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入職一周

      很意外的是我又一次跳槽了(2017.12.10),而且是在一年内經曆了三家公司。相對其他同僚朋友而言,頻繁更換工作環境使得我的經曆其實更加豐富,見識到了很多的項目,不管是爛項目也好,優秀的項目也罷,都使我眼界大開,積累不少經驗和教訓;同時也見識到了三家不同企業的資訊化建設程度,不管是資訊化沙漠也好,穩健龐大的資訊化架構也好,也都是我從業經曆的一次“體驗”,雖然過程不少坎坷,也見識到了一些奇葩的人,但至少我現在是幸運的。

      因為經曆過一次奇葩的企業和奇葩的管理,是以現在跳槽我特别關心企業文化以及所在部門的架構、人員組織以及人事制度。跳槽之前還有點擔心,畢竟目前壓力纏身,有房貸壓着,也不敢太張揚。

      J公司其實早在一年前人事就有聯系過我,那時候是想讓我去總部做SAP SD子產品的進階主管,隻是可惜的是遠離大城市,我就沒有答應。

      J公司人事第二次聯系我已經是我在廈門入職H公司半年之後。恰好J公司那邊新上任CIO,大刀闊斧做了很多改革和人員精簡政策,需要招一些進階項目主管,是以又一次找到我。雖然這一次崗位工作在廈門,但畢竟在H公司裡環境還不錯,同僚也彼此比較和睦,上司也比較靠譜,是以我也就沒再繼續下去。

      當J公司人事再一次聯系我的時候已經是接近年底了,這個時候我心境也有所變化,雖然被提拔為SAP項目的負責人,但還是覺得目前工作崗位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我的挑戰欲望,所做的工作也都是價值度不高的事兒,當然最主要的是忍受不了作為主管的我薪資待遇遠不如我的下屬(可以了解為公司薪資制度不合理和上司不了解SAP行情)。後來也跟上司提了加薪的事兒,但最終給我的加薪幅度還是遠沒有達到我的要求。是以J公司人事聯系我也就是水到渠成的感覺了。

      于是乎周一初步電話溝通,周二當面面試,周三人事做背調,周四我确認意向,周五就談薪完成定Offer了。

      給上司提離職,還是讓他大吃一驚,雖然極力挽留,給各種誘惑和提薪,但我去意已決。現在提離職就已經不是為了加薪了。交接工作整整持續了一個月,直到我離職的時候接我崗位的人還沒入職,上司沒辦法隻好交接給一個SAP開發人員。基本上把我會的,所負責的,各種問題點都已經交接的很清楚,該說的和不該說的,又是錄屏又是整文檔,甚至手把手教,但他們還是很難入門。

      不得不感慨一句:純開發而不懂業務的人根本沒有競争力!

      然而,不管怎麼說,還是很感謝H公司,我會很懷念在H公司的日子。SO,再見了,美麗的五緣灣;再見了,坑貨的ICC;再見了,和睦的同僚;再見了,HXPP;

      第一天:

      這是我第一次碰到入職時間是在下午2點的公司。準時到國金大廈B棟,前台登記之後就到人事所在的樓層。辦公環境比較簡潔空曠,也算是我理想中進階辦公環境的樣子。不過我還要在軟體園辦公半個月才會搬來這裡。跟人事簡單說明來意,人事MM讓我先坐着等一會兒。我順便看看手機幫H公司處理一下工作的事兒。差不多半個小時後,人事MM才開始處理我的入職。原以為我需要寫N次姓名和身份證号,沒想到才寫了5次而已,整個過程非常簡單清爽,連基本的人事制度教育訓練都沒有。後來才知道每個月公司都會有新員工入職教育訓練,地點在泉州總部,今天隻是簡單做人事系統的資料錄入。

      完事兒之後就去軟體園二期的辦公地,騎自行車也就10分鐘不到,相當近。到48号樓8層,先讓之前的Leedarson同僚——爺幫我帶到所在的部門。恰好上司和同僚們都在,大家簡單圍在一起互相介紹一下,這就算是我到新環境的“開門紅”了。辦公桌和電腦已經準備好了,空間比較狹小,自然比不上在H公司那個寬廣明亮,但想到在這裡隻需要10天工作日,也就罷了。電腦組態也不會太差,硬碟居然是三星512G SSD,雖然記憶體隻有4G,但整體而言不會太低端。

      上司安排坐我右邊的一個小姑娘引導我快速進入工作狀态,除了一些基本的文檔,我也咨詢了很多關于項目的架構、流程、業務等問題,雖然她并不是全部都明白,涉及到開發以及更詳細的她也不清楚,不過小姑娘才畢業一年,有這樣的業務能力和造詣其實比我當年強許多了,由衷贊許之!

      18:00準時下班,才發現軟體園東二門非常多的人搭公共汽車,回住處的公共汽車基本上擠不上去。我就幹脆騎自行車回去,騎到半路我就後悔了,很遠也很冷,而且很多路并沒有設立自行車道,基本上在跟汽車搶路,極其危險。差不多折騰了40分鐘才到家裡,看來以後得坐車友善。

      第二天:

      今天上班的時候坐的是641,繞來繞去到軟體園東二門的時候已經是快接近八點了,都怪路上繞而且堵車太嚴重了。好在快速上樓,趕在8點之前刷指紋。這幾天基本上沒有什麼任務,我除了看文檔熟悉項目之外,也開始着手處理一些異常。項目可以說已經上線了,在一些門店做試點,目前處于前期運維階段。一整天下來也就一個問題,項目穩定性沒話說,異常很少,使用者的問題也很少,而且資料基本上都正确。是以說一個好的項目管理以及實施過程是多麼的重要。悲催的是我發現SAP系統裡面我什麼權限都沒有,碰到問題要查的時候老是提示沒權限。以前H公司的時候我是SAP_ALL,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到了這裡就水土不服了。好在總部SAP團隊我有人,處理事情起來比較順手。接下來是要開始申請一些該有的權限了。

      中午就在公司外面吃飯,軟體園果然人員衆多,吃飯都要排隊很久。我也很快跟左右兩個同僚打成一片,都是小年輕人,比較好相處。新到一個公司作息習慣肯定沒有之前那麼順了,至少中午休息的折疊床現在還沒有搬過來,等公司搬到國金的時候再看看弄過來睡吧。

      下午也依舊在處理問題點和到國金安裝會議電視,估計下周會做項目的模拟吧。

      下班走軟體園西門,坐105路,也是滿車都是人,不提!

      第三天:

      基本上這天也沒啥特别的,路上一樣人擠人,也是踩着點刷卡。不過今天也聽同僚們瞎聊閑談過往公司資訊化部門的一些演變曆史和故事,每家公司都會有很精彩的IT故事,J公司也不例外。我深深覺得上級上司雖然不苟言笑,但對工作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同時做項目也是非常厲害,經手的項目都運作得很好,在資訊部也是德高望重很有威望,是一個不錯的上司。

      意外發現公司這裡權限卡控非常的嚴格,比如外網權限,QQ和微信等都要OA申請,然後經過資訊副總裁級别的人審批,而且他老人家審批不是随便審批的,需要有充分的理由。我個人覺得權限管理是一定要的,特别是外網等,但這個應該隻是僅對其他非資訊化的部門,而資訊部是一定要有外網權限的,畢竟設計到技術和業務往往需要通過外網來查閱資料,甚至也不乏跟網友溝通交流。我很難想象沒有外網的工作會有多大的阻礙,作為資訊副總裁,一個CIO不應該不知道這個道理。

      第四天:

      今天也算是對SAP VC有了非常大的了解,早在之前我就有了解過,不過在這裡我就又更深入一步,也感慨一些地方的設定居然可以做到這樣子靈活,再次感慨一句:SAP真不愧是世界第一的ERP,沒有之一。如果換做其他比如渣渣友,渣渣碟和渣渣捷不知道會是什麼後果。這種認識進一步讓我深深覺得之前很多的選型,很多的說辭對SAP的抨擊和質疑都化為深深的可笑,哪些所謂使用者體驗,UI不美觀的說法在這些面前簡直不堪一擊。是以說,要做ERP就一定做SAP,否則就别做。經曆過SAP系統的人再去接觸其他ERP會分分鐘讓人覺得惡心!

      部門同僚算起來大概10個,總部一個,成都一個,剩下的都在廈門。彼此又因工作的不同分了一些組,居然還有2個PLM進階應用工程師,剛剛選型結束,本以為會用SAP PLM的産品,最終選了西門子的TeamCenter,傳說中是PLM全世界第一。哈哈,都是全世界第一,整個資訊化建設就很好玩了,空間十足!      

      第五天:

      這個算是我在J公司的第一周最後一天。今天也沒有什麼要緊的事兒,就是确定了下周一去總部測試信用額度接口的事兒,上司特意交代要多測試,多考慮幾種場景,我想,發揮我的價值的機會來了,這是我最擅長的工作。小姑娘這一周對我甚是照顧,在很多工作内和外的細節上對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同時今天我也見到了傳說中的CIO,簡單開了一下會,我也意外才發現我們這個項目藍圖雖然出來了,也如今都試點上線了,但藍圖都還沒簽核完成。CIO隻是過了一下藍圖文檔,也對簽核的事兒特别在意,一直囑咐要如何如何,其實站在他的角度上看,理應如此。

      之前聽同僚們說部門活動極少,恰好我剛來不到一周就碰到難得的一次小活動,計劃與下周日到雙龍潭旅遊。想到8月份在H公司才去一趟,純燒烤的活動(正是上次雙龍潭之行,為我後面離開H公司買下伏筆)。本來我是建議去大嶝島的,不過“寡不敵衆”,大家都選擇雙龍潭了,隻好做罷。

      以上大概就是簡要的《入職一周》,整體而言我還是挺滿意的,不得不說這是一家跟立達信集團很相似的企業,資訊化完備,上司也足夠重視。我想,我會努力一直堅持下去,在這邊好好工作,不會随意跳槽了,畢竟有成本有壓力,能夠在一家喜歡的企業長長久久做下去就是一種新年了。到了我這個年紀,是時候考慮安穩下來了。 

-----------------------------------------------------------------------------------------------------------------------------

SAP ALL進行時...!

注:本文系原創,如要轉載請務必保持原文一緻并注明作者(SAP夢心)及出處(部落格位址:http://www.cnblogs.com/saper/),違者将會被追究相關責任,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