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在大喜大悲中看清自己, 在大起大落中看清朋友。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每個人都會遇到你看不慣的人和事, 如果每次都較真, 結果就是讓自己的心疲憊不堪, 甚至招人嫉恨, 惹來禍端。
水至清則無魚, 當我們看清一個人, 讨厭一個人的時候, 用不着翻臉, 也不必揭穿, 在心裡清楚就好。
電影《心迷宮》有一段對話讓人印象深刻, 發人深省:
丈夫出軌, 小鳳輾轉反側, 想盡辦法讓他承認自己的過錯, 母親問女兒, 那你準備和他離婚嗎?小鳳猶豫不決, 最後搖了搖頭。
母親接着說:你為什麼非要問出來呢?有些事,
放在他心裡, 像個石頭一樣, 壓他一輩子, 他一輩子就會對你好。 你要是問出來了, 那這石頭, 就搬到你心裡了。
人生中有些事總是不能如願, 也許他們會随着歲月消逝, 也許會随着時光變得不再那樣重要。
揭穿一個人可能會得到一時的痛快, 但看破不說破, 有時換來的卻是一輩子的甯靜與自在。
聰明人, 看透不說透, 凡事留一線, 未來好相見。
想在人群裡生存, 既要有火眼金睛的本事, 也要有潤物無聲的本領。
把事看透, 不如把事看淡
水深不語, 人穩不言。 事不關己休多管, 話不投機莫多言。
人生的高度, 不在于看清了多少事, 而在于看輕了多少事。
《孔子家語》中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
孔子和弟子們外出, 天要下雨, 可大家沒有雨傘, 正好路過子夏的家。
子路提議說:
「咱們到子夏家借把傘吧!」
孔子攔住子路說:
「别去, 子夏這個人比較護财, 他不借給我的話, 别人會覺得他不尊重師長;借給我的話, 他會心疼。 不能硬讓人家做不願做的事, 這樣, 大家相處的時間才能長久些!」
孔子看看破了子夏的吝啬,
卻沒指責他, 也沒當衆給他難堪, 反而是表現出一種了解和寬容。
水至清則無魚, 人至察則無徒。
人生是一場艱難跋涉的修行, 能否幸福, 關鍵在于心态。
走在人生路上, 誰不是一邊應付著現實的刁難, 一邊不動聲色地咬牙前行。
路過我們的人, 隻是路過。 像風, 也像落花流水, 一去無痕。
漫漫人生路, 為自己找到快樂的意義, 是變成熟的必修課。
甯得罪君子, 不得罪小人。
《菜根譚》有言:「不責人小過, 不發人陰私, 不念人舊惡, 此三者可以養德, 亦可遠害!」
俗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即使很多鐵骨铮铮的英雄, 最終都折在了卑鄙小人的手裡。
趙國的名将廉頗, 一生征戰沙場, 留下千古為名, 但卻因為得罪了小人郭開, 最終落得客死異鄉。
郭開靠著谄媚、獻身于愛好男風的趙王趙偃, 竟然一路混到了趙國相國的位置。 在一次宴會上, 他與廉頗并肩而坐, 話不投機, 遭到了廉頗的斥責。
而誰也沒有想到, 就是僅有的這一次交集, 讓郭開一直懷恨在心。 終于趁著廉頗一次出征的時候,
挑撥趙王說廉頗要造反, 使得廉頗流離到魏國。
後趙王由于缺少能征善戰的大将, 故想把廉頗召回己用, 卻又被郭開從中作梗, 收買了使者讓其回複趙王:廉頗已老, 不堪重用。
最終使得一心想為自己國家趙國盡力的廉頗, 流離到楚國郁郁寡歡, 客死他鄉。
人生苦短, 如有志向, 更不應該把時間浪費在與小人糾纏上。
當我們真正的看清了一個人之後, 遠離便是, 用不着翻臉。 與他人相處重在格局, 過多的計較反而是降低了自己的層次。
知人不必盡言, 放下也是放過自己
網路上有這樣一句流行語:
「忍一時乳腺增生, 退一步卵巢囊腫。 」
生氣, 隻會讓氣你的人更得意, 生氣, 隻會讓自己的心更壓抑。
便宜了讨厭你的人, 還損傷了自己的身體, 得不償失。
永遠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一個人的關系, 很多時候你自以為的真心是換不來同樣的回應的, 甚至是你把一個人看得越重, 他給你的打擊和失望便會越大。
聰明人, 不會拿别人的錯, 懲罰自己。
記者采訪餘光中問道:
「李敖天天找你茬, 你從不回應,這是為什麼?」
餘沉吟片刻答:
「天天罵我,說明他生活不能沒有我;而我不搭理,證明我的生活可以沒有他。」
當我們要開口說話時,所說的話最好能比沉默更有價值。
聰明人懂得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懂得自我語言的克制。
比起出頭拔尖,咄咄逼人,更懂得隐忍不發,雲淡風輕。
三毛曾說:
「我最喜歡别人将我看成傻瓜,這樣與人相處起來就友善多了,我不勸任何人任何事,其實,每一個人對自己的作為隻是假糊塗而已。」
「水深不語,人穩不言」,看清一個人,不必張揚,也不必揭穿。
一輩子不長,請把時間花在值得的人和事上,才不枉負我們來人間這一趟。
看透不說透,看清不翻臉,看穿不拆穿,
藏在心底,在人生的漫漫長路裡細細研磨,留下的,才叫閱曆。
人生一晃就到老,别自尋煩惱。
不開心的事,不同路的人,莫翻臉,莫計較,莫挂懷。
你從不回應,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