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零開始學布線11:光纖到使用者單元通信設施

從零開始學布線11:光纖到使用者單元通信設施

光纖到使用者(Fiber To The Home,FTTH),從廣義上說是指一根光纖直接連到使用者。FTTH是指将光網絡單元安裝在企業使用者或家庭使用者處,在光接入系列中除光纖到桌面外,它是最靠近使用者的光接入網應用類型。

“FTTH是20多年來人們不斷追求的夢想和探索的技術方向,但由于成本、技術、需求 等方面的障礙,至今還沒有得到大規模推廣。然而,這種局面最近有了很大的改觀,由于政策上的扶持和技術本身的發展,在沉寂多年後,FTTH網再次成為熱點,步入快速發展期。新技術、新裝置、新的網絡建設計劃不斷推出,引起了業界的關注。預計今後幾年,FTTH網将會有很大的發展。”是以,《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範》(GB 50311-2016)制定了相關要求(強制性條文,在工程建設中要求嚴格執行和審查)。

1. 光纖到使用者單元通信設施的規定:

1) 在公用電信網絡已實作光纖傳輸的地區,在建築物内設定使用者單元時,通信設施工 程必須采用光纖到使用者單元的方式建設。

2) 光纖到使用者單元通信設施工程的設計必須滿足多家電信業務經營者平等接入,且用 戶單元内的通信業務使用者可自由選擇電信業務經營者的要求。

3) 建立光纖到使用者單元通信設施工程的地下通信管道、配線管網、電信間、裝置間等通信設施時,必須與建築工程同步建設。

4) 使用者接入點應是光纖到使用者單元工程特定的一個邏輯點,設定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 每一個光纖配線區應設定一個使用者接入點;

② 使用者光纜和配線光纜應在使用者接入點進行互連;

③ 隻有在使用者接入點處可進行配線管理;

④ 使用者接入點處可設定光分路器。

5) 通信設施工程建設應以使用者接入點為界面,電信業務經營者和建築物建設方各自承 擔相關的工程量。工程實施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 規劃紅線範圍内建築群通信管道及建築物内的配線管網應由建築物建設方負責建設。

② 建築群及建築物内通信設施的安裝空間及房屋(裝置間)應由建築物建設方負責 提供。

③ 使用者接入點設定的配線裝置建設分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電信業務經營者和建築物建設方共用配線箱時,由建設方提供箱體并安裝,箱體内 連接配接配線光纜的配線子產品應由電信業務經營者提供并安裝,連接配接使用者光纜的配線模 塊應由建築物建設方提供并安裝;

□電信業務經營者和建築物建設方分别設定配線櫃時,應各自負責機櫃及機櫃内光纖 配線子產品的安裝。

④ 配線光纜應由電信業務經營者負責建設,使用者光纜應由建築物建設方負責建設,光跳線應由電信業務經營者安裝。

⑤ 光分路器及光網絡單元應由電信業務經營者提供。

⑥ 使用者單元資訊配線箱及光纖擴充卡應由建築物建設方負責建設。

⑦ 使用者單元區域内的配線裝置、資訊插座、使用者纜線應由單元内的使用者或房屋建設方負責建設。

6) 地下通信管道的設計應與建築群及園區其他設施的地下管線進行整體布局,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 應與光交接箱引上管相銜接。

② 應與公用通信網管道互通的人(手)孔相銜接。

③ 應與電力管、熱力管、瓦斯管、給排水管保持安全的距離。

④ 應避開易受到強烈振動的地段。

⑤ 應敷設在良好的地基上。

⑥ 路由宜以建築群裝置間為中心向外輻射,應選擇在人行道、人行道旁綠化帶或車行道下。

⑦ 地下通信管道的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标準《通信管道與通道工程設計規範》GB 50373的有關規定。

2. 使用者接入點設定

1) 每一個光纖配線區所轄使用者數量宜為70~300個使用者單元。

2) 光纖使用者接入點的設定地點應依據不同類型的建築形成的配線區以及所轄的使用者密度和數量确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當單棟建築物作為1個獨立配線區時,使用者接入點應設于本建築物綜合布線系統裝置間或通信機房内,但電信業務經營者應有獨立的裝置安裝空間,如圖1所示。

從零開始學布線11:光纖到使用者單元通信設施

圖1 使用者接入點設于單棟建築物内裝置間

① 當大型建築物或超高層建築物劃分為多個光纖配線區時,使用者接入點應按照使用者單元的分布情況均勻地設于建築物不同區域的樓層裝置間内,如圖2所示。

從零開始學布線11:光纖到使用者單元通信設施

圖2 使用者接入點設于建築物樓層區域共用裝置間

當多棟建築物形成的建築群組成1個配線區時,使用者接入點應設于建築群物業管理 中心機房、綜合布線裝置間或通信房内,但電信業務經營者應有獨立的裝置安裝空間,如圖3所示。

從零開始學布線11:光纖到使用者單元通信設施

圖3 使用者接入點設于建築群物業管理中心機房或綜合布線裝置間或通信機房

每一棟建築物形成1個光纖配線區,并且使用者單元數量不大于30個(高配置)或70個(低配置)時,使用者接入點應設于建築物的進線間或綜合布線裝置間或通信機房内,使用者 接入點應采用設定共用光纜配線箱的方式,但電信業務經營者應有獨立的裝置安裝空間,如圖4 所示。

從零開始學布線11:光纖到使用者單元通信設施

圖4 使用者接入點設于進線間或綜合布線裝置間或通信機房

3. 使用者接入點的配置原則

1 )建築紅線範圍内敷設配線光纜所需的室外通信管道管孔與室内管槽的容量、使用者接入點處預留的配線裝置安裝空間及裝置間的面積均應滿足不少于3家電信業務經營者通信業務接入的需要。

2)光纖到使用者單元所需的室外通信管道與室内配線管網的導管與槽盒應單獨設定,管槽的總容量與類型應根據光纜敷設方式及終期容量确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 地下通信管道的管孔應根據敷設的光纜種類及數量選用,宜選用單孔管、單孔管内穿 放子管及栅格式塑膠管。

② 每一條光纜應單獨占用多孔管中的一個管孔或單孔管内的一個子管。

③ 地下通信管道宜預留不少于3個備用管孔。

④ 配線管網導管與槽盒尺寸應滿足敷設的配線光纜與使用者光纜數量及管槽使用率的 要求。

3)使用者光纜采用的類型與光纖芯數應根據光纜敷設的位置、方式及所轄使用者數計算, 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 使用者接入點至使用者單元資訊配線箱的光纜光纖芯數應根據使用者單元使用者對通信業務的 需求及配置等級确定,配置應符合表1的規定。

表1 光纖與光纜配置
配置 光纖(芯) 光纜(根) 備注
高配置 2 考慮光纖與光纜的備份
低配置 1 考慮光纖的備份

② 樓層光纜配線箱至使用者單元資訊配線箱之間應采用2芯光纜。

③ 使用者接入點配線裝置至樓層光纜配線箱之間應采用單根多芯光纜,光纖容量應滿足使用者光纜總容量需要,并應根據光纜的規格預留不少于10%的餘量。

4)使用者接入點外側光纖子產品類型與容量應按引入建築物的配線光纜的類型及光纜的光纖芯數配置。

5)使用者接入點使用者側光纖子產品類型與容量應按使用者光纜的類型及光纜的光纖芯數的50%或工程實際需要配置。

6)裝置間面積不應小于10平米。

7)每一個使用者單元區域内應設定1個資訊配線箱,并應安裝在柱子或承重牆上不被變更的建築物部位。

4. 使用者接入點的纜線與配線裝置的選擇

1 )光纜光纖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 使用者接入點至樓層光纖配線箱(分纖箱)之間的室内使用者光纜應采用G.652光纖。

② 樓層光纜配線箱(分纖箱)至使用者單元資訊配線箱之間的室内使用者光纜應采用G.657 光纖。

2)室内外光纜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 室内光纜宜采用幹式、非延燃外護層結構的光纜。

② 室外管道至室内的光纜宜采用幹式、防潮層、非延燃外護層結構的室内外用光纜。

3 )光纖連接配接器件宜采用SC和LC類型。

4)使用者接入點應采用機櫃或共用光纜配線箱,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 機櫃宜采用600mm或800mm寬的19"标準機櫃。

② 共用光纜配線箱體應滿足不少于144芯光纖的終接。

5)使用者單元資訊配線箱的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配線箱應根據使用者單元區域内資訊點數量、引入纜線類型、纜線數量、業務功能需求 選用。

② 配線箱箱體尺寸應充分滿足各種資訊通信裝置擺放、配線子產品安裝、光纜終接與盤留、跳線連接配接、電源裝置和接地端子闆安裝以及業務應用發展的需要。

③ 配線箱的選用和安裝位置應滿足室内使用者無線信号覆寫的需求。

④ 當超過50V的交流電壓接入箱體内電源插座時,應采取強弱電安全隔離措施。

⑤ 配線箱内應設定接地端子闆,并應與樓層局部等電位端子闆連接配接。

5. 使用者接入點的傳輸名額

使用者接入點使用者側配線裝置至使用者單元資訊配線箱的光纖鍊路全程衰減限值:在1310nm波長視窗時,采用G.652光纖時為0.36dB/km;采用G.657光纖時為0.38~0.4dB/km;光纖接頭采用熱熔接方式時損耗系數為0.06dB/個;采用冷接方式時為0.1dB/個。

——END——

從零開始學布線11:光纖到使用者單元通信設施
從零開始學布線11:光纖到使用者單元通信設施
從零開始學布線11:光纖到使用者單元通信設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