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由式滑雪,雪上雜技

作者:光明網

【冬奧項目知多少】

本欄目采寫:“規則”“看點”由光明日報記者楊飒、光明日報通訊員柳佳琳整理自國際奧委會官網和《冬奧會項目及觀賽指南》(李樹旺、張磊主編)。“史話”由鄭州大學特聘教授崔樂泉撰寫。

自由式滑雪,雪上雜技

2018年2月20日,中國運動員張可欣在平昌冬奧會自由式滑雪U型場地決賽中。史家民攝/光明圖檔

■規則

自由式滑雪是以滑雪闆和滑雪杖為工具,沿着斜坡自由滑降,在空中和雪上完成一系列規定和自選動作的雪上競技項目,被稱為“雪上雜技”。自由式滑雪會根據運動員表演的藝術效果和競技水準來決定個人得分,它要求運動員有非常好的平衡能力和空中控制能力。

空中技巧是穿雪闆在跳台上起跳,展示空中動作的比賽,與體操中的跳馬比賽類似。比賽場地由助滑坡、過渡區、平台區、跳台、着陸坡和停止區組成。比賽通過兩輪預選,選出前12名選手進入決賽,決賽分3輪進行。決賽第1輪中獲得第1-8名的選手進入第2輪,而在第2輪比賽中獲得第1至4名的選手進入最終的第三輪決賽。裁判按照運動員起跳、空中動作和着陸三部分來打分,三部分分數相加乘以難度系數為最後得分。

雪上技巧的比賽場地多建在陡峭的斜坡上,坡上設定密集的雪包,沿賽道上下分别設有兩處跳台,運動員順斜坡而下完成比賽,以回轉動作、空中動作品質分數與完成比賽用時換算成的分數相加評定名次,得分多者名次列前。

■史話

自由式滑雪是在高山滑雪的基礎上孕育發展形成的。19世紀末,挪威滑雪運動的創始者,著名的極地探險家、海洋學家、政治活動家南森在其所著《高山滑降技術初級教令》一書中,曾經提議對運動員所完成回轉數量及優美程度等技巧進行評分,反映出高山滑雪從其誕生的那天開始,就孕育着自由式滑雪的胚胎。1928年,曾經代表美國參加第1屆冬奧會北歐兩項比賽的約翰·卡爾頓,第一個穿着滑雪闆在觀衆面前完成了雪上空翻動作。此後,一些熱衷于高山滑雪新動作探索的愛好者,紛紛進行實驗。1958年,瑞士滑雪教練員阿特·弗尤雷爾對其滑跳中完成空翻和轉體技巧做了實驗,并在美國展示了他的滑雪特技表演。随後,弗尤雷爾有了許許多多追随者,自由式滑雪也由此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

20世紀60年代初,一種現代高強度的滑雪闆開始問世,最初使用塑膠,後來改為金屬塑膠。這種滑雪闆既有很高的強度,又有較好的穩定性。這類新式滑雪闆的出現與推廣,為自由式滑雪的普及開辟了新的途徑。

1988年國際奧委會執行委員會決定将自由式滑雪納入冬奧會。目前冬奧會中的自由式滑雪項目包括男女個人空中技巧、雪上技巧、U型場地技巧、坡面障礙技巧、障礙追逐、大跳台以及空中技巧混合團體。中國在1989年正式開始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項目,2006年中國運動員韓曉鵬在都靈冬奧會上奪得男子空中技巧項目的金牌。

■看點

自由式滑雪在所有的體育比賽中屬于“高危、高難、高技能”項目,在冰雪項目中也稱為極限運動。它的危險性主要表現在整個運動過程受場地、氣候、器材影響較大,如下滑時雪面光滑度,下滑時的風向和風速,均會影響到運動員的起跳速度和高度。運動員騰空後高度一般在10米左右,在空中要完成的動作如空中直體橫軸轉3周,同時接翻轉5周,其間如風向不穩定,均會造成動作的不完整性以及着陸時的身體位置不穩。如空中動作不到位或變形,身體着地部位不是腳,危險性就更大了。如發生翻滾,兩隻大大的滑雪闆也将可能變成造成緻命的危險。是以要從事這項運動,除了對場地條件要求很高,還需要有專業的技術指導,運動員和教練員也得膽大心細,并具備進取精神。

危險與精彩并存。自由式滑雪的優秀運動員在高速滑行或者騰空時,完成高難度高危險的動作後,通常都會迎來在場觀衆的歡呼和喝彩,這也說明自由式滑雪極具觀賞性。

學術指導:北京體育大學教授邱招義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12日09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