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帝王愛紅顔,後妃專寵,獨霸後宮。外成專權,在曆朝曆代都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可是漢哀帝很奇特、他對美女不感興趣,卻對美男董賢一往情深,每日形影不離,十天之間累計賞賜财物達巨萬之餘,甚至願意将皇位拱手相讓。如此色令智昏,簡直是千古難遇。
斷袖之癖
中國古代,很少有真正的同志,有關雙性戀的記載倒是不少,連帝王也不例外,西漢皇帝大都有關系暧昧、非常寵愛的臣子,比如惠帝的闳孺、文帝時的江充、武帝時的韓嫣、成帝時的張放,等等。雖然史書上經常會用到“與上卧起”之類的詞句,說這些寵臣陪皇帝同寝,但他們之間究竟算不算真正的同志關系,誰都不敢妄下斷語。隻有漢哀帝與董賢,不但可以确證他們确實存在着不正常的關系,并且他們的故事千百年來一直作為同志的代名詞,那就是“斷袖”。
哀帝劉欣,本來是定陶恭王劉康之子。劉康是元帝劉奭的兒子,因為元帝寵愛其母傅婕妤愛屋及烏,對這個兒子也非常喜歡,甚至一度想廢黜太子劉骜(成帝),改立劉康為繼承。但這件事終究還是沒能實行。劉康被封為定陶王,借着母親傅婕妤離開了長安城,歸藩就國。
劉康有許多妻妾,其中丁姬生下一個兒子,就是劉欣,劉康早死,劉欣襲爵為定陶王,綏和元年(前8),他和叔父、中山王劉興同時人朝觐見他的祖母傅婕妤(此時已被尊為王太後)也跟着起到了長安,攜帶大量珍寶,賄賂皇後趙飛燕。以及掌權的大司馬,骠騎将軍王根,想讓孫子劉欣登上太子寶座。成帝沒有兒子,在聽了趙皇後、王司馬的建言以後,又仔細比較了劉欣、劉興兩人的性格、學識,終于決定選擇劉欣作為儲君。劉欣從此就進入宮中,學習禮儀和治國之道。綏和二年(前7),漢成帝暴斃,太子劉欣繼位,就是西漢孝哀皇帝。
西漢建平二年(前5),漢哀帝劉欣下朝回宮。偶遇昔日舊友董賢。董賢字聖卿,雲陽(今陝西淳化西北)人,其父原來做過禦史,是以董賢自小就跟着父親出入宮廷,在劉欣還是太子的時候做過太子舍人。時隔幾年,昔日的頑童已經是風度翩翩美少年了,舉止潇灑,形貌迤逦,一下子便俘獲了漢哀帝的龍心。

董賢一進宮,六宮粉黛無顔色,漢哀帝對董賢的寵愛,比之商纣王對妲己。周幽王對褒姒也毫不遜色。每天從梳洗到用膳,同坐同食,出入則同車,毫不在乎朝臣的議論。董賢其人雖然貌比潘安,卻沒有真才實學,每天隻知道吃喝玩樂,于是漢哀帝也不去關心朝政了。每天和董賢一起鬼混度日。
有一天,漢哀帝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的衣袖被董賢壓住了。為了不驚擾熟睡的董賢,他竟然急中生智,從床頭拔出佩刀,将自己的衣袖輕輕割斷,然後悄悄起床。如此體貼人微,實在是令人感歎不已。這個故事後來便成為了一個有名的曆史典故,“斷袖之癖”也成了後世“同志”的代稱。
膽大包天
董賢進宮之後,癡情的漢哀帝幾乎傾其所有來讨他的歡心。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董賢的父親董宣本來被派到邊疆服役,自董賢得寵之後,不但被召了回來,而且提升為九卿之一的少府,"管專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澤之稅,類似現在的稅局局長、是九卿裡面最大的肥缺。不但如此還賜爵關内侯,有封邑可食。因為董賢畢竟是個男人,也有自己的家室。哀帝于是将董賢的老婆也召進宮裡來,登上名冊,可以随便出入宮禁。此外,哀帝還娶了董賢的妹妹,封為昭儀,地位出入則同 僅次于皇後。史書上說:“昭儀及賢妻旦夕上下, 并侍左右。”四人間的關系看起來比較混亂。哀帝召集名工巧匠,大興土木,為董賢夫婦在皇宮北面營建豪華官邸,其中的裝潢、陳設精美無比,屋柱和窗格都用錦緞包裹。
漢哀帝還時不時地賞賜董賢各種貴重的珍寶名器,據史書記載,“旬月間,賞賜累巨萬,貴震朝廷”。他對董賢的寵愛已經達到了一種無私忘我的境界,以至于自己甘願用次一等的衣物和車馬,把最好的讓給董賢。而且為了死後能夠不離不棄,福壽同享,他還命人在自己的陵墓旁邊給董賢修建同等規格的陵墓,這恐怕是曆史上任何寵妃都無法享受的尊榮。
如此優遇厚賞,哀帝還嫌不夠,想要封董賢為侯。可是按照漢朝的規矩,大臣沒有特殊功勞是不能封侯的。某次待诏孫寵、息夫躬兩人告發說東平王劉雲和其王後暗中詛咒哀帝,興起大獄。特中傅嘉趁機獻計說:“孫寵和息夫躬的告密信是通過宋弘遞交上來的,如果把宋弘的名字換成董賢,那不就是大功一件,足以封侯了嗎?" 帝聽了大喜,立刻照辦。
丞相王嘉和禦史大夫賈延上書反對哀帝趁機封董賢為侯的诏令,一方面質疑此案的審理一方面質疑董賢在其中的功勞。哀帝以退為進、将此事冷處理了幾個月,還是不顧群臣反對,封董賢做了高安侯。元壽元年(前2),傅太後去世,哀帝竟然僞造傅太後的遺命,加封董賢食邑兩千戶。丞相王嘉不肯照辦,把哀帝的诏令原封不動地歸還,同時還附上自己一篇奏章。他在奏章中說:“今賢散公賦以施私惠,一家至受千金,往古以來貴臣未嘗有此,流聞四方,皆同怨之。裡諺曰:‘千人所指,無病而死。’臣常為之寒心。”哀帝看了奏章,勃然大怒,立刻逮捕王嘉,押入牢獄。王嘉最終在獄中絕食而死。王嘉既死,沒人再敢直言進谏了。哀帝為了繼續提拔董賢,甚至連此前一力扶植的外戚傅氏和丁氏都棄如敝屣。他的舅舅大司馬丁明是以被免職,改封董賢為大司馬、衛将軍。此時董賢年僅二十二歲,就憑色相控制了西漢的最高政權。百官奏事,都必須通過董賢。元壽二年(前1)匈奴單于前來朝觐,看到漢朝的執政大臣如此年輕,非常詫異,就問翻譯緣由。哀帝竟大言不慚地指令翻譯回答說:“大司馬雖然年輕,但他是大賢,是以能夠擔負重任。
丞相孔光本是董賢之父董恭的上司,現在反而比董賢矮上一頭,哀帝怕孔光為此看不起董賢,特意讓董賢前往拜會。孔光恭敬地迎接年輕的大司馬,禮數相當周到,哀帝聽聞後大喜過望,即刻拜孔光的兩個兒子做谏大夫和常侍。
董賢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了,漢哀帝還是覺得不足以彰顯自己對董賢的一片癡情。一次宴會上,漢哀帝竟然借酒醉之機,笑着對衆人說:“我想效法堯舜,将帝位傳給董賢,大家意下如何?”吓得衆人不知所措。幸好中常侍王闳打破頭楔說:“天下是高皇帝(劉邦)打下的,不歸陛下私有。陛下繼承祖宗的事業,應傳給劉姓子孫以至于無窮。繼承權至關重大,天子無戲言!”漢哀帝隻好作罷,宴會不歡而散。哀帝大為掃興,從此疏遠王闳。如此色令智昏,輕易将國家重器拱手讓于人的君王實在是昏庸至極,史上難見。
黯然離場
漢哀帝雖然有斷袖之癖,過分寵信董賢,以至于色令智昏,做出很多受人诟病的荒唐之舉,但并非生來就是個昏聩無能的人。據史書記載,漢哀帝少時原本不好聲色,是個熟讀經書、文辭博敏的有才之君。漢哀帝即位之初,也曾經試圖有所作為,最主要的舉措便是頒布限田限奴令。
漢哀帝即位之時,西漢王朝已經氣數将盡,當時最嚴重的社會危機莫過于土地兼并。為了加強皇權,不再像漢成帝那樣大權旁落,漢哀帝即位伊始就采納了限田限奴的建議,企圖通過這個舉措使漢家擺脫王氏家族的限制。經過群臣讨論,丞相孔光、大司馬何武等制定了具體規定:諸侯王、列侯、公主、吏民占田不得超過三十頃;諸侯王的奴婢以二百人為限,列侯、公主一百人,吏民三十人;商人不得占有土地,不許做官。頒布這個法令的主要目的在于抑制土地兼并,保護農業發展。可是一旦頒布,必然遭到權貴們的反對。而且漢哀帝自己又不能以身作則,光是賜給董賢的就有兩千多頃土地,是限田令最高額的七十多倍。這必然使得限田限奴令變成一紙空文,難以落實。
除了限田令之外,哀帝還頒布了一系列诏令,比如廢除任子令和诽謗欺诋法,但是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無法持續推行下去。這漸漸讓他對頒布法令失去了信心,也對執政失去了興趣,于是更加沉溺于聲色犬馬之中,徹底不理朝政了。
由于過度沉溺聲色,荒淫無度,年僅二十五歲的漢哀帝就已經是一副病恹恹的模樣,即便是改元易号也無濟于事。元壽元年(前2)正月初一、元壽二年(前1)四月三十日先後發生兩次日食,更是讓朝野上下人心浮動。坊間紛紛傳言,此等異兆出現是皇帝不應天命的天譴。元壽二年(前1)六月,漢哀帝病死在未央宮,結束了他荒淫短暫的人生。而他生前最寵愛的董賢也随即被罷黜。煊赫一時的董家就此衰敗,董賢的父親董恭,兄弟董寬信等全都被流放到邊遠地區,母親被遣送回娘家。
漢哀帝在接過漢成帝的爛攤子時,曾想通過自己勵精圖治光複漢室,但因為各種原因自己的政治理想并沒有實作,反而走向了養寵臣的不歸路,将感情深陷其中,而且達到極其荒唐的地方,以至于在臨死時,還把自己的政治理想寄托在董賢身上。
他的兩面性是因感情的轉變,他的政治理想在感情旋渦中迷失了方向。
◆《漢宮春曉圖》明 仇英
《漢官春曉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也是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