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如何把握好城市文脈,做好古建築、古街區的保護工作?近日,本報記者專訪了漳州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秘書科科長、漳州古城保護發展咨詢委員會委員李海光。
記者:保護古城對于文化傳承的意義在哪?
李海光:城市是人類社會物質文明和公德心的結晶,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作為曆史文化的載體,它能展現社會經濟發展過程的文化景觀。中華文明曆史悠久,源遠流長,由此帶來的“古城”遍及全國。古城是區域文明發達程度的重要載體,從這個意義上看,保護古城就是保護中華文明中源源不斷的創造力、生存力。
記者:保護古城應當着重把握哪些方面?
李海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城市的曆史遺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蘊毀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要把老城區改造提升同保護曆史遺迹、儲存曆史文脈統一起來,既要改善人居環境,又要保護曆史文化底蘊,讓曆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
古城保護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建築風貌上的修複,更在于生活上的延續和文化上的傳承,以及商業上的繁榮。特别是應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提升古城文化内涵,讓古城持續“活化”起來。漳州市提出“用閩南文化點亮千年古城”,通過古城保護傳承,讓一代又一代人能夠從文化遺産中觸摸到文化脈搏,感悟到先人的智慧與文化的魅力,從中得到啟發與鼓舞,進而增強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
記者:下一步,古城保護還需怎麼做?
李海光:除了保護,還應進一步挖掘文化内涵,增加與當地文化的融合度,打造雙赢的局面。例如,引入更多非遺技藝等特色文化符号,為古城增添厚重感。同時,讓保護和創新相融合,讓古城保護與經濟發展相融合,打造特色文化鍊條。

來源: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