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蘋果将開放第三方應用商店,但勝利者不是我們

蘋果最近的日子真不太平......

在文章正式開始之前,小雷想問一下各位正在使用iPhone的讀者們,你們認為iOS最大的優勢是什麼?是因為iOS比較穩定且BUG數量少,還是其生态足夠完善,但從小雷個人角度來看,相比安卓,iOS最大的優勢莫過于App Store應用商店。

蘋果将開放第三方應用商店,但勝利者不是我們

與安卓應用市場不同的是,App Store擁有更加嚴格的稽核标準,若軟體的安全性不能達到App Store的标準,那就不能上架,再加上蘋果并不允許使用者通過其他方式下載下傳應用軟體。一套組合拳下來,讓APP Store上的應用遠比安卓端要安全好用不少。這也是網友口中“iPhone比安卓流暢好用”的一個因素之一。

然而近日,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以 21 票贊成、1 票反對的投票結果準許通過了《開放市場法案》,該法案将強制蘋果允許使用者從 App Store 之外安裝應用。

不過國外部分網友對于此項法案似乎并不領情,他們認為開放應用市場可能會讓iOS的安全漏洞變得越來越多,甚至可能會損害到使用者的隐私安全。可以預見的是,萬一未來這項法案成功實踐,不光是蘋果,整個應用市場都可能迎來巨變。

為什麼我們對APP Store這麼大惡意?

其實從前兩年開始,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就曾多次圍繞蘋果的APP Store提出了多項法案,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反壟斷。畢竟APP Store不像安卓,消費者在軟體中購買某些虛拟産品時,必須要通過App Store提供的支付界面才能完成支付,其中蘋果需要抽取30%的“蘋果稅”,是以在某些平台上iOS使用者需要支付的金額要比安卓使用者更多一些。

蘋果将開放第三方應用商店,但勝利者不是我們

左蘋果右安卓

除了消費者,軟體開發者也會被“蘋果稅”所影響,為了保證收入他們隻能選擇漲價,但相關價格的上調一定情況下會影響到使用者的忠誠度,進而陷入一個惡性循環。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在應用方面的收入,使用者數量隻占安卓七分之一的蘋果,利潤卻是安卓市場的4.38倍。這明顯不合理。

蘋果将開放第三方應用商店,但勝利者不是我們

這裡也簡單講述一下為何蘋果與安卓會存在差異化,谷歌的安卓系統是開放給所有手機廠商的,極為碎片化,再加上谷歌并沒有自己的硬體生态,需要依賴其他手機廠商來做大安卓手機的規模,是以谷歌對于軟硬體生态的掌控力都非常弱,也就是說,各大廠商研發的Android手機是各廠商們自己的私産,跟谷歌沒有太大的關系。自然谷歌不能像蘋果那樣掌控應用商店。

而蘋果是從硬體到iOS作業系統軟體生态都是自己的私産,用的是它自己的作業系統、自己的硬體,這是與谷歌的不同之處。

蘋果封閉統一的系統體驗確定了其高品牌溢價與更為純淨的、安全的使用者體驗,這是無形的溢價。那麼從這一點來看,蘋果所宣稱的隻能通過App Store下載下傳軟體,是為了確定使用者的安全與更好的體驗本身是成立。是以,即便不從盈利的角度來看,它也不會讓第三方應用商店來破壞蘋果App Store的應用的品質度與安全性。

蘋果将開放第三方應用商店,但勝利者不是我們

但這并不是阻止使用者擁有選擇權的理由,消費者在花錢購買iPhone之後,理應擁有了手機的所有權和支配權。也就是說,iPhone使用者可以接受蘋果公司的服務,去使用APP Store并支付“蘋果稅”,一旦使用者發現了更好的應用平台之後,也有權選擇接受其它平台的服務。

第三方應用接入iOS,受益者是誰?

從前文來看,貌似開放第三方應用平台是一件對蘋果弊大于利的事情,這是否說明對于我們普通消費者而言就是利大于弊了呢?其實也不然,相信使用過安卓手機的讀者們應該都清楚,市面上依舊存在大量的垃圾軟體,一些無良開發者甚至會在軟體中添加一些惡意代碼,或是把一些内容悄悄傳輸到自己的伺服器上。這些行為普通使用者是無法察覺的,有可能個人資訊洩露甚至是影響到财産安全。

蘋果将開放第三方應用商店,但勝利者不是我們

就好比早些年間,曾有一款名為倍推微信分身的軟體在iPhone使用者中廣為流傳,這款未經 App Store 稽核的微信雙開應用在微信的基礎上做了大量修改,代碼中甚至捆綁了支付寶的 SDK,可用于調用支付寶的快捷支付功能。經過網絡抓包分析後,這款應用還會推送一些服務收費的資訊到手機上。盡管應用在測試過程中沒有惡意攻擊的傾向,但應用内預留了許多高危險的接口,一旦破解者有了别的心思,即便是微信的賬号密碼也能随意擷取。

即便你認為一些完全沒有密碼洩露風險的應用,也有可能被添加了一些代碼,讓你在無意中變成了砧闆上的一塊肉。

蘋果将開放第三方應用商店,但勝利者不是我們

是以一旦蘋果開放第三方應用平台,就會有無數為了白嫖蘋果數以十億計的生态流量的開發者湧出,他們甚至可以在App Store上架一個閹割版APP,想體驗完整版請到官網下載下傳,或者幹脆就不在App Store上架,反正都可以通過第三方平台安裝。既不受蘋果監管,又不用向蘋果交錢,相信大多數開發者做夢都想這麼幹。

而那些遵規守紀的軟體開發者們反而成了炮灰,雖然可以繞開蘋果稅,但這并不是一件好事,畢竟網絡上有太多“不懷好意”的網友,他們可能會通過專業知識山寨甚至是破解開發者們辛辛苦苦碼出的APP,部分APP開發團隊可能會是以丢掉飯碗。這種操作在早些年間的安卓市場層出不窮,不少使用者也對此見怪不怪,也正因如此大部分開發者甯願支付30%的蘋果稅也不願意在安卓市場中體驗提心吊膽的日子。

蘋果将開放第三方應用商店,但勝利者不是我們

是以對于我們普通消費者而言,這也不一定是個好兆頭,相信大部分購買iPhone的使用者都是圖個“穩定、BUG少、壽命長”,如果蘋果在這方面和安卓完全一緻,那麼确實像庫克所說“你不如去買台安卓手機”。

再加上近兩年APP Store也曾多次曝出存在虛假廣告、不正當競争、違反開發者協定等多項違規行為。根據市場研究公司Appfigures的資料,部分涉嫌詐騙的APP在上架期間騙取了消費者約4800萬美元,甚至有部分APP會以感染病毒的智語誘導消費者去下載下傳額外的付費軟體。

是以,APP Store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樣如同“城堡”一般安全,它同樣存在一定數量的惡意軟體,一旦蘋果允許使用者在第三方平台下載下傳APP,這一情況隻會愈演愈烈。

“銅牆鐵壁”的iOS還安全嗎?

如今擺在蘋果面前隻有兩條路,一是選擇不遵循法案判決,繳納天價罰款,二是選擇妥協,開放第三方應用商店。雖然在小雷看來,蘋果甯願繼續繳納罰款也不會開放第三方應用平台,但近幾年有關APP Store的判決法案越來越多,誰也不知道未來蘋果還能不能頂得住這個壓力。

倘若蘋果真的開放了,那麼又該如何保證APP的品質,我們又該如何避免某些垃圾APP所帶來的風險呢?或許在這一點上,蘋果可以向安卓廠商們學習,曾經的安卓廠商在面對魚龍混雜的應用市場時推出了“安裝包風險檢測”功能,使用者通過第三方途徑安裝應用時,系統就會對安裝包進行安全掃描,必要時會及時提醒使用者該軟體存在潛在風險甚至直接不允許安裝。

另外,蘋果可能會進一步加大對APP權限的管控,在iOS 15.2版本中,iPhone就上線了一項名為APP隐私報告的功能,它能夠詳細列出APP使用過哪些權限、接入過哪些網絡節點。這一功能的上線或許也與蘋果近期的“噩耗”有一定關系。

蘋果将開放第三方應用商店,但勝利者不是我們

當然,我們也應當告誡身邊的朋友和長輩(包括自己),避免通過這些商店安裝應用,隻要能在APP Store上找到同款應用,就沒必要去冒風險。哪怕在不經意間已經安裝了應用,也不必過度恐慌。得益于 iOS 的沙盒機制,隻要不在設定中信任它的它就無法運作,不會産生任何影響。

不管如何,無論我們使用的是安卓還是iPhone,都不要去嘗試安裝那些來源不明的APP,這些開發者永遠比你聰明得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