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快、護、暖、美,解鎖冰雪健兒賽服的那些“黑科技”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管筱璞報道 今朝試劍,在此一搏。2月5日晚,中國短道速滑混合團體接力隊在決賽中以2分37秒348的成績摘得中國體育代表團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上的首金。比賽異常激烈,中國隊與第二名的成績僅相差0.016秒。賽場上不僅比拼運動員自身的天賦、汗水和心理素質,同時還要比拼一個國家的訓練、科研、制造等綜合實力。

2019年,随着“北京周期”來臨,北京服裝學院獲批“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冬季運動與訓練比賽高性能服裝研發關鍵技術”項目,項目總負責人、北京服裝學院長聘教授劉莉和團隊得以接觸更多的冰雪項目,與中國冰雪深深結緣。

因項目延展和縱深需要,目前已有30個機關共同參與到跨學科合作研發中。科研團隊解決“快、護、暖、美”四個關鍵技術問題,實作競速類項目服裝、防護材料及裝備、耐低溫保障材料及裝備、技巧類項目服裝四類産品創新。綜合減阻設計、高科技防切割面料、主動加熱技術……一項項“黑科技”讓中國運動員自信上場、馳騁冰雪!

改變高水準運動員在海外定制賽服的曆史,捧着心做賽服,隻為助力運動員在賽場綻放

劉莉長期從事功能性服裝的教研工作,涉足冰雪運動賽服純屬偶然。

時間倒回到花樣滑冰國際賽事2018至2019賽季。一天,劉莉突然接到國家體育總局冬運管理中心的電話,希望能為雙人滑選手隋文靜、韓聰定制比賽服裝,需要在三周内完成6套比賽服的設計和制作工作。

臨危受命,憑借對服裝的深刻了解和積澱,劉莉帶領團隊圓滿完成了任務。2019年3月,花樣滑冰世界錦标賽在日本埼玉開賽,隋韓組合以自由滑155.60分、總成績234.84分,打破自由滑和總成績雙料世界紀錄一舉奪冠,賽服為他們精湛的技藝增色不少。這一次成功合作,拉開了北服團隊為冬季項目設計服裝的序幕,也改變了高水準運動員在海外定制賽服的曆史。在之後四個賽季的合作中,團隊一共為中國花滑隊設計制作了170套賽服。

快、護、暖、美,解鎖冰雪健兒賽服的那些“黑科技”

2月7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花樣滑冰團體賽冰上舞蹈自由舞比賽在首都體育館舉行,圖為中國選手王詩玥(右)、柳鑫宇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王毓國 攝

根據項群理論,與跳水、體操等項目類似,花樣滑冰是一項典型的難美性項群運動,既是“難”的,又是“美”的。既是追求速度感和難度動作的冰上運動項目,又十分講究藝術表達,這對賽服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

熟悉音樂、設計手稿、測量體型、制作裸服、鑲鑽裝飾、陸上試穿、冰上試穿……一件花滑賽服從無到有,從設計到成型,環節衆多。

花滑服裝設計并沒有統一的風格,設計者前期需要做大量功課,不僅要熟悉參賽的舞蹈和曲風,還要結合運動員的動作、身材、個性、喜好、審美等量身定制,邊設計、邊碰撞、邊契合。“有些時候為了保密,我們也不知道具體曲目,隻能得到一些大方向上的資訊,比如‘浪漫的’‘憂傷的’等等。”劉莉告訴記者,設計師先是基于對音樂風格的了解提出設計方向,再與運動員、編舞、教練共同商讨,是一個綜合創作過程。有時,還會根據具體情況邀請專家參與研讨,沈從文的弟子、古代服飾文化專家趙連賞就是他們的“座上賓”。可以說,每一件衣服都經過了獨一無二的藝術創作過程。

其中的“門道”也不少。技術難度動作較高的表演對服裝重量要求較高,美觀亮眼的同時,還需確定面料輕盈、運動伸展性能好;雙人滑比賽中涉及抛跳動作,女運動員着裝設計裝飾時,要注意避開男伴托舉的重點部位。此外,進階、好看的面料也可能并不适合,比如高定蕾絲面料,雖然花紋精細,但不耐拉拽,最新的面料也不一定就合用,因為還沒有經過實戰檢驗……

“我們以前設計禮服,坐着或者站着拍個照、擺幾個pose就完了。可是對于花滑來說,要旋轉跳躍,甚至還要把人抛出去,這對服裝的要求太多了。”設計師孫雪飛解釋道。

精細的蘇繡、閃耀的水晶、考究的紋樣、飄逸的水墨色調……近距離欣賞賽服,說是藝術品也不為過。“我們也知道,電視畫面未必能将賽服的精妙盡數展現,但是我們依然不遺餘力要做到最好,真正是捧着心為運動員做賽服。”劉莉表示,“一來我們想給運動員信心,大家竭盡所能,用最好的材料、工藝做出這身賽服,希望他們體會到國家對他們的重視,能夠發揮出色;二來我們傳遞的賽服,任何一處細節,都要經得起特寫鏡頭的檢視考驗。”

競速類比賽中,0.01秒就可能決定一塊金牌的歸屬,這0.01秒的差距也許就來自服裝和裝備,賽服的背後是強大的科技助力和集體的力量

2021年9月26日,新疆烏魯木齊。平昌冬奧會速度滑冰男子500米銅牌得主高亭宇在2021-2022中國杯速度滑冰精英聯賽中以33秒83的成績重新整理了他個人保持的全國紀錄,創造了該項目本賽季的世界最好成績。這也是曆史上排名第三的好成績。這無疑對中國冰雪運動是一大激勵。

在新聞畫面中,不少人注意到,高亭宇的賽服有别于其他選手,隻有黑白兩色,略顯樸素。事實上,這是科研團隊為他打造的第七版過程樣衣。盡管還來不及裝飾色彩,但這件集合了衆多科技亮點的樣衣,依然助力選手取得了好成績。

這款賽服,又被稱作“站不起來的比賽服”。據了解,運動員賽服由多種面料組成,結構上一般需要适度分割。速度類項目賽服通常為緊身連體服,其特點是服裝前身有較強拉力,在躬身狀态下能保持運動姿态穩定,通俗來說,就是“站不起來”。除了最佳姿态立體裁剪,減阻結構、适度壓縮等也是此類服裝的設計重點。

快、護、暖、美,解鎖冰雪健兒賽服的那些“黑科技”

2月8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速度滑冰男子1500米決賽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舉行, 圖為中國選手甯忠岩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賽服的研制背後有強大的科技助力。“競速類比賽中,0.01秒就可能決定一塊金牌的歸屬,這0.01秒的差距也許就來自服裝和裝備。”劉莉曾多次表達這一觀點,速度滑冰等競速類比賽追求“快”,服裝設計首先要考慮風的阻力。“并不是越光滑的表面,風阻越小。恰恰是一種有肌理的凹坑結構面料,産生的阻力才是小的。并且,在身體不同部位,凹坑結構的形狀、大小、深度都有所不同。”

耗時整整兩年,研發人員根據不同項目的運動姿态、速度特點,制備高性能減阻面料,并在全球範圍内搜集和測試150多種面料的基礎性能,應用于服裝減阻設計中,多個高校和企業參與其中。比如,清華大學、武漢體育學院做服裝的減阻機理設計,東華大學做減阻面料設計,廣東德潤紡織有限公司負責織造面料,安踏(中國)有限公司負責進行整體服裝制作。

冬奧賽服所有面料和設計都要提前在風洞“吹吹風”,僅速度滑冰一個項目,就篩選了幾十種減阻面料、56種服裝結構,單是帽型就做了21種

賽服減阻設計是否管用?這得由負責執行風洞測試與效果回報的北京服裝學院來回答。

風洞實驗原本主要用于航天、建築等領域,通過模拟風速檢驗房屋、橋梁的安全性。在歐美冰雪運動強國,這一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競速類運動項目的減阻研究,以幫助運動員改善裝備、提高成績。

2020年,國家體育總局建成兩大兩小體育風洞,對冬季運動項目的每支隊伍都進行了運動姿态的科學化評價與矯正,成為項目組能夠系統實施研發的基礎。冬奧賽服所用的所有面料和設計都要提前在風洞“吹吹風”。僅速度滑冰一個項目,就篩選了幾十種減阻面料、56種服裝結構,單是帽型就做了21種。

“我們始終以運動員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為他們量身定制版型,并且根據他們的運動習慣和肌肉線條進行裁剪,最重要的還是要根據運動項目的特點配備對應的運動科技,這樣才能助力運動員在賽場上的表現。”安踏裝備研發人員告訴記者,以鋼架雪車鞋為例,這款運動鞋應用了3D列印钛合金的航天科技及仿生流體力學設計,實測顯示能幫助運動員在起跑推進階段最高提升0.054秒。在分秒必争的賽場上,這是科技帶來的優勢。

“決定要徹底攻克自主研發,是因為存在一些‘卡脖子’問題。我們在海外定的一些服裝,經過風洞測試發現沒有達到承諾的科技水準,我們必須自己進行創造。”劉莉說。讓團隊欣喜的是,經風洞測試驗證,最佳姿态速滑服比海外采購賽服的減阻超過11%;新款短道速滑服最大減阻率超過10%;根據高山滑雪項目各小項速度差異較大的特點,細化有關比賽服設計,最大減阻率超過9%。

冰雪項目風險高,對于科研人員來說,能為運動員減少一點運動傷害,非常有意義

踏冰而來,翩然起舞,冰刀在偌大冰面劃過的痕迹漸次舒展;躬身向前,勢如疾風,轉彎處加速馳騁,幾乎貼冰而行;縱身一躍,盡情翻轉,那是天與地之間的自由……冰雪運動看似輕盈靈動,其實背後的危險性一點也不低。冬季項目運動員在高速運動狀态下,發生沖撞或拉扯,甚至引發危險的事例并不鮮見。據統計,2014年索契冬奧會損傷率為14.1%,2018年平昌冬奧會損傷率為12.6%,遠遠超過夏奧會。

以高山滑雪為例。項目時速可達130至140公裡,運動員還要穿越旗門、完成比賽規定動作,肩部、大腿、肋下的軟組織極易受傷。“穿越旗門時,那個杆會反彈,運動員每天至少要滑二三十趟,就是要被打到兩三百次,全是淤青。他們特别不容易,對于我們科研人員來說,能減少一點他們的運動傷害,非常有意義。”國家冬季運動服裝裝備研發中心專項負責人、北京服裝學院教師張鳴雯表示。

快、護、暖、美,解鎖冰雪健兒賽服的那些“黑科技”

2月8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高山滑雪男子超級大回轉比賽在延慶賽區舉行,中國選手徐銘甫參賽。(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歸國前,張鳴雯曾在澳洲迪肯大學前沿材料研究院工作,專攻機車騎行安全研究。國際雪聯規定的運動護具安全标準就是參考機車騎行安全标準設立的。2020年,她受邀回國參與科技冬奧冬季運動比賽服專項研究,她首先着手對滑雪項目防護裝備進行研究,與團隊開發了全新結構的防撞擊護片。該組護具能有效保護運動員受擊打部位,且外形柔軟、靈活度高,對運動員的動作影響極小。不僅如此,項目組還為運動員配備了墊片、背甲等護具,賽服設計也采用了新型柱狀陣列式抗沖擊結構和新型吸能緩震材料。

再看短道速滑。由于賽道較短,彎道提速容易滑出,加之運動員腳踩冰刀,瞬息之間,賽場上常常會出現運動員的跌撞擦碰,頸部、腹股部、腋部、臀部、下臂、手部、膝蓋都很容易受傷。為盡可能避免危險,國際滑聯從2003年7月1日起,要求所有運動員參賽時必須身穿防切割服。

考慮肌肉壓縮、服裝減阻等功能,該項目賽服使用新型的高彈防切割面料,運用專利技術,由單向防切割更新為雙向,在保持彈性的基礎上,防切割性能提高了20%至30%,給運動員提供了全方位防護,“冰刀劃不破”已不在話下。

張鳴雯介紹,這是兩種性能紗線的複合,同時結合了原料的超強超韌和超彈兩種性質,是以就可以把它做成運動面料,同時它又有很好的耐刺割性能,防護功能更強。

“這其實是一對‘矛’和‘盾’的關系。”劉莉解釋道:“防切割能力主要來自面料中一種高強高模纖維,它的缺點是彈性較差。防切割能力越強,必然導緻服裝彈性減弱。我們的任務就是找到其中的平衡點,幫助運動員在适應規則的前提下賽出好成績。”

國家冬季運動服裝裝備研發中心已建立起完全自主研發的高性能運動服裝體系,掌握了自己的知識産權

“速度類項目,比如短道速滑、鋼架雪車,服裝和裝備綜合減阻是核心;技巧類項目,比如花樣滑冰、自由式滑雪等,增強服裝的表現力是關鍵;綜合類項目,比如北歐兩項,既有點技巧,又帶點速度,就需要綜合考慮。”談起設計心得,劉莉如數家珍。

快、護、暖、美,解鎖冰雪健兒賽服的那些“黑科技”

北京服裝學院教授劉莉帶領團隊進行冬奧國家(集訓)隊比賽訓練服的研發工作。圖為劉莉及其團隊在制作國家花樣滑冰(集訓)隊比賽服,服裝上的花色都是一針一線繡上去的。(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在她看來,“暖”其實是賽服中“最不受關注”的部分。原因有三:一是競技運動賽前都會熱身,短短幾分鐘的比賽過程不需要保暖,而長距離項目比賽中會逐漸釋放熱量;二是如高山滑雪類項目,國際雪聯對比賽服的透風性等參數有嚴格規定;三是所有競技運動都是以成績為導向,一切阻礙成績獲得的設計都會被認為是無效設計。

不過,賽前、賽後、日常保障中,保暖依然重要。為此,團隊也作出相應設計:一是提升纖維保暖率,二是采用主動加熱技術,把電能轉化成熱量,将加熱膜和線植入訓練服裝中,保障穿着訓練服的人員在零下30℃環境下可持續作業8小時以上。

本屆冬奧會新增了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團體項目,中國運動員具備一定優勢,他們的表現令人期待。從服裝色彩、條紋設計到版型,科研人員也盡可能方方面面都為他們考慮周全,助力争金。

在同一背景色下,不同的賽服顔色是否會對裁判打分産生一定的影響?能否有益于運動員去展現這個動作和一些技巧?答案是肯定的。

從比賽服的色彩入手,優化設計方案,確定中國運動員的戰衣更美觀、更舒适、更給力,是“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賽服視覺設計要素對運動員技術表現評價的影響”課題組的任務。

根據賽程安排,該項目在下午6點後比賽。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院長助理王藝璇介紹:“北京2月份的18點,天色已經比較暗了,我們選擇深藍色甚至更深的顔色作為背景色,但是雪道顔色很淺,如果在背景色裡比較凸顯,可能在雪道上呈現就比較弱。我們要判斷哪一部分動作是比較關鍵、需要凸顯的。”

除了色彩,團隊還把條紋設計納入考量。條紋的粗細、形狀如何、分布在比賽服的哪些位置,這些不僅會影響美觀度,恰當的設計還會幫助運動員更好地施展動作,凸顯力量感,展現姿态美。

“運動員在空中起跳的時候是需要舉臂的,包括滑闆的瞬間都是要擡臂的,這就需要我們這個面料有彈性。版型如果太寬松,會受到一些阻力的影響,起跳時的速度就不夠了。而有條紋的狀态,在旋轉過程當中,從審美上看,更有欣賞性,從技術表現上看,會顯得更直、更緊繃。”北京服裝學院副教授江影說。

光影、天氣、服裝動态、運動員姿态……好的設計不僅是呈現在圖紙上,更要放在真實場景中進行檢驗。三維數字化呈現技術的引入,就在一定程度上實作了把賽場帶進工作室,種種變量悉數納入考慮,全方位模拟觀衆視角、裁判視角,還原比賽現場,自然有利于得出更科學的結論。

此外,采集大陸冰雪項目專業運動員的人體資料和體表形态,也是必不可少的關鍵一環。2021年3月起,劉莉及其團隊為400多名運動員進行了三維測量,通過大型測量裝置和手持類三維掃描器,有關運動員的人體關鍵名額及體型特征被精準記錄下來,為賽服設計提供資料支撐。同時,他們還追蹤運動員的動作,細化研究其皮膚伸展規律,進而精細化設計比賽服的結構,使其最大程度符合運動員的動作規律。

2000多份設計手稿,110多款樣服打版,超過800個小時的風洞測試,如今,國家冬季運動服裝裝備研發中心建立起完全自主研發的高性能運動服裝體系,掌握了自己的知識産權。“成績永遠屬于運動員與教練團隊,但對于參與其中的設計師、工藝師而言,場上取得的成績也是莫大的鼓勵,我們為參與到冬奧事業而自豪!”劉莉說。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