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代學者寫王灼,錯得慘不忍睹。有朋曰:他那本書,勘誤都可以出一本。錄一則嚴謹的,需要抄的抄這個——馬其昶《桐城耆舊傳》:

當代學者寫王灼,錯得慘不忍睹。有朋曰:他那本書,勘誤都可以出一本。錄一則嚴謹的,需要抄的抄這個——馬其昶《桐城耆舊傳》:“王先生諱灼,字明甫,一字悔生,号晴園,又号濱麓。少居枞陽,海峰奇賞之。從遊八年,學銳進。繼館于歙,與金蕊中、程易疇、吳殿麟及歸安丁小疋、 武進張臯文交友。臯文颛志經學,屬辭喜俪體。先生見其《黃山賦》曰:‘子之才可追古作者。’因舉所從受文法于海峰者告之。後臯文學成,其論文必及悔生——陽湖派由此起——歙鮑覺生侍郎盛推其詩。乾隆五十一年舉人,選東流教谕,主祁門東山書院,卒年六十八。著《悔生文鈔》八卷,《詩鈔》六卷,《枞陽詩選》二十卷,《今體詩選補》四卷。子貫之,字子一,道光二年舉人。”

當代學者寫王灼,錯得慘不忍睹。有朋曰:他那本書,勘誤都可以出一本。錄一則嚴謹的,需要抄的抄這個——馬其昶《桐城耆舊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