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美票房|伊斯特伍德新作《沙丘》首次登陸海外市場

作者:澎湃新聞

記者 程曉軒

就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北美電影市場一直處于動蕩之中。總之,是老電影充滿活力,而新片天生弱小。從行業爆發出來的兩個大新聞比那一周的票房更具話題性。

北美票房|伊斯特伍德新作《沙丘》首次登陸海外市場

《哭泣的人》隻獲得了爛番茄評論家52%的正面評價

新片《哭泣的人》和《警察局》票房不及預期

漫威電影《十環傳奇》在三天内拿下了2170萬美元,連續第三周領跑周末票房。這部電影在北美的票房收入超過1.7億美元,下周将超過《黑寡婦》的1.8億美元,成為今年迄今為止北美最暢銷的電影。這部電影目前在全球的票房收入為3.2億美元,能否再向前邁出一步,取決于它是否會在中國大陸上映。近日,《007:無暇赴死》和《沙丘》兩部好萊塢大片都創下了中國大陸十月期,留下的《靜止》時間實在不多。

排在第二位的是"失控",它在一個多月前開業,周末收入為500萬美元,超過了北美的1億美元大關和全球近3億美元的收入。

周末在北美電影市場發行了兩部新電影,其中一部是91歲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自執導的新片《哭泣的人》(CryIng Man)。這部電影在3,967家影院僅以450萬美元開場,但效果不佳,再次證明了美國中年和老年觀衆在疫情期間相對不願意冒險聚在一起看電影。這部由華納主導的電影的上映,每小時也花費15美元,自然會讓中年和老年觀衆坐在家裡與偶像見面更舒服。

此外,仔細觀察伊斯特伍德過去的作品,主要集中在美國南部各州的中老年人身上,這是目前美國疫情打擊最嚴重的地區,是以在電影上映之前,業界普遍預計其開拍票房将在500萬美元至1000萬美元之間。然而,最終450萬美元的周末票房仍然低于預期,這與Tomu先生的最後一部作品"騾子"相去甚遠,後者兩年前以1750萬美元首映。

《哭泣的人》改編自1975年的同名小說,據說這部小說被一家電影經銷商買下,并以伊斯特伍德為主角。不過,當時他自覺的年齡和經驗都不适合,是以他推薦給對方自己13歲的羅伯特-米徹姆去打球。隻是這個項目并不順利,羅伯特·米徹姆(Robert Mitchum)在1997年做到了這一點,但伊斯特伍德記住了幾十年,直到這一次他終于覺得時機成熟。

《哭泣的人》以1970年代末為背景,講述了一個退休的明星牛仔在從墨西哥到美國德克薩斯州的路上受雇綁架一個13歲男孩的故事,從陌生到熟悉,并結束了一段不尋常的關系。除了票房,從"爛番茄"網站來看,52%的專業影評人和65%的觀衆贊不絕口,口碑并不理想。

《哭泣的人》是伊斯特伍德作為導演的第42部電影,正好是在他的導演處女作《迷霧之魂》上映50年後。粗略地說,他仍然活躍在前線的美國導演,恐怕隻有85歲的伍迪·艾倫和80歲的馬丁·斯科塞斯,拍攝時間比他長。放眼世界,這位91歲的老人依然是導演,隻有日本的山田佳彥和法國的戈達爾才能匹敵。更重要的是,伊斯特伍德也在這個時候出演。享年91歲的他,依然在全球電影界大放異彩。

北美票房|伊斯特伍德新作《沙丘》首次登陸海外市場

傑拉德·巴特勒(Gerard Butler)主演了限量版動作電影《警察局》(Police Station)。

另一部大銀幕新片是傑拉德·巴特勒主演的限量版動作片《Copshop》。這部電影在3,005家影院上映,票房不高,票房僅為230萬美元,在周末票房中排名第六,而在電影的評論網站Rotten Tomatoes上,其積極評價為79%。發行商Open Road Films沒有在公告中投入太多資源,這也許是主要原因。

如果你放眼世界,科幻大片《沙丘》上周末在二十多個國家的近8000家影院上映,總票房3680萬美元。這部電影于周三在法國首映,當天歡迎超過18萬人,在疫情時代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法國影評人給這部電影打了4顆星的高分(滿分5星),而觀衆給它打了4.4星。

相比之下,這部電影的北美首映要到10月22日,據說華納兄弟在很大程度上關注盜版,畢竟這部電影是在同一天在美國線上線下上映的。

當涉及到當今的線上和離線同步模式時,電影院和工作室最頭疼的問題之一就是盜版。畢竟,相比于過去那些或被盜或行業出的所謂搶先版,我們看到在疫情盜版的時代,其實品質和正版一模一樣,并帶有各種字幕,傳播的速度和廣度都遠遠大于此。《沙丘》搶先在北美以外地區上映,至少是為了確定HBO Max推出後流出的盜版疫情已經全面推出,在海外票房上賺得幾乎一樣多。不過,該片計劃在中國大陸的同一天在北美上映,目前還不清楚票房是否會受到盜版的影響。

北美票房|伊斯特伍德新作《沙丘》首次登陸海外市場

沙丘是第一個在法國和其他地方展出的沙丘

線上線下對決成為好萊塢遊戲

關于是線上還是平行還是回到過去的視窗的争論也反映在過去一周好萊塢最引人注目的兩個故事中。

首先,上周一,派拉蒙影業老闆吉姆·賈諾普洛斯(Jim Gianopulos)突然宣布停職,由58歲的布萊恩·羅賓斯(Brian Robbins)接任。

現年69歲的雅諾普洛斯(Janopoulos)在好萊塢工作了近半個世紀,擔任20世紀福斯(Foss)的負責人,他接替了擁有100年曆史的資深好萊塢制片廠布拉德·格雷(Brad Grey),該制片廠在四年前決定拍攝《變形金剛5》時損失了4.5億美元。

雅諾普洛斯是一位老式好萊塢電影大亨,他喜歡在大銀幕電影上投入大量資金,但四年後,很明顯,他不再符合派拉蒙對維亞康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viacom CBS)的整體發展戰略。是以,維亞康姆在合同還剩兩年的時候解雇了他,接手的布萊恩·羅賓斯(Brian Robbins)在低成本和中低成本網絡方面表現出色。

與法律專業的Jim Janopoulos不同,Brian Robbins是标準的好萊塢明星,他的父親也是一名演員,年輕時經常出現在著名的美國電視劇中,如綜合醫院;

九年前,他看到了網絡的未來,在YouTube上,他創立了一個名為AwesomenessTV的網絡,專門研究年輕觀衆市場,然後被維亞康姆以5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

在Janopoulos于2017年接手派拉蒙旗幟後,布萊恩·羅賓斯(Brian Robbins)被聘請擔任新成立的派拉蒙演員的主席。該公司旨在與派拉蒙最知名的藝術家合作,為青年市場創作内容,并參與了"多拉冒險:失落的金城"和"火牛奶爸爸"等作品四年。

2018年,布萊恩·羅賓斯(Brian Robbins)将成為派拉蒙著名的Nickelodeon頻道的主席。今年,派拉蒙推出了自己的流媒體平台Paramount Plus,由布萊恩·羅賓斯(Brian Robbins)擔任首席内容官,繼續在維亞康姆的CBS集團中獲得地位。自上任以來,他一直推動将大量鎳兒童頻道的資源直接引入Paramont Plus,為流媒體服務帶來了許多家庭使用者。

據了解,Janopoulos先生與該集團的老闆Shari Redstone有一段時間不和。後者想要大力發展派拉蒙Plus,讓流水戰在起跑線上的慘敗派至上能夠盡快迎頭趕上,但前者從自己多年的行業經驗來看,依然堅持老話,即電影應該在銀幕上看,不想追求流媒體使用者的數量而犧牲醫院的票房, 是以搞砸了與演員,導演的關系。到2018年底,Jim Giannopoulos曾表示,派拉蒙的目标是成為一家内容提供商,為Netflix等平台提供優質内容。但不到三年後,派拉蒙的定位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雅諾普洛斯的路線已經成為過去。

長期擔任環球影業高管的羅納德·邁耶(Ronald Meyer)因性醜聞于2020年辭職,長期擔任迪士尼董事長的艾倫·霍恩(Alan Horn)被迫辭職,此外還有吉姆·吉安諾普洛斯(Jim Giannopoulos),這位老派電影大亨現在上司着好萊塢的大生意。事實上,索尼影業現任董事長湯姆·羅斯曼(Tom Rothman)可能已經是好萊塢五大公司中唯一一家(不包括Netflix)沒有流媒體平台的公司,兩者之間或多或少存在因果關系。

随着布萊恩·羅賓斯(Brian Robbins)的上任,派拉蒙還宣布,其電影和電視内容的年度支出将從10億美元大幅增加至50億美元,但将主要集中在線上平台内容上,預計大螢幕電影的産量将大幅下降。至此,有媒體在八年前的一次采訪中對布萊恩·羅賓斯(Brian Robbins)進行了金句:"電影線結束了!電影模式破産了,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北美票房|伊斯特伍德新作《沙丘》首次登陸海外市場

導演克裡斯托弗·諾蘭(右)将與環球影業合作制作他的下一部作品

周二,另一則行業新聞震驚了好萊塢。導演克裡斯托弗·諾蘭(Christopher Nolan)宣布,他的下一部作品将在環球影業(Universal Pictures)上演。在業内,諾蘭想拍一部關于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的傳記片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但是,關于這部電影在與華納關系緊張之後将花費誰的猜測一直很普遍。

在過去的二十年裡,諾蘭與華納有着忠誠的關系。他的蝙蝠俠系列,Dreamspace,Dunkirk,Creed和其他由華納制作的大片也為他赢得了票房,眼球和榮譽。但所謂世界所有的宴會,雙方方向相反,為了這條線和線下的争執。

在去年年底爆發的高峰期,華納看到醫院線行業正在消亡,是以他決定暫時放棄傳統的視窗期,預計2021年所有作品的發行都是同步的。沒想到,這一舉動除了激怒了醫院線外,最暴力的反對,是他自己的王牌導演諾蘭。

他堅持認為大銀幕體驗是電影的終極意義,他憤怒地将華納的流媒體平台HBO Max稱為"業内最糟糕的流媒體服務",并在給媒體的一封公開信中直言不諱地說:"華納曾經有能力讓導演的電影在任何地方工作,不僅在電影院,而且在觀衆的家中, 但此刻他們正在自首。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麼。他們決定上線和下線根本不是平局。"

當然,如果我們再往前追溯,雙方原本的密切合作,分歧的根源可能還在于信條。在受疫情影響的電影開始時,時期向後推。華納本來希望在網上釋出此事,以盡量減少損害。但諾蘭對自己作品的發行有着巨大的控制權,他沒有做出任何讓步,堅持要求這部電影登上大銀幕。最終,華納滿足了導演的要求,但《信條》最終沒能打得疫情的沖擊,全球票房并不理想,華納損失了至少5000萬美元。

出于種種原因,諾蘭最終決定離開華納。一段時間以來,他一直在釋出英雄文章,在他的好萊塢工作室裡,他一直是好萊塢的頭号人物。他們閱讀了新電影的劇本,并聽取了諾蘭合作的所有條款,但須遵守保密協定。其中包括至少1億美元的拍攝費用和1億美元的發行預算,包括他之前在華納長期享受的前三周後的三周的獨家期間(也就是說,隻要有新電影,華納就不會在前三周和未來三周内安排同一部電影的發行), 以及要求新電影必須在90-120的長視窗後釋出才能登陸線上平台。

最後,環球影業電影制作總監唐娜·蘭格利(Donna Langely)笑到了最後。作為諾蘭的英國同胞,她擊敗了索尼、米高梅、派拉蒙和蘋果流媒體的同行,獲得了諾蘭新電影的版權。據悉,該片計劃于2022年春季開拍,最早将于2023年底不上映。在疫情日複一日地延伸的當下變化,想要預測兩年後的事情太難了,流媒體和大銀幕的争論會是什麼樣的方向,衰落後的《信條》諾蘭神無法發揮,而隻有兩年後就看不出來了。

北美票房|伊斯特伍德新作《沙丘》首次登陸海外市場

《信條》票房不佳是諾蘭和華納不和的原因

負責編輯:陳世懷

校對:徐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