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毋「毋」041

作者:語料彙總

毋追收,◆見“毋追”。

毋追,◆[夏]代冠名。○《禮記‧郊特牲》:“毋追,[夏後氏]之道也。”○[鄭玄]注:“常所服以行道之冠也。”○《後漢書‧輿服志下》:“委貌冠、皮弁冠同制,長七寸,高四寸,制如覆杯,前高廣,後卑銳,所謂[夏]之毋追,[殷]之章甫者也。”○[明][謝肇淛]《五雜俎‧物部四》:“毋追收,[夏]冠也。”○[清][惲敬]《三代因革論八》:“如冠服之度,求其行禮樂可也。○[夏]之毋追,[殷]之章甫,[周]之委貌,其不同者也,而民之裋褐何必同?”[清][朱彜尊]以為[漢][武梁祠]碑[禹]像,其冠即《郊特牲》之毋追。見《曝書亭集》卷四七《漢武梁祠碑跋》。

毋庸,◆無須,不要。○《漢書‧遊俠傳‧郭解》:“﹝[郭解]﹞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毋庸,待我去,令[洛陽]豪居間乃聽。’”[宋][司馬光]《曾公亮辭免恩命第一表不允批答》:“成命不易,毋庸固辭。”○[明][馮夢龍]《古今譚概‧癖嗜‧古銅器》:“﹝一士人﹞家有數古銅器,將以貨之,而鬻之者雅有好古之癖,一見喜甚,曰:‘毋庸貨也。’”[馮德英]《苦菜花》第三章:“等我們勝利了,毋庸說你那個小小的書記職位,就是當區長、縣長,又有什麼不可呢!”

毋翼而飛(毋翼而飛),◆比喻傳播之迅速。○《戰國策‧秦策三》:“聞‘三人成虎,十夫楺椎,眾口所移,毋翼而飛。’故曰:不如賜軍吏而禮之。”

毋意,◆不主觀臆斷。○《論語‧子罕》:“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何晏]集解:“以道為度,故不任意也。”

毋已,◆1.不得;不能。◆2.不休止。○《管子‧度地》:“內為之城,城外為之郭……歲修增而毋已,時修增而毋已,福及孫子。”

毋鹽(毋鹽),◆複姓。○[漢]有[毋鹽氏]。見《漢書‧貨殖傳》。一本作“無鹽”。

毋需,◆無須;不必。○[許地山]《海世間》:“若說海裏有神,你應當崇拜水,毋需再造其他的偶像。”

毋須(毋須),◆無須,不必。○[許地山]《空山靈雨‧債》:“我覺得自從[儷兒]去世以後,你就比前格外客氣。我勸你毋須如此,因為外人不知道都要怪我。”○[郭小川]《春暖花開》詩:“春在人心,毋須廣播消息。”

毋我,◆謂無私見,不自以為是。○《論語‧子罕》:“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何晏]集解:“﹝[孔子]﹞述古而不自作,處群萃而不自異,唯道是從,故不有其身。”

毋違(毋違),◆不得違誤。舊時公文套語。○《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即敦請該生即日束裝赴院,以便考驗,申奏朝庭,引見擢用,毋違,速速!”

毋望,◆1.不期而至,謂出乎意外或難以測度。○《史記‧春申君列傳》:“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禍。今君處毋望之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無毋望之人乎?”[張守節]正義:“無望謂不望而忽至也。”◆2.不要指望。○[明][陶宗儀]《輟耕錄‧河南婦死》:“[錢唐][白湛淵]先生紀以詩曰:‘從軍古雲樂,獲罪禱應難。毋望明珠復,夫求破鏡完。’”

毋事,◆1.不事,不從事。○《管子‧八觀》:“什一之師,什三毋事,則稼亡三之一。”○[郭沫若]等集校引[劉績]曰:“謂興師役一分,則相逮者眾,而為三分,是十分中有三分不事農之人,而亡稅三之一矣。”◆2.猶無須。○[明][胡應麟]《詩藪‧近體下》:“以[少陵]之才,攻絕句即不能為[李],詎謂不若[摩詰],彼自有不可磨滅者,毋事更屑屑也。”

毋容,◆無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四回:“迅赴新任,毋容來京請訓。”

毋窮(毋窮),◆暢行無阻。窮,止。○《韓非子‧功名》:“故得天時,則不務而自生;得人心,則不趣而自勸……若水之流,若舟之浮,守自然之道,行毋窮之令,故曰明主。”

毋寧(毋甯),◆寧可,不如。毋,發語辭。○《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毋寧使人謂子:‘子實生我。’”[杜預]注:“毋寧,寧也。”○[清][惲敬]《上汪瑟庵侍郎書》:“與其過而近,毋寧過而遠;與其近而人知,毋寧遠而人不知:此居下之道也。”○[馮德英]《苦菜花》第六章:“她甚至下意識地想,毋寧把這種不幸落到自己頭上好。”

毋論(毋論),◆無論。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不變。○[清][章學誠]《文史通義‧書<貫道堂文集>後》:“毋論所證古音確否,試問[高帝]諱‘邦’稱‘國’,豈‘邦’‘國’古音同乎?”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行軍總要》:“毋論何人所有馬匹,俱牽與能人騎坐。”○《清史稿‧刑法志二》:“流,遣毋論發配與否,俱應工作。”

毋類(毋類),◆無遺類,無幸存者。○《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相提而論,是自明揚主上之過。有如兩宮螫將軍,則妻子毋類矣。”○[司馬貞]索隱:“謂見誅滅無遺類。”

毋句,◆傳說中的古代造磬人。毋,也寫作“無”。○《世本‧作篇》“[無句]作磬”[漢][宋衷]注:“[毋句],[堯]臣也。”

毋將(毋将),◆複姓。○[漢]有[毋將隆]。見《漢書》本傳。

毋幾(毋幾),◆沒有希望。○《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吳起]﹞使其妻織組而幅狹於度……[吳子]出之,其妻請其兄而索入,其兄曰:‘[吳子],為法者也。其為法也,且欲以與萬乘緻功,必先踐之妻妾然後行之,子毋幾索入矣。’”[陳奇猷]集釋:“幾,蓋謂希望其事之成功。”○《史記‧呂不韋列傳》:“即大王薨,[安國君]立為王,則子毋幾得與長子及諸子旦暮在前者爭為太子矣!”[張守節]正義:“言[子楚]無望得為太子。”

毋或,◆不可。○《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毋或如[東門遂]不聽公命,殺適立庶。”○《韓非子‧有度》:“先王之法曰:臣毋或作威,毋或作利,從王之指;無或作惡,從王之路。”

毋何,◆猶言沒有別的事。○《史記‧袁盎晁錯列傳》:“南方卑溼,君能日飲,毋何,時說王曰毋反而已。”參見“亡何”。

毋害,◆1.不要損害。○《禮記‧月令》:“﹝孟夏之月﹞是月也,驅獸毋害五穀,毋大田獵。”◆2.猶言無疵病。○《漢書‧蕭何傳》:“﹝[蕭何]﹞以文毋害為[沛]主吏掾。”○[楊樹達]窺管:“‘文毋害’……蓋言能為文書無疵病。”

毋固,◆1.謂不可鄙野而不知禮。○《禮記‧曲禮上》:“將適舍,求毋固。”○[孫希旦]集解:“固,謂鄙野而不達於禮……此言將適人之所居,凡事當求合禮,而不可失之鄙野。”◆2.謂不固執拘泥。○《論語‧子罕》:“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朱熹]集注:“固,執滯也。”

毋多,◆謂不作他計。○《戰國策‧秦策三》:“和不成,兵必出。○[白起]者,且復將。戰勝,必窮公;不勝,必事[趙]從;從,公又輕。公不若毋多,則疾封。”○[鮑彪]注:“謂專志於和,毋他務也。”一說毋待戰功。見[金其源]《讀書管見‧戰國策‧公不若毋多》。

毋度,◆無度,沒有節制。○《管子‧八觀》:“侈之所生,生於毋度。”

毋車(毋車),◆複姓。○[漢]有[毋車伯奇]。見《通志‧氏族五》。

毋必,◆1.不持絕對的態度。謂能因時變通。○《論語‧子罕》:“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何晏]集解:“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故無專必。”◆2.不必。○《漢書‧杜欽傳》:“詳擇有行義之家,求淑女之質,毋必有色聲音技能,為萬世大法。”

文毋害,◆見“文無害”。

宋毋忌,◆傳說中的火仙。一說月中仙人。毋,一作“無”。○《史記‧封禪書》:“[宋毋忌]、[正伯僑]、[充尚]、[羨門高]最後皆[燕]人,為方僊道,形解銷化,依於鬼神之事。”○[司馬貞]索隱:“[樂產]引《老子戒經》雲:‘月中仙人[宋無忌]。’《白澤圖》雲:‘火之精曰[宋無忌]’,蓋其人火仙也。”

生毋相見,死毋相哭(生毋相見,死毋相哭),◆活不見面,死不臨喪。表示決絕。○《公羊傳‧隱公三年》:“[宣公]死,[繆公]立,[繆公]逐其二子[莊公馮]與[左師勃],曰:‘爾為吾子,生毋相見,死毋相哭。’”[何休]注:“是以遠絕之。”

少安毋躁,◆見“少安無躁”。

稍安毋躁,◆暫且耐心等待一下,不要急躁。○[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曾皓]](帶着那種稍安毋躁的神色):不,不,你讓她自己考慮。”

寧缺毋濫(甯缺毋濫),◆寧可短缺,不要不顧質量而一味求多。○[茅盾]《子夜》五:“前天晚上,我們不是決定了寧缺毋濫的宗旨嗎?”◆補證條目■甯可短缺,不要不顧品質而一味求多。亦作“寧缺勿濫”。○《歧路燈》第五回:“喜詔上保舉賢良一事,是咱學校中事。即令寧缺勿濫,這開封是一省首府,祥符是開封首縣,卻是斷缺不得的。”○陶行知《辨奸》:“可是從前意大利來的顧問是主張飛機師的訓練,甯缺毋濫,貴精不貴多。”○陳望道《婦女評論·創刊宣言》:“以上八門,每期不必都備,我們以為‘甯缺勿濫’,決不拿無聊文字充塞篇幅。”

巨毋霸,◆亦作“巨無霸”。◆[漢][王莽]時的巨人。○《漢書‧王莽傳下》:“[韓博]上言:‘有奇士,長丈,大十圍,來至臣府,曰欲奮擊[胡]虜。自謂[巨毋霸]……’[博]意欲以風[莽]。○[莽]聞惡之,留[霸]在所[新豐],更其姓為[巨毋氏],謂因[文母太後]而霸王符也。”○《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那[胡八亂子]想了一想,看看[鳳四老爹]又不是個金剛、[巨毋霸],怕他怎的。”○[清][趙翼]《大石佛歌》:“[巨無霸]頭大枕鼓,[狄僑如]眉高見軾。”後用以形容龐然大物。○[秦牧]《藝海拾貝‧兩隻青蛙》:“原來那突起的地方,有一隻水泥塑成的[巨無霸]似的青蛙。”

巨毋,◆複姓。○[漢]有[巨毋霸]。參見“巨毋霸”。

將毋同(将毋同),◆見“將無同”。

將毋(将毋),◆表示選擇的疑問詞。○《韓詩外傳》卷四:“客有見[周公]者,應之於門曰:‘何以道[旦]也?’客曰:‘在外即言外,在內即言內。入乎,將毋?’[周公]曰:‘請入。’客曰:‘立即言義,坐即言仁。坐乎,將毋?’[周公]曰:‘請坐。’”參見“將無”。

胡毋,◆見“胡母”。

得毋,◆見“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