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持續進行,從“水立方”變身為“冰立方”的國家遊泳中心,成為全球冰壺運動員巅峰對決的絕佳舞台,繼2008年後再次驚豔世人。國家遊泳中心場館運作團隊後勤副主任、總經理楊奇勇10日下午走進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新聞釋出廳,與中外記者分享了“冰立方”在籌備冬奧和場館運作方面的故事。

2月10日,國家遊泳中心場館運作團隊後勤副主任、總經理楊奇勇(右)在主媒體中心分享冬奧籌備和場館運作故事。人民網 歐興榮攝
作為“雙奧”場館,“冰立方”是冬奧會曆史上體量最大的冰壺場館,也是世界上唯一在泳池上架設冰壺賽道的“雙奧”場館。它在水冰自由轉換之間,展現了建築與技術的高品質發展,也充分彰顯了北京冬奧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綠色奧運和科技奧運結合的典範。
據楊奇勇介紹,整個冬奧會籌備過程中,國家遊泳中心采用“水冰轉換”的政策,在原先的泳池上建設了可移動、可拆卸的冰場。“在‘水立方’裡開展冰壺運動,不是為了作秀,而是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發揮了主導作用。”楊奇勇說,相比建立場館,對已有場館改造可以大大減少投資,“水冰轉換”則能用相對較小的代價實作場館可持續利用。
國家遊泳中心“水冰轉換”短視訊。國家遊泳中心場館營運部提供
楊奇勇透露了一個改造過程中的細節:國家遊泳中心原有的運動員更衣間數量不足,難以滿足冬奧會賽事需求,但建立更衣間成本高昂,且擠占場館賽後營運空間。為此,營運團隊決定對舊集裝箱進行低碳環保的功能子產品化改造,創新性地使用集裝箱式運動員更衣間。賽後,集裝箱子產品可以無痕移除,還原場館的營運空間,撤出的集裝箱子產品還可作為場館的客服咨詢、休息餐飲等公衆服務設施使用。
“早在2019年,國家遊泳中心就獲得了國際奧委會頒發的‘體育和可持續建築’獎杯,讓北京冬奧會提前拿到一枚奧運場館賽後可持續利用的金牌。” 楊奇勇說,從目前的比賽程序來看,這個冰場運作非常完美。
北京冬奧會結束後,國家遊泳中心将成為集冰上精品賽事舉辦、大衆冰上健身、冰壺運動推廣等于一身的綜合冰上項目平台。楊奇勇透露,未來的營運政策也基本确定,在每年的11月,泳池将轉換為冰場,用于開展冰上運動;在下一年的3、4月左右恢複為泳池,用于開展水上運動。“如此場館利用将變得更加飽滿,讓‘雙奧’遺産持續綻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