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完谷愛淩的成長經曆,你會發現,會教育孩子的父母都有這些特質

作者:兒科醫生鮑秀蘭

2月9日,天才少女谷愛淩在奪冠後瞬間成了全網熱議話題,這個18歲的少女,給人帶來了太多驚歎。

看完谷愛淩的成長經曆,你會發現,會教育孩子的父母都有這些特質

驚歎于在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的比賽中,她以一個高難度動作,獲得了冠軍,實作了中國運動員在該項目中曆史性的突破!

驚歎于這種天賦運動員,并不是因為體育特長才進的名校,而本身就是一名妥妥的學霸,2020 年以 SAT 1580 分(滿分 1600 分)的成績被斯坦福大學錄取!

以及她身上那種拼搏、獨立,自信,有主見的精氣神兒,更讓人羨慕不已,更讓人想去探究,究竟是什麼樣的家庭,才能養出如此優秀的女孩兒!

捋了捋谷愛淩的成長環境,我發現她的家庭教育,跟這幾個因素有關。

尊重孩子的選擇

有人認為谷愛淩在滑雪上有天賦,一定跟有個當滑雪教練的媽媽是分不開的,但事實上,谷媽媽從來沒有逼女兒學滑雪,更沒有要求她在滑雪上要獲得什麼成功。相反,讓她去嘗試各種可能性,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

是以,谷愛淩在鋼琴、芭蕾、足球、籃球、騎馬、排球、網球……各方面都有涉獵,興趣廣泛。最終,通過無數次的嘗試和體驗,她選擇了滑雪,并且表現出了很強的滑雪天賦。

看完谷愛淩的成長經曆,你會發現,會教育孩子的父母都有這些特質

當8歲的女兒提出要參加專業的滑雪隊,接受專業的滑雪訓練時,作為一個專業的滑雪教練,谷媽媽明知這項運動很危險,但還是尊重和支援孩子的決定,并且給予了優質資源的支援。

在此次冬奧會的大跳台比賽中,谷愛淩曾經給媽媽打過電話,谷媽媽建議她做1440動作,確定銀牌。但為了戰勝自己,谷愛淩選擇挑戰突破自我極限的1620動作,而谷媽媽也完全尊重孩子選擇,告訴孩子“選擇是你的,這是你的比賽,我希望你能享受它。”

而縱觀大多數父母,很多時候在孩子的選擇上,經常以以過來人的經驗自居,幫孩子決定道路,甚至逼迫孩子就範。

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少點功利,尊重和支援孩子的興趣愛好,他反而會比你想象的走得更遠,而且那種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享受,是花多少錢也買不來的。

信奉“鼓勵式”教育

很多父母很焦慮,每天催着孩子上學,寫作業,睡覺,補課,教育孩子要麼靠吼,要麼用打擊、否定的方式,鞭策孩子學習前進。而谷媽媽更加信奉“鼓勵式”教育。

試想當一個8歲的孩子,在剛剛開始接受專業滑雪訓練不久,就豪情壯志的告訴你“我将來要參加奧運會”時,你是冷嘲熱諷,還是當一句玩笑話呢?而谷媽媽卻是真誠的支援孩子的夢想,并且在她的失敗和挫折時,陪伴她,訓練她,小心翼翼保護她的自信心。

看完谷愛淩的成長經曆,你會發現,會教育孩子的父母都有這些特質

曾經看過一個泰國的公益短片——《豆芽》,講述的是一個母親,如何從種豆芽開始,教育孩子實作夢想的。

小女孩一天突發奇想想要種豆芽去買,媽媽沒有否定,而是選擇跟孩子一起試一試。

在嘗試種豆芽的過程中,第一次失敗,媽媽跟孩子說:“我們再試試。”然後陪孩子找原因,看說明書,研究豆芽的生長情況。第二次失敗,媽媽繼續鼓勵女兒,她們重新制定了種植豆芽的方法,這一次終于成功了。當媽媽問孩子還想再種點别的嗎?女兒學着媽媽的口吻堅定說,我們試試。

中國式教育大多是将目的前置,為了結果而奮鬥,卻很少關注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的需求和體驗,是以往往是結果達成了,孩子其實隻是在機械性地執行,并沒有多少獲得感和成長。

以身作則,不放棄學習

谷愛淩的學霸屬性,則跟媽媽不管任何情況都要堅持學習的理念有關,谷媽媽本身就是個一直堅持學習的人,對谷愛淩,她也是同樣的原則。每天不管訓練多晚、多艱苦,媽媽都要求谷愛淩要好好完成作業,是以谷愛淩獲得冠軍後,回酒店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

學習的好處,所有人都知道,但能堅持學習并且以身作則的父母卻很少,大多數父母隻會逼着孩子要好好學習,而忘了自己的表率作用。是以,想讓孩子學習,做父母的首先得自己愛學習,給孩子營造一個濃厚的學習環境。

至聖孔子曾有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想做為父母要更多反思是自己,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猶如一股永不間斷的力量,将持續孩子的一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