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抵抗運動是奧林匹克運動中最不祥的幽靈?
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記者李斌)為什麼抵制運動是最不祥的幽靈?
中國通訊社記者于毅

易建東.我要給你一張照片
現代體育是奧林匹克運動興起和發展的重要載體。根據《奧林匹克憲章》的精神,奧林匹克運動會不應政治化。國際體育界已經達成共識,稱他們為"奧林匹克運動最不祥的幽靈"的抵制運動最終将被鄙視和否定。然而,回顧一個世紀的現代奧林匹克曆史,偶爾會有少數政客為了自己的私利而以抵制的名義行事。
您如何看待抵制奧運會的"噪音"?這背後的深層原因是什麼?著名奧運研究專家、北京體育大學體育人文社會學博士生導師、溫州大學教授易建東接受了中國通訊社《事情要求》的專訪,做了深入解讀。
采訪摘錄現如下:
中國新聞社記者:曆史上曾涉及種族歧視、戰争、報複等不同原因的抵制活動,是否符合奧運運動的初衷?所謂的"抵制目的"能否實作?
易建東: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自誕生以來就流淌着追求和平的基因。《奧林匹克憲章》一再強調建立一個和平、更美好的世界,可以說奧林匹克運動渴望和平。
檔案照片:當地時間2020年12月1日,經過四個月的安全檢查和維護,正在用船運輸的奧運五環傳回東京灣。
所謂抵制,又稱"杯賽行為"(來自英文翻譯為抵制)。從曆史上看,當全球政治有發揮的空間時,奧運會可能會被利用。例如,冷戰期間很少有安靜的奧運會。
曆史上對奧運會的抵制有三個特點。第一,正是由于奧運會的影響,有關國家才将其視為呼籲的重要平台和抵抗對象;
例如,在慕尼黑1972年奧運會上,巴勒斯坦"黑色九月"恐怖組織闖入奧運村,造成11名以色列運動員被殘忍殺害。以色列情報界發起了長達數十年的報複性攻擊。由于1979年蘇聯軍隊在阿富汗,多國抵制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以及1984年蘇聯加入東歐國家抵制洛杉矶奧運會。所有這一切都表明,抵制和報複不僅無助于其目的,而且會煽動新的仇恨。
檔案照片:2020年7月23日,東京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東京天空塔點亮了奧運五環。
冷戰期間對奧運會的抵制,使國際體育界和國際社會深刻意識到"打杯行為"是多麼可恥和不受歡迎。對于一個擁護和尊重奧林匹克運動的國家來說,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抵制它,世界應該放棄它。誰反抗誰,誰就被國際社會鄙視,這是國際奧運場上牢不可破的共識。
中國新聞社記者:抵制活動造成的傷害主要展現在哪些方面,由誰承擔,傷害是否可以補救?
易建東:抵制奧運會是對奧林匹克和平原則和黨性的最大損害,極大地傷害了全球熱愛奧林匹克運動的公衆感情,而運動員則承受着最直接和具體的損害。
由于運動員獲得成績和獎勵的頻率較低,職業生涯相對較短,而體育賽事偶發性強,參與和表現機會資源匮乏,抵制奧運會對運動員造成的傷害最直接、最具體,難以彌補。
檔案照片:2022年冬季奧運會吉祥物和冬季殘奧會吉祥物的釋出會于2020年9月17日在北京舉行。圖為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釋出會上與小演員互動。中國通訊社記者 傅天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作為擊劍運動員參加了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由于紐西蘭賽艇聯合會與南非白人運動員之間的比賽,大多數非洲國家都抵制了該比賽。巴赫對此事有親身經曆,他一再呼籲抵制,這種抵制是無益的,隻會對各方造成傷害,最終不受歡迎。
最近,少數美國政客以人權的名義抵制北京冬奧會。來自美國的國際奧委會委員安妮塔·德弗朗茨(Anita DeFrantz)首先寫道,美國政客的評論是"噪音","将奧運會作為政治工具","世界從抵制中沒有任何好處"。德弗蘭茨是一名賽艇運動員,由于美國的抵制而無法參加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她說"國際政治毀了這個機會",她"感到震驚和困惑,我從未想過會發生這種情況,也不明白他的參與将如何影響蘇聯在阿富汗的軍事部署。"
美國奧委會首席執行官莎拉·赫什蘭(Sarah Hershland)表示,很明顯,不派代表團前往莫斯科的決定對當時的全球政治局勢沒有影響,而隻是傷害了運動員。美國奧委會主席蘇珊·萊昂斯(Susan Lyons)也表示,抵制從未奏效,隻有運動員受到傷害。
檔案照片:奧運五環豎立在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前,2017年9月13日。
中國新聞社記者:作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的總憲章,避免政治化影響的制度安排是什麼?您認為國際奧委會在所謂的抵制中可以發揮什麼作用?
易建東:《奧林匹克憲章》是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應遵循的根本法則,對利益相關者具有限制力。《憲章》明确界定了奧林匹克運動的七項基本原則,其中第四項明确指出,"體育是一項基本人權,每個人都必須本着互相了解的友誼、團結和公平競争的奧林匹克精神從事體育運動,不得有任何歧視。"這表明奧林匹克運動需要擺脫宗教、性别、種族、意識形态等方面的差異,在五環下相遇。
目前,國際社會對《奧林匹克憲章》第50條進行了大量讨論。第50條規定:"不得在任何奧運場館、場館或其他區域進行任何形式的示威或政治、宗教或民族宣傳。"
檔案照片:在裡約奧運會閉幕式上,奧運五環與煙花相呼應。
但事實上,奧運會上也出現了抗議活動。例如,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上的非裔美國運動員在領獎台上舉起黑拳抗議種族歧視。去年美國黑人被白人警察暴力殺害,引發了美國主要體育聯盟的強烈反對,要求修改《憲章》第50條。然而,目前看來,這一原則不易修改,參與國際體育讨論的會員中約有三分之二,包括各國運動員和教練員,一直認為抗議不能在奧運會上表達。這表明,打擊任何形式的歧視是國際奧委會和國際體育界的一貫立場。
雖然國際奧委會有時被迫陷入政治紛争,但它可以通過自己的價值功能來阻止抵抗。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有神聖的休戰條約,在此期間,任何攜帶武器進入奧林匹亞的人都被認為是背叛了上帝,應該受到懲罰。1993年10月25日,在聯合國第48屆大會第36次全體會議上,與會者一緻通過了由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贊助并由奧林匹克運動所有成員簽署的"奧林匹克休戰"提案,即在奧林匹克運動會期間和期間,在奧運會前後的同一周, 成員國放下武器,停止戰争行動。
檔案照片:2004年雅典奧運會開幕式,以莊嚴的表演展現了奧運會的悠久曆史,讓人們重溫了神聖燦爛的古代奧運會。
作為最大的國際盛會,奧運會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具有泛團結的功能。在1950年代,南非當局禁止跨種族體育比賽,并分别對所有種族的體育進行監管。在南非非種族奧林匹克委員會的攙注下,國際奧委會于1963年決定從1964年8月18日起禁止南非參加奧運會,導緻南非政府在1960年代完全暫停了對外體育聯系。在某種程度上,國際奧委會為推動南非的種族隔離做出了貢獻,曼德拉說這是"體育改變世界的力量"。
少數美國政客以所謂"人權問題"抵制冬奧會的意圖,與《奧林匹克憲章》毫無關系,與奧林匹克精神背道而馳。更不用說美國自身懸而未決的人權問題,國際奧委會一直強調不歧視、尊重友誼,打這張牌不會有任何效果,牌玩家最終隻能打自己的臉。
檔案照片:當地時間2008年4月7日,北京奧運聖火在中國境外經過時受到幹擾,中國殘奧會擊劍運動員金靜坐在輪椅上保護着熄滅的奧運火炬。
中國新聞社記者:北京冬奧會臨近,對于一些可能的"噪音"應該是什麼心态?如何讓奧林匹克精神真正閃耀出應有的光芒?疫情影響下的全球體育治理将何去何從?
易建東:北京2008年奧運會前美國和歐洲都借用了所謂的"西藏問題"抵制,在火炬接力中多次舉步困難,但最終隻有文萊因為沒有運動員登記取消資格,其他204名注冊會員(國家和地區)都參加了北京奧運會,是參賽人數最多的國家。多位主要國家上司人出席開幕式,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被譽為"無與倫比"。未能抵制北京2008年奧運會更是表明了抵制的不受歡迎,最終引起了國際體育界的廣泛反感。
目前,奧運會可能面臨一系列挑戰,疫情尚未完全消除。例如,有些代表團可能無法參加,代表團的規模和運動員人數可能會相應減少,這将影響一些項目的配置,國際個别體育組織的技術官員的缺席可能導緻賽事組織的專業性下降。
檔案照片:北京2022年冬季奧運會和冬季殘奧會的舉辦地國家體育場于1月28日完成了第一次制冰工作。圖為國家體育場,已經完成了制冰工作。中國通訊社記者 傅天
就北京2022年冬奧會而言,中國正在通過認真的溝通和服務,尋求所有利益相關者的信任和支援,包括與國際奧委會的充分溝通,與國際個人組織的密切聯系,與國際奧運大家庭,國家或地區奧委會的忠誠成員的良好溝通,與包括廣播公司在内的各方的良好溝通, 贊助商,媒體等,并與運動員定期聯系。
簡而言之,國際奧委會和東道國都需要以冷靜和客觀的方式看待抵制的雜音。奧運會是一個有影響力的國際公共文化平台,目前國際格局中的一些沖突因素需要通過官方外交、民間外交等多種方式來解決,而不是訴諸抵制手段。
未來,國際奧委會應繼續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和人文價值觀,更加密切處理體育與政治的關系,積極接受廣大新興國家參與奧林匹克運動決策,加強人民基層體育利益協調, 并建立符合公衆期望的聲望,特别受年輕人歡迎。(完整)
易建東,中國著名奧運研究者,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體育學科評價專家。溫州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教授,北京體育大學體育人文社會學博士生導師,江西财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博士後聯合導師。曾任江西财經大學副校長、北京2022年冬奧申辦委員會總體規劃與法制部副部長。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