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漢曾是中國第五大城市,南昌曾是第十大城市

作者:中國地理百科新号

南昌市,江西省的省會城市。南昌市在1919年名列中國第十一大城市。當時香港被英國占領,單獨統計大陸的城市,南昌市的城市規模排名中國大陸第十名。排在南昌市前面的城市:

中國第一大城市:上海,人口250萬。

中國第二大城市:廣州,人口160萬。

中國第三大城市:天津,人口90萬。

中國第四大城市:北京,人口85萬。

事實上的第五大城市:武漢的總人口為75萬(包括武昌、漢口、漢陽)。

中國第五大城市:杭州,人口65萬。

中國第六大城市:福州,人口62.5萬。

中國第七大城市:蘇州,人口60萬。

中國第八大城市:重慶,人口52.5萬。

中國第九大城市:香港,人口52.5萬。

中國大陸第九大城市:成都,人口50萬。

中國大陸第十大城市:南昌,人口48萬。

當時,中國大陸還有一個超級大城市:武漢。隻不過當時,武漢市不是一個統一的城市。當時漢口、武昌、漢陽是三個城市。漢口市人口35萬。武昌市人口25萬。漢陽縣城市人口15萬。武漢的總人口為75萬。僅次于上海、廣州、天津、北京,名列中國第五大城市。

首先介紹一下大陸第十大城市南昌。

古代,南昌的地理位置最優越。南昌與中原接壤,是以,商業貿易發達。南昌與中原又有湖泊和山川阻隔..中間是廣闊的鄱陽湖平原...中原地區是兵家必争之地...沿海地區多台風等自然災害和倭寇...隻有南昌能偏安一偶。

武漢曾是中國第五大城市,南昌曾是第十大城市

唐朝時期的南昌

元朝時期,南昌的地位最高,當時江西行省管轄今天的江西和廣東。在元朝時期,廣州、香港、澳門都歸屬南昌管轄。

武漢曾是中國第五大城市,南昌曾是第十大城市

上圖是元朝時期,江西行省地圖。

南昌在明朝才是江南最富有的大都會,商賈雲集,文化興盛,其富有程度在嘉靖年間超越江浙。在明朝,南昌保留了很多上千年的建築。滿清入關前,南北朝的建築,隋唐的建築,南唐的建築以及兩宋的建築在南昌得以大量儲存,整個城市都彌漫着深厚的文化氣息。

武漢曾是中國第五大城市,南昌曾是第十大城市

明朝時期的南昌

南昌的興盛随着滿清的到來而走向了衰落,南昌破城後,千年古城一把大火整整燒了三個月,而城内的文化階層的人也慘遭屠戮,慘死近三十萬人。從清代開始,南昌便一蹶不振,成為了江南較為落後的地區。

南昌“襟三江而帶五湖”,曆史上是江西糧食運銷的集散中心,常年輸出的糧食也比較多。南昌米糧業有較為完備的市場和交易制度。

在以廣州為對外貿易據點的一口通商時代,由于江西地處南北交通樞紐,故其在國内外市場網絡中占據相當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此時流經江西的商品大多為過境貿易,因而盡管在江西境内形成了吳城—樟樹—贛州這一商業貿易通道,但南昌則處于這一商業網絡的邊緣地帶。

武漢曾是中國第五大城市,南昌曾是第十大城市

江西地圖

九江開埠後,以九江—南昌為主幹的市場網絡,逐漸取代由吳城—樟樹—贛州商業路線組成的傳統過境貿易體系,南昌進入長江中下遊沿岸城市以及上海的市場網絡中,其與世界市場的聯系也更趨密切。随着南昌成為區域市場的中心,越來越多省内外的商人進入南昌市場中,導緻南昌的商人和商業組織的地域性和行業性更為多元。

南昌最終在1919年發展成為了中國大陸第十大城市。

再介紹一下中國第五大城市:武漢

武漢曾是中國第五大城市,南昌曾是第十大城市

上圖是民國時期的地圖。當時,武昌(武漢)和南昌都是中國十大城市之一。

武漢擁有3500年建城史,800年商業重鎮,曆史以潤物細無聲的姿态描繪着城市的肌理。湧動在記憶深處的,武漢是春秋戰國以來的南方商業繁榮之地,是明清時期的“楚中第一繁盛處、天下四聚之一”,是近代中國“天下名鎮”、“東方芝加哥”。

武漢是一座因商業而生長、因商業而偉大的城市。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水陸交通樞紐地位,使武漢自古即為大陸内陸最重要的商貿中心。明清時期漢口創造“四大名鎮”之首的輝煌業績。

武漢曾是中國第五大城市,南昌曾是第十大城市

開埠之後,通過近代化轉型,武漢成為擁有“東方芝加哥”盛譽的國際大都會。武漢“駕乎津門、直追滬上”領跑全國城市發展。

漢口因商業而生,近現代漢口的茶葉、棉花、桐油、腸衣等品質上乘,蜚聲世界,漢口的國際聲譽至今仍在歐美存在較大影響力。

大江奔流、江河交織,賦予商業源源不斷縱橫馳騁的能量,武漢從貨通九省的商貿集散地到實力強勁的中部暨長江中遊地區第一大城市。

1920年5月16日《日日新聞》記載:當時漢口人口為40萬人,漢陽8萬人,武昌31萬人。武漢總人口79萬,僅次于上海、廣州、天津、北京。

1927年,武漢成為中央直轄市。

今天,武漢市有資格再一次成為中央直轄市。南昌市有資格成為中央直轄市。

本文由頭條号:中國地理百科新号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漲知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