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子眉上長“小黑痣”,20年間“吃掉”半張臉和左眼……

作者:京報網

“這幾個月來,我不敢出去見人,半邊臉裡三層外三層地包着,就是這樣還掩蓋不住自己身上的味道,不敢離人太近,就連心愛的外孫女我也不敢親近,更不用說那蝕骨的疼痛。”

女子眉上長“小黑痣”,20年間“吃掉”半張臉和左眼……

資料圖 新華社發 張馳 攝 (圖文無關)

今年57歲的鐘姨(化名)與左眉上基底細胞癌抗争21年,去年下半年以來,由于病情迅速惡化,她的左半張臉連骨帶肉都被惡性良性腫瘤 “吃掉”了,左眼也完全失明。

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2月10日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獲悉,該院為鐘姨完成超高難度“補臉術”,在成功切除病竈的同時為她重建面容。術後鐘姨康複順利,并于年前出院。

今年過年,擺脫了“恐怖面容”的鐘姨終于可以放心地抱一抱自己的外孫女了!

米粒大小“黑痣”,20年間長滿半張臉

2000年,鐘姨左眉弓上方突然長出了一個米粒大小的“黑痣”,一段時間過後,黑色腫塊一直未消。鐘姨到當地醫院進行局部腫物切除術,通過組織病理活檢發現,原來“小黑痣”是惡名昭彰的基底細胞癌(簡稱“基癌”)。保險起見,鐘姨随即來到廣州某醫院進行擴大切除術。但是隐患仍然還是埋下了。

2008年,鐘姨發現左眉弓位置出現了腫物複發,很快惡性良性腫瘤就長到了約4厘米x3厘米大小。鐘姨到某醫院皮膚科先後進行了7次“光動力治療”,但是療效不佳。無奈之下,鐘姨再次接受了“皮膚惡性良性腫瘤切除術”,術後未行輔助性放療、化療。

2011年原惡性良性腫瘤處再次出現腫物複發,瘙癢劇烈。鐘姨接受了1年多的“準分子治療”,無奈療效不佳。沮喪之際,鐘姨選擇姑息治療,傳回江門。

未曾想,鐘姨惡性良性腫瘤持續增大,累及左側額部、眼部、颌面部,伴有疼痛、瘙癢、破潰、流膿,并且左眼受壓,視力逐漸下降。2019年,鐘姨的左眼最終失明。

病情迅速惡化,誤用“大象粉”雪上加霜

兩年前,鐘姨的外孫女出生了。這個小天使的到來,讓本來心灰意冷的鐘姨重新燃起對“活下去”的渴望,決定進一步治療,多活幾年陪伴這個小可愛。2021年,鐘姨再次前往廣州某醫院,前後進行了34次放療、8次化療、4次靶向治療。

然而,兩個多月前,鐘姨病情突然迅速惡化,左側顔面部腫物逐漸潰爛、大量流膿,累及左側額部、眼部、颌面部、口腔、舌部,疼痛劇烈。

鐘姨絕望之際聽信“土方”,自行外用“大象粉”,不料雪上加霜:潰爛加重,顔面部形成巨大缺損,“半張臉”連骨帶肉都被吃掉了。這不僅破壞了容貌,還伴随着惡臭,甚至影響了進食功能。

兩個多月以來,鐘姨進食困難,隻能将食物用破壁機打碎後進行流質飲食,精神、睡眠不佳,生活品質很差。

幾經輾轉,鐘姨慕名找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張金明教授求診。看過了鐘姨的情況後,張金明教授決定給她進行手術修複,盡最大力量幫助她減輕痛苦,提高生存品質。

多學科專家接力,12小時成功為她“補臉”

鐘姨入院後,醫院組織整形外科、放射科、麻醉科、神經外科、耳鼻喉科等衆多專科進行了多學科會診,為鐘姨制定了适宜的手術方案。據張金明教授介紹,鐘姨的病例此前尚未見到同類報道,手術難度極大,對多學科團隊的技術能力、團隊協作要求非常高,也考驗着醫療團隊的救治決心。

由于惡性良性腫瘤及感染侵犯的範圍十分巨大,上至患者的額窦、顱底,下至軟腭、牙齒;前至面部皮膚,後至第一第二頸椎前緣。惡性良性腫瘤引起的缺損在顔面部還超過了面中線,在這個範圍記憶體在大量十分重要的血管、神經及器官,術中稍有疏忽,就會引起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甚至有很大的生命危險。

2021年12月29日,醫院為鐘姨進行了“接力式”手術:先由耳鼻喉科、神經外科的醫生完成壞死組織和惡性良性腫瘤組織的切除清創,接着由整形外科醫生進一步切除惡性良性腫瘤組織、擷取背闊肌皮瓣,最後通過遊離背闊肌皮瓣移植完成了面部重建。

手術醫生分為五批次,有序上台,各司其職,手術從早上10點一直持續到晚上10點半,耗時12個半小時才完成。

2022年1月5日,鐘姨順利從ICU轉入整形外科普通病房進一步治療,1月17日拔除氣管導管,次日拔除胃管經口進食。她的恢複情況良好,可下地行走。

術後鐘姨非常激動,一再向醫生護士們表達感激之情。她說,經過治療後,自己面部沒有以前那麼疼了,晚上也睡得着了,更重要的是自己終于“改頭換面”可以重新見人,今年過年也終于可以抱抱自己的外孫女了。

知多D:常見體表皮膚惡性惡性良性腫瘤 多與陽光照射有關

張金明教授介紹,基底細胞癌是最常見的體表皮膚惡性惡性良性腫瘤之一,跟日光照射有一定的關系,好發于顔面部、頭皮、頸部等部位。

一般來說,通過外科切除可以獲得預後較好的治療,外科切除時主張要徹底切除,不能因為修複困難而有所姑息。如果切除不完全,“基癌”還是存在一定的機率複發,但是像鐘姨這種反反複複出現複發并導緻破壞如此巨大的病例實屬罕見,她在治療過程中走了不少彎路,這也是面部被“吃掉”的主要原因。是以張金明教授建議“基癌”患者應在發病早期進行規範合理的手術治療。

來源: 廣州日報

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