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濟源漢墓出土西漢宰獸俑,讓我們知道兩千年前,古人的生活狀态

“文物”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遺留下來的珍貴曆史遺物,我們可以通過文物進一步了解各朝各代的曆史文化。在濟源的一座漢代古墓中,文物專家曾出土一個“西漢宰獸俑”,但讓大家沒想到的是,這件文物竟讓我們知道兩千年前,古人的生活狀态,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濟源漢墓出土西漢宰獸俑,讓我們知道兩千年前,古人的生活狀态

文物研究所的從業人員得知消息,立即趕到現場,進行實地勘察後,他們确定該地确實存在古墓,經過一番商議,從業人員決定對古墓進行保護性發掘。

濟源漢墓出土西漢宰獸俑,讓我們知道兩千年前,古人的生活狀态

經過長時間的清理,從業人員出土不少青銅器,古兵器,鎮墓獸等等,還有大量的陶俑,比如:吹笛俑、舞女俑、吹箫俑等。通過研究出土的陶俑,專家們認為這座古墓是漢墓,因為在漢代以前,大陸的傳統笛子都是豎吹,張骞出使西域後,橫笛才傳入内地,并被大家接受。

在出土的衆多陶俑中,“西漢宰獸俑”卻成功吸引專家的注意,我們可以看到這件陶俑是泥制紅陶胎,由一人一獸一狗構成,狗匍匐在方形台上面,嘴裡咬着一塊肉,應該是主人喂給它,陶獸被挂在架子上,已經失去生命,但看到這件陶俑後,專家們卻認為陶人的動作很奇怪。

濟源漢墓出土西漢宰獸俑,讓我們知道兩千年前,古人的生活狀态

方形台上面的陶人,他雙腿叉開彎腰站立着,上身向前傾斜,而雙手緊抓陶獸的大腿内側,嘴巴挨着陶獸的後腿,腮部鼓起,似乎努力地在向陶獸身體裡吹氣,而陶獸的身體逐漸鼓起來。

專家們看到陶人的動作十分疑惑,他究竟在做什麼呢?難道是在吹豬皮嗎?——還真的沒錯,這個陶俑真的是在吹豬皮。

“西漢宰獸俑”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文物,它向我們展示漢朝人的生活狀态。通過這件陶俑,我們可以感受到漢朝人的真實生活,而陶俑上的陶人正在從事自己擅長的工作——宰豬。

濟源漢墓出土西漢宰獸俑,讓我們知道兩千年前,古人的生活狀态

相信很多讀者會認為,宰豬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事實并不是如此,宰豬也需要技術。陶俑架子上的豬已經被宰掉了,殺豬人将它放在架子上,向裡面吹氣目的很簡單,他想讓豬皮膨脹起來,這樣可以快速脫掉豬身上的每根毛,讓豬肉賣個好價錢。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農村地區依舊沿用這種殺豬方式,這讓我們看到主人的智慧,就算技術條件有限,他們依舊可以将每件事都做到極緻,讓生活變得更加更好。

濟源漢墓出土西漢宰獸俑,讓我們知道兩千年前,古人的生活狀态

古人為何會将“西漢宰獸俑”放入自己的陵墓中呢?“視死如生”是漢代喪葬觀念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他們希望死後也能享受到現實生活中應有的待遇,正因如此,我們會看到墓内的結構類似于住宅結構,而将“西漢宰獸俑”放入陵墓内,寓意着死後有肉吃,生活條件不會變差。

濟源漢墓出土西漢宰獸俑,讓我們知道兩千年前,古人的生活狀态

“西漢宰獸俑”并不是國寶級文物,但它卻十分接地氣,隻要看到的人都會喜歡它,如果大家對“西漢宰獸俑”感興趣,可以趁着假期去濟源市博物館看一看,近距離感受這件文物獨有的魅力以及漢代的曆史文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