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可以是悲觀的,但還是要積極行動

“2019可能會是過去10年裡最差的一年,但卻是未來10年裡最好的一年。”

2022 年再看到這句話,

好像沒有當初的悲觀,雖然大環境确實越來越艱難,熬過來後也能接受。

湖面上的鴨子,

水面上看起來悠閑平靜,水下面在拼命劃水。

流動性

最焦灼的内卷,

往往拼命努力,最終也隻是面前維持現狀,甚至可能往後退。

電影院的内卷,

不是前排的人站起來,後排的人需要站起來,

而是後排的人必須站起來,不能換一家電影院。

本質上是流動性的凝滞。

萬物之中,希望至美。

人呢,其實不怕苦,不怕累,最怕看不到希望。

什麼是希望?

就是社會的流動性,生命依然不斷地活躍。

在增長緩慢的社會裡,人像是被鑲嵌在固定的位置上,不敢動彈,因為沒得選擇。

隻要在活躍的,不斷變化的市場中,機會才容易冒出來。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劇烈變化的社會,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不可能一直維持高速的發展。

身在時代的背景下,

無法繞過去,那就隻能忍受許多煩心事,接受當下的狀态。

這也是痛苦的根源。

平靜的身軀裡面,每天有無數的細胞,在生生滅滅;同樣在微增長的社會中,個體照樣劇烈變化着。

隻是有些人躺平,有些人還在奮鬥。

行動者

熵的危機。

整個社會就是一個大型的系統,沒有外在能量的不斷湧入,熵會越來越多,最終慢慢停滞下來。

工業革命的誕生,

首先是新的能源利用,或者更高效的動能。

但我們知道,之前幾千年的曆史,都沒有什麼大的變化;現代社會的存在,也不可能一直保持突破的狀态。

雖然如此,

悲觀者往往正确,樂觀者往往成功。

悲觀者通常認定現實不可改變,是以會想辦法适應;而樂觀者相信未來,會采取行動,改善外在的條件。

生命依然在進化,還在積蓄能量。

曆史潮流,浩浩蕩蕩。

個人的力量很渺小,甚至都不能左右自己是悲觀,還是樂觀,但還是可以積極做事。

無論做什麼事情,

可以認為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這裡競争太激烈,那裡有風險;

也可以看到什麼都好奇,什麼都可以去嘗試下,不管結果,隻問耕耘。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再說。

不試一下,真不知道,路是被堵上的,還是有條新路。

新世界

有一部動漫,叫《海賊王》。

最喜歡的就是,到偉大的航路上,尋找新世界,每次戰鬥都像在打破一定陳規。

在同一個舞台上,

那些舊勢力,舊觀念,舊行為,一一被新生代的主角,所替代。

也有絕望的時刻,

可一旦形勢發生變化,那些艱難的東西,瞬間消融。

魚離開了水,就不再是魚。

令人悲觀的事情,在舊的場景中,跳到新的世界,一切都是嶄新的。

連思維,都是新的。

人們總是喜歡抱守,先入為主的架構,錯以為那就是天空,其實不過是井底之蛙。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艱難的時候,

不會一直艱難,而會凋零,進而孕育新的生命。

“幸存者偏差”的悲劇,

在于以為過往的成就,都是個人的功勞,用舊的架構,繼續用在新的場景,結果隻會慘遭打臉。

隻有終身學習,

根據形勢的發展,不斷調整對未來的敏感,以及對新知識的擷取。

才能保持自身的競争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