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5歲前要培養的66種思維(上)

 [35歲前要培養的66種思維 / 文泉傑 著 ]

    書籍介紹:

    35歲前要培養的66種思維  這兩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多少人為了這兩個字而頭破血流,多少人為了這兩個字而傾盡其一生的心血與汗水。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能夠成功的就那麼幾個人,高高在上,供我們瞻望和羨慕。看到别人的成功,我們心裡癢癢的,于是開始問,我和他付出了同樣的努力,為什麼他可以成功而我卻不可以呢?成功真的有什麼秘訣嗎?

 ------章節内容開始-------

    正文 第1節:序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5 本章字數:1986

  序

  “成功”這兩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多少人為了這兩個字而頭破血流,多少人為了這兩個字而傾盡其一生的心血與汗水。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能夠成功的就那麼幾個人,高高在上,供我們瞻望和羨慕。看到别人的成功,我們心裡癢癢的,于是開始問,我和他付出了同樣的努力,為什麼他可以成功而我卻不可以呢?成功真的有什麼秘訣嗎?

  這個問題問得好,至少你已經意識到了很重要的一點:你付出了努力,卻沒有得到回報。分析起來不外乎兩個原因,第一,你沒有機遇,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二,你的方法、觀念不對,換句話說,你的力沒有使在點子上。第一個原因是我們無法控制;但第二個原因卻是影響我們成功的關鍵因素,也是我們可以控制的。

  很多成功人士把成功歸結為兩步:想和做。一個人成功與否,首先取決于他想不想成功,想用什麼方法來促使他成功,其次才是把想法付諸于實踐。這裡的“想”以及“想什麼方法”就是我們所說的思維。在傳統的觀念裡,很多人隻注重實踐,以為做了就會成功,結果辛辛苦苦忙了一輩子卻一事無成。成功人士告訴我們:失敗與成功其實就差一步之遙,差的不隻是運氣,不隻是能力,不隻是努力,更是一種明智的思維。一個人隻有敢幹 實幹 巧幹,才可以成功。

  是的,思維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重要,它直接決定着我們的行動。毫無疑問,你怎麼想的就會怎麼去做,一個明智的思維會使你事半功倍,而一個保守落後的思維則會使你事倍功半,甚至一無所獲。

  我們很多人的思維習慣性地跟着前人走,跟着經驗走,用老方法來解決新問題,結果當然不會成功。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一切都在變,我們的思維也應該因時适地而改變。很多傳統思維,在那個時代看來是堅不可摧的,可是因為時間、空間和實踐的變化,已不能滿足現實社會的需求,在不斷進步的科學技術或先進的現代化生活方式地猛烈沖擊下,甚至會成為一種阻礙你成功的錯誤思維。如今的世界充滿辯證思維的存在。人們觀察世界、汲取知識的方法已不再是一味的傳統繼承,而是辯證的批判繼承,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是以,一個人的可貴之處不是用前人的方法解決問題,而是敢于突破傳統思維,用自己獨創的甚至是颠覆傳統的思維來指導自己的行動。舉例來說,都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但是好馬為什麼不可以吃回頭草呢?曾經你愛的人也是愛你的人,由于誤會而分開了,當你們再一次有機會走在一起的時候,為什麼不解開彼此的心結再續前緣呢?你曾經非常熱愛的一份工作卻因為種種原因失去了,如果你願意,為什麼不回到從前呢?總有一些事情經曆了才知道對與錯,總有一些東西失去了才知道珍貴,既然知道了,為什麼不回頭,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牽絆?是以,好馬也要吃回頭草。

  掌握劍走偏鋒的思維方式和做事方法,敢于颠覆與重建思維秩序,反彈琵琶追求成功,是每一個35歲前意圖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在新時代應該上的必修課。

  我們都知道,職場是大多數人走向成功必須經曆的一個場所。在職場,并不是你有能力就一定能夠成功,你必須熟悉這個特殊的地方,了解它的特點,用明智的思維來對待它,否則,你隻能慨歎“英雄無用武之地”了。在職場這個是非江湖上,有些規則是明顯的,也是我們應該遵循的,但如果僅僅按照顯規則辦事是遠遠不夠的,有很多潛規則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卻是需要我們尤為注意的。比如,傳統的觀念認為我們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但是在職場上我們卻不能這樣做,我們應該和大多數人保持一緻,不要鋒芒太露,否則就會有“槍打出頭鳥”的危險。職場江湖上的潛規則恰如擺不上桌面的小菜,不會大張旗鼓地寫在告示闆上,需要35歲前的你明心亮眼地默默參透,才能避免接二連三的尴尬。

  成功的人不一定幸福,幸福的人不一定成功,換句話說,要想有事業就不能夠有愛情與親情,這是傳統的觀念。事實上,成功與幸福、事業與愛情是可以統一起來的,關鍵在于我們的“心”,我們是否想這麼做。沒有必要一定要放棄什麼,為什麼一定要先立業再成家呢?為什麼不可以先成家再立業呢?和你的夫妻分享你的成功與喜悅不是更好嗎?是以,說到底還是觀念問題,也就是思維問題。傳統的思維要我們在成功與幸福當中隻選其一,我們完全可以打破這種思維,隻要你有能力,魚和熊掌為什麼不可以兼得呢?既要成功,也要幸福,這才是我們的明智思維。35歲前的人生若舟,浮在水中,漂泊不定。愛情若楫,激蕩漣漪;親友若水,載舟千裡。在愛情中博好弈,把握好親情中的細節,廣交朋友是你成功的關鍵。

  許多人終其一生在成功路上徘徊奮鬥,甚至跌得頭破血流,最終也沒有找到走向成功的圭臬。原因是,在這條路上僅靠蠻幹和苦幹是行不通的,還需要閃耀着智慧火花的思維方法。是以,從現在起就培養你的明智思維吧!

    文泉傑    2006年7月

    正文 第2節:努力一陣子享受一輩子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5 本章字數:1925

  第一輯    劍走成功偏鋒——另類思維與反彈琵琶

  01 努力一陣子,享受一輩子

  努力一陣子,享受一輩子,天底下有這樣的好事嗎?

  當然有!隻是我們一直不給自己機會罷了。用一個比較貼切的成語來概括這一句話就是“一勞永逸”了。說起一勞永逸,很多人也許會嗤之以鼻,認為這是一種消極的、惰性的思維,不值得效仿。我們為什麼會這麼想?因為我們隻看到了“永逸”,忽略了“一勞”,永遠安逸,一生隻貪圖享樂,當然是我們所唾棄的,但是當我們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我們下定決心,辛苦一陣子,漂漂亮亮地把事情做好做完,接下來就安心地享受努力後的回報,這樣,有什麼不好呢?何樂而不為呢?與其一輩子斷斷續續地做一件事情,一輩子遭受這件事情的牽絆與痛苦,不如努力一陣子,然後把時間用于其他有意義的事,擁有更多的成果,擁有更多的享受。

  兩個古羅馬人聽說附近的山上發現了金礦,于是他們相約去山上挖金子。

  他們都希望能夠挖到金子,哪怕拇指般大的金子也行,這樣就一輩子不愁吃不愁穿了。

  第二天一大早,矮個子羅馬人就去叫高個子羅馬人。高個子羅馬人還在睡夢中,被矮個子羅馬人叫醒後很不情願地說:“太早了啊!你先去吧,我還要睡一會兒。”

  于是矮個子羅馬人一個人先走了。來到山上,一個人都沒有,他選了一個地方,開始賣力地挖掘。

  土地裡面有很多的石頭,挖起來真不容易,但他并不氣餒,一鼓作氣,越挖越賣力。

  高個子羅馬人一睡就睡到了中午,等他來到山上時,矮個子羅馬人已經挖了一個很大很深的坑了。

  太陽落山了,矮個子羅馬人終于挖出了一大塊金子。高個子羅馬人由于挖的坑太淺自然沒有挖到金子。高個子羅馬人豔羨不已,發誓第二天一定要挖到金子。

  高個子羅馬人吸取教訓,第二天雞叫第一遍就醒來了,到了山上,挖了一會兒,突然下起雨來了。雨不大,高個子羅馬人對自己說:“今天先挖到這吧,反正也不急,金子遲早會挖到的。”于是,收拾工具回家了。

  第三天,高個子羅馬人繼續去山上挖金子,這天的太陽很毒辣,挖到中午的時候,高個子羅馬人受不了太陽的烘烤,回家睡覺去了。

  第四天,第五天……一個月過去了,高個子羅馬人比量了一下矮個子羅馬人挖到金子時的深度,得意地說:“終于快趕上他的深度了,今天就到此為止吧。”

  原以為第二天一定會挖到金子,可是等他趕到山上時,不禁大吃一驚,他挖的坑已經被别人挖出了金子!

  高個子羅馬人懊惱不已,隻好重新選一個地方從頭開始。

  日子一天天過去,彈指一揮間,已經數十年。

  高個子羅馬人和矮個子羅馬人再一次相遇都已經是白發蒼蒼。

  高個子羅馬人問矮個子羅馬人:“這些年你過得好嗎?”

  矮個子羅馬人說:“多虧了當年挖到的那一塊金子,我用它進行了投資,雇了幾個人為我工作,現在我已經擁有了幾十個農場。”說完又問高個子羅馬人:“你呢?這些年都幹了些什麼?”

  高個子羅馬人羞愧地說:“我一直在挖金子,一直沒有挖到。”

  努力一陣子,享受一輩子。矮個子羅馬人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好榜樣。他辛苦一天,挖到了金子,然後一輩子享受财富與成功,而那高個子羅馬人的一生看似勤勞辛苦,事實上卻是碌碌無為的一生,毫無意義的蒼白的一生。

  農業時代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幾乎萬年不變,是以産生“隻要努力一定成功”的信念。

  工業時代管理挂帥,重視流程效率優先。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不努力卻一定會失敗,一味地努力工作不如有效地努力工作,這個時代隻有一個信念——績效!可惜,工業時代已經結束,一味地努力、有效地努力不一定會成功,甚至成功也不一定是對的,要“成功不墜”才對。

  如今是一個智慧時代,是一個詭谲的時代,面對不改變就被淘汰的嶄新時代,如何“努力一陣子,享受一輩子”最為重要。農業時代“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價值觀,到了工業時代修正為“一分耕耘,十分收獲”,而到了現在的智慧時代則修正為“一分耕耘,無窮盡收獲”。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努力一陣子,享受一輩子”,比如學習就不可以,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我們提倡“努力一陣子,享受一輩子”,不是提倡享樂主義,而是提倡大家用對時間做對事,提高自己的辦事效率,去做更多的“一勞”,享受更多的“永逸”。

    正文 第3節:兩點之間最短距離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5 本章字數:2112

  002 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不一定是直線

  一位成功學教授被邀請到一座高等學府為同學們演講。面對台下喧鬧的同學,這位教授開頭的第一句話就是問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是什麼?”很多同學在聽了這樣一個問題後很不以為然甚至有點嗤之以鼻,心裡想:“這算什麼教授,這麼簡單的問題也說得出口!”一位同學站起來有點不屑一顧地說:“這個問題連國小一年級都知道,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不就是直線嗎?”教授铿锵有力地說道:“錯!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有可能是直線,也有可能是曲線!”

  同學們一臉的震驚和迷惑,教授接着解釋了所謂的距離。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距離?距離是路程的遠近嗎?距離是直線的長短嗎?都不是。真正的距離是從起點成功地到達終點所經曆的一切,無論受挫還是順利。從幾何學角度來說,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确實是直線,但從現實生活中來說,這條直線不一定能夠把你從起點成功地帶到終點。這樣的距離看起來最短,實際上很長,甚至會把有可能的事情變成不可能。

  教授一針見血地為我們指出了在現實生活中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不一定是直線這樣一個真理,可是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又有多少人為了簡單的追求并無效用的直線而弄得自己頭破血流,到頭來仍然是一事無成呢?

  古代有兩個商人經過一片沙漠時迷路了。

  沙漠浩瀚無邊,方圓百裡沒有任何參照物,除了沙子還是沙子。

  他們不知道往哪邊走,走了一陣子又走回了原地。到了晚上,兩個人都很笨,甚至不知道看北極星,隻好在沙漠裡凍了一宿。

  第二天,兩個人的意見發生了分歧。第一個人堅決認為要往西走,第二個人雖然不知道要往哪邊走,但不同意第一個人的意見,說來的時候就是這個方向,怎麼可能往回走呢?

  沖突得不到解決,兩個人隻好各走各的路。

  第一個人為了走出沙漠,認為不管是回去的路還是走到其他什麼地方,隻要能走出沙漠就好。于是他堅定一個信念,隻朝着一個方向走。雖然朝着這一個方向走并不是直線。兩天兩夜後,他的食物和水已經用完了。正當他絕望之際,他看見了前面不遠處的炊煙正袅袅升起,像是歡迎他的到來。就這樣,第一個人成功地走出了沙漠。

  第二個人認為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是直線,隻要走直線,不走彎路,就一定會走出沙漠,而且還會比第一個人先走出沙漠。為了走出沙漠,他在原地做了一個記号,然後朝東走。走了不多久,他覺得不對,以為自己走了彎路,又傳回原地。接着往南走,不多久又折了回來。接着往北走,走了半天仍然不見一個人影,以為又走錯了,還是回到了原地。接下來,他嘗試了西南、西北、東南、東北,幾乎每一個方向都試過了,他還是回到了原地。這時候,他的食物和水也用完了。幾天後,這個人不但沒有比第一個人先走出沙漠,而且死在了沙漠裡。他死的時候仍然不明白,沙漠裡沒有直線,隻有方向。如果你不轉變你的思路,一味地追求所謂的直線,那麼等待你的隻能是死路一條。

  事實上,我們的人生會遇到很多像沙漠這樣的迷宮,既然是迷宮,就不要奢望兩點之間的直線會拯救你,你就應該靜下心來,好好地想一想,我到底該走哪一條路?是走最短的路?還是走最有效的路?捷徑又是什麼?捷徑就是最短的路嗎?隻有想清楚了,摒除心中根深蒂固的直線情結,不盲目追求最短的距離,選擇一條正确的道路,這樣你才會成功地到達你的目的地。或許時間是稍微長了一點,但這有什麼關系呢?我們的目的不就是要到達目的地嗎?難道你想一輩子在原地打轉不成?沒有人會這樣想,你也不會。

  玩過電腦遊戲的人都知道,很多時候,直線代表着一個陷阱,一個誘惑。在玩遊戲的時候,我們常常會遇到迷宮,走出迷宮是我們最大的目的,為此我們絞盡了腦汁,挖空了心思,我們總想走直線,總想走最短的路程,結果往往事與願違。更讓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出路就在眼皮子底下,但是朝着前方直走就是走不出去,硬是要你轉好幾個彎才能出來。當你走出迷宮,眼前豁然開朗的時候,你就會想,雖然走了不少彎路,但還是值得的。

  我們都知道拔苗助長的故事,一個農夫為了讓自己的禾苗快點長高,竟然親自去田地裡一株一株地把禾苗拔高,結果禾苗不但沒有長高,反而由于缺乏水分和營養,在太陽的暴曬下枯萎了。農夫的願望是美好的,我們不能原諒的是他實作願望的方式,他是一個典型的直線病患者,為了追求最快最短,結果卻斷了自己的衣食之源。說起這個故事我們常常會嘲笑農夫,然而在嘲笑農夫的同時,我們應該扪心自問一下,自己是否也經常犯這樣的錯誤呢?

  是以,從現在起我們必須明白: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不一定是直線。我們要的是最有效的距離。做好一件事情,到達一個目的地,有些過程,有些距離是必須的。如果你是一個畢業生,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優秀的企業家,那麼你現在應該做的就是積累,而不是馬上去開公司。如果你想成為一個作家,但你隻不過初出茅廬,那你就不要老想着自己的思想有多麼先進,你首先要做的是得到讀者的認可。如果你人微言輕,沒有人把你獨特的見解放在眼裡,那麼你可以先不創新,而是去模仿,然後當大家都認可你的時候再創新。

    正文 第4節:智慧的選擇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5 本章字數:1926

  003 一個智慧的選擇勝過千萬個打拼

  天道酬勤,這是上天對勤奮努力的人的厚愛與褒賞。上天是公平的,你失去了一些總會用另外一些東西補償你;你得到了一些,也會從你身上拿走一些東西。

  但是,我們必須要說的是,成功僅靠勤奮是遠遠不夠的,勤不一定能補拙,有時候一個智慧的選擇勝過千萬個忙碌的打拼。如果把千萬個打拼比作勤奮的話,那麼一個智慧的選擇就是你的方向、目标和位置。再也沒有什麼比方向、目标和位置更重要的了!勤奮沒有錯,但一定要用在正确的道路上,弄清楚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選擇自己的方向,隻有這樣你才有可能成功。如果盲目地勤奮,結果往往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古代有一個屠夫,殺豬的技術非常好,方圓百裡的人都願意找他殺豬。

  同村的一個秀才看不起屠夫,說他是蠻夷之人,有本事就去屠龍。

  屠夫聽了秀才的戲言,覺得很有道理,想自己如果這一輩子都和豬打交道太沒有出息了。為了使自己更有出息,也想殺殺秀才的傲氣,屠夫決心學會屠龍技術,做一個偉大的屠龍人而不是殺豬人

  屠夫為了自己的理想勤學苦練屠龍技術,天天練夜夜練,十年過去了,所有的屠龍技術和屠龍知識都學會了,屠夫決定去屠龍了。

  又十年過去了,屠夫走遍天下也沒有找到一條龍來實作他的屠龍之夢。

  屠夫再一次遇到秀才時,秀才已經是本地的知府大人了。屠夫向秀才訴說這十年來的遭遇。秀才又一次嘲笑他說:“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龍,世上流傳的所有關于龍和屠龍的知識也隻不過是廢紙一堆。你天生就是殺豬的命!”

  屠夫這時候才幡然悔悟,可是時過境遷,為時已晚。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收獲。幸好在我們經曆了無數次失敗的時候,還有這樣一句話安慰我們。于是我們又滿懷信心地投入到下一次努力之中,準備迎接下一次的失敗。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總有一天我們會成功的,因為我們一直在努力。

  上面的屠夫已經夠勤奮了,結果呢,等待他的還是失敗。為什麼會失敗?因為他選擇了一條不屬于自己的道路,一條錯誤的道路,在這樣的道路上勤奮又有何用呢?想象一下,如果這位屠夫堅守自己的職業,殺一輩子的豬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也許早就腰纏萬貫,兒孫滿堂了。

  如果說成功是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分換來的,那麼這百分之一的天才就與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一樣重要。如果你缺乏百分之一的天分,那麼即使你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也無法成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可以靠勤奮獲得,而百分之一的天分是永遠無法靠勤奮獲得的。

  勤奮的另一種說法是堅持,堅持就是勝利。我們信以為真。于是什麼事做了就做了,一做到底,什麼事錯了就錯了,一錯到底。

  确實有堅持就是勝利的例子,而且很多,但也有南轅北轍的故事,一個人駕着車子朝與自己的目的地相反的方向跑,越跑越遠,越跑越遠。

  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多少珍貴的東西,我們的青春、我們的健康、我們的智慧、我們的财富,我們沒有理由盲目揮霍。我們要學會靈活變通的态度,我們要懂得放棄,放棄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如果你一定要堅持,請你一定要找準目标,否則堅持往往換來失敗。

  一條在水裡遊泳的魚,偶爾看見一隻在天空中飛翔的鳥,心生羨慕,它想:“要是我也能夠飛翔多好啊!”

  于是這條魚開始整日整夜地模仿飛鳥在天空中飛翔的姿式,企圖有一天能沖出水面,飛上藍天。它的同伴勸阻它:“你别白費力氣了,魚就永遠學不會飛翔。”

  這條魚對同伴的勸阻很生氣:“你是嫉妒我以後能夠飛翔吧?你等着瞧吧,隻要我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夠學會飛翔的本領!”

  于是這條魚繼續勤學苦練飛翔的本領,繼續做着飛翔的美夢。就這樣它做了一輩子飛翔夢,卻始終沒有學會飛翔,直到被漁夫打撈上網的那一刻,它也仍然沒有想明白:“我勤學苦練一輩子飛鳥飛翔的姿式,可我為什麼就是不能飛翔呢?假如我能飛翔該多好,那樣我就不會被這該死的漁網網住了。”

  所有的心血與汗水付諸東流,于是我們抱怨上天不公,我們一直在努力,可為什麼成功的不是我們呢?因為我們隻知道勤奮,除了勤奮還是勤奮,是以我們始終不能成功。

  那麼,現在,你就要問一下你自己了:我現在到底在幹什麼?我現在所做的能夠為自己帶來什麼?我喜歡目前的處境并願意堅持下去嗎?如果不喜歡,那麼你想做什麼?你希望做的又能給你帶來什麼?隻有把這些問題弄清楚了,你才可能成功。

  總之,一定要選擇走正确的路,在你自己的路上勤奮!記住這句話吧,一個智慧的選擇勝過千萬個忙碌的打拼。

    正文 第5節:知趣而退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5 本章字數:2183

  004 知趣而退的天空很開闊

  知趣是一個人應該有的本質。一個人如果不知趣,難免會自取其辱,碰得滿鼻子灰,酸溜溜地難以在他人的面前擡起頭來。

  不知趣的人做事往往不知深淺,因為他不清楚自己的實力,出發點沒有站在穩固的基點上,而是從不切實際的空中樓閣做出判斷。當别人替他拆穿這層樓閣的時候,他才不得不認識到自己的無知,灰頭土臉地沒意思一番。

  知趣的前提是有自知之明,如果一個人沒有自知之明,真是不知其可。不知趣作為一種心态來講就是不管别人的看法,自己卻沾沾自喜地邀功請賞。有的人辦事能力很差,但卻喜歡誇耀自己,等待别人尤其是上司的獎賞,結果明眼人都知道,除了碰壁沒什麼好說的。

  中國古代有個人叫艾子,喜歡打獵,喜歡騎在馬背上追逐鳥獸的痛快的感覺。為了自己的愛好,艾子養了一條善于追捕逃跑的兔子的獵狗和一頭機警迅捷的獵鷹。每次外出打獵,艾子都要帶上心愛的獵狗和獵鷹,并把捕到的兔子的心肝扔給獵狗吃。是以每次艾子捉到兔子,獵狗總是搖着尾巴,兩個前腿豎起來,不停地上下蹿躍,等着艾子将兔子的心肝喂給它吃。

  一天,艾子外出打獵,在山上轉悠了半天,一隻兔子也沒遇到,這時的獵狗已經非常餓了,肚子時不時發出咕咕的叫聲。

  正在這個時候,兩隻兔子從草叢中竄出來,向旁邊不遠處的灌木叢跑去。艾子便放獵鷹去咬兔子。兩隻兔子在草叢中上蹿下跳,非常難捉。獵鷹也随着兔子上下左右地撲騰,但是想要捉到兔子卻很是費勁。這時,獵狗跑過去對準一隻兔子猛咬下去,結果正好咬在獵鷹的脖子上,把獵鷹咬死了,兩隻兔子也趁機逃竄了。

  艾子跑過來,看到自己心愛的獵鷹死了,十分傷感。艾子把獵鷹拿在手中,心裡不住地懊悔和氣憤,傷感至極竟流下淚來。而此時,獵狗卻搖着尾巴走過來,高高地把前腿豎起,上下跳躍,搖頭擺尾,沾沾自喜地向艾子邀功請賞,等艾子喂它心肝吃。

  艾子看到獵狗這樣,氣不打一處來,用手指着它大罵不止:“ 你這隻不知羞臊的狗,咬死了我的獵鷹,還敢在這裡搖頭擺尾地請賞?”

  獵狗的正确做法應該是,看到主人正在盛怒悲傷之下,乖乖地躲到一邊,做懊悔和害怕狀,艾子一看獵狗知道自己錯了,在旁邊吓得瑟瑟發抖,也就算了,不會再責罵了。可獵狗卻偏偏不知趣,搖頭擺尾地去乞賞,自讨沒趣自讨其辱。

  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人,沒有“眼裡見”,自以為了不起,誰知惹禍上身。做人要學得聰明點,看到别人在憤怒中或不得意時,就應該識趣地等到别人平靜以後,再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這樣不僅是對别人的了解和尊重,也是在維護自己的自尊不受侮辱。

  在職場更要識趣,不知趣不但會引起上司同僚厭惡,人際關系搞不好,自己的事業也會受挫。本該升職的因為不知趣而得不到升職,本該獲獎的因為不知趣而得不到獎賞。有時候更會因為不知趣使自己陷入一種窘迫的境地,同僚讨厭你懶得搭理你,上司煩你,不願意和你一起交談,使你的工作無法正常開展,你的心情也随之沮喪起來,生活變得黯淡無光。

  龜兔賽跑以後,烏龜總是洋洋得意,兔子卻一直沉默不語。烏龜不管兔子的感受,做着自己長遠的規劃。

  過了幾天,重塑形象的烏龜給獅王遞上呈文,要求委以重任。

  看門狗問烏龜:“你想謀什麼職位?”

  烏龜說:“想當跟車的仆人。”

  “這哪兒成?”狗納悶道,“你怎能勝任這個職務?你爬一步才前進一寸,而跟車的仆人要求有飛毛腿般的奔跑能力,你真是異想天開。看來,你從沒侍候過富家豪門。”

  烏龜道:“如今這世道,不看你是否有真才實學,隻要有這份心,就一定能讓他們滿意。”

  結果呢?通過三親六故拉“裙帶”關系,烏龜真的當上了這個官差。這麼一來,贊頌之辭漫天飛,都誇烏龜跑得快,是個了不起的奇才。

  在這種社會評價下,烏龜更加自信,又産生了更宏偉的設想,于是找到了鷹王說:“請教我飛翔吧!隻上一堂課我就能沖上雲霄,穿過大氣層,翻飛在太空。在那裡,我可以看到太陽、月亮,還有成千上萬的星星。我還可以神速地降落,逍遙自在地掠過一個又一個城市,在短短的幾天中飽覽所有風光!”

  鷹王嘲笑烏龜的荒唐,奉勸他知命守分,耐心地用自己的方式生存。可烏龜卻固執己見,堅持要鷹王把飛行的本領教給他。

  鷹王無奈,隻好抓起烏龜直飛雲端,并對烏龜說:“看你怎麼飛翔!”說着鷹王爪子一松,烏龜掉了下來,摔得粉身碎骨。

  對于企業來講,有了 “烏龜式” 的員工是不太稱心的,公司的一些緊要的事情準會被“烏龜”贻誤時機。“烏龜”的緻命弱點就是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更不知道自己适合怎麼樣的生活。烏龜因為在赢得龜兔賽跑以後獲得了大家的贊譽,便飄忽忽不知是以了,做出超出自身實際能力的決策或不計代價的擴張,結果代價必然是慘重的。

  做人要本着實際情況來,不能走自己難以承受的道路。知趣是一個大智慧,其實很簡單,但很難有人真正地悟到和做到。有時候因為你一時的不知趣,前面的路可能會被你走死,而如果你知趣地後退一步,自會呈現出海闊天空的境界。

  知趣是優美而優雅的,别人會認為你很懂得自尊自重,會認為你懂得進退的分寸,這樣的人走到哪裡都會得到别人的尊重,與侮辱和鄙夷絕緣。

    正文 第6節:知道停止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5 本章字數:2218

  005 隻有知道停止的人才能體會到幸福

  有一隻蜜蜂出生沒有多久就開始采蜜了。它先是辛勤地學習采蜜的方法,學習尋找花粉花蜜的方法,學成之後,它就離開蜂巢,四處去采蜜。

  每到一處,它都會把這裡的花粉花蜜全部采完,一點也不剩下。然後又開始去另外一個地方。有一次,它來到了一個四季鮮花不斷的地方,發現這裡的花這麼鮮這麼豔,欣喜若狂,于是忘乎是以地忙碌起來。

  一隻蝴蝶飛過來,好心地勸它說:“蜜蜂老弟,為什麼那麼忙呢?我們來捉迷藏吧!”

  蜜蜂頭也沒有擡一下,繼續飛來飛去。漸漸地,蜜蜂發現了一個問題,為什麼這裡的蜜老是采不完呢?這邊的蜜明明采完了,可是等我采完那邊的蜜再來看這邊時,又有好多新鮮的蜜長出來了。蜜蜂不知道,這個地方是春城,鮮花永遠沒有凋謝的一天。

  蜜蜂以為自己不夠勤奮,于是更加努力地工作,即使天下着大雨也沒有休息。

  但是不管蜜蜂如何加倍地努力,蜜依然是越采越多。終于有一天,這隻蜜蜂累倒了,它馱着蜜從空中掉了下來。

  那隻蝴蝶又飛了過來,關切地問:“蜜蜂老弟,你怎麼啦?”

  蜜蜂說:“我快不行了。可我的蜜還沒有采完呢。”

  蝴蝶歎了一口氣:“真搞不懂你們蜜蜂。為何總要自己折磨自己呢!”

  蜜蜂說:“這就是我們蜜蜂與你們蝴蝶的差別。你們不采蜜還可以跳舞,我們不采蜜還能做什麼呢?這是毫無辦法的事情。”

  這就是我們所贊賞的蜜蜂。蜜蜂的勤勞是世界上任何一種動物都比不上的,但蜜蜂又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一種動物,它們一生隻重複着一件事情,很多時候它們并不知道自己這樣忙碌到底是為了什麼。它們把自己逼得太緊,不留給自己任何閑暇的時間。

  我們贊賞蜜蜂的精神,但是我們卻不能學蜜蜂。蜜蜂隻知道不停地忙碌,卻不知道停下來,留給自己一個休息與思考的時間。蜜蜂的極端習性是生命的一大悲哀。蜜蜂積累财富無止無休,它們恨不得把天下所有的蜜、粉都采集到巢中,是以,隻要外界還有蜜還有粉,它們就不會休息。但是世間的蜜和粉又怎麼能采得完呢?是以,疲憊不堪、早衰和過勞死是蜜蜂注定的悲劇結局。

  蜜蜂無法改變自己,但我們人類卻完全可以改變自己,可縱觀四周,又有多少現代人在重蹈蜜蜂的覆轍呢?為了追逐更大的名,為了擷取更多的利,馬不停蹄,不留給自己一點時間,結果等到擁有财富和名譽的時候卻沒有時間享受了。這樣的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呢?

  有一位漂亮的娛樂記者,由于職業的關系,她經常有機會接觸一些大牌明星。看着這些明星整天吃山珍海味,住五星級酒店,出入不是“别克”就是 “寶馬”,心中豔羨不已,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像他們那樣大紅大紫。

  但當她采訪完一位國際著名影星後卻改變了她的想法。

  記者問了這位明星這樣一個問題:“你這一生感到快樂和幸福嗎?”

  “ 你們可能都認為我這一輩子很快樂,生活的很有意義,其實不是這樣的。當我年輕的時候,就在為成為一個電影明星而奮鬥,就像參加賽跑的馬,帶着眼罩拼命往前跑,除了終點的白線之外,什麼都看不見。路上到底有什麼奇花異草,我根本不知道。幾十年後,我有了地位,也有了名譽和财富。可是,我并不像别人那樣快樂和幸福。我有三個孩子,每一個孩子出生時,我都不在家而是在外地拍片。我從來沒看過孩子們走第一步的樣子,我更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由于忙着拍片和參加各種各樣的首映式、釋出會和巡回演出,我難得有空去讀我喜愛的書,也無暇去花園裡給花木澆澆水。我這幾十年就像機器一樣不停地轉,你覺得我這樣的一生有意義嗎?”

  記者聽完這位明星略帶傷感的叙說,突然打消了自己想成為明星的念頭。她突然發覺,自己是幸福和快樂的。工資不高也不低,有自己的業餘時間,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有空陪伴在孩子與父母的身邊,還有時間可以與夫妻出去旅行。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啊。

  在這個喧嚣和浮躁的世界裡,許多人在忙碌的腳步聲中迷失了自己,不知道到底在尋找什麼,很多曾經期望的美好以忙碌的借口而拒絕了。就好像到美麗的廬山旅行,乘汽車匆匆忙忙地過去,沒有什麼時間回一回頭,或者停一停腳步,欣賞一下風景,結果,使這原本豐富美麗的世界,在我們眼中隻剩下了匆忙和緊張,勞碌和憂愁。

  阿爾卑斯山脈的山腳下立了一塊石碑,上面寫着:“爬山的時候,别忘了欣賞周圍的風景。”很多旅行者因為石碑上的這一句話在爬山的時候放慢了自己的腳步。我們是否也應該在工作中适當放慢自己的腳步,停下來看看周圍的風景呢?因為我們不是為了工作而工作,我們勤奮的工作是為了更高品質的生活。假如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掙錢,掙錢的目的是為了投資,投資的目的是為了掙到更多的錢,你就會在“爬山”的路上隻顧低頭“爬山”,完全忘記享受周圍的美景了。

  不要以為等你有了名有了利之後再來放慢腳步享受生活,時間是不會等你的,孩子天真活潑的笑臉,夫妻的溫柔呢喃,還有你健康的身體都會成為過去,而你那時除了抱着賺來的錢又可以做什麼呢?正如一位著名心理學家所說:“工作、愛情、生活是人生的三個重要方面,偏廢了任何一方面都不能算作一個精神健康的人。”

  我們努力,但我們畢竟不是蜜蜂。

  隻有知道停止的人才能夠體會到幸福。如果我們的一生都在奔跑,沒有停止,這樣的人生就是蒼白而單調的。

    正文 第7節:避開競争鋒芒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5 本章字數:1896

  006 避開競争鋒芒,挖掘潛藏市場

  在當今的社會,競争是無法避免的,在各行各業同質化競争越來越激烈的時代,怎樣才能夠避開競争鋒芒,挖掘潛在市場呢?用老子的智慧來教導我們就是:獨辟蹊徑,或者說創新。為什麼一定要和千軍萬馬同擠獨木橋?為什麼一定要走大家都走的路?為什麼不可以開創一條屬于自己的路?為什麼不可以與衆不同?

  老子說:“或曰不争,或曰處下,或曰禍福相生。”也就是說,多數人都争名奪利的時候,老子卻教人不争;多數人當了上司高高在上驅使手下人的時候,他卻教人以下人自居;多數人遭遇禍事沮喪的時候,他卻教人要想到将來的幸事福事。老子的這些思想雖然是無為而治,但它的另一個積極意義就是讓我們知道,無論從事各行各業,切不可盲目地追趕潮流,大家都做什麼生意我也跟着去做,結果往往我們還沒有站穩腳跟,市場就已經飽和了。

  小王是湖南湘西人,獨自來北京創業。有一次在等車的時候,看見很多人手裡拿着自己家鄉的掉渣兒餅吃得津津有味。小王很納悶,這種餅在家鄉都沒人吃,怎麼一到北京就這麼火呢?他循着一個方向望去,看見購買掉渣兒餅的人都排成了一條長龍。

  這個時候,小王想,再等一陣子,如果還有這麼多人愛吃掉渣餅的話,自己也開一家。

  有時候,很多事物的興起是毫無端倪的,在吃掉渣兒餅成為一種時尚的時候,幾乎一夜之間“土家族風味,中國式比薩”的掉渣兒餅店開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那陣勢完全可以和成都小吃媲美了。小王這時候急了,自己家鄉的生意都被外地人做了能不急嗎?于是,小王不做市場調查,風風火火地也開了一家掉渣兒餅店。

  正當小王等着坐收漁利的時候,他卻失算了。一個月下來,小王的掉渣兒餅店血本無歸。

  他想不通,于是去問其他掉渣兒餅店的老闆,得到的都是同樣的答複——慘淡經營。因為,這樣的掉渣兒餅店在北京已經達到了幾千家,市場已經飽和得不能再飽和了。

  小王的失敗就在于,沒有開拓市場的膽魄,本來已經預見了巨大的商機,卻沒有抓住機會,等到和别人一起蜂擁而上。

  這就是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差別,成功者總會獨具慧眼,走自己的道路,遇到機會從不放過;失敗者總是在等待,沒有勇氣跨出第一步,而真正去做的時候機會已經失去了。

  是以,我們要學會獨辟蹊徑,要敢于創新。創新是可貴的,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新是生存發展之道,不創新就要落後,一落後就要挨打。當然,創新也是需要智慧和勇氣的,好的傳統我們當然要堅守,遺留的弊病要有勇氣抛棄。

  僧多粥少,獨木橋隻能承受那麼多的人,為何還要和别人一樣去争得個頭破血流呢?你拼盡了最後的力氣也隻能夠得到那麼一點點,甚至一無所獲。道理很簡單,一塊蛋糕就那麼大,一個人吃感覺當然很多,十個人分就感覺很少了。這個世界上缺的不是市場,缺的是發現的眼光,缺的是避開競争鋒芒,獨辟蹊徑的勇氣和決心。也許剛開始的時候,你會覺得很孤獨,很艱難,但隻要你的思路是對的,隻要你堅持下去,你就會發現前面的路越來越寬,越來越順。

  牛仔褲現在已經風靡全球,牛仔褲創造的财富沒有人能夠說得清,可是你知道牛仔褲當初是怎麼樣發明的嗎?

  一個世紀以前,美國西雅圖因發現金礦而吸引了大批淘金者瘋狂湧入,猶太人李維也是這批淘金者之一,卻每天都以失望告終。一天,李維和一位疲憊不堪的礦工坐在一起休息,這位礦工抱怨說:“唉,我們一整天拼命地挖啊挖,褲子破了都顧不上補。這鬼地方,我們做這樣的工作褲子破得又特别快。”李維聽完朋友的抱怨,突然腦筋一轉,眼前一亮,他想,帆布不正是耐磨的布料嗎?為何不用它來做牛仔褲?這樣一來就可以耐久實用,一定會受到礦友們喜歡的。說幹就幹,李維拿來工具,找好材料,經過認真的研究制作,不久,第一條牛仔褲的前身——工裝褲就這樣誕生了,并從西雅圖迅速推向全國乃至全世界,李維也由當初的貧困淘金者一躍而變成“牛仔褲大王”。

  可見,很多商機就存在我們的身邊,隻要你善于發現,敢于實踐,你就會成功。

  成功就是這樣簡單,換個想法,避開競争焦點的鋒芒,迅速搶占潛藏的市場就可以了。當然,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及時調整思維,準确地判斷出潛在機遇的。

  沒有必要吊死在一棵樹上,沒有必要跟着别人屁股後面跑,這個世界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你為什麼不可以第一個走這條路,你為什麼不可以獨立先行?成功的人總是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然後發現蟹肉的美味。成功的人不是追趕潮流,而是開創潮流,引導潮流。

    正文 第8節:揚長避短劍走偏鋒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5 本章字數:2254

  007 揚長避短,劍走偏鋒

  戰國時的齊國大将田忌很喜歡賽馬。

  有一次他和齊威王約定,在賽馬中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對等比賽。由于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很強悍,是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失敗了。這時,孫膑給他出了一個主意:在新的比賽中,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以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再以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結果以二比一取勝。

  這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田忌賽馬的故事。孫膑的謀略在于:不與強者争一時的長短,而是依據自己的實際,錯開優勢,以長擊短,是以取勝。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揚長避短,劍走偏鋒。在工作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明知道你在這方面比不過人家,可是還是要硬着頭皮去做,為什麼不換一種思路呢?千軍萬馬同擠獨木橋,難道我們就不可以選擇陽光大道嗎?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人有其長處,就必有其短處。如果你是一位求職者,就應該根據自己的優勢去找自己合适的工作,而不是什麼工作待遇高就找什麼工作,更不可以什麼工作做不了就去找什麼工作。挑戰自己弱點的勇氣固然可嘉,但有時候是沒有必要的,不管你怎麼完善人總有弱點的,你不可能将一輩子的時間都用來挑戰自己的弱點。

  阿琳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在老師和同學們心目中有着很好的形象。阿琳在一所重點大學讀大學時就獲得了經濟學和法學雙學士學位,畢業後在大型企業做了兩年的營銷策劃工作,後又重返學校讀研究所學生。讀研究所學生期間,在國家核心刊物發表了好幾篇有影響的論文,連任四期該校研究所學生學報的主編,在全國性的創業大賽上三次獲獎,是該校的優秀學生幹部和優秀畢業生。她的畢業論文發表後,在金融界和知識産權界引起很大反響,中央電視台等十幾家媒體都對她進行了追蹤報道。

  盡管這樣,阿琳也有自己的弱點,就是合作精神不夠,不善于和别人相處,其實這也不能算是她的弱點,一個人獨立性強正顯示了他的能力。應該說,阿琳找一份比較獨立的工作是比較現實的,但為了挑戰自己的弱點,研究所學生畢業後,阿琳到北京一個研究所工作,僅兩個月,就因跟上司、同僚的關系不好被迫離職。

  阿琳為此非常苦惱,在征詢職業規劃師時,阿琳說:“我就是想學會與别人合作。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我現在不去學會與别人一起工作,那我以後就更不行了。”

  職業規劃師告訴阿琳,工作基本上可以分為獨立工作和與别人一起工作兩種。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是要大家一起來做,有些工作需要與别人合作,有些則完全可以由自己獨立完成,選擇工作不是挑戰自己的弱點,而應該是避開自己的弱點,發揮自己的優勢,選擇與自己個性相符的工作,這樣有益于你的長期發展。因為性格原因,有的人适合于與别人一起工作,有的人就不适應。不适應的人盡管通過實踐、學習可以有所改變,但很難發揮到最好的狀态。如果你有獨立工作的能力,為什麼不去選擇一個獨立工作的職業呢?為什麼一定要選擇必須費力改變自己弱點後才能勝任的工作呢?

  阿琳在職業規劃師的建議下開了一個律師事務所,專門受理經濟類案件,結果非常成功,自己的心情也很愉快。

  很多人都像阿琳這樣,在是是非非的職場江湖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眼睛總是看着别人。我們總是試圖改變自己,去迎合大衆文化。我們總是試圖彌補自己的短處,隻是為了與别人的長處競争。每個人最大的成長空間在于其最強的先天優勢。成功的職業之道在于最大限度地發揮優勢,而不是把重點放在克服弱點上。

  如果你是一個管理者,更應該懂得揚長避短的用人之道。

  揚長避短是用人的基本方略。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應學會容忍下屬的缺點,同時積極發掘他們的優點,嘗試用長處彌補短處,使每個人都能發揮專長。世界上沒有兩片樹葉是相同的,人更是如此,每個人都必定有自己的獨特價值,如果管理者能夠讓員工發揮自己的所長,通過互補,缺陷就會變少。這樣通過整合資源,以一人之長補另一人之短,整體效果就上去了。有人性格倔強,固執己見,但他同時必然頗有主見,不會随波逐流,輕易附合别人意見;有人辦事緩慢,手裡不出活,但他同時往往辦事有條理,踏實細緻;有人性格不合群,經常我行我素,但他同時可能有諸多發明創造,甚至碩果累累。

  在用人方面很注重揚長避短。

  一次,他在家中接待一位前來求職的年輕人,這位年輕人在魏大人面前表現得不善言談,不懂世故,脾氣古怪。推薦人在旁邊非常尴尬,認為他肯定沒有錄用希望。不料魏征卻留下了這位年輕人。因為魏征從這位年輕人不通世故的短處中,看到了他鐵面無私、剛直不阿的長處,于是任命他為 “監庫門”。年輕人上任之後,果然恪盡職守,庫虧之事極少發生。

  松下電器總裁松下先生也是在用人方面注重揚長避短的榜樣。

  中田原來是松下公司下屬的一個電器廠的廠長。一次,副總裁對前去視察的松下幸之助說:“中田這個人沒用,盡發牢騷,我們這兒的工作,他一樣也看不上眼,而且盡講些怪話。”

  松下覺得像中田這樣的人,隻要給他換個合适的環境,采取适當的使用方式,愛發牢騷愛挑剔的毛病很可能變成敢于堅持原則、勇于創新的優點,于是他當場就向這位老闆表示,願讓中田進松下公司。中田進入松下公司後,在松下幸之助的任用下,果然将弱點變成了優點,短處轉化為長處,表現出驚人的創造力,成為松下公司中出類拔萃的人才。   

  可見,任何人的短處中都蘊含着長處,如果能夠揚長避短,必定能使事情扭轉乾坤。

    正文 第9節:借力而行一劍封喉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5 本章字數:2250

  008 借力而行,一劍封喉

  借,首先是借助人的力量,但往往不拘囿于人。趨勢潮流,萬事萬物,隻要能為我所用,都可以借來一用。能不能借,會不會借,關系到你的人生目标和事業的宏圖。借得對,就會大大裨益于自己的理想和事業,相反,就會功虧一篑,竹籃打水,自己的宏圖偉業也作煙雲散,是以不可不謹慎地對待。

  人生在世,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要想取得非凡的成就,僅靠一個人的微薄的力量是不足以支撐起整個天空的。現在做什麼事情都要講究人際關系,一個人的成功就是人際關系的成功,人際關系也被冠以“人脈”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

  打造自己的人脈,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為你不知道自己的人脈之中誰會成為你生命中的“貴人”。這就是“借”的藝術中的借人之力。成功的道路上離不開“貴人”的幫助,人脈資源越豐富,貴人出現的機率也就越大,可以“借”的力量也就越雄厚。

  有時候,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讓你處于一種掙紮的困境中,也許貴人的些許援助就會使你脫離困境,重返坦途。

  戰國末期,有個商人叫呂不韋,經常來往于各國間做生意。一天,他在趙國碰見了質趙的秦國太子——國君的兒子異人,經過幾次交往,兩人成了好朋友。安國君有二十幾個兒子,他不知道到底哪一個兒子好些,是以一直沒有立太子。

  有一天,呂不韋去找異人,問他想不想回秦國,異人說:“我做夢都想回去,可一來我沒法回去,二來回去了又能幹什麼?”呂不韋說:“我會想辦法讓你回秦國,而且還要讓安國君立你為太子。”異人聽了,十分感動,就說:“如果真能讓我當秦國國君,我就讓你當丞相。”

  呂不韋先用重金賄賂了安國君妻子華陽夫人的姐姐,進而見到了華陽夫人。呂不韋又送給華陽夫人許多珠寶,然後對她說:“異人在趙國特别想念你們,他聰明好學,而且朋友遍布天下,大家都說他是個孝子。”華陽夫人聽了很感動,就慫恿安國君把異人立為太子。

  後來,安國君即位,即秦孝文王,他在位時間很短,沒多久王位就傳給了異人,是為秦莊襄王,莊襄王任命呂不韋為丞相,封文信侯。

  三年後,秦莊襄王死了,呂不韋就扶持太子嬴政即位,這就是曆史上非常有名的秦始皇。當時嬴政隻有13歲,一切國事都由呂不韋把持,稱他為尚父。呂不韋的權勢達到了頂峰。

  不得不說,呂不韋是異人生命中的貴人,而華陽夫人是呂不韋生命中的貴人。異人借呂不韋的力量重返秦國當上了國君,呂不韋也借華陽夫人的力量完成了心中的計劃,扶植異人當了君主,并将秦國的大小政事悉數掌握在自己手中。

  貴人在生命中的出現,是成功道路上的一大轉機,人生中一切從困厄到順利的轉變,都将随着貴人的出現而發生。憑借貴人的幫助,事業才會撥雲見日步步高升。

  有時候,某人的一句話令你醍醐灌頂茅塞頓開,這個人就是你的“貴人”;有時候,某人的舉手之勞幫你卸掉了重負,讓你輕裝上陣信心百倍,這個人就是你的“貴人”;有時候,某人不經意間的一個提示,讓你豁然開朗有如神助,這個人就是你的“貴人”。

  小張是中文系畢業的才子,性格熱情大方,文筆非常好,畢業後在一家報社工作。工作之餘,他發揮自己的愛好,時常在其他雜志報刊上發表詩歌散文,為報社争得了不少的榮譽。

  一晃工作三年了,報社要給工作剛滿三年的年輕人評定職稱,結果小張和另外兩個年輕人同時入選在職稱評定的範圍内。小張生性淡泊,他一尋思,另外兩個人的父母不是市裡的高官,就是有背景的富商,于是心中斷定自己沒多少希望,也就沒把評定職稱這回事放在心上,依然像往常一樣寫自己的詩歌,發表自己的文章。

  而另外兩個年輕人多方活動,上下疏通,着實費了不少力氣。過了兩個月,評選活動結束,果然另外兩個年輕人獲得了高度的肯定,資料被送到社長那裡做最後的評定。小張看到結果,心中雖不在意,可是也禁不住感歎世道的不公正。

  一個星期以後,社長做出了最後的評定,結果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小張得到了社長的充分肯定,獲得了職稱的晉升。

  原來,社長在其他媒體上時常看到小張的作品,通過作品,看得出小張是一個工作積極、為人熱心、能力突出的有為青年,于是便把職稱晉升的機會給了小張。

  社長沒有顧及另外兩個人的影響,尤其是他們父母一輩的影響,而大公無私地把晉升的機會給了小張,讓原本無望的小張十分驚喜,可見“貴人”的力量是十分強大的,它可以撇開世俗的障礙,以一種超凡脫俗的力量幫助你完成原本不容易企及的事情。如果沒有社長這位貴人,小張怎麼可能勝過有着權力和金錢背景的另外兩個年輕人呢?

  一個人要想在事業上有所發展,一是自己付出努力,做出成績,這是基礎;二是要學會借力,借助貴人之力。尋找能幫助你的貴人,這樣的貴人隐藏在你精心打造的人脈之中。不要小觑人脈的力量,以為那沒什麼了不起,個人的成就都是自己的努力奮鬥得來的,這樣就大錯特錯了。綜觀古往今來成就大事者,沒有一個不是得到了貴人的幫助。想一想如果劉邦不是得到了呂後父親的欣賞,能有日後的大展宏圖嗎?

  要想有所成就除必須付出之外,還必須借助貴人的幫助。作為個體的自我在打造人脈的時候,一定要留心可能成為貴人的那個人。他們的特征也許很不明顯,但不要因為這樣就忽視了貴人的存在。生命中會有很多貴人出現,有的能幫助你解決那個疑難,有的能幫助你化解這個困境,隻有把握好了,你的事業才會有轉機,有提升。

    正文 第10節:道不同可以為謀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5 本章字數:2047

  009 道不同,可以為謀

  《論語》裡有一句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意思是,不在同一條道上的人,不屬同一階級的人,不是同一立場的人,就應該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來。在階級分明的社會,孔子顯然是在為自己的利益集團說話,這也是情有可原的,但到了現今這個多元文化相融、開放開明的社會,如果還這樣認識,那麼我們的思想就過于狹隘、過于禁锢了。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處于普遍的聯系當中,你不一定看得見這種聯系,但是你絕不能否認這種聯系。你看不見的不一定就不存在。天南海北的兩個陌生人可能有一天會走在一起,這就是聯系。既然每一個人都有可能與我們相交,那麼我們為何還要認為“道不同,不相為謀”呢?

  也許我們今天“道”不同,但誰能夠料到明天我們“道”也不同呢?

  小李是上海一家權威媒體的首席記者,做事喜歡獨來獨往,對不在同一條道上或者地位身份比自己低的人從來不去交往,即使到了萬不得已的情況也是一副不屑一顧的樣子。

  這天機關來了一位新同僚,小李首先打聽她從事什麼職務,當她得知新同僚僅僅是一位校對員時,連招呼也沒打就借故離開了。

  巧的是新同僚就坐在她的對面,真是擡頭不見低頭見。新同僚一直抱着友好的态度與小李交往,遇到的時候總是給小李一個微笑,而小李總是一副冷漠的表情。小李覺得沒有必要和這樣的人交往,認為一個小小的校對員對自己永遠不會有任何幫助。

  新同僚似乎對新聞事業很感興趣,常常問小李一些關于采訪的問題,小李總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要麼幹脆就說不知道。

  就這樣過了一個月,小李始終沒有接納新同僚。

  有一天,雜志社人事調整,新上任的主編召集記者開會。

  小李收拾東西去會議室,新同僚也收拾東西跟在她的後面。小李厭惡地說:“你跟着我幹嘛?我們記者開會關你什麼事情!”

  新同僚笑着說:“我也去開會。”

  這時候,小李的朋友向小李使了一個眼色,叫她過去,然後小聲地說:“她就是新上任的主編。”

  小李當時一下子就蒙了,這怎麼可能呢?她明明是個校對員嘛!

  後來小李才明白,新同僚早就是雜志社安排的主編,之是以先做校對員,是在微服私訪,暗地裡看看員工們的表現以及存在的問題。

  小李後悔莫及,生怕主編公報私仇。好在主編不是那種小肚雞腸的人,像沒事一樣,以前對小李是什麼态度現在還是什麼态度。因為主編也不得不承認,小李的确是一位出色的記者。

  但小李卻吸取了教訓,以後無論遇到什麼樣的人,她都真誠相待,與人為善。因為她明白了,有些人雖然現在和你沒有多大的關聯,但說不定哪一天就會成為和你關系緊密的人,而且即使不成為關系緊密的人,自己這樣做對自己也沒有一點壞處。

  小李的故事告訴我們,道不同,可以為謀。

  道不同,不相為謀,是因為我們企圖排斥别人,于是就為我們的排斥找了一個理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僅僅是因為道不同嗎?還是由于我們過于傲慢固執,無法聽取别人對你的意見?我們或許内行,于是對外行人的意見嗤之以鼻。我們或許外行,于是對内行人的行為不屑一顧。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本來就是平等的,真正的交往是不以任何利益為目的的,如果在開始交往前你就想着要從這個人當中擷取利益,那麼這樣的交往不會持久,對方也會看穿你的心思。唯利是圖的交往隻會導緻你的朋友越來越少。

  狹隘的心靈是裝不下快樂的源泉的。我們必須學會接納,接納比我們高的人。我們必須學會寬容,寬容比我們低的人。

  一個人的學識是有限的,多個人的學識是無限的。雖然學的不是一樣的知識,做的不是一樣的工作,但是誰也無法料到你以後會怎麼樣,誰也無法料到你以後就一定不需要那樣的知識,那樣的人對你幫助。道不同,就不去與别人交往的人往往會斷了自己的後路。這個世界沒有什麼不可能的,如果你本着一顆平常的心,不求回報,你得到的反而會更多,因為你的路越走越寬,你的朋友越來越多,自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會有更多的人來幫助你。

  同一片天地可以容下不同的山,同一座山可以容下不同的森林,同一片森林可以容下不同的樹木,同一棵大樹可以容下不同的飛鳥。

  不要以為與你不是同一條道路上的人所懂得的知識對你沒有用處,往往他們不經意間的隻言片語就會撥動你的智慧之弦,而且如果你總是抱着這樣的心态和人交往,你的一生注定不會有太多的朋友。

  兩條平行的道路,你走你的,我走我的,雖然永不相交,但至少在你孤獨的時候可以互相說說話,可以相伴到永遠。這樣的兩個人,雖然道不同,但仍可相為謀。

  同一條道路上的人你害怕與之為謀,因為你們之間存在着直接的利益沖突。

  不是同一條道路上的人你又認為不值得與之為謀,那麼你的謀友何在?

  請看你前後左右的人,他們都值得你與之為謀。

  集思廣益,集腋成裘。

    正文 第11節:兵貴神速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5 本章字數:1599

  010 兵貴神速,欲速也可達

  “兵貴神速”這則成語是說,用兵以行動迅速為可貴。意思是用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就會取得勝利。

  這個成語來源于《三國志?魏書?郭嘉傳》。

  相傳當時曹操打敗了據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紹,殺了袁紹長子袁譚,袁紹的另外兩個兒子袁尚、袁熙逃走,投奔遼河流域的烏丸族首領蹋頓單于。蹋頓乘機侵擾漢朝邊境,破壞邊境地區人民的正常生産和生活。曹操有心要去征讨袁尚及蹋頓,但有些官員擔心遠征之後,荊州的劉表會乘機派劉備來襲擊曹操的後方。

  郭嘉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對曹操說:“您現在威鎮天下,但烏丸仗着地處邊遠地區,缺少防備。如果進行突然襲擊,一定能消滅他們。而如果延誤時機,讓袁尚、袁熙喘過氣來,重新收集殘部,烏丸各族響應,蹋頓有了野心,隻怕我們連冀州、青州也會失去了。劉表是個空談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劉備,不會重用劉備,劉備不受重用,也就不會為劉表出力。是以你隻管放心遠征烏丸,不必有後顧之憂。”

  曹操采納了郭嘉的建議,于是率領軍隊出征。到達易縣(今屬河北)後,郭嘉又對曹操說:“用兵貴在神速。現在到千裡之外的地方作戰,軍用物資多,行軍速度就慢,如果烏丸人知道我軍的情況,就會有所準備。不如留下笨重的軍械物資,輕裝上陣,以加倍的速度前進,乘敵人沒有防備發起進攻,那就能大獲全勝。”

  曹操依郭嘉的計策辦,部隊快速行軍,直達蹋頓單于駐地。烏丸人驚慌失措地應戰,一敗塗地。蹋頓被殺,袁尚、袁熙逃往遼東後被太守孫康所殺。

  上面的故事告訴我們,兵貴神速,欲速也可達。

  古人尚且知道速度的重要性,在這樣一個效率優先的時代,我們更應該懂得時間就是生命,速度就是效率。任何事情一旦決定了,如果方向沒有錯就應該馬不停蹄地去做,你不需要走一步看一步,你需要的就是完成你的計劃,越快越好。

  沒有什麼事情不需要速度。不要以為隻有你一個人在做這件事情,你和所有的人處于同一起跑線上,你稍微一停留,就會被别人甩得很遠。不要以為某一個想法是你想出來的就一定屬于你,當你高枕無憂的時候,别人早已将想法付諸實踐了。

  甲和乙同是攝影愛好者。這一天他們相約來到泰山拍攝日出。

  經過一個晚上的攀登,他們都疲憊不堪。甲看了看時間,還有一個多小時太陽就會出來,于是顧不上休息,開始做準備工作。他支好三腳架,放好相機,安上快門線,調好焦距,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甲仍然不敢大意,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前方,靜靜地等待着日出。

  而乙呢,也開始做準備,隻是他準備的是,支好簡易帳篷,躺在裡面睡覺。他想,甲所做的那些準備工作,自己都輕車熟路,幾分鐘就可以搞定,何必那麼着急呢!于是乙決定日出前五分鐘再做準備工作。

  也許老天是想懲罰那些投機取巧自以為是的人吧,這次的日出比研究人員測算的時間竟然早了半個小時。由于甲早做好了準備,成功地拍攝到了驚心動魄的日出。

  乙在“太陽出來了”的呼聲中醒了,他想糟了,趕緊從帳篷裡跑了出來,可是等他做好準備工作時,太陽已經被烏雲遮住了。乙捶胸頓足,悔之晚矣。

  機遇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可機遇隻在人間停留短短的一瞬,你看見了機遇,可是你卻東張西望,于是你和機遇失之交臂。機遇隻青睐那些一直在準備并且能夠馬上付諸行動的人。

  不要躺在“欲速則不達”的溫床裡睡大覺,否則當你醒來的時候,别人已經到了終點,那邊傳來了歡呼聲,但它卻不屬于你。盡管你有足夠的理由說明這歡呼聲本該屬于你。

  如果你總是把今天的事情放到明天去做,你永遠是一個失敗者。

  時間不會等你,你也不會等到時間,你隻有追趕時間。

  一萬年太久,隻争朝夕!兵貴神速,欲速可達,我們要以誇父的速度追趕明天的太陽。

    正文 第12節:主動創造條件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5 本章字數:2282

  011 主動創造條件,巧婦可為無米之炊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那就是米。于是巧婦終究無法完成這一頓無米之炊。可是假如有了米,假如巧婦完成了有米之炊,我們還會認為她是巧婦嗎?因為如果有米,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巧婦。

  真正的巧婦,能為無米之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隻不過是人們因條件欠缺而尋求的托辭。人生也有類似的境遇,當遭遇到某些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情的時候,往往會因為準備不足、謀劃不善而難以入手,這時人們往往會敷衍地說一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搪塞過去,以至于失去時機,釀成大錯。

  事情在于謀劃,不謀不立。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客觀環境不利于我們,我們就應該發揮主觀能動性改變它,創造有利于我們的條件。庸人和能人的差別往往就在于對客觀環境的态度上,庸人總是認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米”就無法有所作為。能人卻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能為無米之炊的才叫巧婦,千方百計地創造條件,改善自己的處境才是唯一的出路。

  三國時魏國的名将司馬懿占領了街亭以後,親自帶領十五萬大軍要攻打諸葛亮駐兵的西城。

  這時候,諸葛亮身邊并沒有大将,所帶的五千兵有一半是運糧草的兵,不能打仗,聽說司馬懿的兵一到都吓得心驚膽戰,不知怎麼辦才好。

  諸葛亮到城頭一看,果然塵土飛揚。諸葛亮傳下指令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來,城裡的人不許随便出入,也不許大聲說話,把四面城門全都打開,每個城門口用二十個老兵扮成老百姓的樣子,拿着掃帚打掃街道,如果魏兵到了不許亂動。諸葛亮吩咐完了,領着兩個小童兒上了城樓,坐在城樓上喝酒彈琴。

  工夫不大,司馬懿的魏軍來到了城下,一看這種情況,都不敢前進了,連忙報告司馬懿。司馬懿在馬上遠遠望過去,果然看見諸葛亮坐在城樓上,喝酒彈琴,輕松自得,沒事人一般。司馬懿看了,心裡非常疑惑,連忙下令讓軍隊向後撤退。

  司馬昭問:“為什麼要撤退?是不是諸葛亮沒有兵故意做出樣子來迷惑我們?”司馬懿說:“你小小年紀懂得什麼,諸葛亮一向小心,從不冒險。他在城樓上一坐,四門大開,裡面一定有埋伏。我們如果進去,就中了他的計,快快後退四十裡!”司馬懿的兵後退了。

  左右的官員都很驚奇,就問諸葛亮:“司馬懿是魏國的名将,如今帶了十五萬大軍攻打過來,見了丞相為什麼退得這樣快?”

  諸葛亮說:“司馬懿知道我一向很小心,絕不敢冒險。今天我把城門大開,他就會懷疑我有埋伏,是以他很快就撤退了。”

  越是危急的時刻,越能顯出一個人的膽略和計謀。司馬懿十五萬大軍壓境,諸葛亮竟能施展空城計的奇謀,千古傳為美談。諸葛亮之是以敢出此奇策,是由于他對司馬懿的了解和情勢所逼,如果不這樣做西城就會落入司馬懿的手中,伐魏的戰略部署也會被打亂,可謂一着不慎滿盤皆輸。但是諸葛亮善于謀劃,深知兵不厭詐的道理,虛者虛之,疑中生疑,跟司馬懿上演了一出彪炳千古的心理戰。

  巧婦能為無米之炊。人生所遭遇的種種境況不是每一種都有利于自己,但是不可因為情勢不利于自己就灰心喪氣,絕望頹廢,這樣的想法和做法是錯誤的,是不負責任的表現,而應該事先謀劃,冷靜分析,怎麼才能變不利為有利,變逆境為順境,變頹勢為強勢。

  有時候,為人處事的确面臨着諸多的困難,就像在荊棘中穿行,四面八方都要謀慮的周全,有一方面的疏漏就可能導緻窘境的降臨。這時就需要我們保持鎮定,發揮謀劃的藝術,把事情的枝枝葉葉細細地剖析,針對可能出現的情況一一做出應對的政策,慢慢地引導事情向着自己的意願方向發展。

  有一個裝扮奇特的人來到一個小村莊,他向迎面而來的幾位婦女說:“我有一塊神奇的湯石,如果将它放入燒開的水中,它會立刻變出一鍋美味的湯來。如果不相信,我現在就煮給大家喝喝看。”那個奇特的人胸有成竹地高聲宣布着。

  大家半信半疑,都想知道這塊湯石是否真的如此神奇。有人找來了一個大鍋,有人提了一桶水,并且架上爐子和木柴,就在村子的廣場上煮了起來。火勢很快就上來了,鍋裡的水在熊熊的火焰中開始沸騰。

  這個陌生人很小心地将湯石放入水中,然後用湯匙嘗了一口,興奮地說:“哇!太美味了,這是我做的湯裡最鮮美的一次。如果再加一點洋蔥就更好了。”立刻有人興沖沖地跑回家拿了一堆洋蔥。陌生人讓大家把洋蔥剝好,放入鍋中,然後開始攪拌。做完這一切他又嘗了一口:“太棒了,不過,我相信如果再放些肉片,這鍋湯就會成為你們喝過的最香的湯了。”屠夫的妻子聽後連忙趕回家端來一大盆切好的肉,她想象着自己可以分得一大份湯就不禁喜上眉梢。“再有一些調味品就更完美了。”陌生人又建議道。

  在陌生人的指揮下,有人拿了鹽,有人拿了醬油,還有人捧來了其他的調味品。當大家一人端着一碗湯蹲在那裡享受時,他們果真發現這是天底下最美味最好喝的湯。

  如果一個賣湯的人,說因為沒有鍋是以不能做湯,你會怎麼想?等你有了鍋的時候,賣湯的就不止你一家了。人們總是喜歡抱怨不足,卻不願意思考怎樣彌補和創造欠缺的條件和因素。條件是自己創造的,就像故事中的陌生人,而不是靠等待。

  其實我們有很多方法和途徑來彌補我們的不足,創造我們所欠缺的條件,但是我們不願這樣去做,也不曾想過要這樣去做,因為我們覺得這些事情不應該由我們來做。機遇就是這樣從我們的身邊悄然溜走的,它也曾向我們招手,可是我們卻把頭扭向另一邊,那一邊充滿了等待和抱怨。

  每個人都可以做有米之炊,而隻有真正的巧婦可以做無米之炊。

    正文 第13節:經曆了才知對錯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5 本章字數:1293

  012 經曆了才知對錯,好馬也吃回頭草

  曾經有這麼一個故事。

  一群馬流浪到一片肥沃的草地,草地的這頭碧波萬頃,草地的那頭沙海茫茫。

  馬兒們忘乎是以地吃着鮮嫩的青草,覺得這是上天對他們的恩寵,從這頭吃到那頭,而到了那頭,它們發現那是一片一望無際的沙漠。這時候,幾乎所有的馬都惋惜再也吃不到這樣好的草了。有的馬繼續前行,但終究沒有走出沙漠;有的馬立在原地,誓死不回頭;有的馬忍不住回頭望了望他們吃剩下的青草,但始終沒有往回走,它們都是好馬,好馬不吃回頭草啊!

  隻有一匹馬,它不想為了做好馬而失去生存,于是它輕松地往回走,坦然地吃着回頭草,從這頭吃到那頭,再從那頭吃到這頭。結果其他的好馬都死了,隻有它活了下來。

  現實中往往有這樣的人,他們以好馬自居,錯過了就錯過了,失去了就失去了,表面上不在乎,但心底裡卻後悔不已。不是他們不想吃回頭草,而是他們不敢吃。

  所有的問題都歸結于一點,那就是面子問題。

  然而,面子比生命還要重要嗎?在愛情面前,我們又該如何呢?

  一位已婚女子,感覺與丈夫的緣分已經到了盡頭,于是向丈夫提出離婚。

  丈夫百般勸阻也無濟于事,隻好接受了這個殘酷的事實。

  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她開始想念起丈夫的種種好處來,可是生米已經煮成熟飯,再回首面子上實在過不去。于是,忍着,一個人孤獨寂寞地過着日子。

  由于實在無聊,她開始了網戀。她不知道會不會有結果,隻是想找一個人說說心裡話,排遣一下心中的郁悶。可是,事情發展到一發不可收拾,她竟然愛上了那個虛拟的男子。于是,她天天盼望着與這名男子見面。男子似乎不太願意,總是說沒有時間,改天吧。改天就改天吧,反正她有的是時間,她願意等。

  終于男子答應了與她見面。于是,在一個月色朦胧的夜晚,兩人相約在一個咖啡館見面。男子告訴他,他會在咖啡館最左邊的一個位置等她,他的桌上将會放一本《讀者》和一包精品白沙煙。由于行色匆匆,她在路上不小心扭傷了腳,當她一瘸一拐地來到咖啡館,循着男子所指的位置和标志望去的時候,她驚呆了,一切都是天意,那個男子竟然就是她曾經的丈夫。

  千言萬語化作一個眼神和微笑。她和丈夫回到了原先的家裡。

  回到家中,丈夫發現她的腳扭傷了,趕忙找出藥酒蹲在地上細細地為她擦拭着那隻腫得像面包一樣的腳。後來,丈夫每天背着她去醫院治療,并堅持用藥酒為她療傷。從此,她踏踏實實地過起了自己平淡的生活。

  曾經你愛的人也是愛你的人由于誤會而分開了,當你們再一次走在一起的時候,為什麼不解開彼此的心結再續前緣呢?

  你曾經非常熱愛的一份工作因為種種原因而失去了,如果你願意,為什麼不回到從前呢?

  總有一些事情經曆了才知道對與錯,總有一些東西失去了才知道珍貴,既然知道了,為什麼不回頭,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牽絆?我們要敢于面對,要敢于從頭再來。

  我們都是好馬,必要的時候就要吃回頭草,因為這個世界上好馬很多而回頭草很少。

    正文 第14節: 獲得與失去不對立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5 本章字數:2022

  013 獲得與失去不對立,魚和熊掌可以兼得

  魚是美味,熊掌是佳肴,都是上帝賜予人類的食物。

  可是我們的祖先卻義正詞嚴地告訴我們,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祖先的話不可不聽,于是看到了熊掌或魚就會自覺不自覺地收斂起那顆蠢蠢欲動的心,即使唾手可得也會用古人的遺訓來聊以×××,絕不越雷池半步。如果得知别人有不安分的念頭,還會前去勸阻,并振振有詞:“難道你沒有聽說過嗎?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孟子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用人們生活中熟知的具體事物打了一個比方:魚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甯願舍棄魚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愛的,義也是我所珍愛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甯願舍棄生命而要義。在這裡,孟子把生命比作魚,把義比作熊掌,認為義比生命更珍貴,就像熊掌比魚更珍貴一樣。

  在這裡,孟子并沒有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而是說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做出準确的選擇。孟子預設了“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前提。我們可以看到兩個事實:第一,魚和熊掌都是好東西,都難以割舍;第二,熊掌的價值大于魚。不錯,危難關頭舍生取義的偉大壯舉的确是可歌可泣的。

  但現實中的我們卻斷章取義,認為魚和熊掌在任何時候都不可兼得,選擇一方必須以犧牲另一方為代價,否則就要招來“人心不足蛇吞象”的罵名。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是一種呆闆的錯誤的思想。如果我們有能力,為什麼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一個計算機軟體研發部門為前來面試的求職者出了這麼一道題:

  你開着一輛車。

  在一個暴風雨的晚上。

  你經過一個車站。

  有三個人正在焦急地等公共汽車。

  一個是快要臨死的老人,他需要馬上去醫院。一個是醫生,他曾救過你的命,你做夢都想報答他。

  還有一個女人/男人,她/他是你做夢都想嫁/娶的人,也許這一次錯過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但你的車隻能再坐下一個人,你會如何選擇?

  有的面試者寫道,老人快要死了,首先應該救他。

  也有的面試者認為,讓那個醫生上車,因為他救過我,知恩圖報是做人最起碼的原則。

  還有的人選擇了夢中情人。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緣分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沒有理由不去珍惜。

  在衆多的求職者中,隻有一個人被雇用了。他的答案是:“給醫生車鑰匙,讓他帶着老人去醫院,而我則留下來陪我的夢中情人一起等公車!”

  隻有這一個人的答案是最全面的,最完美的。真可謂啃了熊掌又吃魚,令人拍案叫絕!這樣的萬全之策是怎麼想出來的呢?關鍵是他能跳出别人為其預置的思維定式,多問了自己一個“為什麼”,即 “為什麼駕車的一定要是我自己呢?”在開發軟體的過程當中,盡善盡美是一項重要的标準,是以這個求職者被錄取了。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論斷,其實是一種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學的思維模式,過分強調了沖突的對立性,而忽視了沖突的統一性。

  由此我們想到了體育明星。一些體育明星從事商業活動得不到觀衆的了解,認為國家花錢培養他們成才是為國家争取榮譽的,從事商業活動就是對國家榮譽的玷污。這實在是一種保守落後的思想,是一種不講求資源利用的觀念。沒有人天生跟榮譽有仇,也沒有人天生跟錢有仇,若把二者比喻為魚和熊掌,都是好東西,兼得是衆望所歸。體育明星作為運動員,訓練比賽為國争光,固然是國家需要的;而作為一個飽含着商業價值的公衆人物,在另一個領域所創造的收益如果也能為國家所用,又何樂而不為呢?當然話說回來,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個限度的,為了商業活動而丢了自己的體育事業就得不償失了。

  說到底,信奉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人大體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無欲者,魚和熊掌他都不想要,于是他勸别人也不要。這種人總會以自己的立場來勸說别人,完全不考慮他人的利益和感受。

  第二種是無奈者,魚和熊掌他隻能選擇其中之一,于是希望别人和自己一樣,好免去妒忌之心。這種人心胸狹隘,你在他下面或者和他平等,他就接受你,你一旦超過他,他就受不了了。

  第三種是無能者,魚和熊掌他一樣也得不到,于是隻好大肆鼓吹“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以平衡自己的内心。

  如果你不屬于這三種人,你就可以同時擁有魚和熊掌。

  獲得和失去并不是對立的,獲得并不一定以失去為代價。

  珍惜你現在擁有的,争取你應該得到的,不要猶豫,我們沒有錯!

  魚和熊掌可以兼得。隻要你有能力,隻要你願意,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當你認為可能的時候,事情就會朝着你所期待的方向發展。

    正文 第15節:求己不如求人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5 本章字數:2280

  014 不要以能人自居,求己不如求人

  有一位商人在生意上遇到了麻煩,于是去廟裡朝拜觀音。走進廟裡,他發現觀音像前有一個人正在參拜,那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

  商人感到非常驚訝,忍不住問道:“請問你是觀音嗎?”

  “是。”正參拜觀音的人說。

  “那你為什麼還拜自己呢?”商人張大了嘴巴。

  “因為我也遇到了難事,”觀音笑道,“可我知道求人不如求自己。”

  這就是求人不如求己的典故,被我們恪守了千年。

  誠然,求人不如求己,很多時候,當我們遇到困難時,首先得靠自己。前幾年有本書頗為流行,書名是《萬事不求人》,取其含義的一部分來說,遇事不要老依賴别人,我們要試着做自己的觀音。人這一輩子若萬事皆求人,就太沒骨氣了。

  但是現在的社會不是一個孤立的社會,人與人之間是互相支撐的,誰也離不開誰,很多事情需要我們和别人共同完成,單槍匹馬的時代早已過去了。在當今的社會,我們不僅要求自己,也要求别人!

  有時候,我們往往過于自信,在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的時候仍然大言不慚地說,求人不如求己。我們拒絕了别人,自以為拒絕的有理。結果我們失敗了,就差那麼一點點。

  獨立很重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這沒錯。可是你無法保證每一件事情都能夠獨立完成。你明知道自己無法獨立完成的事仍然要強迫自己獨立去完成,這樣做的後果隻有一種——陷入絕境。這時候,最為明智的做法是,向能幫助你的人求助。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然後他們分道揚镳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幹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就連魚帶湯吃了個精光,沒過幾天,他就把魚全部吃光了。不久,他便餓死在了魚簍旁。

  另一個得到魚竿的人,提着他的魚竿朝海邊走去,他忍饑挨餓走了幾天,當他已經能看到遠方蔚藍的大海時,他用盡了渾身最後一點力氣,再也走不動了。最後他隻能倒在了他的魚竿旁,帶着無盡的遺憾離開了人間。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魚。但他們沒像前兩個人那樣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尋找大海。他們兩個帶着魚和魚竿踏上旅程。在路上,他們每次隻煮一條魚,經過艱難的跋涉,他們終于來到大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自己的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和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同樣是面對着魚竿和滿簍的魚,四個人卻有不同的表現。前兩個人隻顧眼前利益,得到的隻是暫時的滿足和長久的悔恨。後兩個人卻很有心機,懂得人生的智慧在于目标存高遠但立足于現實,于是兩個人合作,發揮了魚竿和一簍魚的雙重功效,最後過上了自己所期望的幸福生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合作很重要。

  對!合作很重要。什麼是合作呢?顧名思義,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世界上有許多事情,隻有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合作才能完成。一個人學會了與别人合作,也就獲得了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是以,人們常說: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難有什麼成就。如果你學會合作,你就會獲得成功、自信、友誼與愛情。阿德勒先生說:“我們的最大目标就是,在我們居住的地球上,和我們的同類合作,以延續我們的生命。”

  英國南部的一個城市,每年都舉辦西瓜品種大賽。

  有一個農場主的成績相當優秀,經常得獎。他得獎以後,毫不吝啬地将得獎種子分送給街坊鄰居。

  有一位鄰居驚訝地問他:“你的獎項來之不易,每年都看你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做品種改良,為什麼還這麼慷慨地将種子送給我們呢?難道你不怕我們種的西瓜超過你的嗎?”

  這位農場主說:“我将種子分給大家,表面看起來是幫助大家,其實也就是幫助我自己!”

  鄰居想不明白,于是農場主向她解釋:原來,這位農場主所居住的城鎮是典型的農業形态,家家戶戶的田地都比鄰相連。農場主将得獎的種子分送給鄰居,鄰居們就能改良他們西瓜的品種,也可以避免蜜蜂在傳遞花粉的過程中,将鄰近的較差的品種轉而污染自己種的西瓜,這位農場主才能夠專心緻力于品種的改良。相反的,若農場主不将得獎的種子送給鄰居,則鄰居們在西瓜品種的改良方面勢必無法跟上,蜜蜂就容易将那些較差的品種污染給自己種的西瓜,他反而必須在防範外來花粉的侵襲上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可見,一個人的力量是單一而有限的,衆人的力量是多樣而無窮的。農場主的聰明之處就在于并不以能人高人自居,而是在依靠自己的力量的同時也依靠鄰居的力量,這樣才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我們不僅要善于依靠我們自己的力量,也要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如果能把兩者有效地結合起來,才會更有利于我們走向成功。

  一道複雜繁瑣的工序被分成若幹個連貫的環節,由不同層次的人分别操作,就會變得輕而易舉。

  你可能是一個優秀的石匠,但你也僅僅是一個石匠而已,要蓋一座美輪美奂的房子,不僅需要石匠,還需要出類拔萃的瓦匠、木匠等等。

  相信你自己,也要相信别人。

  你或許高人一等,你是一隻鶴,當你站在雞群當中四下觀望的時候,你依然茫然無助。

  是以請不要做離群的孤雁,否則,總有一天,你會成為驚弓之鳥。

  總之,不能事事求人,也不能凡事不求人。應該有這樣一個态度或認識:求己也要求人。

    正文 第16節:要自賣自誇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5 本章字數:2379

  015 王婆賣瓜,就要自賣自誇

  我們都以為王婆賣瓜,是在自賣自誇。

  其實我們都誤解了王婆。

  瓜是好瓜,何須自誇?若是好瓜,怎叫自誇?

  比如一壇好酒,香飄四溢,從巷子的深處飄到大街上,進而路人皆知巷子深處有一壇好酒。這當然是在巷子并不深的前提下,假如巷子九曲回腸望不到盡頭,那麼這壇好酒終究免不了淪為平庸之物。再好的酒得不到别人的品嘗也隻能孤芳自賞。養在深閨人不知,很多美好的東西都湮沒在默默無聞之中,這樣的悲劇實在是太多了。

  有一匹千裡馬,身材瘦小,但卻能矯健如飛,日行千裡。這匹千裡馬混在衆多馬匹之中,黯淡無光,沒有多少人知道它有與衆不同的奔跑能力,因為它看起來實在太瘦弱了。馬場的馬一匹匹被買主買走,這匹千裡馬始終沒有被人相中。但千裡馬并不為所動,甚至在心裡恥笑那些庸庸之輩,對那些買主更是不屑一顧,認為他們目光短淺,與其被他們挑中,倒不如自己永遠這樣待着。馬場的老闆對這匹馬漸漸沒有了信心和耐心,給它的草料數量和品質越來越糟糕。但千裡馬仍然信心十足,它相信總有一天,一位伯樂會相中它的。

  有一天真的來了一位伯樂,他在馬場轉了半天,來到了這匹千裡馬面前。千裡馬高興極了,心想,這下機會來了。伯樂拍了拍馬背,要它跑跑看。千裡馬見伯樂如此舉動,心裡很是不快,心想,如果是伯樂,肯定一眼就會相中我,為什麼還不相信我,還要我跑給他看呢?這個人一定不是真伯樂!于是千裡馬拒絕奔跑。伯樂失望地搖搖頭,走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馬場隻剩下這一匹千裡馬了。老闆見它可憐,本想騎着它回老家去,好好飼養它,可千裡馬就是不走。無奈之下,老闆隻好把千裡馬殺了,拿到街上去賣馬肉。

  千裡馬至死也不明白,世人為什麼要這樣對待它。

  總有一些人歎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就像這匹千裡馬一樣。是的,他們是英雄,他們也想讓别人知道自己是英雄,卻羞于出口,怠于行動。他們習慣等待,習慣等待别人來發現自己。隻可惜這個世界上千裡馬很多,伯樂卻不常有,而且即使伯樂站在你面前,你若不在他面前跑一下他也不會知道你是千裡馬。中國人是不願意表現自己的,把謙虛視為一種美德,這在傳統社會中沒錯,但如今的社會已經不是原來那個“酒香不怕巷子深” 的年代了,你有才能,你有創意,但是不說大家怎麼知道呢?沒有人有時間去做伯樂到集市上耐心地挑選你,是好馬你就要叫兩聲,你就要跑出來。

  一切需要你自己主動,美好的東西不會主動跑到你面前來,就算天上掉餡餅,也要你主動去撿,而且你必須搶先别人一步。金子如果被埋在土裡就不會發光。如果它要發光有兩種可能:一是被礦工僥幸發掘;另外則是通過自己的力量破土而出,如果你努力,如果你是真金,這種可能幾乎等于必然。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但實作理想的第一步則是必須學會醒目地亮出自己,為自己創造機會。

  小武和同學們去學校的大禮堂聽一個著名企業老總的演講。

  這名老總很有威望,是德國人,他第一次來中國演講。同學們聽得都很認真,有的人還一邊做着筆記。

  大禮堂裡面鴉雀無聲,隻有老總一個人的聲音在回蕩,偶爾有熱烈的掌聲響起。老總很是奇怪,如果是在自己的國家,同學們早就站起來對自己提問或者進行争辯了,氣氛異常活躍。而現在除了自己在滔滔不絕地講之外,沒有一個人附和或反應,難道是自己的演講很糟?

  在演講結束的時候,老總終于忍不住向同學們提出了一個問題。他期待着同學們踴躍地回答,可令他失望的是,許久沒有一個人站起來。這位老總心裡想,隻要哪位敢站起來回答我剛才提出的問題,不管他回答得對不對,我都會為他提供一個出國深造的機會。

  這時候,小武站了起來,說出了自己了解的答案。

  老總為他鼓掌,同學們都以為小武的回答得到了老總的認可,可出乎意料的是,老總卻說:“你的答案是錯的。但你的回答為你赢得了一次出國深造的機會。”

  老總話音剛落,全場嘩然。同學們都後悔了,早知道有這樣的好事,我就站起來了,而且我的答案還是正确的。可是機會往往隻有一次。最後,老總送給同學們一句話:“記住,在今天,沉默并不是金。”

  老總的話讓同學們醍醐灌頂。在人才濟濟、競争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機會不會無緣無故跑到你面前來。如果要讓别人認識你,吸引别人對你的注意,你就要适當地表現自己,不卑不亢。在工作當中,不要把自己的才華和能力隐藏起來,要告訴你的上司你能夠做到,讓上司賞識你,這樣你才有機會發揮你的才能。在公司召開的會議上積極踴躍地發言,提出自己獨特、鮮明的觀點;踏踏實實地做好工作,把工作做漂亮,然後讓大家分享你做好工作的快樂。如果隻是默默無聞地工作,雖然做得很好但也很可能不被上司發現,不被同僚認可。

  現在是這樣一個年代:事情要做好,但做好的事情也必須讓人知道。

  既然是好酒,為什麼要藏在巷子深處不表明自己是好酒呢?

  既然是好瓜,為什麼就不能說自己是好瓜呢?

  我們總以為别人的東西有什麼好必須由我們自己去發現,一旦别人自己說出了口,我們就認為他在自誇。而且我們還很有理由,我們的理由是:好東西就是好東西,不用說自然也有人知道。

  每個人都有權利對自己喜歡的東西進行贊美,如果你不喜歡也不要說别人在自誇,總有一天你也會在别人的面前贊美你喜歡的東西。

  是以,我們應該了解并贊美王婆。

  王婆真的不容易,那個年代,生不逢時,本來賣的就是好瓜,誇獎幾句,還要受到别人的風言風語。

  假如我們是王婆,我們又該如何?還不是一樣要對來來往往的顧客誇贊自己賣的是好瓜,因為我們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要把瓜賣出去。

    正文 第17節:不要好高骛遠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5 本章字數:1547

  016 不要好高骛遠,笨鳥也可以後飛

  到遷徙的季節了,所有的鳥兒都要往南飛。

  有一隻笨鳥開始犯愁,它想:“每次飛行我都落在後面,都被别人取笑。這次無論如何也不能落到最後一個了。那樣太沒面子了!”

  這隻笨鳥想啊想,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它興奮地對自己說:“我可以在它們還沒有起飛的時候自己先起飛,這樣就不會落在後面了!”

  為了搶先到達目的地,這隻笨鳥就先于同伴起飛了。笨鳥确實很笨,飛了一段路程就迷失方向了。于是就落在一棵樹上等同伴。等了很久也沒有等到同伴,笨鳥急了,又循着原路往回飛。結果卻發現,其他的鳥兒都已經飛走了。

  無奈之下,這隻笨鳥隻好再一次獨自飛往南方。

  讓笨鳥恐懼和沮喪的是,每次都飛到半路就迷路了。

  這個冬天,笨鳥終究沒有飛到南方。

  一場大雪降臨,笨鳥凍死了。

  笨鳥先飛,這句古語欺騙了我們上千年。如果這隻笨鳥後飛,在其他鳥都起飛之後默默地跟在後面,慢點兒不要緊,至少不會迷失方向。

  已經是笨鳥了,卻還要放縱自己的愚蠢,争做逞能的英雄,結果隻能是被同伴譏笑為狗熊。

  明知道不可能辦到的事情卻要去嘗試,無異于以卵擊石。

  每一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有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如果不承認它們的存在,就不可能做到知己,隻盯着别人的缺點而看不到對方的長處,自然達不到知彼,既不知己又不知彼必然不會有太大的發展。

  一個人敢于正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是勇氣的表現,更是智慧的展現。隻有自信心不強、缺乏責任感的人,才把因為自己的缺點造成的失敗當成是别人的負面影響所緻。而在遭遇失敗時,能夠勇敢地承擔責任并理智地評價自己和别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有缺點并不是壞事,它是通向更高層次的階梯,隻有承認不足,才能彌補不足,才能提高自己。是以,缺點就是希望,承認并改正自己的缺點,你将獲得事業上的成功。

  同樣道理,是笨鳥不要緊,但如果明知道自己是笨鳥,還偏要和聰明機靈的鳥一争高下,以顯示自己不笨,才是件麻煩的事。

  笨不會使你失去尊嚴,你笨就做好充分的準備,安分守己,然後老老實實地跟在大家後面飛,即使你永遠落後,但對你而言至少還有下面這些好處:

  第一,可以吸取經驗教訓。笨鳥比較笨,不知怎麼飛更好,但笨鳥可以飛在後面看别的鳥怎麼飛,哪隻鳥飛得好飛得高,然後吸取它們的技術和經驗。這樣笨鳥再飛的時候就不會有差錯了。

  第二,最實際的一點是,跟在别的鳥後面飛,不會迷失方向,不會把自己弄丢了,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了。

  第三,飛在後面不會受到風的阻力,可以很輕松地飛行,而前面的鳥兒則要花費很大的力氣飛行。

  第四,後飛的鳥心理承受的壓力比較小,反正飛在後面,可以自由地活動,累了可以停下來休息,渴了可以去找水喝,然後再奮力趕上前面的鳥。而飛在前面的鳥就沒有這麼輕松了,為了給同類樹立榜樣,心理壓力很大,它必須一刻也不停地飛,生怕被别的鳥兒趕上。

  第五,有一句俗語叫“槍打出頭鳥”,飛在前面的鳥不僅要擔心獵人的槍口,還要忍受來自同類的攻擊。

  既然後飛有這麼多的好處,你如果是一隻笨鳥,為什麼不量力而行,還要打腫臉充胖子,和别人一争高低呢?

  不要以為笨鳥後飛是很丢臉的事,你就是你,這就是你的生活,沒有人代替得了你。

  紮紮實實地走好你的每一步,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好高骛遠。

  如果你是笨鳥,就走一條屬于你自己的笨之路,笨得真實,笨得精彩。

  如果你是笨鳥,請你後飛,慢飛,千萬别為了搶先而錯過了屬于你自己的風景。

    正文 第18節:站在巨人的肩上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5 本章字數:1345

  017 隻有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成為巨人

  牛頓是人類曆史上影響最大的科學家之一。牛頓去世後,有人寫詩贊美他:

  宇宙和自然的規律隐藏在黑夜裡,

  神說:讓牛頓降生吧!

  于是一切都成了光明。

  然而在1676年,牛頓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卻寫道:“如果我比别人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肩上。”據說他還講過:“我不知道世人對我怎麼看,但在我自己看來,我就好像隻是一個在海濱嬉戲的孩子,不時地為比别人找到一塊更光滑的卵石或一隻更美麗的貝殼而感到高興,而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海洋,卻還完全是個謎。”

  也許,有很多人認為這些話不過是牛頓自謙之辭,其實,恰恰是因為牛頓學習了很多前人的知識,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研究,才能夠在自然科學領域裡做出奠基性的貢獻,成為一代科學巨匠。

  牛頓用他的成功诠釋了這樣一個道理:隻有站在巨人的肩上,才可能成為巨人。

  因為,站在巨人肩上生活和工作,我們可以省卻更多的時間,可以更快地接近成功,取得事業上的巨大進步。我們的先人創造了燦若群星的奇迹,留下了優良的傳統文化,囊括了諸多美好的德行,對我們的學習、生活乃至工作都是一筆寶貴的财富。

  無論是修身之道,齊家之法,還是治國之術都有其價值所在,也正是因為受“巨人”的影響,或者說站在了無數“巨人”的肩頭,我們才能夠取得驕人的成功。要取得成功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但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複雜。

  牛頓本來也是一個平庸無奇的小孩子,但是由于他善于“站在巨人的肩上”,善于借前人之“勢”,因而取得了輝煌的成功,創造了不凡的業績。

  學習是一個漫長而有趣的過程,是我們成功必備的素質之一。學習就是要理會和掌握前人創造的經驗和知識。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所謂“前事”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對象和内容。如果把“前事”的創造者譽為“巨人”的話,那我們就都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當然,“前事”不僅僅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但是成敗各有得失,本來就在一線之間。我們不僅僅要學習古人為人處世的正确的道理,還要認真領會他們的經驗教訓。

  換個角度考慮,“站在巨人肩上”,于我們來說也是對起點的選擇。當然每個人現實的起點并不一緻,但是我們的目光不能短視,一定要選擇高起點,因為站在巨人肩上,我們會看得更遠,走得更遠。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選擇好自己的目标,“而今邁步從頭越”,才能跨過道道雄關,走近巨人,取得成功。

  可能我們在諸多方面不夠理想,但是每一方面都有出類拔萃之人,即是所謂的巨人。踏着他們走過的道路,成功系數就會大大提高。

  造紙術的發明人到底是誰,很少有人知道,然而造紙術的改進者蔡倫的名字卻婦孺皆知。為什麼?原因很簡單,蔡倫站在了“巨人”的肩上,這個“巨人”就是前人在造紙術方面創造的所有成績。隻有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成為真正的巨人。

  成功就是這麼簡單。隻要有信心,勇敢地面對困難,接受前車之鑒,成功不就在眼前嗎?

  蔡倫也好,牛頓也好,他們的故事都說明隻有站在巨人肩上才能取得成功。明白這一點,你就已經拿到了通向成功殿堂的“入場券”。

    正文 第19節:不要唠叨做過什麼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5 本章字數:2457

  第二輯  行闖職場江湖——厚黑學問與潛在規則

  職場江湖上的潛規則恰如擺不上桌面的小菜,不會大張旗鼓地寫在告示闆上,需要35歲前的你明心亮眼地默默參透,才能避免接二連三的尴尬。

  職場新人常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為了在自己的上司面前留下好印象或者顯示自己的能幹,總是有意無意地說起自己輝煌的過去。殊不知這樣做不但不會得到上司的好感,還會讓上司誤以為你太喜歡炫耀。其實,老闆需要的不是你過去的輝煌,而是你現在或者将來能夠給公司帶來什麼。

  小華是北京大學營銷專業的高材生,還有一個月就要大學畢業了,同學們都已經有了歸宿,要麼找到了工作,要麼考上了研究所學生。唯獨小華一人既沒有考研,也沒有找到工作,整天在宿舍打遊戲,睡覺。

  小華告訴同學們,說自己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普通的工作他看不上眼。他的目标是世界500強企業。同學們都為小華的志向而歎服。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一天,小華接到了某跨國企業中國分公司的面試通知。

  小華興奮不已,心想,這一天終于盼來了。

  第二天小華去面試,第一關,第二關都通過了,隻有最後一關了,這一關是直接和總裁對話。這時所有面試的人隻剩下小華和另外一個看起來文文靜靜的女孩了。

  為了試探女孩的底細,小華問女孩是哪個學校畢業的。女孩很不要對上司唠叨你過去做過什麼,而要告訴他你現在或将來能做什麼大方地告訴了他。小華一聽,心裡笑了,認為女孩的學校太一般,根本沒法與北大相比。這樣想着,小華覺得自己勝券在握了。

  面試開始了,總裁分别給小華和女孩五分鐘自由陳述。

  小華先發制人,滔滔不絕地說起了自己以前如何如何出色,并一口氣說出了他獲得的所有獎項和證書,小華認為,這些應該是他求職勝利的最大砝碼。總裁對小華的陳訴不動聲色,顯然沒有被打動。

  輪到女孩了,女孩和小華恰恰相反,對自己過去所取得的成績隻字不提,而是重點陳述她進公司後将會如何為公司創造價值,尤其令總裁點頭稱許的是,女孩說到了為公司設想的新産品營銷推廣的方案。

  面試結束後,小華相信自己一定會被錄取,于是就提前請好友吃飯。談笑間,接到一個電話,正是該分公司打來的,小華想,肯定是通知自己被錄取了。可是小華一聽就傻了眼,對方告訴他,他沒有被錄取,公司錄取的是那位女孩。

  小華怎麼也想不通,第二天給公司總裁打電話想問個明白,小華很委屈地說:“為什麼我沒有被錄取?我以前取得了那麼多的成績為什麼沒有被錄取?”

  總裁隻說了一句話:“過去并不等于未來。你的過去對公司毫無意義。”

  總裁的話像一盆冷水澆在小華的頭上,小華徹底醒悟了,過去并不等于未來。

  過去不等于未來,這句話有着深刻的含義,對我們有很強的警示作用,對我們每個人而言,人生隻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是張廢棄的支票,明天是張尚未兌現的期票。隻有今天,才是現金,才有流動的價值。一個人,如果整天沉迷于過去的輝煌之中,那麼他的人生就到此結束了,他不會再有任何的進步。

  是的,一個優秀的老闆并不看重你過去的輝煌,他看重的是你現在能為公司做什麼,看重的是你未來可以為公司創造多大的價值。

  任何一個明智的老闆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并堅持這樣的信念:過去不等于未來。也許我們過去失敗過,而且敗得很慘,但沒有關系,過去的失敗,隻代表過去,未來要靠現在。

  也許我們過去成功過,但不等于未來還會成功。著名的華人成功學權威陳安之先生也引用“過去不等于未來”作為其成功法則之一。他認為,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從哪裡來,而是你要到哪裡去。不論過去怎麼不幸,如何平庸,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對未來必須充滿希望。隻要你對未來保持希望,你現在就會充滿力量。隻要你調整心态,明确目标,樂觀積極地去行動,那麼成功就是你的。

  是以,一個優秀的員工總是默默地幹着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而那些缺乏自信的員工卻總是在老闆面前說自己過去如何如何的好。老闆的眼睛是亮的,不要以為他不在你的身邊就不知道你在做什麼,你就偷懶,鑽空子,在上班的時間幹與工作無關的事情。事實上,你的一切行動都在老闆的掌握之中,老闆不說你,隻不過是給你面子和尊嚴而已,等到扣發你工資或者開除你的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

  任何一個老闆都喜歡做實事的人,這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那些把事情做得很漂亮的員工,會得到老闆的信任與重任,加薪、晉升都很快。這樣的員工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很少誇誇其談,而是用事實說話。少說話,多做事,是他們行動的準則。事實上,在辦公室裡少說話,沒有人會把你當啞巴。據一項統計顯示,在辦公室言簡意赅的人比炫耀自己口才的人更能夠得到老闆和同僚的尊重。說适當的話,做有效的事,老闆就需要這樣的員工。

  事物是發展的,我們也時時刻刻在超越自我。一個人無論他的過去是不堪回首,還是風光無限,都會随着時光的流逝而成為曆史。而未來是一段嶄新的曆程,如果一個人因為在過去的旅途中摔過跤,便永遠背着沉重的包袱生活,那麼他就會在痛苦悔恨中失去未來。而爬起來,繼續前行,未來的旅途肯定會風光旖旎!也有些人走過的路滿是鮮花、掌聲和陽光,但并不意味着未來同樣絢麗。同樣,坎坷、曲折、荊棘和淚水總會有盡頭,走過去,前面是一片豔陽天。

  生活總是以嶄新的面孔出現在我們面前,隻要我們每天的笑容比昨天多一點點,每天行動的比昨天多一點點,每天的創新比昨天多一點點,每天的效率比昨天高一點點……長此以往,我們總有一天會成功。其實,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做,成功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

  如果你過去沒有做成你想做的事情,如果你過去沒有做成你想做的人,那麼從現在起,就做你想做的事,做你想做的人吧!記住,當你面試的時候,當你剛剛進入某一個公司的時候,千萬不要在老闆面前對你的過去誇誇其談,重要的是說出你今後的打算。

    正文 第20節:做應該做的事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5 本章字數:2172

  002 不要隻做上司讓你做的事,更要做你應該做的事

  英國思想家賽克斯是這樣描述成功的:“成功是做你應該做的事,成功不是做你不應該做的事。”這裡面應該做的事情包括你喜歡的事情和你不喜歡的事情。人人都願意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會令你感覺很快樂;但是,并不是你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你想做的,換句話說,你無法做到為所欲為。是以盡管有些事情你不喜歡,但為了成功,為了能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你也必須做。

  總的來說,作為一個聰明的員工,不要隻做上司讓你做的事情,更要做你應該做的事情。做上司讓你做的事情,按時完成上司對你布置的任務,你隻能成為一個聽話的員工,但你僅僅停留在合格階段。老闆更喜歡什麼樣的員工呢?不僅要聽話,有思想有創造力,最主要的是能夠為公司帶來價值。

  老李是出版社的編輯,已經在出版社幹了十年。十年的勤勤懇懇,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可是讓老李感到無奈與沮喪的是,當初與他一起進來的小劉現在已經是總編助理了,而他依然是一個最普通、待遇最低的文字編輯。

  老李很納悶,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作為文字編輯,我看的稿子從來沒有出現過品質問題,每次上司布置的任務都按時完成,從來沒有挨過上司的批,也沒有做過任何對不起上司的事情,為什麼就得不到上司的賞識呢?

  盡管老李滿肚子的抱怨,但也隻能夠壓在心底。

  這一天,出版社社長把老李叫進了辦公室。老李從來沒有和社長正面交談過,他想這一次肯定有什麼重要事情發生了。在走進辦公室的那一瞬老李還想着,自己是不是要升職了。

  社長先說了一番無關痛癢的話,對老李的勤勤懇懇誇贊了一番,最後切入正題。社長說:“老李,由于社裡近年來效益不好,經過社裡研究決定,将辭退部分員工。為增加效率和效益,降低成本,社裡打算把部分編輯工作承包給一個公司。是以,你……”

  後面的話社長不說老李也明白了,社裡将要辭退他。這無疑對上有老下有小的老李來說是一個晴天霹靂。老李再也忍不住了,語氣生硬地問社長為什麼要辭退他。

  社長這時候也說了實話,他說:“老李,雖然你按時完成了社裡規定的任務,但那些任務是遠遠不夠的,任何人都可以取代你的位置。換句話說,你在社裡所處的位置是可有可無的。你無法為社裡創造效益,在社裡效益不景氣的情況下,隻能做出這樣的決定。”

  老李啞口無言。

  老李的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一個員工在公司的位置處于可有可無的狀态,那麼他被公司炒掉的危險性就很大。因為任何一個公司都不需要擺設和花瓶,如果你不能夠為公司帶來效益,那麼公司隻好請你出局。試想一下,你在公司所做的工作人人都能夠替代,公司還要你做什麼呢?如果你不想被老闆炒掉,那麼你就應該讓你自己變得與衆不同起來,變得不可替代,也就是說要讓公司覺得你很重要,公司離不開你。怎樣才能夠做到這一點?答案就是:不要隻做上司讓你做的事,更要做你應該做的事。

  上面的例子中,與老李一起進出版社的小劉為什麼能夠得到上司的重任?讓我們來看看小劉的表現。

  小劉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敢想敢幹,吸收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很強。小劉進來的時候和老李一樣,主要任務就是看稿子,但小劉不像老李那樣總是按部就班地完成社裡布置的任務,他總是比規定的時間提前一兩天完成社裡布置的任務,并且還會恰當地對稿件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比如如何宣傳推廣什麼的。此外,小劉敢于打破職責所限,在看稿子之餘,自己還策劃一些選題,盡管絕大多數的選題被上司否決了,他也不氣餒。終于有一次,他的一個選題得到社裡一緻肯定,這個選題做出來後馬上成為了暢銷書。這以後,小劉被提拔為策劃編輯。社裡規定策劃編輯每個月要自己策劃三個選題,小劉就策劃五到六個選題。他總會提前完成任務,留給上司一些思考的時間。他總會在完成社裡布置的任務的前提下,給自己加一些任務。就這樣,小劉策劃的選題越來越多,品質也越來越好,每一個選題都給社裡帶來了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五年後,小劉就被提拔為總編助理了。

  這就是小劉與老李的不同,老李隻做上司布置的任務,而小劉不僅做上司讓他做的事情,還做他覺得應該做的事情。

  在一次員工教育訓練課上,一位總裁問台下的聽課人:“現在有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你喜歡做什麼,你想做什麼。第二個問題,你能做什麼。第三個問題,你應該做什麼。那麼我們該如何來安排這三個問題,或者說當這三個問題的答案不一緻的時候我們應該做出怎樣的選擇?”

  有的人說應該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有的人說應該做自己能做的事情,還有的人說應該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但是沒有一個人的答案讓總裁滿意。

  最後一個人站起來說:“如果是我的話,我首先做自己能夠做的事情,為了生存,我沒得選擇。但我能夠做的事情不一定就是我所喜歡的事情和我應該做的事情,是以我第二步會選擇作我應該的做的事情,從各方面鍛煉自己的能力,積累經驗,為成功做好準備。

  成功後,如果我所做的不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那麼我就會選擇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因為,這時候我不必為生存發愁,不必為成功苦惱,我已經具備條件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了。”

  最後一個人的回答獲得了學員們熱烈的掌聲。

    正文 第21節:管好自己的嘴巴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5 本章字數:1712

  003 管好自己的嘴巴,不可信口開河

  很多時候,自己的嘴巴會給自己帶來不小的麻煩。古人講慎言,就是說人說話要多加考慮,切不可信口開河,不知深淺,沒有輕重。一個人說話前應該三緘其口,應該說的話則說,不應該說的話絕對不能說,這看似十分簡單的道理,做起來卻一點也不簡單。可以說,會不會說話關系着事情的成敗,個人的安危,人生的命運。

  古往今來,因為說錯話而招緻災禍的例子不勝枚舉。尤其是在古代政治鬥争中,黨派林立,說話稍有不慎就會大禍臨頭。現代社會因為說錯話,說不當的話,說不負責任的話而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影響和結果的例子也屢見不鮮。不要以為僅僅是一句話而已,一句不适當的話卻可能給你帶來不希望的改變或是結局。是以,說話要慎重。

  說話是學問,會說話更是學問。一個受人喜歡的人,别人誇獎他時往往說這個人會說話。可見,會說話不僅是一個人的優點,還是對一個人為人處世有方法不莽撞的褒獎。相反,不會說話往往會犯下錯誤,禍從口出,言多語失,招來别人的反感,有時候還會因你的言語過失而給你帶來沉重的打擊。

  中國古時候有一個皇帝認為自己的王國是最強盛的,任何東西都是世界第一流的,尤其制作的繩子更是當世無匹。但是一群外國商人認為他們的繩子不結實,而自己的繩子才是第一流的,于是他們就四下裡散播中國繩子不如外國繩子的言論。這個皇帝知道後非常氣憤,就派人把這群商人和散布傳播流言的人抓了起來,同時判處商隊的頭子以絞刑。

  行刑的那一天,商隊頭子被綁在絞刑架上,絞刑開始了,他不住地掙紮,左搖右晃,不肯乖乖就範。突然,用于絞刑的繩子被他弄斷了,他猛地摔在了地上。在當時,如果行刑時遭遇到這樣的情況,會被認為是上天在保佑×××,×××将得到赦免。

  商隊頭子确信自己将會得到皇帝的赦免後,得意忘形,向着圍觀的人群大聲喊叫道:“ 看到了吧,你們王國的繩子就是這麼差勁,連個人都吊不住!你們什麼都不會制造,甚至是小小的繩子!”

  監斬官将絞索斷裂的消息告訴了皇帝,皇帝一聽雖然氣憤不已,但祖宗定下的規定不能破壞,于是就禦筆親題想要赦免商隊頭子。

  不過皇帝問到:“繩斷以後那個家夥說了什麼沒有?”

  “陛下,” 太監說,“他說我國的繩子就是差勁,連個人都吊不住,我國什麼都不會制造……”

  皇帝一聽氣上加氣,把赦免令撕了個粉碎,大聲說:“好,既然這樣,就讓我們證明事實與他想的相反吧!”

  第二天,商隊頭子再一次被推上了絞刑台。這一次,繩子沒有斷。

  商隊頭子冒犯了皇帝,遭到意外的赦免之後,不僅沒有見好就收,反而不知深淺地揶揄×××的繩子,結果皇帝知道後改變了赦免他的主意,商隊頭子最終難逃一死。事情原來可以不是這樣的,商隊頭子本來很有運氣,吊到絞索上還能收獲意外的赦免,但是他最後卻死在自己的嘴巴上。

  管好自己的嘴巴才能說明你是個聰明人,俗話說“禍從口出”,“東西可以亂吃,話不可以亂說”。

  初入職場,最要緊的是管好自己的嘴巴。初來乍到,摸不清同僚間的親疏遠近、人員脈絡,切不可妄言,即使有人對你親切有加,有人對你遠而敬之,在不清楚别人的心理定位時,千萬不能輕信你的直覺。親切之後或許包藏禍心,遠而望之的或許對你贊許與加。尤其在你一帆風順、心情舒暢、精神放松、最容易對别人産生信任之時,也是最容易麻痹之時,這時候更應該管住你的嘴巴。稍有不慎,你随口說出的話也許就被别人曲解傳到老闆的耳朵裡。

  白領阿梅平時總是用QQ給同僚發檔案、和客戶聯系業務,偶爾和同僚、客戶聊天也會涉及私生活,阿梅這樣做無非是想增進了解、加深感情。但是她卻忽略了公司網絡的不安全性。一次,她不小心和别人聊天的時候抱怨了公司幾句,結果系統管理部居然在公司論壇上公布了她的私人聊天記錄。結果可想而知,老闆看到了阿梅的聊天記錄,非常生氣,二話不說就把阿梅解雇了。

  是以,最好不要在上班的時候和朋友聊私人話題,尤其不要讨論公司的事情。禍從口出,在職場這個是非江湖上,管好自己的嘴巴,的确是一大生存法則。

    正文 第22節: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5 本章字數:1759

  004 最失敗的不是犯錯誤,而是犯同樣的錯誤

  王爾德說:“經驗是每個人給自己所犯的錯誤取的名字。”約翰?惠勒更是直言不諱:“我們所要做的一切,就是盡可能地快點犯完錯誤。”詩人和實體學家在對待錯誤的層面上具有驚人的相似性和戲劇效果的巧合,這兩句跨越時空的對白幾乎說出了所有關于經驗和錯誤的事實。我們從錯誤中得到經驗,而經驗促使我們走向成功。

  我們幾乎每一天都能從各種各樣的媒體中聽到别人成功的歡呼和感受到成功者的喜悅。的确,隻要是一個稍微有點企圖心的人,誰不希望有這樣的日子?誰不渴望這樣的成就?可是我們為什麼總停留在原地?是因為我們被錯誤束縛了手腳,認為錯誤是很嚴重的事情,認為一失足就成千古恨,是以我們不敢嘗試,不敢嘗試就無法突破,無法突破就停滞不前。

  夜莺和烏鴉同時向百靈學習唱歌。夜莺的基礎沒有烏鴉好,但是它反複練習,不怕犯錯誤,在百靈的指導下一天天進步。而烏鴉自視天賦較高,又怕犯錯誤被别人嘲笑,一直不肯開口練習。終于夜莺學成畢業,成為了森林歌王,而烏鴉則一事無成,隻要它一叫就會招來一片怒罵聲。

  許許多多的成功都是在錯誤中反思,從錯誤中成長,從大錯到小錯,從小錯到無錯,從無錯到成功。世界上沒有人不犯錯就獲得了成功,可以這麼說,成功是建立在錯誤的基礎上的。成功的人和平庸的人差別就在于,成功的人犯了很多不同的錯誤,而平庸的人則一個錯誤都不犯。

  愛因斯坦和他的鄰居曾經是很要好的朋友。愛因斯坦四歲還不會說話,七歲還不識字,常常犯錯誤,而他的鄰居是個乖孩子,很少犯錯誤。為此,愛因斯坦沒少受父母、老師的批評,而他的鄰居則經常受到老師和父母的表揚。那時候,愛因斯坦的老師就斷言,這個孩子實在是太笨了,将來肯定不會有出息,理由是:他腦子有問題,老是犯錯誤。而最後,愛因斯坦成了舉世著名的實體學家,而他的鄰居,那個幾乎不犯錯誤的孩子又有幾個人能夠記得他呢?

  你想和愛因斯坦一樣偉大嗎?或者說你想成功嗎?如果想,你就應該勇于犯錯誤。現實中很多事情可以參照過去人做事的辦法,然而很多辦法卻是無法複制的,畢竟事過境遷,而且更多的事情是前人沒有遇到過的,根本談不上學習前輩的辦法。所謂實踐出真知,我們隻得嘗試,一嘗試,錯誤就在所難免。如果因循守舊地思考和行動,表面看起來不會犯大錯,卻無法得到突破,隻能停留在前輩的水準上,離成功遙遙無期。敢于犯錯誤不是盲目蠻幹,是對錯誤有預見和估算的自信,是有敢為人先的氣魄。勇于犯錯是對未來的實力挑戰,是探索未來的鋒利寶劍。

  是的,我們要敢于犯錯誤,我們要盡量少犯錯誤。但是,我們不能夠原諒自己犯同一個錯誤。聰明人和愚蠢人的差別就是,聰明人同樣的錯誤隻犯一次,而愚蠢的人同樣的錯誤犯多次,甚至是屢教不改。

  是以,面對錯誤的心态同樣重要。面對錯誤,我們是放縱,還是置之不理,還是總結經驗教訓?

  小兵是一家房地産公司的銷售員,他剛來公司的時候銷售業績排在倒數第一,一年後就成了銷售冠軍。此後,小兵的銷售業績穩步增長,月月得冠軍,年年得冠軍。很多同僚羨慕不已,向小兵取經,問他有什麼秘訣。小兵從包裡拿出一個黑色的筆記本,對同僚說:“這就是我的秘訣。”同僚翻開一看,裡面密密麻麻地記載了小兵與客戶打交道所犯下的每一次錯誤,以及每一次犯錯誤後的心得。

  錯誤一方面使我們陷入困境,另一方面也促使我們警醒,我們要善于從錯誤中思考和總結。如果我們對自己犯的錯誤置之不理,那麼錯誤對我們來說僅僅就是一個錯誤,而不會成為經驗和教訓。這樣的錯誤是沒有價值的。總結錯誤是理性的回想,是從實踐上升到理論的必經之路。思考錯誤是智慧的升華,是預見未知、開拓新空間的前提。隻有善于分析錯誤,才能有所收獲。如何使犯錯誤的成本降至最低?如何使犯錯誤的人進步得更快?答案隻有一個,那就是:同樣的錯誤隻犯一次!

  既然太陽也有黑點,人世間的事情就不可能沒有缺陷。犯錯誤不要緊,要緊的是同樣的錯誤不能犯很多次!如果你想成功,那麼你就可能犯錯誤;如果你要成功,你也可能犯錯誤,但同樣的錯誤隻能犯一次!

  被一塊石頭絆倒一次不要緊,要緊的是不能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