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賈康:房地産稅改革相關問題線上研讨中的觀點(2022.1.23)

作者:賈康
賈康:房地産稅改革相關問題線上研讨中的觀點(2022.1.23)

關于房地産稅的稅率,它是一個很技術性的量值,如何合理形成這個參數,它前面的大的前提非常關鍵。按照國際經驗,我覺得有這麼幾個現在可以說有确定性的考慮,一個就是做房地産稅的改革,現在大陸稱為房産稅試點,它要堅持以市場評估價作為稅基。在上海方案裡,因為它隻動增量,不動存量,是以,它所有的增量就是在市場環境之下形成的那個價位,也就沒有必要再另做評估了。重慶就不一樣了,重慶方案涉及了高端的存量,獨立别墅高端存量可能查到的是十幾年前、二十幾年前的獨立别墅成交價,與當下的價差明顯,那麼就必須有一個稅基評估的前置環節。以後的試點擴圍,我覺得原則上都應該堅持要求市場評估價,而我認為一輪新的試點啟動以後,應該更多考慮參照重慶的經驗,至少要涉及高端存量。是以,堅持這樣一個稅基概念,應是符合制度建設客觀需要,有确定性的。但是各個地方因為允許有差異化的方案設計,會有些什麼樣附加上的調整,現在還不好說。再往下講,考慮這個稅率之前,一般在有了評估價或者說稅基形成以後,按照國際經驗,應該給一個心理安慰性質的處理,就是打七折,或打六折,我覺得這個經驗也是可以借鑒、有确定性價值的。把這兩個要點都做了确定性的考慮之後,對各個地方,應該是給出一個大緻的稅率浮動空間。美國的經驗就是這樣,它實際在地方Local這個層面上,形成的稅率空間是不高于2.5%,在大多數的州不高于2%,很多地方隻有百分之零點幾——這個區間還是相對寬裕的,是比較靈活的。實際征收起來,美國它那裡一般通行的辦法,是通過Local這個層面上年度的預算程式,先把所有其他的收入都擺明,又把當年必須做的支出安排也都擺明,以後對形成的收入缺口,倒算一個具體的房地産稅的稅率,這個稅率要落在2.5%以下,一般的都不會超過2%。實際上,就是這樣一個多少年運作以後形成的一個稅率空間。

關于我們國家現在的情況,我覺得對稅率,應是在具體方案設計的其他一些基本要素變量都考慮了以後,也适用給出一個空間這個概念。我自己估計,試點方案的最大可能性,是落入對稅率量值給出選擇空間這麼一個辦法。以後推到全國統一的立法,仍然應該是給出一個各個地方得到授權以後,在法定的稅率空間之内有選擇權,走規範的地方層面公共事務決策程式确定,大概應該是這麼一個原則吧。

我再補充幾點認識,不同觀點擺出來做共同探讨。前面專家提到了這個改革試點“高不成低不就”,那是一些比較直覺的感受,後來秦主任所說到的“先建制度架構”這個意思,我覺得非常重要。中國改革的一個基本經驗,那就是漸進式的,這個房地産稅改革說了這麼多年,漸進中實質的第一步曾遲遲出不來,一旦出來,也就是柔性切入,力求先建架構。在這個架構建立之初,不要希望它的政策效應能夠多麼強烈,一定還要掌握柔性切入要領,讓社會可接受,然後相對從容地再去做動态優化。重慶方案是動了存量,它一開始的時候,就有一個非常寶貴的經驗,要給出第一機關的扣除,面積中按180平米扣了以後,剩下的部分才實際再計算稅收負擔,後來穩定了幾年以後,發現這個事情納稅人較平穩地接受了,那麼再擰螺絲,把180平米的扣除,降低到120平米。這個經驗非常重要,先建架構,後面的政策效應考察上,具體說來能怎麼樣籌集收入,怎麼樣促進共同富裕,怎麼樣使房地産市場更沉穩更健康,以及落實分稅制需要的在省以下的地方稅體系建設,以及怎麼樣由這樣一個制度來催化民主化、法治化的公衆參與,這都是以後慢慢漸進展開的。而且我也認為,所有這些目标,在了解上不能按照有很多場合一般人們提問題的那個說法:你到底想要哪一個功能目标?政協如此、人大如此、社會上也如此,很多人都這麼提問題,但這個問題實際上卻是僞問題。這些政策目标都是按照符合規律的政策效應,它這個稅收應該表現出來的,而符合規律的政策效應,一定是形成至少有五大目标的一個目标簇,它應該具有的正面效應,就是它可設立的目标。

還有一點,我覺得在雄安如果确實像現在看到的公開資訊所說那樣,住房建設主打路線,是有别于完全産權房的共有産權房和政策性保障房,大架構中沒有多少完全産權房,所有入住的這些中央級公司總部、科研機構等,員工住房以共有産權房和保障房為主,那麼我了解,就沒有多少采用房地産稅這個稅收調節機制的先行試點價值了。

賈 康 簡 介

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現任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中國财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導。曾長期擔任财政部财政科學研究所所長。是北京、上海、福建、安徽、甘肅、廣西、西藏等地方政府特聘專家、顧問或咨詢委員,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國家行政學院、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南開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等多所高校特聘教授。1988年曾入選亨氏基金項目,到美國匹茲堡大學做通路學者一年。1995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被評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高層次學術帶頭人。多次受黨和國家上司同志之邀座談經濟工作。擔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财稅體制改革”專題講解人之一。孫冶方經濟學獎、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和中國軟科學大獎獲得者。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PPP專家庫專家委員會成員。2013年,主編《新供給:經濟學理論的中國創新》,發起成立“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和“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任首任院長、首任秘書長,第二屆理事會期間任首席經濟學家),2015年-2016年與蘇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給經濟學》、《供給側改革:新供給簡明讀本》以及《中國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獲評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和央視的“2016年度中國好書”)》,2016年出版的《供給側改革十講》被中組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國家圖書館評為全國精品教材。2017年後又撰寫出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模型與實踐路徑》、《供給側改革主線上的未來财稅》、《财政學通論》等多部專著。根據《中國社會科學評估》公布的2006~2015年大陸哲學科學6268種學術期刊700餘萬篇文獻的大統計分析,賈康先生的發文量(398篇),總被引頻次(4231次)和總下載下傳頻次(204115次)均列第一位,綜合指數3429,遙居第一,是經濟學核心作者中的代表性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