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33W到120W手機充滿電實測,更快的充電真有必要

随着科技的高速發展,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很快,智能手機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何在短時間内給智能手機充入更多的電量,成為了很多人的剛需。一般而言,手機的有線充電功率越高,電池充滿電的時間就越短,我們用一組實測資料來說明。

充電實測,更快的有線快充真有必要

以内置4500mAh電池的智能手機為例,它們在33W、44W、55W、66W的有線充電功率下,30分鐘充電量如下圖所示:

從33W到120W手機充滿電實測,更快的充電真有必要

由此可見,當智能手機的有線充電功率超過66W,電池容量在4500mAh,是可以不用花30分鐘的時間就能将電量充滿。

當智能手機的有線充電功率達到120W,内置4700mAh的iQOO9 Pro經過實測,21分鐘就能将電池充滿電。

從33W到120W手機充滿電實測,更快的充電真有必要

從以上兩組資料可以看出,在電池容量不變的情況下,智能手機的有線充電功率越大,智能手機充滿電的時間就越短,越能解決人們利用碎片化時間給智能手機充電的焦慮。

那麼問題來了,智能手機的有線充電功率需要多大才能讓充電時間縮短至10分鐘以内?目前智能手機充電功率的發展狀況又是什麼樣的?智能手機的有線充電功率真的是越大越好嗎?關于上述問題,筆者來一一解答。

比快更快!135W充電功率确認商用

120W并不是商用最高的手機充電功率,在2月17日即将釋出的紅魔7系列手機中,充電功率飙升到了135W,配合165W氮化镓充電頭,官方從業人員實測5000mAh電池充滿電的時間縮短到了15分鐘以内。

從33W到120W手機充滿電實測,更快的充電真有必要

如果筆者把尚未商用的150W快充、200W快充算進去的話,手機充滿電的時間進入到10分以内也是理所當然的。以小米2021年展示的200W有線快充為例,官方稱8分鐘就能将4000mAh的電池充滿,可見其充電速度之快。

從33W到120W手機充滿電實測,更快的充電真有必要

手機充電功率并不是越快越好

看完了前面的内容,可能會讓人産生一種感覺:手機充電功率就應該是越快越好。其實這是錯誤的,手機的充電功率并不是越快越好。

小米集團合夥人、中國區、國際部總裁,Redmi品牌總經理盧偉冰曾發文談到了手機快充所面臨的5大技術難題,具體如下:

1、電池容量的損耗:充電速度越快,電池容量損耗越大。初步估算,100W快充的電池容量比30W PD快充大約損失20%容量,簡單說就是5000mAh變為4000mAh。

2、技術實作(技術架構):主要采用超高壓充電方案,這種方案對線材的要求不高,但存在能量損失,這部分損失的能量會轉化成熱能導緻手機發熱。

3、性能的發揮:如何讓100W充電不僅僅是技術上可觸達,而要做到充電時間長和可持續。

4、安全性:需要對主機闆/電池/充電器等做多重保護。

5. 覆寫多種充電場景:考慮有線充電+無線充電場景,以及充電器相容性。

在五大技術難題中,普通使用者關注的莫過于充電功率與電池容量的沖突,以及安全性問題。充電功率越高,電池的實際可用容量就越小,進而影響到手機的續航。為了保證電池的續航,我們也看到一些旗艦機雖然配備了大電池,卻沒有上百瓦級快充。以moto edge X30為例,該機内置5000mAh大電池,卻隻上了68W快充,沒有上百瓦級快充,這其中就考慮到了百瓦級快充與大電池續航二者不可同時兼得的沖突。

從33W到120W手機充滿電實測,更快的充電真有必要

至于安全性問題,消費者大可不用擔心,手機廠商在更高功率的快充方案商用前作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以某廠的125W超級閃充方案為例,它采用三顆電荷泵(也稱為開關電容式電壓變換器)并聯的方式降低負荷,加上多極耳雙6C電芯,配合十顆新增溫度傳感器的嚴苛溫控,保障高速充電安全不燙手。

更快的快充,意義在哪裡

通過前面的文字,我們了解到了手機充電功率不是越高越好,因為它影響電池的續航,那麼問題來了,更快的快充,它有什麼意義呢?

在筆者看來,更快的快充滿足了人們碎片化時間充電的需要,做到“充電五分鐘,暢玩2小時”。例如你早上有急事外出,你的手機此時電量不足,剛好你的手機支援100W以上的快充功率,隻需要5分鐘就能充滿接近一半的電量,10分鐘充滿80%的電量。給手機充上電,你隻需要刷牙、洗臉、吃個早餐,然後你的手機就充滿電了,想想都是讓人安心。

從33W到120W手機充滿電實測,更快的充電真有必要

電池技術進步解決快充與電池續航沖突難題,以前的120W快充,通常隻能配備4000mAh的電池,後來電池技術進步了,120W快充可以配備4500mAh的電池,最新的是4700mAh的電池,即将商用的紅魔7系列手機,直接上了135W快充+5000mAh電池的組合,由此可見更高的快充與大電池續航的沖突是可以解決的,隻不過我們需要更長的時間去等待電池技術的突破罷了。

(7863335)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