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個人電腦安全的十六個誤區

1、  對染毒軟碟DIR操作會導緻硬碟被感染

   如果計算機的記憶體沒有病毒,那麼隻有在執行了帶有病毒的程式(檔案)後,才會感染計算機。而DIR指令是DOS的内部指令,不需要執行任何外部的程式(檔案),是以對染毒軟碟進行DIR操作不會感染病毒。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計算機記憶體已有病毒(或者說計算機已染毒),如果對沒有染毒的軟碟進行DIR操作, 就可能感染軟碟。說可能會感染是因為有些病毒不會通過DIR操作傳播。

   2、 将檔案改為隻讀方式可免受病黴的感染

    某些人認為通過DOS的外部指令ATTRIB,将檔案設定為隻讀會十分有效地抵禦病毒。 其實修改一個檔案的屬性隻需要調用幾個DOS中斷就可以了,是以說ATTRIB指令對于阻止病毒的感染及傳播幾乎無能為力。

  3、  病毒能感染寫保護的磁盤

    由于病毒可感染隻讀檔案,不少人由此認為病毒也能修改在寫保護磁盤上的檔案。事實上,磁盤驅動器可以判斷磁盤是否寫保護,是否應該對其進行寫操作,這一切都是由硬體來控制的,您可以實體地解除pc的寫保護傳感器,卻不能用軟體來做這件事。

    如果您的軟驅是正常的,而軟碟的寫保護一次也沒有取下來,絕對不會感染病毒。但是如果您取下來了,并且用帶毒的機器DIR過,則完全有可能感染病毒。注意這個DIR是從機器向軟碟感染病毒,而不是把病毒從軟碟傳染到機器。

    寫保護和檔案隻讀方式不同,設定檔案隻讀方式是通過計算機,是以病毒能插上一手,可是寫保護非要人手參與不可,病毒可沒辦法把寫保護弄掉。計算機不能對寫保護磁盤進行改寫,這是任何操作都無法改變的(除非您把驅動器弄壞)。

  4、  反病毒軟體能夠殺除所有已知病毒

    病毒感染方式很多,有些病毒會強行覆寫執行程式的某一部分,将自身代碼嵌入其中,以達到不改變被感染檔案長度的目的,被這樣的病毒覆寫掉的代碼無法複原,是以這種病毒是無法安全殺除的。 病毒破壞了檔案的某些内容, 在殺除這種病毒後是不能恢複檔案的原貌的。

   5、 使用防毒軟體可以免受病毒的侵擾

    目前市場上出售的防毒軟體,都隻能在病毒泛濫之後才“一展身手”。 但在殺毒之前病毒已經造成了工作的延誤、資料的破壞或其他更為嚴重的後果。是以,應該選擇一套完善的反毒系統,它不僅應包括常見的查、殺病毒功能,還應該同時包括有實時防毒功能,能實時地監測、跟蹤對檔案的各種操作,一旦發現病毒,立即報警,隻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被病毒感染的機會。

  6、  磁盤檔案損壞多為病毒所為

    檔案的損壞有多種原因,電源電壓波動、掉電、磁化、磁盤品質低劣、硬體錯誤、其他軟體中的錯誤、灰塵、煙灰、茶水,甚至一個噴嚏都可能導緻資料丢失。以上所舉對檔案造成的損壞,會比病毒造成的損失更常見,更嚴重。

  7、 如果做備份的時候,備份了病黴,那麼這些備份是無用的

    有兩種情況:①軟碟備份:備份中含有引導型病毒。這種情況下,隻要不用這張軟碟試圖啟動您的計算機,它将和無毒備份一樣安全。②錄音帶備份:備份中的資料檔案中不會有病毒,如果其中的可執行檔案中含有病毒,那麼執行檔案就白備份了,但是備份中的資料檔案還是可用的。

   8、 反病毒軟體可以随時随地防範任何病黴

    很顯然,這種反病毒軟體是不存在的。新病毒不斷出現,要求反病毒軟體必須快速更新。對抗病毒,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安全政策和一個完善的反病毒系統,用備份作為防病毒的第一道防線,将反病毒軟體作為第二道防線。 同時, 軟體的及時更新是加強第二道防線的唯一方法。使用反病毒軟體是為了輔助防毒,它不可能是刀槍不入的保缥。

   9、 正版軟體不會帶病毒,可以安全使用

    計算機使用者常被告知,“為了防範病毒的侵害,不要使用來曆不明的軟體”。這話不錯,所謂“來曆不明的軟體”确實是計算機病毒傳播主要途徑之一。那麼使用有“來曆”的軟體是否就可以高枕無憂呢?非也!實際上計算機報刊媒體已經多次報導過“正版軟體”。“商品軟體”帶病毒問題。使用商品軟體也不可掉以輕心,甚至新購買的計算機包括原裝計算機在使用前都須進行病毒檢測。如确實由于原版軟體帶有病毒而造成重大的損失,應尋求法律保護。

   10、 不用軟碟,不會感染病毒,因而無需選擇防毒軟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