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雲,甯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其間原因不外乎于君子行為坦蕩,胸懷寬廣,不會因一時的氣憤而做出有損格局的事情,但是小人則為人陰狠狡詐,是非不分還睚眦必報,得罪了小人,稍有不慎就會遭到他們的慘烈報複。
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一位将軍因為得罪了小人而慘遭被俘。
《史記·宋世家》記載,公元前607年,鄭國派兵讨伐宋國,此時宋國的主帥是将軍華元。華元是宋戴公的五世孫,此人骁勇善戰,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憑借其出衆的才能,曾為宋國撐起一片強大之勢。
但就像是華元這樣的大英雄,也免不了為小人所害的命運。
原來在鄭宋兩國交戰之前,為了鼓舞士氣,華元便屠宰山羊,将山羊分給衆人,許是太忙顧不上,又或許是華元自己潛意識中的疏忽,當時在所有人都分到了羊肉的情況下唯獨他的馬夫羊斟沒有分到羊肉。
羊斟是以而懷恨在心。
到了兩軍交戰之時,羊斟駕着戰車趁華元不備之際說道:幾天前的羊肉給誰是你說了算,今天的馬車去哪裡就是我說了算了。他說完就駕駛着馬車直驅鄭國軍隊,堂堂的一國大元帥就這樣輕而易舉得成為了鄭國的俘虜。
羊斟慚羹,用來比喻以私害公的人。但換一個角度去看待此事,因為一個小小的疏忽得罪了小人而落得一個破國的下場,是否又有些得不償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