輕記者打招呼,他總是樂呵呵地回應,還會關切的詢問“今天采訪怎麼樣了?”

曾擔任過全國政協委員的律師施傑曾在全國兩會時接受過曹景行的采訪。他還記得,有一次為了趕到在他們去大會堂開會前到委員駐地采訪,曹景行一大早就到了,在寒風中等了很久。

東方衛視主持人曹可凡的紀念文章裡寫到:最佩服的是他身體裡的能量和激情似乎永遠花不完,在他生病前,還每年做兩會的報道。他和二三十歲的年輕記者擠在一起,在人民大會堂裡拉各個代表、委員做采訪。曹景行為人熱情,待人誠懇,對後輩不遺餘力地幫扶。

“白頭記者”曹景行去世:“一個人的通訊社”停更,曾是搭檔眼中的“資訊狂”

曹景行在采訪拍攝當中(圖據曹景行微網誌)

曹景行的微信朋友圈,每天不間斷地轉發中外新聞時事,堪稱一家通訊社,有時一天要發400條朋友圈,達到發送上限。他解釋自己“我們四〇後五〇後經曆過資訊極度匮乏并扭曲的年月,難免患上‘資訊饑渴症’,像海綿那樣拼命吸收一切可以得到的資訊。到了網際網路時代,猶如一下子就掉進資訊汪洋大海,暢飲暢遊之餘又想玩點别種新花樣。”他還稱,想把朋友圈辦成高層次的自媒體。

曹景行的老同僚、鳳凰衛視評論員何亮亮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提到,曹景行是一個“資訊狂”,對他頻繁發朋友圈印象深刻。

2月8日以後,曹景行活躍幾乎從不間斷的微信朋友圈停止更新。2月11日,他病逝的消息傳來,無數人扼腕歎息。他的離去是媒體界的損失。

23年前倉促走進直播間,成中國電視界第一位時事評論員

得知曹景行病逝消息後,曾在鳳凰衛視任職多年的資深媒體人潘紅星通過紅星新聞撰文追憶曹景行。

曹景行早于潘紅星到香港工作。他1998年進入鳳凰衛視,最初是鳳凰衛視《楊瀾工作室》顧問。潘紅星當時是鳳凰衛視《時事直播車》主編。兩人工作本沒有交集。

1999年5月9日,潘紅星對這一天終生難忘。這天發生了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被炸事件,潘紅星與曹景行共同參與了一場電視時事直播,倉促中曹景行成了中國内地第一個專業的電視新聞時事評論員。

潘紅星回憶,那年5月9日是周六,鳳凰衛視和湖南電視台本策劃辦一場特别版《歡樂大學營》。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的野蠻行徑,中止了兩台聯播的娛樂節目,原來預留的2小時播出時間,鳳凰衛視臨時改為時事直播節目《中國人今天說‘不’!》。當天,鳳凰衛視高層、業務骨幹及主播們基本都去湖南長沙,定下決心時已無航班回港。

“白頭記者”曹景行去世:“一個人的通訊社”停更,曾是搭檔眼中的“資訊狂”

潘紅星和曹景行在人民大會堂廣場前合影

特别節目的重擔,突然交給作為《時事直通車》主編的潘紅星。他在香港接到電話時,已是傍晚快7點,而當晚9點半鐘就要播出這個特别節目。與此同時,曹景行作為一個老新聞人,當天也在密切關注着中國駐南使館被炸事件,盡可能搜集着相關資料。當晚,曹景行被潘紅星緊急請進演播室“救急”,加上主播曾靜漪,一起完成這個“不可能完成的”特别直播節目。這是曹景行首次以時事評論員正式身份出現在電視螢幕上,節目中曹景行發揮了時事評論主導作用,與重大事件發展同步,在電視螢幕上發出中國新聞人對美國炸館事件的強烈義憤以及理性、客觀的評論。

一位“資訊狂”,一位去現場看“超女”的“年輕老頭”,一位難得的媒體人

多年前,原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曾子墨曾撰文寫過一篇有關曹景行的文章。标題即為“年輕老頭曹景行”。在那篇文章中,曾子墨回憶了和曹景行一起去現場看當年的“超級女生”的經曆。曾子墨當時很驚訝,無法想象年過半百、正宗學院派的資深評論員曹景行先生會像少男少女一般成為超女的粉絲。而在當時的演播大廳現場,白發蒼蒼的曹景行泰然自若地拍照,并不覺得和年輕人有代溝。在現場,還有更多人好奇地拍攝曹景行。現場密密麻麻的人群,隻有曹景行一頭銀發夾雜其中。

曾子墨回憶,在長沙,曹景行曾不止一次地說,他其實是想知道為什麼這樣一個電視節目會如此火爆。說這些話時,曹景行正襟危坐,表情像極了他在《時事開講》中進行時事評論的樣子。

“無論如何,跑到現場觀看超女的老頭兒并不多見,曹先生若非獨一無二,也一定可以稱得上稀有罕見。”這是曾子墨眼中曹景行的樣子。

這個“年輕老頭”也是一位“資訊狂”。

鳳凰衛視評論員何亮亮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介紹,他和曹景行先生都是90年代來香港,都在平面媒體供職,曹景行先是在《亞洲周刊》,再後來在《明報》,他當時在《文彙報》工作。因為彼此有些共同點,都是上海人、都是“老三屆”、都做過知青,又在“文革”結束之後讀大學,而且都在社科院系做過研究,後來的經曆也很相似,是以到了香港後就認識了。

何亮亮說,1999年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轟炸在全球華人中引起轟動。曹景行當時負責《中國人今天說“不”!》直播節目,自己也曾去客串。這一節目在華人世界引起關注。後來這個節目變成了鳳凰衛視的常設節目,也是鳳凰衛視最早的這個時事評論節目叫做《時事開講》。

“白頭記者”曹景行去世:“一個人的通訊社”停更,曾是搭檔眼中的“資訊狂”

曹景行在采訪中(圖據曹景行微網誌)

2001年1月1日,鳳凰衛視資訊台成立,何亮亮加入鳳凰衛視。何亮亮說,當時他和曹景行、阮次山三個人組成了鳳凰衛視評論部。那時,他與曹景行正式成為同僚。2006年左右,曹景行離開鳳凰衛視開始其他方面的創新。在何亮亮眼中,曹景行是個多面體。“他是一個不安分的人,是一個敢于打破正常的人,常常有一些新的想法,而且勇于付諸實踐。在媒體人裡面很少見他這樣的,到了接近老年的時候,他還是有的無窮的精力。把新想法付諸實踐。”

在何亮亮看來,曹景行又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資訊狂”。20年前在香港還沒有智能手機的時候,曹景行就訂閱兩岸三地大量報紙,把需要的内容影印下來。微信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之後,四五年前,曹景行告訴何亮亮,自己每天發微信上百條,而且還有不同的微信号發。

何亮亮說,作為一個“資訊狂”,曹景行發微信已經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很熱衷收集各方資訊,對新聞有很敏銳的感覺。是以他能成為中國最早做電視新聞評論的人。1999年,曹景行開始做《時事開講》這類現場電視評論節目。他是電視時事評論第一人,這類節目對中文電視行業影響久遠。

在新聞教學方面,曹景行不喜歡講理論,他的方式是實踐。他會帶學生參加“兩會”報道,到各地采訪,而這對于年輕人來說,就是很好的學習機會。”

在何亮亮看來,曹景行很好地完成了一個傳統媒體人向新媒體人的角色轉換。“他是一位難得的媒體人,他六七十歲還用于面對新媒體的挑戰,對新事物充滿興趣。面對重大事件,他會孜孜不倦搜集資料,用他的方式表達出來。”

何亮亮還回憶四年前最後一次和曹景行的聚會。“當時他一頭濃密的白發,笑聲爽朗,精神狀态很好。”近兩年由于疫情的關系,沒能見面。

兩年前,何亮亮聽說曹景行已經身體抱恙。“4天前,就是他生命最後的日子,他還發了微網誌,真是媒體狂人。”

2月7日,曹景行微網誌的最後一條是廚師聰哥講美食的視訊。這是曹景行參與制作的“人人都有創造力”的系列短視訊節目。有粉絲留言說很期待下一個,曹景行還在評論中回複。

但“一個人的通訊社”終究停更了,那個曾經在各種新聞現場出現的“白頭記者”,也隻能停留在記憶中了。

紅星新聞記者 吳陽 實習生 何宇

編輯 柴暢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白頭記者”曹景行去世:“一個人的通訊社”停更,曾是搭檔眼中的“資訊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