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用:top指令用來顯示執行中的程式程序,使用權限是所有使用者。
2.格式:top [-] [d delay] [q] [c] [S] [s] [i] [n]
3.主要參數:
d:指定更新的間隔,以秒計算。
q:沒有任何延遲的更新。如果使用者有超級使用者,則top指令将會以最高的優先序執行。
c:顯示程序完整的路徑與名稱。
S:累積模式,會将己完成或消失的子行程的CPU時間累積起來。
s:安全模式。
i:不顯示任何閑置(Idle)或無用(Zombie)的行程。
n:顯示更新的次數,完成後将會退出top。
4.說明:top指令是Linux系統管理的一個主要指令,通過它可以獲得許多資訊。這裡我們結合圖1來說明它給出的資訊。
top指令的顯示 (圖略)
第一行表示的項目依次為目前時間、系統運作時間、目前系統登入使用者數目、1/5/10分鐘系統平均負載(一般來說,這個負載值應該不太可能超過 1 才對,除非您的系統很忙碌。 如果持續高于 5 的話,那麼.....仔細的看看到底是那個程式在影響整體系統吧!)。
第二行顯示的是所有啟動的程序、目前運作、挂起 (Sleeping)的和無用(Zombie)的程序。(比較需要注意的是最後的 zombie
那個數值,如果不是 0 ,嘿嘿!好好看看到底是那個 process
變成疆屍了吧?!)(stop模式:與sleep程序應差別,sleep會主動放棄cpu,而stop是被動放棄cpu
,例單步跟蹤,stop(暫停)的程序是無法自己回到運作狀态的)
第三行顯示的是目前CPU的使用情況,包括us使用者空間占用CPU百分比、sy 核心空間占用CPU百分比、ni
使用者程序空間内改變過優先級的程序占用CPU百分比(中斷處理占用)、id 空閑CPU百分比、wa 等待輸入輸出的CPU時間百分比、hi,si,st
三者的意思目錄還不清楚 :)
第四行顯示實體記憶體的使用情況,包括總的可以使用的記憶體、已用記憶體、空閑記憶體、緩沖區占用的記憶體。
第五行顯示交換分區使用情況,包括總的交換分區、使用的、空閑的和用于高速緩存的大小。
第六行顯示的項目最多,下面列出了詳細解釋。
PID(Process ID):程序标示号 ( 每個 process 的 ID )
USER:程序所有者的使用者名 ( 該 process 所屬的使用者 )
PR:程序的優先級别 ( Priority 的簡寫,程式的優先執行順序,越小越早被執行 )
NI:程序的優先級别數值 ( Nice 的簡寫,與 Priority 有關,也是越小越早被執行 )
VIRT:程序占用的虛拟記憶體值。
RES:程序占用的實體記憶體值。
SHR:程序使用的共享記憶體值。
S:程序的狀态,其中S表示休眠,R表示正在運作,Z表示僵死狀态,N表示該程序優先值是負數。
%CPU:該程序占用的CPU使用率。
%MEM:該程序占用的實體記憶體和總記憶體的百分比。
TIME+:該程序啟動後占用的總的CPU時間 ( CPU 使用時間的累加 )
Command:程序啟動的啟動指令名稱,如果這一行顯示不下,程序會有一個完整的指令行。
top指令使用過程中,還可以使用一些互動的指令來完成其它參數的功能。這些指令是通過快捷鍵啟動的。
<空格>:立刻重新整理。
P:根據CPU使用大小進行排序。
T:根據時間、累計時間排序。
q:退出top指令。
m:切換顯示記憶體資訊。
t:切換顯示程序和CPU狀态資訊。
c:切換顯示指令名稱和完整指令行。
M:根據使用記憶體大小進行排序。
W:将目前設定寫入~/.toprc檔案中。這是寫top配置檔案的推薦方法。
可以看到,top指令是一個功能十分強大的監控系統的工具,對于系統管理者而言尤其重要。但是,它的缺點是會消耗很多系統資源。
5.應用執行個體
使用top指令可以監視指定使用者,預設情況是監視所有使用者的程序。如果想檢視指定使用者的情況,在終端中按“U”鍵,然後輸入使用者名,系統就會切換為指定使用者的程序運作界面,見圖2所示。
a.作用
free指令用來顯示記憶體的使用情況,使用權限是所有使用者。
b.格式
free [-b|-k|-m] [-o] [-s delay] [-t] [-V]
c.主要參數
-b -k -m:分别以位元組(KB、MB)為機關顯示記憶體使用情況。
-s delay:顯示每隔多少秒數來顯示一次記憶體使用情況。
-t:顯示記憶體總和列。
-o:不顯示緩沖區調節列。
d.應用執行個體
free指令是用來檢視記憶體使用情況的主要指令。和top指令相比,它的優點是使用簡單,并且隻占用很少的系統資源。通過-S參數可以使用free指令不間斷地監視有多少記憶體在使用,這樣可以把它當作一個友善實時監控器。
#free -b -s5
使用這個指令後終端會連續不斷地報告記憶體使用情況(以位元組為機關),每5秒更新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