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商南加快茶産業高品質發展

作者:各界商洛

2月8日,商南縣茶旅康養融合示範園項目在富水鎮茶海公園開工建設。該項目總投資4.5億元,立足當地茶産業基礎優勢,通過農旅融合、康旅融合,延伸做強茶産業鍊條,打造集生态、生産、加工、觀光、體驗、銷售、旅遊、康養于一體的茶旅康養融合示範園,聚力打造商南“生态茶城”核心區。園區全面建成後,可引進20家以上龍頭企業入駐,實作年綜合産值7.5億元,提供就業崗位400餘個。

商南加快茶産業高品質發展

為進一步發揮商南茶資源優勢,做大做強做優茶産業,商南縣堅持把茶産業作為農業首位産業來抓,持續加強商南茶生産、營銷、科研、文化等體系建設,着力建構産業叢集,不斷提升畝産效益,精心打造知名品牌,積極推進文旅融合,推動全縣茶産業發展總體水準明顯提升、品質安全更加鞏固、産業鍊條更加完整、業态功能更加豐富、融合發展更加緊密,建設形成區域聞名的“生态茶城”,助力鄉村振興,推動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商南縣依托打造“生态茶城、産業新城、旅遊名城、康養慢城”四大名城的良好機遇,以縣城為核心,以茶産業三産融合示範園區建設為重點,大力實施品質安全、基地提升、品牌打造、市場開拓“四大工程”,聚力打造“三園一區”。着力發展茶園觀光、生态旅遊、休閑度假等旅遊業态,将商南打造成集展示、交易、休閑、研學實踐、文化體驗與觀光于一體的生态茶城。以引進新品種、提高茶品質、做優茶品牌為抓手,以無性系茶園建設為重點,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生态優先、林茶相間的要求,從“會”種茶向“慧”種茶轉變,精心選擇優質優良品種,結合防控優先,科學管理有序,建設一批高效生态茶園,夯實從茶園到茶品的高品質發展基礎。主推優良品種龍井43、商南白茶、黃金茶等綠茶品種和金牡丹等紅茶品種,實作茶園品種良種化、生産機械化、産品綠色化、園區風景化。

商南加快茶産業高品質發展

商南縣着力培育鍊主企業,壯大産業叢集,重點培育茶葉聯營公司、沁園春茶業公司、恩普農業開發公司、秦嶺鹿茗茶業公司等鍊主企業,做大做強,聚集資本、技術、人才市場要素,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組織形式和線上線下共融共享等新型生産經營模式,推動一二三産融合發展。支援茶葉企業合作、兼并和重組,嚴格按照食品生産體系,建構由鍊主企業牽頭、以産品為核心的産業鍊上下遊,以中、微型加工企業和專業種植大戶或合作社為主體、散戶為補充的茶産業融合發展機制。通過政府引導、企業自主、市場運作模式,适時将茶産業鍊中分散的資源通過利益聯結機制整合,組建由政府控股、茶企和社會資本共同參與的“商南茶業集團”,引領商南茶産業創新、融合、規模化發展,抱團參與國内國際市場競争,實作産業增效、茶農增收。

商南加快茶産業高品質發展

同時,打造品牌,拓展營銷管道,推動三産融合。為了擦亮“商南茶”這塊金字招牌,商南縣進一步整合現有茶葉品牌,建立“一個公用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準體系、多個經營主體”的公用品牌管控體系,每年設立500萬至1000萬元宣傳推廣基金,做足“22℃商洛、北緯33°商南茶”宣傳文章,唱響商南茶區域公用品牌。建構流通網絡,拓展營銷管道,不斷提高商南茶市場開放度和占有率。挖掘文化資源,講好商南茶故事,将集中連片萬畝以上生态茶園,按照4A級旅遊景區标準建設,豐富體驗項目和文化内涵,實作茶葉産業向旅遊融合延伸;緊扣商南打造“康養慢城”目标,深度挖掘茶浴,茶膳、茶養、茶藝等茶文化康養要素,發揮“三省八縣”結合部的區位優勢,在城關、富水、試馬、金絲峽等地建設康養度假區,開發“茶旅+民宿”、“茶旅+研學”、“茶旅+康養”等茶文旅融合新業态。深化商南茶生态産品價值實作機制試點改革,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通道,推動一二三産深度融合。

商南加快茶産業高品質發展

為了破解茶産業發展中的“腸梗阻”,商南縣進一步強化保障,縣财政每年列支2000萬元茶産業高品質發展專項資金納入财政預算,縣政府每年整合涉農項目資金投入茶産業發展不少于3000萬元,向上積極争取省市茶産業發展專項資金1000萬元,主要用于扶持品牌培育、宣傳推介、精深加工、科技人才培養等方面,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産業發展。落實土地流轉獎勵政策,加快農村土地、林地依法有序流轉。建立茶葉信貸擔保體系,推進金融支農創新,拓寬融資管道。加強市場監管,切實保護廣大生産者和消費者的權益。鼓勵支援以村級組織為主體,組建成立各種類型的專業服務組織,為茶業生産經營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産業鍊的服務。(作者:代緒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