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别拿别國人權說事兒,岸田政權首先應該反躬自省

作者:中國網觀點中國

李若愚 四川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師,四川省區域與國别重點研究基地日本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自岸田文雄于2021年10月4日出任日本第100任首相以來,其對華政策便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由于岸田出身自民黨内有着對華友好傳統的派系“宏池會”,并且還曾長期擔任日本外相,是以外界普遍期待岸田能擺脫意識形态對立的窠臼,用更為務實的态度來對待中日關系。

遺憾的是,日本國會衆議院在2月1日通過了一份對“新疆、西藏、内蒙古、香港等所謂人權問題表達關切”的決議。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日本政府在中日關系上的最新“答卷”。其實就在1月28日,岸田剛剛通過首相官邸網站釋出了新春賀辭:“向在日本生活工作的華僑華人、全球各地喜迎春節的所有朋友緻以新春問候”。然而新春問候帶來的些許“正能量”顯然不足以抵消這份充斥着臆測的涉華人權決議的惡劣影響。在中日關系問題上,日本政府終究未能跳脫2012年日本政府“購島鬧劇”後不斷上演的“進兩步退三步”的怪圈。

别拿别國人權說事兒,岸田政權首先應該反躬自省

日本政府之是以每每進退失據,大半出于一種“東食西宿”的心态。即便是以特朗普鐵杆盟友自诩的安倍晉三,也從未意圖放棄中日經貿往來為日本帶來的經濟利益。是以,即使日本在涉華問題上與美國同步之後,然後旋即一百八十度轉彎對華示好的怪象也屢見不鮮。周旋于中美之間“玩暧昧”已成為日本外交的固定套路。

日本此次抛出的涉華人權決議同樣并非原創,其藍本顯然是美國國會通過的“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甚至日本國内媒體還自誇自贊地解讀道:日版決議既沒有明确出現“中國”字樣,也未使用“譴責”等嚴厲的字眼,這些都可視作向中方釋放的善意。進而認定日本在中美之間完美地保持了平衡。

日本之是以産生這樣的錯覺,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在“西化”的風潮下日益遺忘了東方文化的傳統。原本日本老一輩政治家很多都有着良好的漢學素養。對他們來說,孔子所說的“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的道理并不難了解,自然也就不會指望耍些“打一巴掌給顆甜棗”的把戲,靠眼前小利來與君子相交。但對于現今的政客們來說,諸如“利益交換”“兩面下注”等西方政治話語無疑更為耳熟能詳。在日本的保守派眼裡,不加甄别地采取西方的視角來看待中國甚至成了政治正确的表現。這次日本國會追随美國的“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來拿新疆人權問題說事兒,背後就有一個名為“日本維吾爾國會議員聯盟”的保守派議員團體的影子。而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正是該團體的顧問。

誠然,在日本執政的自民黨内部存在着保守勢力。但作為一國的上司人,如果總讓“内部存在保守勢力”成為推卸政治責任的理由,那其上司能力便值得懷疑。因為保守勢力絕不是日本社會的全部。像一些進步人士就堅決反對日本在人權問題上捏造事實。早在2021年5月,筆者的老朋友,橫濱國立大學名譽教授村田忠禧先生就曾緻信筆者指出:“日本國内出現了無視曆史事實,制造關于新疆謊言的苗頭……其根源則是美國政府‘人權外交’政策的無知與偏見”。

而在日本涉華人權決議出台的次日,日中友好協會顧問西園寺一晃先生便發表《抗議聲明》,揭露該決議是由自民黨内部一小撮極右反華議員策劃的,稱“決議不能代表日本國内民意,同時也背離了日本的國家利益”。盡管筆者此刻并不身在日本,但日本媒體對于“冰墩墩”熱潮的報道,還是讓筆者感受到了西園寺一晃先生所說的日本國内的民意。

除了北京冬奧會和“冰墩墩”以外,日本媒體最熱議的話題還是日本國内的疫情。需要指出的是,雖然不同國家國情有别,也不應用“抄作業”來分析别國的防疫政策,但安倍政權與菅政權倒台的重要原因都是沒能控制好國内疫情的蔓延,而岸田政權能否成為長期執政的關鍵同樣在于對疫情的應對上。畢竟,生命權才是最大的人權!(責任編輯:樂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