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沒有葉叔華,就不會有中原標準時間,她不僅是“中原標準時間之母”,更是中國首位女天文台長,可早期的葉叔華去南京天文台求職遭拒,

作者:溫加如爾

中國沒有葉叔華,就不會有中原標準時間,她不僅是“中原標準時間之母”,更是中國首位女天文台長,可早期的葉叔華去南京天文台求職遭拒,差點與天文界擦肩而過。

1950年,新中國剛成立不久,畢業于中山大學數學系的葉叔華在香港執教,工作安逸、生活富足的她不顧父親的反對,堅持要回内地建設新中國。

那年夏天,她向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遞了求職信,卻被告知:“我們隻招一名男性。”葉叔華的火爆脾氣一下就上來了,提筆就給紫金山天文台寫信,一口氣說了5條理由證明自己是最佳人選。

沒想到,她這一舉動,震動了當時的天文台長張钰哲,信中那5條理由也說服他破例錄用了葉叔華,她終于如願進入了紫金山天文台所屬的上海徐家彙觀象台。

可後來葉叔華說,“真正進入天文科研領域之後,她曾經想逃離。”原來她以為的天文科研工作并不浪漫,甚至還很枯燥艱苦。

徐家彙觀象台是當時全國唯一的時間服務台,葉叔華在這裡負責精确授時的工作。通常一個通宵要連續觀測20多顆星。再把觀星的資料換算成時間用無線電發報出去。

在觀測室觀星,一到天黑就得把屋頂打開讓裝置散熱。在夏天,蚊蟲叮的滿腿包,隻能穿上長袖長褲來勉強應付。到了冬天,葉叔華被刺骨的寒風凍得手腳都麻了也不敢戴上手套,否則操作望遠鏡時手指就不靈敏了,她隻能不斷地搓手跺腳來取暖。

那時的徐家彙觀象台裝置陳舊、人才匮乏、技術落後,測時技術處于全世界末位水準,提供的标準時間沒法測繪出準确的經緯度,沒有這些資料,甚至無法繪制出一份精确的中國地圖。

她一度想要放棄這樣無聊又艱苦的工作,但後來發生的事情又再次燃起了她對天文事業的巨大熱情。

有一次,葉叔華照例把測時結果寄給國際時間局,沒多久收到了對方的回信,信中問道:“為什麼你們測時資料每半個月會有波動?”葉叔華馬上向上級上司反應了這個問題,上司說:“小葉啊,咱們一直是這樣測時的,有點誤差也是正常的。”

葉叔華始終忘不了那封信裡的疑問,她反複琢磨後發現:有15天周期的修正值沒有加進去,而當時的技術沒有辦法修正那些數值,是以每隔半個月就會出現波動。

正是看到了我們與世界領先水準的差距,葉叔華對天文觀測事業的熱情又重新燃燒起來,她暗下決心,一定要把中國的測時技術水準做到世界前列!

1955年,在一次測繪工作會議上,一位專家毫不留情的說:“不用你們的結果還好,用了你們的結果,反而把我們的工作搞壞了。”聽了這話,葉叔華心裡極不是滋味,雖然氣惱,但對方說的也是事實,她無言以對,隻得老老實實聽着,恨不得當場找個地縫鑽進去。

1958年,32歲的葉叔華帶領徐家彙觀象台,開始籌建大陸自己的世界時綜合系統,他們經過7年的苦苦尋找、反複試驗,最終采用了獨特的方法,解決了一直攻克不下的技術難題。

1965年,大陸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綜合世界時系統,“中原標準時間”從此應運而生!

葉叔華後來曾對記者說:“很多人可能想像不到,時間對于日常生活來說,錯個一分半秒的幾乎沒有影響。但在國防、測繪等尖端領域,沒有精确授時技術的支撐,就會像瞎子、聾子一樣。想到這對國家發展有這麼大的價值,我就隻想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事實證明,中原標準時間的精确度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巴黎天文台的“世界時”,大陸的精确授時技術在葉叔華的畢生努力下終于達到了世界前列水準。是以,她也被稱為“中原標準時間”之母。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成功的人都擁有不放棄的韌性,正如葉叔華的那句口頭禅:“辦一件事,開始隻有40%的把握,如果停在那裡不動,就會慢慢變成20%,最後變為零。但積極争取,可以将其變成60%、70%,最後将事情辦成。”

繼續閱讀