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不墊底了!
在昨晚結束的北京冬奧會跳台滑雪男子大跳台資格賽上,雖然中國的20歲小将宋祺武依舊未能晉級今天的決賽輪,但這次他沒有像此前的男子标準台那樣排名倒數第一。

首次參加冬奧會的宋祺武在56名選手參加的大跳台項目上,壓過了烏克蘭運動員科爾丘克,排在第55位。
中國隊在本屆冬奧會跳台滑雪上的參賽項目也已經全部結束。除了宋祺武的兩個男子個人項目之外,女子标準台角逐中,董冰資格賽中名列第31位,差一名未能晉級決賽輪;中國代表團北京冬奧會上年齡最小運動員、17歲的彭清玥排名最後一位。中國隊還在混合團體賽中排名墊底。
從百米高度起跳滑翔的跳台滑雪,源自1860年挪威農民創造的跳台飛躍動作,一向被看做是“勇敢者的運動”。在1924年的第一屆冬奧會上,跳台滑雪就已經是正式比賽項目。
但對于中國體育迷來說,真正了解這個中國選手尚未達到世界級水準的冬季項目,還是因為一部名叫《飛鷹艾迪》的小人物勵志電影。
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裡面的主人公艾迪·愛德華茲,早已經是跳台滑雪項目上,甚至整個冬奧會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
這位參加了1988年卡爾加裡冬奧會,在跳台滑雪比賽中排名倒數第一的英國運動員,甚至改變了整個冬奧會的參賽選拔規則。
“捷徑”背後是頭骨兩次骨折的重傷
34年前的卡爾加裡冬奧會的閉幕式上,組委會主席弗蘭克·金說道:“在本次奧運會上,有的選手赢得了金牌,有的選手打破了記錄,還有的選手像鷹一樣飛翔。”
他說的就是綽号“飛鷹艾迪”的艾迪·愛德華茲,一位由零開始到參加冬奧會隻用了20個月的英國跳台滑雪運動員。
僅僅20個月就可以參加冬奧會?艾迪并非跳台滑雪的超級天才,他靠的是這個項目當時在英國無人問津。
小時候就特别喜歡運動的艾迪在13歲開始學習滑雪時,便夢想着有一天能夠穿着英國代表團的服裝出現在冬奧會的賽場上。
他努力讓自己成為了一名水準還算不錯的業餘高山滑雪運動員,但在這個項目上,不要說是參加冬奧會,在英國國内他都排不上号。
是以在1986年,22歲的艾迪決定轉項目成為一名跳台滑雪運動員。原因很簡單,跳台滑雪在英國幾乎就是一片空白,也沒有人練這個項目。他隻要練了,成績達到最低标準的話,就肯定能夠代表英國參加冬奧會,這是他完成自己冬奧夢想的最後機會。
盡管這是一條通往冬奧會的“捷徑”,但對于一切從頭開始的艾迪來說沒有什麼是真正的捷徑。從10米台開始跳,然後是15米、40米、60米……每一次的跳躍對于艾迪來說都是全新的挑戰、更大的挑戰。
頭骨骨折兩次,還摔斷過下巴、鎖骨和三根肋骨,腎髒和膝蓋也受損。在參加1988年卡爾加裡冬奧會前的20個月裡,艾迪在雪場上出過三次事故,留下了一身驚人的的傷病。
艾迪曾經在接受采訪時說過,“本來每個高度你是需要練一年的,但是我隻練了10次。而且我沒有再受到更嚴重的傷,真的是個奇迹。一次頭骨骨折僅一個月後,我就回到訓練場。聽起來很傻,但我就是那麼做的。因為我在完成我的使命。”
在瘋人院裡收到入選冬奧的好消息
除了訓練的艱苦之外,另一個折磨着艾迪的問題就是經費。因為英國都沒有開展這個項目,是以艾迪隻能去海外訓練,這注定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電影裡,艾迪至少還有位業餘教練,但實際上他根本請不起教練,隻能靠自己摸索。
艾迪的第一次跳躍嘗試是在紐約的普萊西德湖,當時他隻是在失物認領處買了一些别人丢棄的裝備,就這麼開始了自己沖擊冬奧會資格的備戰。
為了省下錢來吃飯,艾迪經常是在汽車裡湊合一夜,或者是睡牛棚,還有在零下25度的谷倉裡過夜的經曆。
艾迪說:“那真的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但我從來沒有想過放棄。我太熱愛我所做的事業。即使要讓我在大街上睡覺,也沒關系。我甯願用30瑞士法郎來換一個月的飯也不願意隻換一晚上的覺,因為有吃的我就能繼續保持訓練。”
為了保證有力氣訓練,艾迪還透露過自己甚至會去翻垃圾桶裡找吃的。
當最終參加冬奧會資格确認的時候,艾迪正好在芬蘭的一家精神病院,因為那裡的小隔間租金非常便宜。艾迪接到了父母的電話,他們為他念了入選信。
當然艾迪并不是隻要選擇跳台滑雪就可以代表英國參加冬奧會。首先,的确是因為半路出家、自學成才的他成績太差了,英國奧委會其實并不想讓艾迪去丢人,是以就給他設定了一個他們認為無法達到的距離标準。其次,艾迪必須在冬奧會前一年的世錦賽上拿到前55名的成績,才能拿到參賽資格。
沒想到這兩點艾迪都做到了。英國奧委會是明顯低估了艾迪的決心和能力;而世錦賽上,運氣站在了艾迪這邊,一共56名選手參加的比賽中,盡管艾迪的成績倒數第一,但還有一位選手因為犯規沒有成績,是以成全了他壓線晉級。
重在參與倒數第一,催生“飛鷹規則”
小人物逆襲的故事總是能夠得到普通大衆的共鳴。出發前往冬奧會之前接受了BBC采訪的艾迪一下子就在英國引起了轟動,不但剛得到的綽号“飛鷹艾迪”已經出現在了抵達機場後的巨大橫幅上,英國奧委會還專門為他開了一個新聞釋出會。
随後的正式比賽就沒有懸念了,競技體育沒有奇迹,尤其是艾迪和其他參賽運動員有着鴻溝般差距的情況下。
普通台第58名,倒數第一,總分69.2,是倒數第二名西班牙選手總分的一半。90米大跳台,和其他選手都練了上萬次相比,艾迪隻跳過5次,這次他獲得了第55名。排名提高了一些是因為有運動員犯規沒有成績,他和倒數第二名加拿大選手的積分差距還是差不多一倍。
“飛鷹艾迪”成為了卡爾加裡冬奧會的熱門話題,大部分人都因為這個小人物的努力贊歎不已,認為他代表這奧林匹克運動重在參與、勇于去追求和實作夢想的精神。閉幕式上“還有的選手像鷹一樣飛翔”這段話,更是對艾迪最大的褒獎。
但國際奧委會方面卻似乎并不支援艾迪這樣的高光時刻,畢竟他的競技水準實在太低,覺得他的業餘行為讓奧運會這樣高水準的賽事運動顯得很兒戲。是以1990年,國際奧委會通過了一項規則,也叫“飛鷹規則”。
規則規定:隻有在世界排名前50或者總排名前30%之内的運動員才有資格獲得奧運會入場券。
這直接導緻了艾迪1992年和1994年兩屆冬奧會都沒能入圍。1998年時,盡管艾迪獲得了一家英國公司的贊助,幫助他參加日本長野冬奧會,但由于成績無法達标還是失敗了。
艾迪在談到這個因為自己而出台的“飛鷹規則”時曾表示,這就像折斷了他的雙翼,“我在冬奧會上受歡迎,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代表了奧林匹克精神。但很多聯合會向國際雪聯抱怨太多人關注我,才有這個規則。因為我代表了奧林匹克精神而把我踢出奧林匹克賽事,這聽上去很諷刺。”
“如果艾迪都實作了他的奧運夢,那我也能實作我的夢想。”《飛鷹艾迪》電影在中國上映時,艾迪·愛德華茲曾來到中國做宣傳,他說希望故事能夠激烈每一個有夢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