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翊鳴飛檐走壁的“雪長城”藍本取自山海關

作者:天目新聞

位于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雲頂滑雪公園的坡面障礙技巧場地“雪長城”,因其獨特的滑行趣味性和觀賞性得到運動員和全球觀衆贊許。“雪長城”上各個賽段造型取材自何種藍本?有哪些觀衆在電視畫面中不易發現的隐藏巧思?雲頂滑雪公園相關負責人向新華社記者一一揭秘。

蘇翊鳴飛檐走壁的“雪長城”藍本取自山海關

2月6日,運動員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單闆滑雪項目男子坡面障礙技巧資格賽中。新華社記者許暢攝

據雲頂滑雪公園山地運作副經理王世同介紹,在“雪長城”正式開工修建前,賽道塑形師、德國人迪克·舒爾曼曾和他交流過以何種長城景觀作為藍本。最終,由舒爾曼領銜的中外塑形團隊決定借鑒山海關。

“道具區第二個賽段上那個‘小房子’的外形,其實參考自山海關城樓。它不僅僅是個景觀造型,還是個道具,在上面飛檐走壁極具視覺效果。”王世同說,“在公開訓練時,幾乎每個運動員都會想跳上去玩玩,可能有的人跳得并不完美,但大家都想去試一試。”

正式比賽時,“小房子”直覺地檢驗了選手們的膽量和能力——難度選擇相對保守的運動員會從其旁邊的鐵杆滑下,而包括蘇翊鳴在内的頂尖高手,則将自己的身姿成功留影在這一首次出現在坡障比賽中的“中國風”道具上。

由此可見,“小房子”道具顔值和實力俱全。

蘇翊鳴飛檐走壁的“雪長城”藍本取自山海關

2月7日,中國選手蘇翊鳴在北京冬奧會單闆滑雪項目男子坡面障礙技巧決賽中。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小房子”的下一個賽段上安置有被稱為“炮杆”的道具,盡管這種道具在滑雪公園十分常見,但舒爾曼團隊仍在其中加入了巧思。

“有一個細節,可能大家從電視上注意不到。當時我問他(舒爾曼),為什麼要在‘炮杆’平台下面刻一些彎曲的紋路,他說這是波浪,象征着海洋。是以這個設計其實是參考了山海關老龍頭的炮台,道具本身就是大炮,十分形象。”

王世同介紹,在道具區之後的跳台區,塑型團隊也保持了“長城”視覺語言的連續性,不管跳台本身形狀是鲨魚鳍還是駱駝背,上面都有城牆磚符号。

舒爾曼帶領的這支集合了中外頂尖場地修型專家的團隊,并非首次在雲頂建造“雪長城”。

“其實在北京冬奧會測試賽的時候,這裡的賽道設計已經有了一些長城概念的雛形,但這一次,概念得到更廣泛的應用。”王世同介紹道。

作為為平昌冬奧會等多項國際大賽執行過場地修型工作的專家,舒爾曼本人為現在這條“完成态”的“雪長城”感到驕傲:“這是我們團隊迄今為止最棒的作品。”

(原标題《北京冬奧會 | 蘇翊鳴飛檐走壁的“雪長城” 藍本取自山海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