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奧賽場冰雪寒“中國風”吹賓朋暖

作者: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北京冬奧會賽事正酣,賽場内外,中國元素分外亮眼——吉祥物“冰墩墩”火遍全球,富有“中國智慧”的冬奧場館令人驚歎,特色美食頻上熱搜……“中國風”遍吹的北京冬奧會,不僅是展現競技實力和體育精神的舞台,也以無盡的文化魅力收獲世界的掌聲。

雪遊龍、雪飛燕

中式名稱真動聽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雪遊龍”蜿蜒靈動,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飛燕”展翅欲飛,國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傲視群峰……伴随着各國奧運健兒的精彩表現,一座座流光溢彩、令人贊歎的冬奧場館呈現在人們眼前。

北京冬奧會場館的一磚一瓦都有中華文化流淌其間。“雪遊龍”采用了中華文化圖騰“龍”的創意,16個角度、坡度不同的彎道,如一條蜿蜒遊龍盤踞在山脊之上;“雪飛燕”的整體輪廓似振翅欲飛的燕子,運動員滑行其間猶如飛燕馳雪……

雲頂滑雪公園中,坡面障礙技巧賽道“雪長城”綿延而下。比賽中,一個個輕巧的身姿穿行其中。“這真是條令人驚歎的賽道!‘雪長城’充分展現了冰雪藝術,我從未見過這樣的賽道。”北京冬奧會單闆滑雪女子坡面障礙技巧冠軍佐伊·薩多夫斯基·辛諾特說。

“雪如意”靜卧于古楊樹場館群,整個跳台都散發着一種中國式審美。加拿大選手阿比蓋爾·斯特拉特說:“當我們在出發點熱身的時候,可以從山上俯瞰整個場館以及周邊景色,令人心曠神怡。”

冬奧場館與自然山水、曆史文化交相輝映,以“中國風”托起“奧運範兒”,正是文化自信的冬奧表達。

吃餃子、品烤鴨

奧運村裡美食棒

北京冬奧會開幕以來,“中國味道”屢屢在社交媒體刷屏——

來到中國、住進冬奧村,美國單闆滑雪運動員朱莉亞·馬裡諾迷上了餃子,“冬奧會以來,我大概吃了200個餃子”;馬耳他單闆滑雪U型場地技巧選手珍妮絲·斯皮泰裡,比賽間隙咬了一口豆沙包;荷蘭速度滑冰選手尤塔·萊爾丹鐘情麻辣燙;美國單闆滑雪運動員特莎·莫德化身“吃播”部落客,把宮保雞丁、蔥花餅、麻婆豆腐和擔擔面等中國美食吃了個遍……

北京冬奧村餐廳共提供來自世界各地的特色菜品678道,中餐占到了三成,菜品數量在200道左右。春節期間,各國運動員吃到了餃子、春卷、烤鴨等中國美食。正月十五時,冬奧村裡将會供應元宵、湯圓。

對不少外國運動員而言,第一次品嘗道地的中國菜,就像參與了一屆“美食大會”。舌尖上的冬奧之旅,讓不少運動員“飽腹而歸”;博大精深的中餐文化,讓衆多選手贊不絕口。

冰墩墩、中國結

文化魅力不可擋

最近,來張家口冬奧村綜合診所就診的外籍運動員有了新發現——醫務人員在防護服上繪制了可愛的“冰墩墩”,憨态可掬的模樣引得許多運動員拍照留念。

飽含中國美學造型的“冰墩墩”展示出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綜合診所内的河北大學附屬醫院冬奧醫療保障團隊醫務人員,想到了這個點子——手繪“冰墩墩”,穿着它上崗工作。

“‘冰墩墩’的形象展現了奧林匹克精神和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在迎接運動員等各個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成為了外籍就診人員和中國醫務人員很好的溝通紐帶。”張家口冬奧村綜合診所副醫療官、河北大學附屬醫院骨外科副主任王曉冬說。

還有許多中國運動員在賽場内外為中國文化“代言”——谷愛淩自己設計了比賽服和滑雪闆,上面畫着金色的遊龍。她驕傲地說,所有的參賽選手都能看到她的中國風設計。

中國冰球女将周嘉鷹也很青睐龍元素,護腿上的“雙龍會”成為賽場上的一道風景線。她說,準備這套裝備就是為了展示中國文化,讓世界看到強大的中國。

在張家口山地新聞中心,記者數次遇到一位來自西班牙的媒體同行——他背包拉鍊上綁的中國結很好辨認。中國結來自新聞中心為記者配發的媒體包,裡面還有窗花等極具中國元素的紀念品。這名記者說,他非常喜歡中國結,準備多買一些帶回國送給朋友。

打太極、抽盲盒

中醫體驗歡樂多

在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二層的中醫藥文化展廳,迎面而來的巨大“針灸銅人”吸引了很多外媒記者的目光。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三藥三方”,為瘧疾治療作出貢獻的青蒿素,形态各異、取自自然的中藥材标本……約100平方米的展示空間雖然不大,但足以講述神奇的中醫藥故事。

經曆了中醫藥文化的“沉浸之旅”,不少意猶未盡的外媒記者還對着展廳外的大螢幕,有模有樣地打上一套太極拳,還拿到了五禽戲主題的盲盒禮物。

據展區從業人員肖雁貞介紹,中醫藥文化展示空間開放以後,每天都有近百名人士到訪,不少外籍人士還會反複回來,了解中醫藥知識,有的甚至當起了義務“講解員”。

“還有西班牙記者專門來詢問,能否在這裡接受針灸治療。我能感受到他們對中醫的興趣和認可。”肖雁貞說。(記者 孫亞慧 劉峣 王美華)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2月12日 第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