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座以工業為“車頭”的城市,從哪裡來?

作者:網信河東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隻有知道城市從哪裡來,才能更深切地了解她向哪裡去。

橫看城市“賬本”,近代天津工業繁榮,從來不是“一枝獨秀”。

“制造商品得用電,産品運輸得靠路,貿易往來仰仗通信,企業發展離不開金融……”天津博物館曆史研究部原主任嶽宏,多年研究工業遺産。他打比方,近代天津工業就像一列“動車組”車頭,帶動貿易、交通、金融、商業等“并駕齊驅”。各行業百花齊放,百舸争流,有幾組資料為證──

看貿易:

自1860年至1937年,天津平均對外貿易總值占全國10%以上。1936年,天津口岸出口的棉花金額占全國的81%。羊毛、皮革、豬鬃等産品占全國70%以上。

看金融:

到20世紀30年代,天津金融市場已是北方最大,北方金融中心地位鎖定。

看商業:

到1931年,天津共有商店、商号17124家,涉及120多個行業,從業職工達10萬餘人,成為大陸北方最大的商業中心……

“20世紀初,北方流行一句話,‘要想發大财,就到北洋來。’北洋借指天津。當時,天津大興工藝(工業)提倡實業。可想而知,‘工業’這頭‘雄雞’一唱天下白,遍地英雄下夕煙。”嶽宏說,“發财”強磁場吸引來全國各地的富商,同時,大量工廠興辦又吸納了大量外來人口就業。人口增多,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速,近代化城市氣息日益濃厚。

時光流轉,邁步今天,沿着天津文旅發展研究重要成果《博物館與文化旅遊》所推介工業遺址一遊,“動車組”的“豪華陣容”依舊令人驚豔——

河北區中山路上的天津造币總廠舊址被媒體稱為“全國同類物質文化遺産中級别最高、遺存最多的一處”。天津造币總廠于清朝光緒年間修建,鑄造各種金銀銅币,天津是以成為全國造币中心。

走出天津造币總廠,西行兩公裡,便可到紅橋區的三條石曆史博物館。館内一塊塊硬邦邦的磚,或許都是當地作為華北地區近代民族工業搖籃的“物證”。館内确有三條青石,石上車轍深深,展示着昔日車水馬龍的繁榮。

繼續向南,3公裡外過海河,有座天津電力科技博物館,這裡原為1904年成立的比商天津電燈電車公司辦公樓所在地。這家總部位于比利時的公司,當時引入了天津第一條有軌電車路線,也自此拉開城市公共交通的序幕。

還有永利堿廠、塘沽南站、大沽船塢……腳步移動,今昔觸碰,以工業為“車頭”的城市“動車組”響聲隆隆。

來源:天津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