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詩宋詞中最佳的詠螢之作,一詩一詞,并絕千古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詠物是古詩詞中一大類題材,曆代詠物的詩詞可謂是多不勝數,名作佳句更是層出不窮。比如賀知章額《詠柳》、駱賓王的《詠鵝》、林逋的《山園小梅》、陸遊的《蔔算子·詠梅》、蘇東坡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詠楊花》等等都是詠物詩詞中的千古名作。

古人作詩詞詠物,所詠之物可謂包羅萬象,日月山川、花草楊柳、梅蘭竹菊、雞馬禽畜等盡可入詩詞,借所詠之物寄托個人情感、品格、志向等等。甚至還有吟詠昆蟲的詩詞。

比如詠蟬之作有唐詩詠蟬三絕唱:虞世南的《蟬》、駱賓王的《詠蟬》和李商隐的《蟬》、詠蟋蟀之作有姜夔的《齊天樂·蟋蟀》、詠蜜蜂之作有羅隐的《蜂》等等都是曆代吟詠昆蟲的名作。

唐詩宋詞中最佳的詠螢之作,一詩一詞,并絕千古

今天在向大家介紹兩首吟詠昆蟲的詩詞,這兩首詩詞所詠之物是一種很常見、也很迷人的昆蟲——螢火蟲。且先來欣賞初唐詩人虞世南的《詠螢》:

詠螢

唐·虞世南

的曆流光小,

飄飖弱翅輕。

恐畏無人識,

獨自暗中明。

衆所周知,螢火蟲是一種能夠發光的昆蟲,在夏季夜晚很常見。但古詩詞中吟詠這種昆蟲的作品卻很少。佳作也僅寥寥數首而已,其中南北朝時南梁皇帝蕭繹有《詠螢火》,蕭綱有《詠螢詩》,都是難得的詠物詩佳作。而唐詩中唯有虞世南這首《詠螢》堪稱名篇。

唐詩宋詞中最佳的詠螢之作,一詩一詞,并絕千古

詩人虞世南是唐朝開國功臣,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在隋末亂世時就追随秦王李世民(唐太宗),為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深受器重。虞世南為人高潔剛烈,每每談政事,必有所規諷,觸君王之怒。其詩也大多托物言志,這首《詠螢》小詩,便是借詠物寄托自身風骨之志。

詩中前兩句描寫螢火蟲飛翔的形态和發光的姿态:“的曆流光小,飄飖弱翅輕”。一“小”一“弱”一“輕”襯托出了螢火蟲的弱小。緊接着後兩句由表及裡,代入到螢火蟲的内心:“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盡管身小光弱,但螢火蟲卻頑強執着地用這微光表現自己的存在,大有“衆人皆醉我獨醒”的意味,令人肅然起敬。

詩人先抑後揚,以螢火蟲的弱小襯托出其品格的頑強剛毅,既是贊揚螢火蟲的精神,也寄托了詩人的風骨:即使力量單薄,即使孤身無助,也要一往無前!

唐詩宋詞中最佳的詠螢之作,一詩一詞,并絕千古

唐詩中詠螢火蟲的名作也僅虞世南此詩,其餘盡皆凡篇了。再來看宋詞中的一首詠螢名作:

齊天樂·螢

南宋·王沂孫

碧痕初化池塘草,熒熒野光相趁。扇薄星流,盤明露滴,零落秋原飛磷。練裳暗近。記穿柳生涼,度荷分暝。誤我殘編,翠囊空歎夢無準。

樓陰時過數點,倚闌人未睡,曾賦幽恨。漢苑飄苔,秦陵墜葉,千古凄涼不盡。何人為省?但隔水餘晖,傍林殘影。已覺蕭疏,更堪秋夜永!

宋詞中吟詠螢火蟲的詞更少,其中又以王沂孫的這首《齊天樂》堪稱名篇。王沂孫是南宋末年詞人,為宋末四大詞人之一,其詞風格接近周邦彥和姜夔,含蓄深婉,尤其擅長詠物寄托。王沂孫身處南宋末年,經曆過亡國之變,因而其詞作大多寄托身世之悲、故國之思。這首《齊天樂·螢》就是其中典型。

唐詩宋詞中最佳的詠螢之作,一詩一詞,并絕千古

此詞上阕以螢火蟲的出生起筆,描繪其在原野飄搖紛飛的情狀:飛行原野,互相追逐,嬉戲無憂。以真切的細節落筆,明快傳神,将螢火蟲的姿态描繪得活潑可親。緊接着由螢及人,化用“囊螢”的典故,自嘲身世功業。

下阕筆鋒轉至亡國的現實,開頭集句叙寫詞人見螢生恨,人螢并寫,情随境轉。緊接着一句“漢苑飄苔,秦陵墜葉,千古凄涼不盡”生出千古興衰之悲歎!此悲此情何人能省?唯有林間的螢火蟲相伴,再次轉回詠螢。結尾一句“已覺蕭疏,更堪秋夜永”,以螢火蟲蕭疏不堪、難忍秋夜漫長寒冷,暗寓詞人身世之悲、亡國之思。

這首《齊天樂》詠物則工緻妥帖,寄托王國哀思,聲情并茂。通篇讀來衰飒沉郁,細細品味,催人淚下。此詞也深受曆代詞家好評,是當之無愧的詠螢名作。

唐詩宋詞中最佳的詠螢之作,一詩一詞,并絕千古

螢蟲雖小,在文人筆下卻大有文章,這一詩一詞足見古人詠物之工!你還讀過哪些吟詠螢火蟲的詩詞呢?不妨留言一起欣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